千古祛湿第一方,祛湿有哪些好方法?
祛痰湿的方法有许多种,其中有一种被誉为治痰之总剂的传统名方,即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二陈汤。二陈汤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中药方剂,被广泛应用于传统医学中。
在祛痰湿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痰湿的症状。根据传统医学的观点,以下几种症状常常与痰湿有关:
1. 咳嗽咳痰:痰浊上犯于肺,导致咳嗽并咳出大量白色痰液。
2. 胸闷呼吸困难:痰湿阻遏胸膈,导致气机不畅而引起胸闷和呼吸困难。
3. 恶心呕吐:痰湿淤积在中焦(胃部),导致胃失和降而引发恶心和呕吐。
4. 四肢乏力:痰湿困脾,脾主四肢,因此,痰湿重的人常感到四肢无力。
5. 头晕:痰湿上犯阻遏清阳(阳气),导致头晕的症状出现。
6. 心悸:痰湿上犯凌心,导致心悸、心律不齐等心脏症状。
这些症状都属于典型的痰浊症候。需要注意的是,痰湿有多种类型,如风痰、燥痰、寒痰、热痰等。而前述的症状主要指的是湿痰,因此,痰湿常被用来统称。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二陈汤是如何帮助祛痰湿的。二陈汤由半夏、橘红、茯苓、生姜、乌梅,水煎服。
首先是半夏。痰湿的形成主要与脾脏有关,而脾虚无力则导致湿气的积聚和痰液的形成。因此,半夏作为二陈汤的主要成分,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作用。
其次是橘红,用于调理气机。气机通畅则不易积聚湿气和痰液,因此,橘红的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的性质,非常适合用于治疗痰湿。
茯苓则起到利水的作用。痰湿的生成与水液停滞有关,而茯苓的健脾利水特性,对于痰湿的排出非常有帮助。
生姜在二陈汤中的作用是止呕,并协助半夏和陈皮来行气消痰燥湿。此外,生姜还具有解毒的功效,可平衡半夏的毒性。
最后是乌梅,它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乌梅的收涩性能与生姜、半夏形成了收敛和散发的平衡,防止祛痰时伤及正气。另一方面,乌梅本身也有祛痰、止咳的功效,这些都在《本草纲目》中得到明确的记载。
综上所述,二陈汤针对痰湿形成的根本原因,采用了多种方法来燥湿祛痰、利气祛痰、行水祛痰等。药物的配伍精妙,收散平衡,能驱邪而不伤正,因此成为了千古名方。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二陈汤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方剂,适用于痰湿引发的疾病。并非所有的痰湿都到了引发疾病的程度。因此,如果考虑使用二陈汤进行祛痰湿,必须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盲目应用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风险和不良反应。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现代医学已经发展了许多治疗痰湿的方法,包括药物疗法、物理疗法和生活方式调整等。就比如说,操作便捷、安全的外用之法,脐疗法。用它,也可以达到健脾祛湿的目的。
{!-- PGC_COMMODITY:{"charge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545760423250939716&origin_type=&origin_id=2924338055226396_3545761391724087232&alkey=1306_2924338055226396_0_3545761391724087232_011&c_biz_combo=2","client_goods_data":"{\"promotion_id\":\"3545761391724087232\",\"product_id\":\"3545760423250939716\",\"title\":\"同仁堂肚脐贴全新升级配方30贴\\/盒真材实料、买二发三、买三发五\",\"cover\":\"https:\\/\\/lf3-cm.ecombdstatic.com\\/obj\\/ecom-shop-material\\/v1_HhjumaP_70915196204982766420937_170b919b061b2987dc75a7f0cc70cee5_sx_611847_www800-800\",\"price\":5990,\"market_price\":5990,\"cos_fee\":2995,\"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545760423250939716%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2924338055226396_3545761391724087232%26alkey%3D13_2924338055226396_0_3545761391724087232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nMjwl7j1mAUaBAgAEAAiACjEnou0mcrEmjEwAQ&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sales\":944,\"item_type\":4,\"cos_ratio\":50,\"favor\":false,\"in_shop\":false,\"platform_label\":\"小店\",\"h5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545760423250939716&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2924338055226396_3545761391724087232&alkey=13_2924338055226396_0_3545761391724087232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nMjwl7j1mAUaBAgAEAAiACjEnou0mcrEmjEwAQ\",\"selling_point\":\"\",\"coupon_amount\":0,\"captain_coupons\":null,\"elastic_title\":\"内容同款脐疗法肚脐贴\"}","commodity_id":"3545761391724087232","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545760423250939716%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2924338055226396_3545761391724087232%26alkey%3D13_2924338055226396_0_3545761391724087232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nMjwl7j1mAUaBAgAEAAiACjEnou0mcrEmjEwAQ&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goods_json":"{\"original_price\":59.9,\"price\":59.9,\"real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545760423250939716&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2924338055226396_3545761391724087232&alkey=13_2924338055226396_0_3545761391724087232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nMjwl7j1mAUaBAgAEAAiACjEnou0mcrEmjEwAQ\",\"shop_goods_id\":\"3545760423250939716\"}","img_url":"http://p26-item.ecombdimg.com/obj/ecom-shop-material/v1_HhjumaP_70915196204982766420937_170b919b061b2987dc75a7f0cc70cee5_sx_611847_www800-800","item_type":4,"origin_price":"","price":59.9,"promotion_id":"3545761391724087232","promotion_source":4,"source":"精选联盟","title":"同仁堂肚脐贴全新升级配方30贴/盒真材实料、买二发三、买三发五"} --}
选用脐疗法,是因为肚脐处的神阙穴,历来就受医家的重视。而脐疗法中所用配伍,又是以温经活络的艾绒。以及祛湿,祛寒,补右肾命门的花椒。和养心安神的桂圆肉,再加入养血安神的酸枣仁。和补益肝肾,益精养血的枸杞,将之作用于肚脐的神阙穴处。这就好比,在中焦脾胃的阴寒之下,燃起了一簇火苗,慢慢地,炙烤着中焦的痰湿浊邪,从而达到升发阳气,健脾祛湿,温补阳气的目的。
因此,在选择调治方法时,可以综合考虑传统中药方剂和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找到适合自身情况的最佳方案。
总之,上述的两个方法,是最具代表性的祛痰方剂之一,对于治疗痰湿相关的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湿气重的排湿穴位在哪?
“湿气”真的那么难治吗?老中医却不这么认为,除了按摩穴位,还有这个方法
在80、90年代,正是武侠剧热播的巅峰时刻,你常常会从令狐冲、张无忌和白展堂等人嘴里听到“点穴”这个词,一时间让人无比憧憬,幻想着你也能点某某人的穴,让他不动等等。
在现实里,肯定是不存在点穴就让谁不动等等,但却有那么几个穴位对身患“湿气”的人有很大帮助,常按摩这几个穴位就能缓解“湿气”,它们分别是曲池穴、委中穴、阴陵泉、承山穴和丰隆穴。接下来我教你怎么按摩才能缓解湿气,这些穴位都在哪里等等。
1、曲池穴
曲池穴位于我们胳膊肘的内测弯曲处,当你蜷缩胳膊时时,中间有一条褶皱的地方就是曲池穴。曲池穴连着大肠的经络,湿气就停留和聚集在这个地方,对我们的全身造成伤害。因此在你闲暇时要常常按摩这个穴位,能帮助我们身体的气体循环和缓解湿气。
2、委中穴
它的位置在我们腿膝盖窝的中心点上,这个穴位连通着我们膀胱的经络,也是用来祛湿比较有利的一个穴位。中医说我们身体的很多与血脉相关的气都会积聚在这里,因此按摩这个学位的好处非常大,可以帮助我们把身体多余的湿气排出去,也能减少的关节炎的风险。
3、阴陵泉
阴陵泉,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挺神秘的,其实它的位置在我们小腿的内侧面,具体位置可看图解。难么按摩它能起到什么作用呢?中医讲能排出脾胃内的湿气,帮助调理脾胃。常常按摩它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使小便通畅,从而使身体的湿气从小便利排出去。
4、承山穴
它在你小腿腿肚的正中央,是很有用的排湿气的穴位,就连中医自己都会常常按摩它。因为按摩这个穴位能是我们身体的阳气活跃起来,从而达到排出湿毒和缓解疲劳的作用。按摩这个穴位一点时间后,你的身体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就是身体会微微发热,这表示这你的按摩起到了作用。
5、丰隆穴
这个穴位在我们小腿前边的外侧面,也就是从脚背正面往上的20厘米处。中医讲这个穴位连接着我们胃部和脾脏的经络。常常按摩的话。多脾胃有着很好的调理效果,身体湿气重的人就可以常常来按摩这个位置。
对于身体的湿气重和脾胃功能差的人,按摩这几个穴位的作用可能并不到,起效也比较缓慢,但并不是没有办法调理。
老中医的祛湿气和健脾方法:准备水,把水煮开后,放入山楂、薏苡仁、茯苓、桃仁和桑叶等原材料,煎煮后泡水喝,能调理脾胃和缓解湿气。
夏天了,很多人会有或轻或重的湿气,有的不用调理,但要是影响到脾胃或者脾胃差而产生了湿气,这就需要调理了,不然越拖会越糟糕。
什么中药泡水喝?
所谓“千寒易除,一湿难去”,人体内所滞留的“湿”在中医调治中可以说是比较困难的。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脸上易生粉刺,皮肤易瘙痒,经常感到口苦口臭,脾气比较急躁,感觉身重困倦疲惫,胸口烦闷的人群,基本上都是属于湿热体质的了。
本期我们就来看看与痰湿体质容易混淆的湿热体质。
体质小测试☑皮肤偏黄,脸和头发经常泛油光;☑经常长痘,即使过了青春期也还在长痘;☑ 经常感到口干,却不想喝水,喝了水之后感到肚子胀;☑ 口苦、口臭、或者嘴里有异味;☑ 舌苔黄腻,舌头的颜色偏红;☑ 大便不爽利,要么燥结要么粘滞,小便发黄;☑ 即使睡眠充足,也总觉得身体发沉、困倦乏力;☑ 最不喜欢过夏天,在湿热的环境里呆一会就难受;☑ 遇事不冷静,容易发怒,急躁。以上满足6点,你就是湿热体质的人啦!什么是湿热体质?湿热,属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中的两邪。湿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属于外邪,称为湿邪,多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其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热,也是一种邪气,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称为火热之邪;热也可以因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称内热。
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常见临床表现:发热、身热不扬,头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黄而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湿热流注关节则谓湿热痹证,侵犯脏腑时,可出现脾胃湿热(湿热蕴脾)、肝胆湿热、膀胱湿热、肠道湿热等证。
总之,湿热体质的总体特征身体热势持续不断,午后热高,神志昏沉,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常见体型为中等或偏瘦。对夏末秋初的湿热气候适应能力差,其他湿重或者气温偏高的环境也易导致身体不适。
湿热体质的成因湿热,是热与湿同时侵犯人体,或同时存在体内的病理变化,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可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举个栗子:
如感受外来湿热之邪,或偏嗜肥甘厚腻,酿湿生热,或脾胃失健,湿邪内生,郁而化热,导致湿热郁阻肝胆,形成肝胆湿热证; 如湿热外邪侵犯人体,或过食肥甘酒酪,酿湿生热,湿热内蕴中焦,形成脾胃湿热证; 若湿热侵袭大肠,胶结不解,壅阻气机,则成大肠湿热证; 若感受外来湿热之邪,侵袭膀胱,或饮食不节,湿热内生,下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小便异常,则成膀胱湿热证; 若湿热流注关节,关节局部红肿热痛,则形成湿热痹证。湿热体质养生法忌
湿热体质的消化功能都不太好,因此要少吃辛温助热的食物,戒除烟酒,不要熬夜和过于劳累。
宜
饮食应当清淡,多吃甘寒、干平的食物,例如绿豆、空心菜、苋菜、芹菜、黄瓜、冬瓜、藕、西瓜等。另外也要结合运动,湿热体质的人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例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
四季养生春:多拉伸关节和筋骨,多做侧部伸展运动。
夏:可多喝凉茶。注意皮肤清洁,环境如果湿热,可以使用空调。
秋:多食清甜、水分多的水果,多喝白粥,每日清晨喝一小杯淡盐水。霜降时节可以用藕、梨炖猪脊骨,滋阴补肾
冬:不宜多用补品,以防助湿生热。
养生食谱【清热祛湿汤】
组方:金银花8克,土茯苓8克,薏苡仁10克,芡实10克;
制法:将全部药材洗净入锅,加水适量,另取洗净瘦肉切成小块状,放入砂锅中,加两片生姜,先用武火煲开后改用文火煲两个小时;
功效:清热解毒,健脾渗湿;
禁忌:孕妇慎用。
【护肝降压茶】
组方:绞股蓝10克,菊花12克,金银花6克;
制法:开水冲泡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调脂降压;
禁忌:孕妇慎用。
【马齿苋绿豆汤】
组方:马齿苋250克,绿豆100克,猪瘦肉250克;
制法:将马齿苋除根,去老茎,洗净后切成段。煲内放适量清水,把绿豆淘洗干净后直接放入煲内煮约15分钟,再放猪瘦肉、马齿苋煮约1-2小时,煮至猪肉软熟,放入香油、精盐、味精调味即成;
功效:清热祛湿,消暑解毒。
【薏苡仁赤豆汤】
组方:薏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大枣6枚,白糖10克;
制法:将薏苡仁、赤小豆、大枣分别洗净,入锅,加适量清水,用小火慢炖1小时,待薏苡仁、赤小豆熟烂后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化湿利湿,清热消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