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养生,大暑吃哪三种食物最好小暑养生?
中医历来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期,一些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反复感冒、风湿痹痛、慢性腹泻等,此时如果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养和治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季节暑湿之气易入侵人体,在饮食方面应选择一些具有清热解暑、化湿健脾作用的食物,如薏苡仁、赤小豆、绿豆、茯苓、山药、南瓜、冬瓜、西瓜、乌梅、番茄等。 绿豆 绿豆又称为青小豆,是一种传统的豆类食物,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了。绿豆可以用来煮粥作为主食,也可以做成小食品,如绿豆糕。
同时,用绿豆发芽也可做成非常好吃的菜肴。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喜欢用绿豆煮成绿豆汤来消暑,具有清暑益气、止渴利尿的作用。绿豆还有很好的解毒作用,对药物中毒和食物中毒都有很好的疗效,不管是医家,还是民间,人们都很注重绿豆的解毒作用,对于经常接触有毒物质的人,可以将绿豆汤作为日常的保健饮品。 中医认为,绿豆甘、寒,入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暑的功效,适用于暑热烦渴、疮毒痈肿、口舌生疮、水肿尿少、药物及食物中毒等。
现代研究发现,绿豆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具有降血脂、抗菌、抗肿瘤、抗过敏、增强食欲、保肝护肾的作用。因绿豆具有较好的抗过敏、抗菌、解毒的作用,所以爱美的女士们经常用绿豆粉制成面膜用来改善肌肤问题,对汗疹、痤疮、色斑等有较好的效果。
进入盛夏,绿豆汤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消暑饮料,经常饮用不仅能补充人体因出汗而损失的水分,还能补充无机盐,有助于维持人体电解质平衡。 绿豆性寒,脾胃虚寒、素体阳虚、泄泻者不宜多吃。
大暑时节老人养生需要注意些什么?
大暑时节正是三伏极热之时,老人养生是要注意防范一些问题的。暑热人易流汗疲劳,一要防中暑,一要防过度疲劳,避免长时间劳作与被太阳晒,避免大汗淋漓又缺水,使人汗液分泌过多而手脚无力,疲惫不堪,出汗后适量补钠钾。疲劳,嗜睡应及时补充蛋白质。盛夏酷暑,多食一些水果疏菜,多喝水饮茶,清淡饮食,少吃油脂高,辛辣,煎炸食品。
暑热要防暴寒暴凉,用空调风扇要注意,防感冒,诱发引发心脑血管病。少吃生冷东西伤胃气。吃宜清淡,心情心态也宜平和清淡,不应烦燥易怒。适当运动。会清热解毒消暑,柔润,滋阴,润胃,利水,消肿,注意作息,睡眠充足,不熬夜,不疲惫。不因热而极凉。
暑伏时节,消暑降温是必然,既要严防中暑,又要严防走向另一极端,引发肩周炎及心脑血管病,特别是心梗及脑梗。暴热暴寒就很容易生发,暴怒也易。所以老年人一定要淡定平和,不可熬夜疲惫,不可劳作过度,一切适宜有度,不要大喜大怒心态不宁,不要大饱太饿,注意把控调节好自己。
大暑节气如何除湿健脾?
昨日大暑。就节气养生而言, 四大法宝:健脾,祛湿,养心,清火。
健脾大暑节气正值中伏前后,要谨防“因暑贪凉”,以免损伤脾阳。
鸭肉是大暑时节进补的佳品。民间有“大暑老鸭胜补药”的说法。因为鸭肉性凉味甘,能“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嗽息惊”,大暑时吃老鸭,最能补益脾阳。此外,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艾灸太白,能养护脾阳。艾灸温阳,最适于养脾,可艾灸脾经太白穴,可配合艾灸胃经足三里穴,以健脾养胃,化湿理气。 艾灸或点揉承山穴、三阴交、阴陵泉和足三里,可健脾胃,有助于运化体内水湿;内湿过重的人,还可以用艾条灸肚脐处的神阙穴。
祛湿大暑前后温度达到一年中的顶峰,其闷热程度也达到顶峰,固有“6祛湿”的说法。
大暑节气暑湿之气较重,人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脘胀满、肢体困重等现象。饮食方面宜多吃燥湿健脾、益气养阴的食物。可用橘皮10g(鲜皮加倍),加适量冰糖,用开水冲泡后代茶饮,常饮可起到理气开胃、燥湿化痰的功效。体湿的人还可以用薏米红豆汤或锅巴来解决。喝上一阵子薏米红豆汤之后,再喝小米粥来补补脾胃,久之脾健,湿自化。有的人喜欢吃猪肉,猪肉性味咸寒助痰,肉吃多了也能导致痰湿,长期吃电饭煲煲的大米饭,也容易造成体湿。
养心喝粥可以健心。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但是药粥虽说对人体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据每人的不同体质、疾病,选用适当的药物,配制成粥方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清火素有“冬病夏治”的说法,三伏天可以结合自身身体状况做一下天灸。贴三伏贴,温阳益气,亦需养阴清热,如此阴生阳长,阴平阳秘,无忧无患,可用酸梅汤。酸味敛火,乌梅养阴生津止渴,凡醉酒头疼、口干舌燥、烦躁不安都可来一杯乌梅水缓解症状。睡前喝点酸梅汤或白萝卜汤,可以敛阳助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