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养生保健常识,适合中老年人的保健品有哪些?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来讲都不低,为了提高身体素质和生存质量,适当的吃一些保健品是很值得的一件事,尤其中老年人,是身体机能开始走下坡的时候,今天花些钱吃保健品,可能今后就会少得病少吃药。重要的是,千万要记住的是,一定要买大品牌、大厂家、科技含量高的保健产品,不要轻信朋友介绍的什么什么什么“好东西”。
我的一个邻居,老俩口吃了好几年的电台广播宣传的什么牌的灵芝茶,说可以抗癌等等等等,花了七万多元,结果后来二位老人前后都得了肺癌,不幸的是老太太走了,万幸的是老爷子得以生存,起码给家人一些安慰。这件事能说明什么呢?事实就是,灵芝没有问题,只是生产工艺水平低下,产品性能无限夸大,毁了灵芝的声誉。所以告诫各位,买保健品一定要多了解,之后再决定吃不吃。
适合中老年人的保健品有很多种,应该选择的有:养护心脏的,像辅酶Q10一类的;清理血管、净化血液的,像含有原青花素、白藜芦醇成分的;提高免疫力的等等,可以全方位的吃,也可以有选择性的、根据自己身体需要来吃,就是不要盲目的吃。
图片均来自网络。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大家留言或私信向我咨询,我会在第一时间给大家解答!谢谢大家,祝所有患者早日康复! 观看更多中医知识干货,请关注我的头条号——“中医启明星”,每天分享原创中医科普、生活保养常识,写老百姓看得懂的养生文章,做您身边最温暖的中医管家。老人过了70岁该不该买寿衣呢?
以前在农场插队时,房东刚过50岁,就准备寿衣了,而且一点也不避讳。
就像皇帝年轻时就修缮陵墓,未雨绸缪。
现在的城里人好像没有事先准备寿衣的习惯,别说70岁,80岁也没有人准备寿衣。老人避讳,亲人嫌弃。
原因是现在70岁人,看着还没有到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境地。每天忙于社交,享受生活。有聚不完的会,看不够的剧,日程满满,幸福满满,哪有时间考虑后事准备寿衣?
如果真有需要,专卖店铺日夜服务,不会贻误白事。再说一般情况下,人从得病到死亡,是有过程的。
这个过程会给人以足够的时间,做各种准备,也给人以接受化解悲伤的时间。
何必把悲伤提前呢?儿女们,看着老人的寿衣会浮想联翩,难掩悲切。
我母亲过了84岁,我姐姐按照母亲要求,秘密地准备了寿衣。在农村买的尚好棉花,纯棉布料,做了绣花的棉袄棉裤棉鞋。直到给我母亲穿上寿衣时,我才看到。母亲不让我提前看见,怕我心里难过。
我父亲早就有要求,去世时穿上他90岁大寿时,孙子给买的一身纯毛料中山装,绝不要老式的黑棉衣棉裤。
我们都按照父母的要求办了,心里很踏实,父母有在天之灵也会满意的。
卧床的老人七天了不吃不喝?
老人在离世前都会有一些征兆,作为子女,一定要知道,提前做好一些准备,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在老人生前尽孝,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大伯离我们而去已经有一个年头了。去世前大伯已经卧床两年了。在大伯去世前是堂姐和伯母一直在身边照顾,我工作不忙时会去搭把手。堂姐白天要工作,晚上要照顾大伯,非常辛苦,每天跑前跑后,堂姐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
瘫痪在床的病人是最难照顾的了,自己不能挪动身体,得有人帮忙擦洗身体、翻身、换衣服、床单,往往这些事情一个人是很难完成的。加上大伯身材高大,有160多斤,伯母和堂姐两个人翻身都很吃力。
大伯虽然身体不能自理,但大脑很清醒,说话不快,吐字还算清晰。由于伯母和堂姐照顾周到,大伯身上干干净净的,没有一丝异味。天气好的时候,伯母还会用轮椅推着大伯出来活动,呼吸下外面的新鲜空气。
两年过去了,大伯的精神状态还算不错。直到去世前的一个星期,大伯的精神状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意识变得越来越不清醒,跟他说话半天没反应,有时候还会自言自语,不搭理我们。有时候一睡就是大半天,不吃不喝的,问他要吃什么,他什么也不说,只是摇摇头。
伯母和堂姐照顾得更勤了,特别是晚上,都不敢打盹,生怕大伯有什么事,没人听到。就这样,一个星期后,大伯还是走了。记得大伯临走前,张大着嘴巴,想要说话却说不出来,眼角还流下了眼泪。这一幕让人看了很是难过。
卧床的老人七天不吃不喝,去世的先兆是什么?生老病死,人之规律,无人可避免,我们只能理性看待。在老人生前尽好孝心,不留下遗憾,让家里的老人能够安享晚年。
尤其是家里有高龄老人的,一定要随时注意老人在心理和身体上发生的变化,掌握一些老人去世前的征兆,以免大事来临时,弄得手忙脚乱。
因为一些老人不喜欢说自己的事,哪怕他们自己预知到了时日不多,他们也会选择沉默,选择自己去默默承受。
作为儿女,我们不能大意,一定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帮助老人缓解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让老人开心愉快地度过人生美好的时光。
老人在去世前,一般有哪些征兆呢?1、念叨已故亲人
几乎所有的老人,在去世前都会念叨自己已故的亲人,尤其是自己的父母、老伴,因为这是他们最亲近的人。
在危险的时候,每个人第一时间内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老人也不例外。因为父母是最疼爱自己的人,无论何时,无论我们多大,都可以在父母面前都是孩子。
死亡快要来临时,老人是有感觉的,他们内心是害怕的,他们会自然地想到自己的父母,时常会不经意地念叨他们,说起自己小时候的事。
甚至还说看到自己的父母了,还说父母在跟他们说话,这些现象都是人在去世前的常有现象。
2、没有精神、嗜睡
老人在去世前的精神状态很不好,完全打不起精神,他们的身体机能也发生了变化,各个器官开始衰竭,不足以支撑他们良好的精神状态。
正因为如此,老人容易乏力,一睡就是大半天,也没有醒来的意思。其实他们并不是困,而是打不起精神,器官功能不能正常运作了。
3、食欲发生变化
老人在去世前七天不吃不喝,是常有的状态,他们的身体机能都不能正常运作了,食欲自然就不太好了。很多老人在去世前几天都是靠一些葡萄糖维持着生命,以及在嘴唇上抹点水,让嘴唇不那么干裂。
有些老人在去世前七天,会有那么一两天食欲特别好,非常想吃自己生前喜欢但很久没有吃过的食物。
作为子女,一定要知道,一定要想办法完成老人的心愿,他们想吃什么就去满足他们,这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想吃东西了。
在这一两天内,食欲很好,人的精神状态似乎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回光返照。
但过了这一两天,他们的精神状态又回到了前些天的样子,打不起精神,嗜睡,不想说话等等。
4、呻吟不断
老人在去世前很痛苦,他们不知道如何来表达这种心情,也可能说不出话来了,只能通过呻吟来表达出来,而且呻吟声特别大,尤其是晚上。
如果到了去世前的一两天,可能就不怎么呻吟了,因为力气已经耗尽了,或者说开始默默地承受着这份痛苦了。
这个时候,作为儿女一定要清楚老人的变化,时刻要在身边留心,以免老人在走的时候身边没有人,那就不好了。
5、大、小便失禁
老人在去世前一周,随着身体机能的退化,大小便也会不受控制,容易失禁。这个时候,可以给老人用上纸尿裤,以免把床单弄脏了,更换起来会更麻烦。
6、身体冰凉
老人在去世前两三天,身体上几乎没有什么温度,哪怕是在炎热的夏天,身体也会异常冰凉,不像常人的体温,感觉没有了生命的迹象。
正常人的体温是有温度的,哪怕是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觉得到。而去世前的老人,他们的身体是冰凉的,感觉生命已经枯竭。
7、皮肤暗淡无光
老人在去世前,身体上的皮肤会发黑发紫,暗淡无光,看上去像是病重到非常严重的样子,看了让人忍不住会心疼。
8、大口喘气
在去世前,因为身体机能的退化,老人的呼吸系统也不正常了,通常只有呼出的气,没有吸入的气,所以他们会大口喘气。而且呼出的气都是凉气,不像我们常人呼出的气是有热气的。
总的来说,老人在去世前是有一些征兆的,他们的身体是发出一些信号。作为儿女,一定要及时把握住这些信号,以免大事来临时,慌了神。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我们的亲情是可贵的。生老病死我们无法避免,我们只能在有生之年,尽好自己的责任,让家里的老人能够安享晚年。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可以为老人做点什么呢?1、常回家看看。不管生活和工作有多忙碌,我们都要经常抽空回家看看,陪老人聊聊天,吃吃饭,散步,做些平常普通的事,让老人感受到平凡的快乐。
2、关注老人的身体。老人的身体会随着年龄而发生变化,作为儿女,一定要经常关注,每年做下体检,把一些病情防患于未然,以免大病突然来临给老人带来痛苦,早预防早做打算。
3、注意老人的饮食。老人的身体机能逐步退化,更需要营养的摄入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行,荤素搭配,水果,零食时常备点放在家里。
4、时常联系。年轻人压力很大,可能短时间内无法回家,但我们可以每天联系家中的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有什么需求,可以第一时间满足。若是有什么异常情况,也可以及时处理。要知道很多老人在子女面前通常是报喜不报忧的,不通过子女的细心观察,是很难发现的。
5、做好卫生护理工作。老人年纪大了,个人卫生不方便做了,比如剪指甲,洗床单、厚衣服等等,这些事情,作为儿女,就可以帮忙去做了。让老人生活在一个良好卫生的环境下,也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写在最后老人在去世前都会有一些征兆,身体会发出各种不一样的信号。作为儿女,一定要细心观察,好好陪伴老人最后的日子。
生老病死,无人可以避免。我们只能理性去面对,在老人生前,尽好自己的责任。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应该养父母老。
五六十岁的人怎样锻炼才有效果?
今年我已经69岁,在年轻人眼中,我已经是奶奶级别的人物了,但多数人听闻我年龄之后,说我看起来也就五十出头,面容姣好。这时候就会有很多人追着问我要养生秘方,实际上那有什么秘方,只不过是坚持二字罢了。每天清晨五点起来围着小广场快走五圈,然后打一下太极。晚上回家的时候去河边大广场跳跳舞,一般都是不算太剧烈运动的舞蹈。这些运动每天坚持,日复一日,终会有成效。另外,我还有个爱好,就是音乐,没事就和三两小友聚一下,唱歌、拉二胡搞各种乐器,学习音乐,所以有个爱好很重要。以下是我集所有运动的老朋友们的建议写出的:
1、步行:是最适合老年人的运动,经常步行锻炼,能调节各器官功能,增强腰腿肌力。
2、体操:方法很多,如广播操、保健操、医疗体操。
3、自我按摩:一般手法有推、擦、揉、捏、掐、点、拿、搓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代谢功能。
4、慢跑:一次不超过30分钟。
5、太极拳:适合年高体弱者,高血压、冠心病患者。
6、气功、理疗:锻炼要循序渐进,运动强度及量要适当。如果运动时感到发热、微汗,运动后轻松、舒畅,说明运动适当。运动时出现头昏、胸闷、心悸,运动后食欲减退、睡眠不好、明显疲劳,说明运动量过大,需及时调整运动量。
7、象棋,健身操,健身舞,太极拳,各种棋类活动,唱歌;跳舞;运动要适当,要有规律和计划老年人应当在作晨练注意早晨要到走可以促进小脑晚饭后要在1-2小时后散步有助于消化。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老年人在运动锻炼前最好做一次较为全面的身体检查,然后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同时,身体检查的结果又可作为锻炼前的客观指标,便于与锻炼后的情况进行比较,判断运动锻炼的效果。如果身体一向较好,也可以自己检查一下,如连续下蹲10-20次,或原地跑步15秒,看是否有心悸、气促、胸闷不适等症状,如果没有即可开始锻炼。老年人的运动项目,一定要根据健康情况、条件、爱好等进行选择。一般来说,以选择各个关节、各部分肌肉都能得到较好锻炼的运动项目为宜,如慢跑、快步走、游泳、太极拳等,而不应该选择运动强度过大、速度过快、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也可以利用运动器材进行锻炼。
2、运动锻炼要循序渐进: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参加运动锻炼决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要日积月累,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锻炼效果。同时,开始锻炼时运动量宜小,待适应以后再逐渐增加。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锻炼后,如果运动时感到发热、微微汗出,运动后感到轻松、舒畅、食欲及睡眠均好,说明运动量适当,效果良好,就要坚持下去。锻炼的动作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慢到快,时间要逐渐增加。每次运动时要注意由静到动、由动到静、动静结合。此外,要掌握好动作的要领、技巧和锻炼方法。
3、运动锻炼要持之以恒:要想通过体育锻炼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持之以恒,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好是每天坚持锻炼,每次锻炼半个小时左右;实在有困难时,每周锻炼不应该少于3次。同时,要合理地安排好时间,养成按时锻炼的良好习惯,注意掌握适当的运动量。
4、不要制定太机械太严格的锻炼时间和太高的目标:进行体育锻炼,贵在参与,要求太高太苛刻反而流于形式,不利于强身健体。
5、不要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老年人的体能、素质、承受能力不可与青壮年相提并论。锻炼时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因人而言,一般以15~30分钟为宜。
6、不要随心所欲乱练一通:任何一项运动都要讲究科学性,不能自己想怎么练就怎么练。如果锻炼时动作既不准确,也不科学,乱“练”一通,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7、不要选择过于偏僻或繁华的地点进行锻炼:锻炼地宜在离家较近且附近有良好通讯、交通条件的地方,以便有事时能及时求助或报警。
8、不要非去中高档活动场所:最自然最简洁的体育运动条件,其锻炼效果往往最佳。因为在这环境中,锻炼者的心理波动小,生理节律相对平稳。
9、不要在思想高度紧张和情绪剧烈波动时进行锻炼。
美好生活来源于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专业媒体!70岁的老年人?
70岁的老年人,最需要的是意外险和医疗险。重疾险和寿险已经没有太大意义,而且也基本买不到了。
老年人普遍缺钙,骨质疏松,意外险最好是买包含骨折保障的。医疗险的话,百万医疗已经很贵,而且也没有几个产品可选。
那么,该怎样为老年人配置医疗险呢?下面这篇文章可以参考一下。
买不了百万医疗,中老年人就不配有商业医疗保障了吗原创2021-09-14 12:38·咪走保前言在展开中老年人医疗险怎么买这个话题前,我们先来说说几个事实和一些数据:1. 我国目前尚有6亿人每月人均收入1000元。2.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人口总数为:1370536875人,其中60岁以上的占13.26%,50-60岁占6.74%,50岁占总人数约20%,即2.8亿。3.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4亿,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占13.5%。4. 目前国人平均寿命为77.3岁,未来还会继续增长。5. 据新浪财经: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老年人口贫困率为14.5%。其中,2018年农村老年人口贫困率高达19.5%,不仅高于农村非老年人口贫困率,更是远高于城镇1.4%的老年人口贫困率。6. 智研咨询在2019年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数据显示:预测2020年、2030年、2040年、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分别达到2.55亿人、3.71亿人、4.37亿人和4.83亿人,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分别达到0.29亿人、0.43亿人、0.67亿人和1.08亿人。数据来源:智研咨询7.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21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分析》: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中国总人口的96.8%,为最广泛的人群提供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商业保险有望在重大疾病保障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服务不同人群。尽管商业保险理赔在重大疾病支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2020年商业保险理赔支出仅占中国医疗开支总额的5.5%,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此外,当今中国的商业保险产品同质化,无法满足不同患者群体的多样化需求。百万医疗险对中老年人并不友好在《为什么我不推荐百万医疗险》一文中,我们探讨过医疗险,我们知道,百万医疗险依然是卖得最火的医疗险。那么,在中老年人的医疗险配置之前,我们一起看下,目前市场几款主流的百万医疗险费率:我们知道:医疗险是健康告知最严格的人身险。51岁,百万医疗险的费率基本都是1000+;60岁,最便宜的在1400左右;到了70岁,3000元;关键是,这时候,就算你身体状况良好,也没有几个产品可以投保了。扪心自问一下,如果我们属于那6亿人之一,或者属于那2.8亿人之一,我们的医疗险该怎么买?千万别跟我提“双十原则”,更别提什么“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在《为什么我不推荐百万医疗险》一文中,我已经明确过一个观点:百万医疗是好产品,但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对于普通人来说,终身重疾险一定是基础,医疗险只是辅助和补充。其实,百万医疗险最适合的年龄段本是50~60岁。这个时候,重疾险已经非常贵了,而且部分重疾险已经对这个年龄人群关闭了投保路径,可以投保的,缴费年限也是比较短,杠杆率很低了。而百万医疗险一两千的费率,相对来说,实用性更高(“实用性”是一个读者朋友提出的,虽然我不是很认同这种表达,我是希望所有的保险都不出险)。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把百万医疗险作为医疗保障的首选,是没问题的。但是,6亿月收入小于1000元的普通老百姓,真的舍得花一两个月的收入来买一份百万医疗险吗?我想,不只是他们不舍得,就算是我们到了那个年纪,恐怕弃保的几率也不小。我们也知道,医疗险还包括了普惠医疗险和中高端医疗险,当然,还有可以报销门急诊的小额住院医疗险等等。那么,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除了百万医疗险,还有其他选择吗?中老年人医疗险方案中老年人买百万医疗险价格都不便宜,如果家里4个老人,都需要买的话,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在进入中老年后,多数人群的生活质量并不是很高。假如身体健康状况欠缺或者高危职业人群,市面上的主流医疗险健康告知严格,很可能通不过。各地政府定制的普惠医疗,适合高龄老人购买,健康告知宽松,保费便宜,是真正的惠民保险。如果把有限的预算花在家庭收入主力身上,老人都换成普惠医疗,至少在短期内为广大中低收入群体增添基本医保之上的保险产品选择,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另外还有一些被百万医疗险的火爆掩盖了的小额医疗险,其实可以与普惠医疗组合成比较全面的医疗保障方案。我们来看看下面不同年龄段的组合:『41~49岁』1. 天X至爱住院保(尊享版)+ 全民XX保,保费518元/年。假如将天X至爱住院保(尊享版)改为经典版,则保费为358元/年。2. 小医X2号(计划二)+ 全民XX保,保费466元/年。『50~59岁』1. 天X至爱住院保(经典版)+ 全民XX保,保费468元/年。2. 小医X2号(计划二)+ 全民XX保,保费466元/年(年龄可到60岁)。『60~65岁』天X至爱住院保(经典版)+ 全民XX保,保费598元/年。『66岁以上』全民XX保,保费198元/年。身体有状况的,优先考虑天X至爱住院保+全民XX保组合,健告宽松;身体状况良好,无既往症的,小医X2号+ 全民XX保组合包含了意外伤残责任,可以考虑。未参加国家医保(含新农合,即城乡居民医保)人群,买不了全民XX保,50岁前,可以按需更换为微X全民保或者众X百姓保。上面的几个组合(除66岁以上),大小风险都可以覆盖,而且是0免赔,重点是“实用性”更高,且保费更便宜。保险方案规划思路:只买对的,不买贵的;适当“风险自留”;保障好最关键的风险,刚好覆盖风险最划算。取舍之道在于预算,如果预算确实紧张,中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可以按上面几个目前性价比最高的组合来选择,没有必要多花冤枉钱去买一款“全能”的百万医疗险了。关于续保有朋友担心普惠医疗险都是一年期的,不保证续保,未来的续保怎么办?国家从2014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等多项政策,支持商业健康险发展。2015年,深圳市率先启动,以政府和保险公司合作模式,带有普惠性质的“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正式开始试行。2019年年底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大了各地财政和基本医保的资金压力,商业保险也得到广大人民的重新认识和重视。2020年4月开始,惠民保类普惠医疗产品在全国各地井喷上线。提高健康保障水平,发展医保第三支柱,利用商业保险机制解决社会医疗保险保障不足的问题,符合了国家社会保障政策和人民群众、医疗机构、药企和健康服务企业多方的利益诉求。相比于常规的商业健康险,市面上这几十款“惠民保”对弱势群体的包容性更大,并且有政府站台,更具天然的信任感。有朋友担心普惠医疗险都是一年期的,不保证续保,未来的续保怎么办?国家从2014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等多项政策,支持商业健康险发展。2015年,深圳市率先启动,以政府和保险公司合作模式,带有普惠性质的“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正式开始试行。2019年年底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大了各地财政和基本医保的资金压力,商业保险也得到广大人民的重新认识和重视。2020年4月开始,惠民保类普惠医疗产品在全国各地井喷上线。提高健康保障水平,发展医保第三支柱,利用商业保险机制解决社会医疗保险保障不足的问题,符合了国家社会保障政策和人民群众、医疗机构、药企和健康服务企业多方的利益诉求。相比于常规的商业健康险,市面上这几十款“惠民保”对弱势群体的包容性更大,并且有政府站台,更具天然的信任感。因此,惠民保类普惠医疗必然是一个持续发展的政策,可以这样说:只会越来越好。目前,我国居民保险意识较弱、保费密度和深度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惠民保并不能解决全方位保障需求,但必将成为国家社会保障的长期补充机制,并将在未来保险市场的健康生态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而关于续保,大多数惠民保类普惠医疗的健告非常宽松,甚至免健告,既往症的保障也会越来越完善,这款产品停售,一样可以买到另外的产品。那么,就不会存在续保问题了。Ps买保险,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要轻易买保险,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经济条件、生活习惯等等,通过对不同产品的横向、纵向比较,从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保险。如果搞不清楚保险产品的规则、保障、服务以及保费等方面,不懂得如何选择,请记得向您身边的保险专业人士咨询,当然也欢迎大家找到我,我会站在客观中立的角度,给你专业的建议。客观、中立、用心。我是一名独立的金融保险经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