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茶的功效,龙井茶怎么泡?
谢谢邀请!
龙井茶叶芽鲜嫩,茶形整实扁平,香味高爽宜人,是中国绿茶的名品。泡龙井茶有好几种方法,最典型的方法是玻璃杯泡法,其次是紫砂壶泡法,盖杯泡法,冷泡法(冷萃法)。
①,玻璃杯泡法。
这是最方便的即泡即饮即赏的泡饮方法。一般选用较上品的龙井茶来泡。首先备好玻璃杯及80度左右的开水,用中泡法进行泡茶,即放开水至五分满,备3克一5克上品龙井茶,一次性倒入杯子,温润泡30秒至1分钟,然后倒入备好的开水至八分满,静待茶叶落英缤纷,收水沉底,静气闻香,清新雅致,赏心悦目,趁热亲尝,美味沁心,爽口爽心,意境悠扬……。
②,紫砂壶泡茶方法。
紫砂壶泡茶最大的好处是没有熟闷气,泡出的茶宜口宜心,爽口舒心。选择的龙井茶不必太讲究,一般的龙井茶都能用,当然泡茶的水温还是要用80度左右的开水为宜。首先清理紫砂壶,用开水烫壶备用,然后用茶匙将普通龙井茶8克倒入紫砂壶,再注入备用开水,10秒左右起香,迅速倒入公道杯,用小杯分杯享用,客人多都可以应付,边泡边用,和合乐成。
③,盖杯泡法。
盖杯,是现在的泡茶利器,适合在办公,会议等多个场合使用,是最简单实用的泡茶方式。只要是干净的盖杯(瓷杯,陶杯,有盖玻璃杯,保温杯等),用普通龙井茶3克,水温75度左右为宜,随便泡茶就行。只要待人热情周到,茶一定很美好。情意好,水也甜!
当然,对于好茶者用茶量多的人,可以按个人习惯,按实际需要量来定投茶量。我认为,最好不要超过10克,不然会因为泡茶时间长,泡出来的茶水味很苦,不好喝。
④,冷泡法(冷萃法)。
俗话说得好“冷水泡茶慢慢香!”特别是夏秋季节,热水泡茶冷却很慢,对于喜欢喝茶又急于喝茶的人很不方便。还有一些不习惯喝热茶的人,想喝冷茶也不方便,对其他茶饮料又不放心。要解决这个问题,用冷泡法泡龙井茶虽然时间长了点,但不失为一个最好的方法,这样泡出来的茶却别有一番风味。
冷泡法其实很简单,第一种方法是一一先准备好一个干净的玻璃容器,最好是带盖玻璃凉水壶,再把龙井茶放入壶里,然后倒入凉白开或矿泉水,轻摇或搅拌几下,让茶叶充分就水,然后放入冰箱冷藏,6一8小时后即可饮用,特别是晚上泡好茶早晨起来用更适当。这种方式泡出来的茶,由于咖啡因释出较少,味道绵甜爽口,沁人心脾!
第二种冷泡茶方法是一一冰萃法。先取干净泡茶容器,盘,碗,壶,杯,盆都行,尽量是一天的量(2L)的器具,把龙井茶放在容器底部,然后把食用冰块放在茶叶上面,常温放置,也可冰箱冷藏室静置溶化,待冰块溶化,即可倒出冰萃茶水饮用,清凉解渴,爽口爽心!
一一喜茗堂龙新久
2019年6月10日
生活中有茶,茶中有健康!
喝茶对人身体有什么好处呢?
茶在以前是生活必须品,柴米油盐酱醋茶,这茶叶的普及程度和地位不言而喻。
茶叶从被发现开始,便记载茶叶可以解毒消暑、提神醒脑。《神农本草》中记载:“神农尝百草以疗疾,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记载直接把茶叶的发现拉到了神农氏时期,至于茶叶到底是谁发现的,没有明确的证据。神农氏用茶解毒,这是夸大过的故事,不过茶叶倒真的有些效果,那时候的茶叶还是茶鲜叶,直接烹煮,然后喝汤吃叶,虽然味道不好,但的确有效果,多喝热水多吃菜,多健康的养生方式,而且这树叶里的营养还比一些蔬菜要多一些。
古人也会将鲜茶叶与大米同煮成粥,当时称为茗粥,也会当成菜直接食用。茶鲜叶是非常苦涩的,而且带有青草味,这口味倒也独特。此时的茶在食用阶段,可别小瞧这树叶,由于鲜叶食用下肚,可以补充大量的营养,不过当时茶叶的传播范围很小,是当地独有的一种“菜”。
不止有食用,当时的茶的确被列入草药一类,常常作为药方的一环,鲜茶叶是无法保存的,当天采摘,下午就蔫了,古人便将茶叶晒干,便于运输和保存。这样看,白茶应该是最早出现的茶类,白茶是最贴近自然的茶类,鲜叶直接晒干便成茶。虽然茶入了药,但日常的食用远大于药用。
再往后,古人也知道茶叶的味道太差,开始改善味道,三国时期魏国的《广雅》一书中记载到:“荆巴间炙粳苦荼之叶,加入菽、姜、橘子等为茗而饮之。”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在茶中加东西,这可以看做是最早的混泡茶。
说的太多,直接跳过,到了唐宋时期,这是茶叶发展的鼎盛时期,煎茶法和点茶法陆续出现,宋朝末年也出现了散茶,没错,与咱们现在的散茶一样,工艺不同而已。唐宋时也算是食用,将茶叶磨成粉,然后冲服饮下,可以简单理解成现在的速溶冲剂。不过当时想搞出好的茶末,那是得费大功夫的,唐代的煎茶法茶叶准备和冲泡方法繁琐复杂,宋朝的点茶法在此基础上出现,但复杂程度更胜一筹。龙团凤饼大家都听过,这团和饼可不好做,主要成分是茶末和米膏,附带有龙涎香等极为珍贵的配料,混合均匀制成团和饼,饮用时直接冲饮。这龙团凤饼极为奢靡。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道:“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绝精,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这可是黄金二两!宋代一两黄金换算成现在,大致在12000,当然也有不准确,简单看看。
说了这么多,好像有点跑题了,拉回来,从发现茶叶,一直到元朝末期,这段时间的茶叶一直算是食用阶段,虽然外形多有变化,但最终都是食用下肚。茶叶的营养被人体最大程度吸收,茶叶中含有咖啡因,咖啡因会刺激神经,加速血液循环,让人亢奋。茶叶还含有大量的植物纤维,可以促进排便,直到现在理解也一样,排便=排毒。这也不是啥冷知识,而且茶叶味道苦涩清爽,出现解毒消暑、提神醒脑的记载倒也正常,所以,茶叶在古时的记载有这些效果,的确不是在吹牛皮。
重点来了,这只是茶叶的前中期,宋朝末期即出现了散茶,元朝末期散茶兴起,明朝朱元璋直接废除了团茶,散茶彻底成为主流,冲泡清饮法直接颠覆了传统饮用方式。清饮虽然味道更好,但也造成茶叶的营养绝大部分流失,茶叶大部分的营养物质,都在叶底里。所以现在的饮用方式,已经没有那么好的效果,不过有一点是一点,但要说茶叶可以治病,那纯属胡比扯淡。把茶叶包装成包治百病的神草,这事不光国内干,国外套路也一样,早在大航海时代,海上霸主荷兰从我国将茶叶运回欧洲,他们是最先将茶叶包装成东方神草,用来敛财的混蛋。
所以,茶叶的第一个好处,可以分辨谁更聪明,开玩笑的,大家别当真。茶叶的第一个好处是有少许营养,虽然不多,但聊胜于无,除此外,茶叶低能量,无脂肪,无糖无盐,是最健康的“饮料”。用来养生,代替别的酒水、饮料,真的没问题。
平常喝茶,先别追求茶的一些附加概念,例如“大师制、百年传承、来自名产区”等,只看茶的味道就行,这个茶你觉得好喝,那就选定这款。这能躲避大多数的骗局。而且能省很多钱呐,这也是茶叶的好处。
想到什么说什么,废话多也正常,毕竟话痨也不是一天练成的。
再说茶叶的另一个好处,卫生。为什么说卫生?因为泡茶需要热水,热水可以消毒,减少疾病发生和传染,这点也可能是古人绝得喝茶可以解毒的主要原因之一。古人只有在吃饭或者煮茶的时候,才会热水,平常喝的都是生水,也就是井水、河水、池塘水等。古时可没有排水系统,那日常生活的污水都是就近解决,水污染很严重。没有消毒的生水,有各种因为水污染而导致的“瘟疫”和传染病,像现在的因细菌感染而导致的肠胃小病痢疾,在以前,那是会致命的大病。
古人用柴生火,富贵人家有炭和煤,不过也需要用柴火做引子,生一次火,麻烦而困难,想常喝热水,对于平常普通人家,其实是一种奢侈的事情,既浪费时间,也浪费钱财,一不小心还会搭上人命,就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桥段,某某上山砍柴,整夜未归失踪。
一直到茶叶彻底融入生活,平民普及之后,这才有了些喝热水的习惯,水不热茶泡不开。所以茶叶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疾病的发生。
就拿现代来说,我国的大部分国人,可以随时随地的喝热水,90年代中期才实现,你没听错,这普及热水的路走了几十年。就现在的80、90后,为了图省事,小时候也会对着水管、水缸猛灌几口生水,虽然长辈说过“生火喝了会生病”,但都当做耳旁风。
49年,建国后,我国开始全面推广喝热水,喝开水的生活理念,当时有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各地不断的宣传,号召“要反复教育群众喝开水和消毒过的水,不喝生水”,各地官方发布的《农村卫生院课本》中也一致要求“ 卫生员应当积极宣传喝开水的好处,带动群众养成喝开水的好习惯。”推广行动在城市冲较好进行,居民们会到热开水供应处用票购买,这些开水供应处由厂矿和机关单位负责。这些开水供应处一直维持到80、90年代,被废除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大部分居民已经养成了喝开水的习惯,也能烧得起开水,而这种烧水的大锅炉对环境的污染很严重,就相继拆除了。
农村的推广更为困难,特别是偏远的山区,在1958年至1960年的“公共食堂”时期,类似城市里的开水供应才短暂出现过,大家养成了喝开水的习惯。喝热水的生活理念普及,使得食物中毒、疟疾、拉肚子等各种肠胃病大大减少。“喝生水会生病”这个理念深入人心。
70、80年代,在大搞人工沼气,这也一定程度上普及了热水。发展历程很艰辛啊,等到我国大多数人可以随心所欲喝热水的时候,已经到了95年,直到今天,也不过才24年,为什么这么说,咱们看一组数据就知道了,喝开水的普及可以从保温杯的产量得知,1957 年,全国保温瓶年产量只有 0.3 亿个,1975 年只有 0.69 亿个;1983 年,年产量飙升至 1.38 亿个;1984 年达 1.49 亿个;1988 年为 2.07 亿个;1994 年为 2.38 亿个;1997 年为 2.66 亿个;达到了最高峰值。
所以,又跑题了。最普及热水的过程中,茶叶的量也大幅度上升,水不好喝,那就泡点茶吧。当年茉莉花茶在北方的火热程度,让人瞠目结舌,大街小巷都有茉莉花茶。所以茶的普及,确实带动了一大批人喝热水,也算是保护健康的一种方式。
客观公正有用的茶知识,与大家一同了解,请关注公众号:承艺文化(ID:chengyimc)喝点什么茶对胆囊和胃有好处?
1、什么泡茶治疗胆囊炎
喝金钱败酱茵陈茶
用金钱草、败酱草、茵陈等材料熬煮成茶,其中金钱草可以利胆排石、清热解毒,而败酱草具有消炎解毒的效果,茵陈则消炎利胆,对于胆囊炎这样一种病症是极其有帮助的。胆囊炎喝什么茶好?胆囊炎患者多喝点金钱败酱茵陈茶有帮助。
喝消炎利胆茶
用玉米须、蒲公英和茵陈等熬煮成茶,其中玉米须是具有利尿利胆的作用,蒲公英则健胃利胆抗消炎,茵陈则可以清热解毒,尤其对于胆囊炎引起的身体疼痛发热大约帮助。喝点消炎利胆茶能够有效缓解疼痛不适,有需要的患者可以多喝点。
2、胆囊炎的病因
胆囊内结石突然梗阻或嵌顿胆囊管导致急性胆囊炎,胆囊管扭转、狭窄和胆道蛔虫或胆道肿瘤阻塞也可引起急性胆囊炎。此外,增龄老化过程中,胆囊壁逐渐变得肥厚或萎缩,收缩功能减退,造成胆汁淤滞、浓缩并形成胆酸盐;胆总管末端及Oddi括约肌变得松弛,容易发生逆行性感染;全身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粘滞度增加可加重胆囊动脉缺血。
3、胆囊炎用什么药
急性胆囊炎:解痉、镇痛可使用阿托品肌内注射,硝酸甘油舌下含化、哌替啶(度冷丁)等,以解除Oddi括约肌痉挛和疼痛。抗菌治疗抗生素使用是为了预防菌血症和化脓性并发症,通常以氨苄西林(氨基苄青霉素)、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和氨基醣甙类联合应用,或选用第二代头孢霉素如头孢孟多(头孢羟唑)或头孢呋辛治疗。抗生素的更换应根据血培养、手术时的胆汁培养和胆囊壁的细菌培养,以及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而定。利胆药物50%硫酸镁口服(有腹泻者不用),去氢胆酸片口服,胆酸片口服。
慢性胆囊炎:利胆药物可口服50%硫酸镁、去氢胆酸片等。驱虫疗法针对病因进行驱虫。溶石疗法如系胆固醇结石引起者,可用鹅去氧胆酸溶石治疗。文献报道,溶石有效率可达60%左右。疗程结束后仍需服维持量,以防复发。
如何预防胆囊炎
1、有规律的进食一日三餐
因为未进食时胆囊中充满了胆汁,胆囊粘膜吸收水分使胆汁变浓,此时胆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胆汁的粘稠度亦增加,终于形成胆泥。
如果进食,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反应性地分泌胆囊收缩激素,使胆囊收缩,这时大量粘稠的和含有胆泥的胆汁被排出到达肠道内,因此可以防止结石的形成。
2、适度营养并适当限制饮食中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
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和胆汁中含有较多量的胆固醇有关。吃得过多,特别是食物中有较多的脂肪和胆固醇,就会使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增高,会促使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3、保证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维持我们身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据研究,蛋白质摄入量的长期不足,与胆色素结石的形成有关。因此,保证饮食中有足够的蛋白质,就会有助于预防胆色素结石的发生。
胆囊炎的饮食原则
1、营养治疗的总目的,是通过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减轻或解除患者的疼痛和预防结石的发生。急性发作期的重症患者应禁食,
可静脉补给各种营养素;当能进食时,应禁食脂肪和刺激性食物,短期可食用含高碳水化合物的流质饮食。随病情逐渐缓解可给予低脂半流质或低脂少渣软饭。每日应少食多餐,仍须限制肉及含脂肪多的食物。慢性胆囊炎应给予充足热量的高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和适量限制脂肪的饮食,同时要有丰富的维生素。
2、要有足够热能,方能保证患者的需要。如果患者体重过重,应给予低热能饮食,使患者体重减轻。低热能饮食中含脂肪量也要少,以适合对胆囊病患者限制脂肪的要求。一般每日供给热量7531.2~8368焦耳(1800~2000千卡)。
3、对慢性胆囊炎患者,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增进食欲、促进胆囊收缩利于胆囊排空,应尽可能提高饮食中蛋白质比例。每日蛋白质供给量以每公斤体重l~1.2克为宜,但要避免随着蛋白质摄入过量的胆固醇。
想喝龙井茶是什么意思?
就是字面意思,想喝龙井茶。
龙井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属于绿茶系列的一种,主要产地是浙江杭州,最有名气的是杭州狮峰龙井,现在浙江省很多地方都有种植。龙井茶从工艺上是未发酵茶,口感纯正,带有豆香味。龙井茶采摘的时间分雨前龙井和明前龙井最好。
龙井茶和肉桂茶哪个更好喝?
肉桂茶是乌龙茶的一种,可能多数人对肉桂茶不是很了解,肉桂茶同样具有保健的功效,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元素。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口味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