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食发烧的症状和退烧的方法,八个多月的宝宝积食发烧怎么办?
宝宝的脾胃很娇弱,一不小心就会积食。一般积食引起的发烧都是低烧,这种情况家长们可以物理降温,然后再让积食排出来就好了。但是如果烧到39度以上或烧了一天,要尽快去医院治疗,以免引起并发症。
宝宝经常积食发烧,家长怎么办?
1、家长要学会一两种小儿推拿缓解积食的手法,如分推腹阴阳、掐按四缝穴等。具体推拿手法宝妈奶爸可以去社区医院认真学习一下,据我所知社区医院有教新手爸妈“常用小儿推拿手法”的义务。
2、让宝宝多喝白开水,多吃水果蔬菜,少吃零食和一些寒凉刺激、辛辣油腻的食物。
3、“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家长喂养宝宝的时候要注意定时定量,睡前不要吃太多,更不要偏食。
4、饭后可以给孩子吃点山楂或喝点白萝卜汁,可以助消化。
5、让宝宝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我是享育,专业医生团队为您解答育儿问题。
小孩积食引起发烧呕吐拉稀怎么办?
小孩积食引起发烧呕吐拉稀,注意给孩子多饮水,适时使用退热药物,根据病因选择治疗病因的药物,加上3-5天的等待,体温才可恢复正常,对于发热不要急于求成,只要体温能够控制于38.5度以下,避免了高热惊厥,就不会对孩子造成永久的损伤。
孩子积食不吃药该怎么办?
如果是积食引起的发热多不是高热,同时腹部热盛,孩子积食不吃药的话,您可以给宝宝做以下推拿:1:掐运内八卦,用拇指指端顺时针掐运内八卦100次。(内八卦是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约三分之二出处为半径所作的圆周。)2:清肺经,向无名指指根方向直推肺经100次。(肺经位于无名指末节螺纹面。)3:摩腹,用手掌面顺时针摩腹3-5分钟。4:退六腑,用拇指指面或中指指面自肘向腕直推六腑100次。(六腑位于前臂尺侧,即小指侧,从肘横纹至腕横纹成一直线。)5:清天河水,用食指,中指指面自腕向肘直推天河水100次。(天河水位于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中点成一直线。)积食消了,发热也会消失。希望能帮到您!关注我将一起关注宝宝成长!
小儿积食的应对方法?
宝宝积食的诊断方法
1.掌握体温:宝宝睡觉后要摸摸他的胸口和腹部是不是比其他地方热。
2.看大便:观察小孩一天几次大便,是稀还是稠,色是不是和前一天的不同,有没有增多次数,如果正一天一次,忽然三次,那也是前兆,不采取措施,第二天估计就拉起肚子来,正常的大便是香蕉条样的,忽然发绿,或者不成形了,或者有块状的都不正常。
3.看舌苔:观察舌苔,如果舌苔忽然变厚,或者一块红一块白,还有黄苔,也是脾胃出问题了。
4.看鼻梁:看孩子的鼻梁上,是不是有青筋,如果平时没有,忽然出现,那离食积也很近了。
5.看下眼皮:如果下眼皮忽然肿胀,发青,那也是脾胃出问题了,食积了。
6.看食欲:每天吃东西很香,忽然食欲不太好,或者不吃,或者挑食。
7.看眼睛:哪两天眼睛没精神,象睁不开一样,有一小部分是单眼皮忽然变成双眼皮。
8.看睫毛:正常的睫毛是一根一根微翘, 哪两天睫毛几根几根的粘在一起了,就是要食积了。
9.呕吐症状:吃点东西就吐,这已经严重了,胃主升清,脾主肃降,现在不降反升。
10:看睡眠::如果孩子一般睡眠都很好,这两天忽然夜里翻来翻去,一会一醒,那也要注意,中医有句话叫胃不和而卧不宁。
11.咳嗽: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积食过久,脾胃虚弱,日久就容易生痰,导致咳嗽不止。
12.口气:孩子这两天忽然口气很重,那也是食积了。
13:腹涨:肚子没吃什么东西,肚子也很涨,那也是食积了。
宝宝积食的按摩治疗方法从中医上讲,经过肚子的是脾经、肝经和肾经,通过摩腹可以达到调节肝、脾、肾三脏功能的作用,让身体里的“痰、水、湿、淤”的集聚自行散开。
具体操作:把四个手指并拢,放在他的肚子上。然后轻轻盘旋状揉动,顺时针36次,逆时针9次。顺揉为清,逆揉为补。连续揉上30分钟即可,对孩子的肠胃非常好。如果揉的时候孩子的肚子咕咕叫,说明出现了肠鸣音,或者孩子在排气,家长不用紧张,这是正常现象。
先让孩子趴在治疗床上,然后从大椎穴(正坐低头,脖子正中最高椎突处)开始,用双手食指和拇指将脊柱两旁皮肤捏起,两手不放松(即捏住皮肤不能掉),交替向前推动,一直推到孩子臀沟的长强穴。一般沿着脊柱,由上向下推捏4遍,再由下向上推捏6-8遍。每天一次,15天为一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5天后可以开始下一个疗程
注意:捏脊法适合5岁以下的孩子,这个方法没有副作用,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但要注意,孩子皮肤娇嫩,推捏前,要在局部抹一些爽身粉或香油。
四缝穴每只手只有4个,因它位于掌心朝上,从食、中、无名、小指指尖朝下数,第二个关节的横纹中央,故称“四缝”。揉搓这8个穴位时,要有一定的力度。可用自己的大拇指指腹在上,食中指在下,沿着孩子的小手指,一直揉捏到食指,每个穴位揉40次左右。
温馨提示:揉捏四缝穴配合捏脊,效果更好。
积食性发烧与感冒发烧的区别是什么?
积食性发烧与感冒发烧的区别是什么?关于孩子发热的话题是不可能停止的,只要谈发热,就与孩子的许多疾病分不开,今天,我们就了解一下孩子积食症发热与普通感冒发热的区别在哪里?我是儿科医生。
那么积食发热与感冒发热的区别在哪里呢?其实孩子积食发热和感冒发热的主要区别在于二者病因不同、主要症状不同,患病人群不同,那么治疗的原则就会大相径庭。1、感冒发热特点:先出现感冒症状,或症状与发热同时出现。
其症状一般家长都会有所了解;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塞、咽痛、甚至咳嗽;大孩子会感觉畏寒、乏力、精神不振、头痛,头晕,这些感冒的最常见症状。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38℃左右。
2、小儿积食发热特点:往往表现出没有预兆的突然发热。
体温可持续上升至38~39℃,但是精神状态、一般情况都正常,没有呼吸道症状,下面我们就介绍孩子积食症的主要表现。
小儿积食症为什么会导致发热?当孩子吃得过于饱满、或太杂、太多,胃肠道一时不能消化、运转积食时,就会食物阻滞胃肠道而不通畅,使胃肠道产生多量的气,此气不降反升,胃肠积滞而产生的热会往上、往外发散则出现发烧。
积食症的主要表现是:
1、发热:孩子突然没有预兆的发热,体温可持续上升至38~39℃,而精神状态往往与发热不对称,即体温高而孩子精神较平日一样,孩子也是该玩玩、该睡睡。
2、食欲不振:孩子看见食物没有兴趣,口中有酸臭、酸腐的气味;大便酸臭、排便不畅、腹胀、肠管胀气、鼓音等胃肠症状。
3、孩子手脚心发热:唇红、面赤红,后背、腹部皮肤热感,舌苔较厚、白腻、呼出热气;后期有手指发热、淤青及睡眠不安等表现。
小儿积食发热如何处理?由于小孩的消化器官发育还不完善,消化液分泌也不充足,消化酶缺乏活性,胃及肠道内黏膜柔嫩,因此,整个胃肠道功能还比较弱,如果父母不能正确的喂养孩子,什么都给孩子吃,使孩子饮食不当,从而损伤了孩子的脾胃,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幼儿长期消化不良、积食发热,会造成营养素摄入不足,影响生长发育。
积食发热的处理:除物理降温外,主要以化积通便的处理为主;此时,一定要少食或暂时不食、饮水化食。
如果孩子发生热积食,可以中成制剂如汉森四磨汤口服液,具有排除胃肠积滞、增强消化机能,具体方法可以遵循医嘱或使用说明书。
家长需注意给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应遵循一个原则: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的原则。千万不可操之过急,超量饮食。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个性化喂养。
小儿积食发热怎么预防?1、调整饮食: 多吃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不要一味地增加高热量高脂的食物。让宝宝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适当增加米食、面食,高蛋白饮食适量即可,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2、七分饱的方法:无论哪种食物,再有营养也不能吃太多,否则不但不能强健身体,在效果上只会适得其反,弄不好会形成食积、腹泻等状况,伤害宝宝的身体。
3、三餐定量:给孩子安排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不能饥一顿饱一顿,肠胃功能也需调整,该休息时休息,该工作时工作,否则会打乱胃肠道生物钟,影响消化功能及食物正常运转。
4、晚上切不可吃太饱:孩子白天活动量大,吃东西能消化,但晚上胃蠕动慢了,就容易积食。因此,晚上吃饭别太饱,即使喝牛奶,也要适量。
5、睡醒后不马上进食:早上或中午孩子刚睡醒时,1小时内(至少30分钟)也不要进食,因为胃肠等内脏还处于低循环状态,运转恢复还需要一段时间,否则,也无益于消化和吸收。
总而言之,家长要注意,孩子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热,如果没有呼吸道症状,而且,发热面红耳赤、手足心赤热、大便不畅,腹部饱满,要考虑孩子可能是积食症。反之,孩子如果有感冒症状、发热、身上感觉冷、精神状态不好,就要考虑是上呼吸道感染。不过,由于孩子不会说话,如果体温超过38.5℃以上,建议还是去医院,让医生给孩子诊病是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