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与养生,养生是该靠保健品还是药物?
感谢头条朋友邀请答题。邀请我答题的朋友,你也认为养生是靠保健品或者是靠药物吗?您真逗。
养生靠药物的话,还叫什么养生啊?用药,那就是治病了,呵呵。我这么回答,你会不会就认为养生要靠保健品了。其实不是,因为这个题目本身是错的。养生既不是靠保健品,也不是靠药物,而是靠良好的生活习惯,蓝帽的保健品只是作为辅助。(嗯,怎么提到蓝帽保健品了,因为非蓝帽保健品不值得一提,😃)。
良好的生活习惯,说得轻巧,吃根灯草。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大部分人做不到的,这里面有非常多的清规戒律,讲出来你都烦,别说执行了。那为什么要提到蓝帽保健品的养生作用呢?蓝帽保健品的养生作用在于,当你的良好生活习惯养成之后,蓝帽保健品可以帮你身体质量再上一层楼。
有些人不缺钱,又难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他就借助于蓝帽保健品来完成这个身体质量再上一层楼了。其实这么做是很浪费的,因为他的不良生活习惯会把一部分蓝帽保健品的作用给抵消掉。假设有两个人,一个人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另一个人有不良的生活习惯,但是他吃蓝帽保健品。这两个人中,有良好生活习惯的那个人,身体可能会比吃蓝帽保健品的人要好的。所以很多人以为吃保健品没用,但是(要注意这个但是),那个没有良好生活习惯的人如果不吃蓝帽保健品,他的身体更糟糕,这才是关键所在。
为什么中国饮食传统中非常注重饮食养生?
健康是人最珍贵的东西,而长寿则是自古以来人们不断追求的梦想。早期帝王追求长生炼丹的炼丹,嗑药的嗑药,最后发现都不管用。那怎么办呢?既然做不到寿与天齐,那就努力让自己健康一点。故饮食养生算是应运而生。
要注意的一点是饮食养生并不是说在帝王权贵们发现炼丹无用,嗑药无用后才出现的,其实早已有之,只是并不是主旋律。比如屈原就曾写过:“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长久?”,之后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也注意了饮食对于长寿的作用:“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五藏之葆。口必甘味,和精端容,将之以神气。”大概意思就是饮食要注意甘、酸、苦、辛、咸食物的节制,如果不加节制,则“五者充形,则生害矣”。通俗点就是甜的(只是列举一味)不能吃太多,否则你懂得。
饮食养生最重要的一点体现在医食合一上,比如孙思邈主张“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如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但实际上其实早在周代时就已经有这个意识了,虽然当时人们的医学和营养学知识还很浅薄,不能很科学地解释自己的食生活,但是当时主张合理杂食,注重节令变化进食,重视味型与季节变换和进食者的食欲与健康的关系等等认识无疑是很有道理的。到了两汉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最高权力层推崇“无为而治”以及庄老思想的发展,仙道之风盛行,贵族们逐渐养成了饮食养生的风气,之后日趋深化,从而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宝贵原则。
Cola
我们的祖先流传下来很多关于饮食养生方面的有趣有用的俗语谚语?
谢邀,其实很多谚语都有其使用条件,所以大多都不是全对,物倒觉得有一条即:是药三分毒。很能讲明养生的大方向。因为现在社会很容易看到,某种药吹风如何如何的神验,甚至有包医百病之嫌,其实,中医认为,没病就不要用药,只需维持正常的饮食即可。因为没病用滥用药反而会产生出病来的。
吃货怎么养生?
资深的健康吃货养生,要来自自己的原创
以下全是自己的做的,九宫格放不下。先介绍一下九样自制的养生饮品
秋梨膏,百香果蜂蜜柠檬茶,蜂蜜柠檬茶,红枣枸杞鲜银耳羹,翠玉梨鲜银耳羹,淮山药鲜银耳羹,木瓜西米露,火龙果西米露,红枣枸杞茶,这些都是极美味的饮品[害羞]又养生又美容养颜,又能增加维生素,更能提高免疫力。
这里最费时间的就是秋梨膏,做法:
🍯准备材料: 梨子2件共10斤 罗汉果2个 灰枣12粒
冰糖50g 川贝粉15g 姜丝少许!先洗干净梨(凉干水),然后帮梨削皮,把梨肉磨成梨泥,放进干净的锅煮开配料全放进去煮开,煮有十几分钟,隔渣,只熬梨水,一直熬,熬好几个小时,慢工出细活,熬到梨膏很粘稠,注意不要熬干哦,有气泡,拿根干净的筷子点一下滴半碗清水里,不散开即成梨膏。
五脏六腑虚弱?
五脏六腑虚弱需要中医调理。服用调理脾胃的中药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应调整饮食结构,脾胃虚弱通常是由不良饮食习惯引起的。此外,饮食应该与肉和蔬菜混合,营养应该平衡。尤其是多吃鱼、虾、蛋、奶等优质蛋白质,可以明显改善脾胃虚弱。它需要应用1-3个月。如果使用时间太短,就不能明显调节脾胃。这是一个慢性过程,所以不要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