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寄奴功效与作用,六月霜有什么功效?
六月霜有什么功效?
根据我对植物学的认知,别名叫六月霜的有两种植物。一种是菊科蒿属植物,正式中名叫奇蒿,另一种是菊科泽兰属植物,正式中名叫多须公。
一,奇蒿:别名有刘寄奴、金寄奴、六月雪等,在江苏叫六月霜、九里光等。分布于我国四川、河南一线以南部分省区,通常生长在低海拔林边、路旁、河沟旁、灌丛和荒地。
外形特点:多年生草本,茎干常单生,高100公分左右,有纵棱,黄褐色或紫褐色;叶片厚纸质,表面绿色,茎下部叶片卵状,不分裂或先端有浅裂齿;茎中部叶片卵状披针形,叶边有细锯齿;茎上部叶片小;头状花序长圆形,花冠白色;
瘦果倒卵状;六月到十一月开花结果。
奇蒿的功效:全草药用,南方叫“刘寄奴”,植物体含有黄酮苷、酚类、氨基酸等成分,具有活血通经、清热解毒、消炎止血、消食等功效;在民间用于治疗肠胃疾病和妇科病,叶子可代茶饮用。
二,多须公:在广东、广西又叫六月霜、六月雪、白头翁等,在云南一些地方叫对叶蒿。分布于我国东南部和西南部,通常生长在山谷、山坡林边、林下、灌丛中和草地上,村庄周围和田间地头也有。
外形特点:多年生草本,高度七八十公分,有时灌木状,高度大二公尺左右;植株分叉多;叶子对生,叶片卵状或宽卵形,近无柄,叶边有圆锯齿;
头状花序多数组成复伞房花序,直径达三十公分左右,花朵白色、粉红色;
瘦果黑褐色;六月到十一月开花结果。
多须公的功效:全草有毒,其中叶片毒性最高。但外敷具有消肿止痛功效,可治疗毒蛇咬伤、痈肿疮疖等。
阴行草有哪些功效和作用?
农村常见的阴行草,有哪些功效和作用?
阴行草是玄参科阴行草属,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花和叶片都是对生,花生长在茎枝的上端,呈现稀疏总状花序。这种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从南至北都有,多生在在丘陵地区的草丛、山坡处。生活在农村地区的朋友,一般都有见过,因为它的花长的比较独特,呈管状似的形状。
阴行草又叫土茵陈、芝麻蒿、铃茵陈、金钟茵陈、鬼麻油、阴阳连等等,全草都可以入药。每年的秋季采收,既可以鲜用,也可以晒干保存。
阴行草的主要功效阴行草主要含有挥发油、8-异马钱素和阿克甙、10-对香豆酰桃叶珊瑚甙等化学成分。阴行草的主要功效有祛瘀止痛、凉血止血、清热利湿等,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尿路结石、便血、胆囊炎、黄疸、肝炎以及外伤导致的流血,还有各种烫伤烧伤等疾病。
阴行草的用法阴行草可以内用,也可以外敷
1、治疗外伤出血以及烧伤烫伤:将等量的干品阴行草与炉甘石混合碾成细粉末状,加入香油弄成糊状敷在伤口处,每天一次,连续敷数日。如果是跌打损伤引起的肿痛,可以用酒与阴行草粉末混合敷用,有消肿止痛的功效。
2、治疗黄疸型肝炎:取干品阴行草、地柏枝各50g,用水煎服。
温馨提示:不管是内服,还是外用,都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万不可自行使用。因为药物的东西,不是普通人可以掌控,不同的病症用量和用法都不一样,大家谨记。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少三番],谢谢大家。
山楂有啥营养价值?
山楂是一个极其美味可口的食物,营养丰富;也是一个非常常用的中药,经典的中药配方保和丸里面就含有山楂,有开胃消食的功效,山楂有很特殊的食疗保健价值。
一、预防血管疾病。山楂有很强的抗氧化、扩张血管的作用,增加心脏的血液供给,防止冠心病的发生,有强心和预防心绞痛的作用。
二、防止高血压。山楂里面含有黄酮类物质,有持续的扩张血管和辅助降压的功效。
三、预防高脂血症。山楂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因此能辅助降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另外,它还能预防脂肪肝。
四、减肥瘦身。多吃山楂能够清除体内的血脂、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预防肥胖症的发生。
五、美容。山楂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够预防衰老,对皮肤有保护作用,能够消除色斑。
六、活血化瘀。如果女性痛经或者月经有血块,多数跟体内淤血有关,山楂能改善这些症状;因此,血瘀的女性可以经常多吃山楂。
七、开胃消食。有特殊的酸味,有很强大的帮助消化的功能,尤其对肉类的消化能力很强;因此吃了过多肉类,消化不良,可以使用山楂帮助消化。
山楂的功效虽然很多,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合适,有一些禁忌,也要引起注意。
一、山楂属于消导类食物,如果长期过量服用,可能会导致脾胃虚弱;因此脾虚的人要适量食用。
二、山楂较酸,胃酸分泌过多的人不能食用太多。
三、山楂的酸性,对牙齿会有一定的腐蚀作用,食用过后要注意漱口,尤其是儿童。
以上关于山楂的保健功效还有禁忌,希望大家明了,善加利用,保养身体健康。
点我头像,关注我,有更多的中医养生文章。
有哪些实用又简单的茶疗处方?
山楂甘草茶取山楂30g、茶叶3g、甘草6g,加水500ml,煎至300ml,取汁即成。
每日2次,不拘时徐徐饮服,可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适用于慢性咽炎。
瓜叶茶取黄瓜叶15g、茶叶1g,二味加水一碗半,煎至一碗,取汁即成。
每日2次,不拘时饮服。黄瓜叶性平味苦,与茶叶配用,可清热泻火。
适用于口腔溃疡等。
茶蜜调涂方取茶叶10g研末备用,蜂蜜15g,每次取茶末适量,以蜂蜜调和涂患处。
每日1次,可清热解毒、消炎润肤。
适用于口角炎。
虎杖茶茶叶100g,用沸水冲泡200ml,约5分钟后滤渣取汁。取干净虎杖根块适量,沾茶汁在新碗底上磨成稀糊状即成(下称“糊剂”)。
另用虎杖15~30g,茶叶7.5~15g,加水适量,煎至稍有黏性的液体后,过滤即成(下称“液剂”)。外用。
糊剂用法:将糊剂直接涂于已清创的创面(不用纱布包扎),第一天涂2次,促使薄痂形成;以后每天1次,直到脱痂痊愈。
液剂用法:将液剂涂于已清创的创面,药液一干则及时再涂;至薄痂形成后,则每3~5小时涂1次,直至脱痂痊愈。对发生感染的创面,可行引流,必要时配合补液,抗感染等。
虎杖根与茶叶配用可清热解毒,消炎敛疮。
主治烧烫伤。
茶叶散茶叶5g,用开水冲泡后捣烂或嚼烂,外敷患处,干则换之。
每日1次,可解毒、消肿、止痛。
适用于蜂虫叮咬后皮肤红肿热痛、刺痒等。
川芎茶取川芎3g研细末,与6g茶共放杯内,以沸水冲泡5~10min,或煮沸5min即成。
川芎性温味辛,是治头痛之常用中药,与茶叶配用,可祛风散热、理气活血、止痛。
适用于感冒头痛或偏头痛、血管性头痛等。
金花苏叶茶取茶叶和金银花各9g,苏叶和薄荷各6g。用开水冲泡,代茶饮。
主治感冒、咽痛。
将军茶出自《本草纲目》。
取大黄适量,用黄酒炒3次,研成细末,干燥后,瓷罐内封贮备用。
服用时取大黄末3~5g,用茶叶3g,沸水冲泡,候温送服大黄末。
每日1~2次。
大黄性寒味苦,可泻热毒,破积滞,荡涤肠胃。与茶叶配制,有清热平厥,泻火止痛之功效。
适用于热厥头痛。
辣茶取茶叶10g、辣椒500g,胡椒和食盐各适量。四味共研为末,拌匀,放入瓷瓶内,封口,静置半月即成。
服用时每次3g,开水冲泡5min,候温饮服。
每日2次。辣椒性味辛辣,与茶叶配用、可驱风寒,解表邪,开胃。
适用于风寒感冒、鼻塞流涕、食欲不振症。
患高血压、心脏病、哮喘者及孕妇禁用。
刘寄奴茶出自《家用良方》。
取刘寄奴不拘量,研为细末,瓷罐内封贮备用。每次取末3g,用茶煎汁,侯温送服。每日2~3次。
或以刘寄奴末3g与茶叶3g,沸水冲泡10min,候温饮服。
刘寄奴与茶配饮,可凉血止血。
适用于大小便出血症。
苦瓜茶取鲜苦瓜1个,将瓜截断去瓤,置适量茶叶于瓜中,再接合,悬挂通风处阴干,干后取下,连同茶叶切碎混匀。用水煎或开水冲泡闷半小时后,代茶饮。
每次6~10g。
主治中暑发热。
资料引自:《中国茶叶大辞典》
骨折术后康复期如何饮食?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误区,总觉得骨科手术后不需要改变以前的饮食。
但其实各种骨科手术过程中一般都有出血或组织液渗出,术后常常出现贫血或低蛋白血症,尤其是各种骨折内固定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更易出现。
另外,疼痛、创伤及手术中的刺激会增加营养物质的消耗,这些都可导致营养缺乏和抵抗力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患者长时间得不到合理的营养供给,就会出现营养不良,导致术后并发症,影响术口愈合。
因此,加强营养支持对于骨科术后伤口愈合、体质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骨科术后应该如何吃呢?骨科术后饮食的一般原则是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热能、高维生素、低脂肪,强调荤素搭配均衡且少量多餐。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不易从食物中获取,必要时可服用药物补充,还可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尤其是锌与钾,锌是化学反应中的媒介,在促进蛋白的合成中起重要作用;钾能维持肌肉兴奋,术后容易缺钾,导致疲乏无力。
骨折后患者饮食原则:1.忌盲目补充钙质。
在骨折后有人自然而然认为补钙会加速断骨的愈合。
临床研究发现,增加钙的摄入量并不一定能够加速断骨的愈合,而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却有引起血钙增高的潜在危险,而同时伴有血磷降低。
2.肉骨头或者骨头汤并不是越多越好。
一些人认为,吃哪补哪,所以在骨折后多吃肉骨头,可以让骨折尽快愈合。其实不是,据调查,骨折病人多吃肉骨头,非但不一定能早期愈合,反而可能使骨折愈合时间推迟。
3.骨科术后不要吸烟。
因为吸烟影响骨折或其他骨科疾病的愈合,拖长疗程,增加痛苦。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使血管收缩,血流缓慢,从而使骨折处的血液供应减少,影响骨折的愈合。
4.骨科患者不宜大量饮酒。
饮酒对骨折也有不利影响。
有些人认为骨折后大量饮白酒或药酒可以“活血通脉",起到辅助治疗作用,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5.多喝水。
水分可以调节体温、帮助消化吸收、运送养分、预防及改善便秘。
结合锻炼效果佳,临床中,不少骨折患者由于害怕疼痛,对功能康复锻炼缺乏认知,认为骨折后需要制动、静养,只要“骨头长好”就万事大吉。
殊不知,骨骼、肌肉是运动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骨折后骨骼、肌肉、神经控制功能的协调一致是人体恢复运动能力的保证。
骨折后,如果长时间制动,会出现关节挛缩、僵硬、肌肉萎缩、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功能。
(网络图,仅供参考)
湖南医聊特约问答作者: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骨伤二科 姚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