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坦病毒症状,什么是蜱虫?
蜱(pí)虫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仅存于欧洲)。中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虫体椭圆形,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2~10mm;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状,大者可长达30mm.表皮革质,背面或具壳质化盾板。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部份。
在某些地区的蜱虫身上可能会携带一种汉坦病毒, 此病毒的传染媒介可以是蚊媒、蜱媒、动物源性等。
防治方法
1.环境防制 草原地带采用牧场轮换和牧场隔离办法灭蜱。结合垦荒,清除灌木杂草,清理禽畜圈舍,堵洞嵌缝以防蜱类孳生;捕杀啮齿动物。
蜱虫的个人防护和处理
2.化学防制 蜱类栖息及越冬场所可喷洒马拉硫磷、杀螟硫磷等。林区用六六六烟雾剂收效良好,牲畜可定期药浴杀蜱。(六六六粉是禁止使用的农药。)
3.生物防治 由于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中,用生物农药狂扫喷洒主要发生蜱虫的地面,持效期特长,对人畜无害;也可用藻盖杀(0.12%藻酸丙二醇酯)物理防治,无色无味,对人体无毒、无害、无污染。
4.个人防护 进入有蜱地区要穿五紧服,长袜长靴,戴防护帽。外露部位要涂布驱避剂,离开时应相互检查,勿将蜱带出疫区。
5.药物预防 皮肤涂抹或居室喷洒罗浮山百草油,能有效预防蜱虫叮咬。
预防治疗
由于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中,因此外出游玩时最好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罗浮山百草油或是驱蚊液,尽量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
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被蜱虫咬伤后的死亡率到底有多高呢?
最近,一则全家三口被蜱虫咬伤,两人丧命的新闻又上了各大网站的头条,每年这个时候,因为这个小小的“蜱虫”,都会有致人重病甚至死亡的报道出现,那么对于这个“蜱虫”,到底有什么危险,应该如何防护和处理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蜱虫及其危害性简介蜱虫,又叫壁虱,是一种蛰伏在浅山丘陵草丛植物中,或寄居于宿主上的一种致病性昆虫。蜱虫的种类繁多,全世界发现的超过800种以上,其中绝大多数是“硬蜱”,还有少数是“软蜱”,这主要取决于他们背部是否有硬硬的“盾板”,有的就是硬蜱,没有的属于软蜱。
蜱虫的习性就是“吸血”,而在吸血的过程中,蜱虫会传播病毒,这就是小小的蜱虫为什么有时候会致人死亡的原因。蜱虫身上携带的病毒种类很多,举个例子来说,蜱虫身上可能会携带一种“汉坦病毒”,这种病毒属于一种出血热病毒,可以引起急性肾综合征出血热,以及汉坦病毒肺综合征,这两种疾病都是发病急,可致人死亡的疾病。
对于汉坦病毒引起的疾病,在我国常见的是急性肾综合征出血热,这种疾病起病急,一般伴有40℃左右高热,还会出现眼眶痛、头痛、腰痛的“三痛”症状,重症者伴有咳血、呕血、血尿等出血现象,一般可形成多系统损害,多于发病6~9天死亡。
除了这种疾病外,蜱虫叮咬还可能导致“无形体病”,又叫“蜱虫病”,这种疾病主要症状有发烧、血小板减少、肠胃道症状、白细胞减少、多重器官障碍,初期死亡率为30%。目前也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
如何预防蜱虫叮咬蜱虫有这么大的危害,如何预防蜱虫叮咬呢?主要还是避开蜱虫的活动区,夏季,白天是蜱虫咬人的高危时间,蜱虫通常活动在茂密的森林,草地中,在都市、大型公园等一般罕见,不必过分担心,因此,在夏季,应尽量避免在未开发的风景区,草丛茂密的森林野地久坐,以免被蜱虫咬伤,另一方面,野外游玩时,建议选择长袖长裤,并扎进袖口裤脚,裸露的皮肤可涂抹防蚊虫的药膏,以减少蜱虫叮咬的几率,野外归来后,应尽快的处理衣物,洗澡,以免把蜱虫带回家,咬伤家人。
蜱虫咬伤后如何处理对于蜱虫的咬伤,特别是硬蜱,它会把口器嵌入皮肤,切勿生拉硬拽,这样会把口器留在皮肤里,对身体造成更大的危害。如果发现蜱虫咬伤,最好是尽快到医院治疗,尽量不要自行摘除,如果身边有氯仿、乙醚等化学试剂,也可以将蜱虫头部,让它麻醉后自行松口,涂抹液体石蜡或凡士林,使蜱虫窒息松口也是一个办法。
对于蜱虫咬伤的伤口,一般要进行消炎、止痒、止痛、抗过敏治疗,一旦出现全身过敏症状,可以服用扑尔敏、氯雷他定等抗过敏药物,如果创面感染,还应进行抗炎治疗。出现严重症状时,如麻痹或高热等,一定要尽快就医急救,切勿耽搁。
仓鼠咬破皮要不要紧?
被仓鼠咬一点皮是否有事取决于仓鼠有无接种疫苗,如果接种过疫苗,一般是没有事的,如果没有接种过疫苗,则是有事的。
1、没有事:如果被家养仓鼠咬了,且仓鼠定期接种了疫苗,若不小心被咬后,仅表现为一点破皮,其发生病毒感染的几率比较小。这种情况是没有事的,建议及时遵医嘱选择碘伏、医用酒精对伤口部位消毒处理即可。
2、有事:如果被野生的仓鼠咬了,且不能明确是否定期接种疫苗,其仓鼠身上可能会携带有汉坦病毒,即使是咬破一点皮,也有可能会造成病毒感染。这种情况是有事的,需要积极配合医生针对伤口进行处理,并视情况接种相关疫苗,包括狂犬病毒疫苗、破伤风疫苗等。
「出血热」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症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的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典型病例病程呈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经过。重症患者会出现腔道出血、脑水肿、颅内出血、肺水肿等并发症。
据不完全统计,有170多种脊椎动物能自然感染汉坦病毒,我国发现53种动物携带本病毒,主要宿主动物是啮齿类,其他动物包括猫、猪、犬和免等。在我国以黑线姬鼠、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林区则以大林姬鼠为主。由于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早期的血液和尿液中携带病毒,虽然有接触后发病的个别病例,但人不是主要传染源。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有以下5种:
1.呼吸道传播: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类、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气溶胶能通过呼吸道而感染人体。
2.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或胃肠道黏膜感染。
3.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破损伤口接触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或血液后亦可导致感染。
4.垂直传播:孕妇感染出血热后病毒可以经胎盘感染胎儿。
5.虫媒传播:尽管我国从恙螨和柏次禽刺螨中分离到汉坦病毒,但其传播作用不确定。
出血热的治疗以综合疗法为主,早期应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治疗,中晚期则针对病理生理变化进行对症治疗。“三早一就”仍然是本病治疗原则,即早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治疗中要注意防治休克、肾衰竭和出血等并发症。
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措施有以下三个方面:
1.防鼠灭鼠:应用药物、机械等方法灭鼠,一般认为灭鼠后Ⅱ型病毒的感染率能够得到较好地控制和下降。
2.作好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不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动物实验时要防止被实验鼠咬伤。
3.接种疫苗:我国研制的沙鼠肾细胞灭活疫苗(I型),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Ⅱ型)和乳鼠脑纯化汉滩病毒灭活疫苗(I型),已在流行区使用,几乎所有人能产生中和抗体,但持续3~6个月后明显下降,1年后需要加强注射。但是有发热、严重疾病和过敏史的人不能接种。
关注天天医学,了解更多健康知识。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补充。谢谢阅读!
肺炎的症状有哪些?
有这些表现的可能是肺炎:
咳嗽几乎所有肺炎都有咳嗽的表现,主要表现为咳嗽迁延不愈、咳嗽越来越重(可以是咳嗽频繁、咳嗽带喘、咳嗽痰中带血、咳嗽呼吸困难及咳嗽面色口唇发绀等)。婴幼儿或体弱老年人由于呼吸肌力弱或痰堵咳嗽可不明显,可直接表现出憋喘或发绀。发热温度高:体温可以升高到39°-40°,高热不退,在高体温区间波动,或吃了退热药可下降而不能降至正常。时间长,间期短:表现为发热持续长时间难退,体温正常的时间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发热天数长,未治疗的情况下发热时间可持续不退,发热时长大于5天的要引起关注。胸痛当肺部炎症侵犯到神经或合并胸膜炎时可有胸部的疼痛,随着咳嗽和深呼吸而加剧。气促、呼吸困难发热,基础代谢率高,需氧量增加,肺部由于炎症供氧无法相应增加。肺部炎症如果范围大,致使大面积肺组织失去通气换气功能。肺部炎症痰液相应增加,堵塞支气管,影响通气功能。炎症反应使得支气管收缩,加上痰堵,肺部通气换气更是雪上加霜。如果炎症渗出严重,可导致胸腔积液,限制肺的活动度,引起呼吸困难。2个月以下婴幼儿呼吸≥60次/分钟、2~12个月婴儿呼吸≥50次/分钟、1~5岁小儿呼吸≥40次/分钟,5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呼吸大于30次/分钟要特别注意。发绀肺部炎症重、累及多个肺叶、气道痰堵不畅可出现面色口唇发绀,继续发展可出现呼吸衰竭和心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