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的症状,如何判断孩子是因为什么发烧?
第一,着凉发烧,往往伴着有其它的症状,比如咳嗽,流鼻涕
感冒引起小儿发烧:感冒发烧,主要是因为患儿的五脏调理五气产生体能而生体温,若五脏调理五气,热不能排,为皮肤毛孔被风、暑、寒、湿、燥火之气蔽塞,即肺金毛孔收敛,致体温、热气无法从皮肤毛孔排出,即是发烧的感冒为最多。 感冒发烧,不是外来的细菌或病毒侵入体内,更不是调节体温的中枢神经失控,只是身体的表皮、毛孔被蔽塞而已,分为伤风、伤寒、暑、湿、热等中医学谓之表证,细菌、病毒根本未进入体内,从而引起小儿发烧。第二,伤食引起小儿发烧:若是小儿饮食不当,脾胃虚弱致食物蓄积肠胃,无法消化在胃肠堆积发酵而产生热能的发烧,这种发烧原因以婴幼儿为最多。此发烧四肢掌心热,不像感冒的四肢冷,消食即烧退而痊愈,3.出痘疹引起小儿发烧:出痘疹引起小儿发烧是在促使病毒产生免疫功能,如谷子、各种种子发芽时的产生温度,痘疹必发烧才能促使病毒发挥排除尽净,产生免疫功能,使五脏调适五气不致产生障碍,故出痘疹发烧不须退烧,唯须注意发痘疹时的饮食,避免并发症之发生,痘疹发透烧即退而痊愈,身体免疫功能即建立而不易再生病。4.孩子长牙齿引起小儿发烧:牙齿为骨之余气,而肾主骨,婴幼儿在长牙齿时,脾土虚不能制肾水,土不能制水乃因脾虚而非感染发炎,只要调理患儿的脾胃,发烧即可痊愈,不可消炎、退烧。 5.惊吓引起小儿发烧:如果婴幼儿七情不顺,如受惊吓而腹胀发烧,只要收惊即愈,情志不顺,抑郁忧思伤脾而发烧,消胀气烧即退。综上所述,我们为大家介绍了五种可能引起小儿发烧的原因,这些都是希望我们的家长们需要知道的。只要找对了引起小儿发烧的原因,在对症施治,才能药到病除,尽快帮助小儿发烧患儿摆脱疾病的痛苦。
大姑的孩子突然高烧不退?
谢谢邀请。川崎病全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中小动脉血管炎,尤其好发于给心脏自身供血的冠状动脉。多发病婴幼儿,以5岁内婴幼儿发病为主,男孩多于女孩。病因目前不详,应该和感染,自身免疫有关。是日本医师川崎富作首先发现报道,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疾病。说实话,一看到这日本名字就知道不会是什么好病。
患者多高热,持续时间长,抗生素治疗无效。眼球结膜,口腔黏膜充血,皮肤呈猩红热样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心包炎,心肌炎,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瘤。由于患儿多以发热起病,皮肤红斑,极易和感冒相混淆。因此,高热患儿应引起足够重视。治疗无特效办法,以早发现,早期注射丙种球蛋白为主要治疗手段,可迅速退热,并预防冠状动脉病变。同时合并应用阿斯匹林,激素。
此病有自限性,经有效治疗后,多数预后良好,病死率低。经有效治疗患儿,应在出院后2年内定期复查。尤其注意心电图和心动超声检查。注射过丙种球蛋白的患儿,9个月内不宜进行预防接种。
川崎病症状不明显就是轻微吗?
川崎病的症状不明显,不一定是轻微的川崎病。单用抗生素对这种疾病的治疗没有效果。它需要在正规医院通过一些综合检查来确诊。川崎病是一种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常导致人类发热。后来,一些药物被用来缓解症状,单用抗生素治疗川崎病是无效的。
29日增死亡四千左右?
这个问题让战战兢兢的英国想骂人:你才疫情告急,你全家都告急!
但4月29日新增4419例确诊病例的数字白纸黑字地写在那里,每一个数字都是一分焦虑甚至恐惧,绝不是骂上两句就能轻易糊弄过去的。
那么,为何疫情恶化速度还算平稳的英国疫情,突然在4月29号就急转直下了呢?静夜史认为根本原因在于这是一个不太美丽的“误会”。
4月29日,英国政府修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人数,英国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在疫情记者会上表示:目前英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病例已超过26000例,除当天新增的死亡病例外,还有3811例的上调。
而这3811例上调的死亡数,70%发生在医院之外,具体来说就是养老院和私人住所等,而这样的数据修订也意味着英国成为欧洲疫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英国的死亡病例修订不是首创,比如此前我们国家就进行过疫情数据的修订。不过和我们在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后修订数据不同,英国修正数据,虽然不会像我们那样被他国尤其是英国恶意中伤,但却会给英国民众带来更大的恐慌,毕竟当前的英国疫情迟迟未出现拐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每天增加几百例,对于英国这个6600多万人口的国家而言也是压力山大的。而突然增加4000多例,其造成的恐慌可想而知。
但英国似乎并不想自欺欺人下去了,死亡病例人数修正已经强烈地传达出了英国想要痛改前非甚至改过自新的信号。那么,英国政府为何如此义无反顾呢?在静夜史看来根本原因在于英国瞒不下去了。
虽然今天的英国早已不复日不落帝国之勇,其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也仅剩下英伦三岛一隅及部分岛屿,但英国似乎并不愿意接受彻底沦落的事实。虽然英国的尴尬实力已经不允许在国际社会继续呼风唤雨,但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骚操作刷几波存在感,比如又臭又长的英国脱欧,以及疫情初期的“群体免疫”。
英国提出群体免疫政策时,之所以在国际社会引发轩然大波,并不是因为这种约翰逊式的套路太野,而是因为它确实反映了英国乃至整个西方国家的共同焦虑,那就是他们不可能像我们国家一样通过封城这样牺牲巨大的方式在短期内迅速遏制疫情。所以相比之下,英国提出的群体免疫政策,通过牺牲一部分人使全民都拥有免疫能力,虽然太不人道,但毕竟成本低且一劳永逸。这不仅反映了英国无力封城的尴尬现实,更凸显了英国财政状况的极端窘迫。
而包括约翰逊本人都不相信群体免疫的所谓威力,否则他也不会到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而经历了重症监护室的生死考验,虽然暂时获得了免疫力,但却真正认识到了群体免疫政策的不靠谱,这是约翰逊政府正视疫情的原动力。
不过从当前英国的疫情发展来看,通过修正死亡病例数据来正视疫情的操作似乎有点太晚了,因为英国早已错过了疫情防控的最佳窗口期,此时如果不付出数倍、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努力和牺牲,英国疫情根本不可能根本好转。
不过,正视总比无视强,能够重视起来终归是善莫大焉,希望英国疫情尽快好转,也希望其他西方国家能够引以为戒,虽然这样的可能性并不太高。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什么成分的退烧药是最安全的呢?
感冒发烧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虽然算不上大病,但一旦发热持续不退,就会影响工作。因此,人们可能要自行应用些退烧药。
相信大家可能还记得在2010年儿童应用退热药尼美舒利后导致的中枢神经及肝脏造成损伤,后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修改尼美舒利药品说明书,禁用于12岁以下儿童,并取消其用于发热的适应证。2018年5月2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发布《关于修订柴胡注射液说明书的公告》,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安全性评价结果,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决定对柴胡注射液说明书增加警示语,并对“不良反应(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禁忌(儿童禁用)”“注意事项”等项进行修订。这些临床疗效不错的退烧药,儿童都禁用了,哪些还可安全应用呢?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个经典的解热镇痛药,其解热镇痛作用强而迅速。但儿童患流行性感冒(流感)或水痘后应用,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主张,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热的儿童不应使用阿司匹林,其用途仅限于儿童风湿热、幼年关节炎和川崎病。目前,临床上有阿司匹林的注射剂型赖氨匹林,可用于成人,但16岁以下儿童慎用,3个月以下婴儿禁用。
安乃近安乃近是一个老药,退热效果较好,但不良反应较多,有的还很严重,可引起致死性粒细胞缺乏。1977 年美国停止使用安乃近,目前有27 个国家禁止或限制使用安乃近。但2015版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又收录了安乃近,目前国内有的地方医院还在使用,应引起高度重视。
以上提到的退热剂,临床应用风险较高。那有无安全些的呢?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儿童可安全应用的退热药有两个:一个是对乙酰氨基酚,另一个是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安全)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是常规剂量下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但如果大剂量或较长时间应用,则有可能发生肝毒性。FDA规定日剂量不超过4g,现在国内说明书一般日剂量为2g。用药期间避免饮酒。儿童常规剂量:口服给药,每次10~15 mg/kg,每4~6 小时1 次。
布洛芬(安全)布洛芬在常规剂量使用时,耐受性较好,是另一种最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临床研究显示,布洛芬治疗儿童高热安全、有效、持续时间长,适于儿童患者应用,布洛芬的推荐剂量为5~10 mg/ kg ,6~8 小时1 次。临床应用需要注意用药不要过量和过频。
综上所述,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治疗发热比较安全的药物,临床应用不要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