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康养生堂,你还在相信酸碱体质学说吗?
营养专家于康教授做客的一期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开场第一句话说:“酸性体质、碱性体质、中性体质,这个命题本身就是典型的伪科学。这是被人为的怀着某种目的造出来的一个假的,错的概念!”,“酸性体质说”如果去查源头,最终可能就会查到某种所谓“碱性食物”的夸大宣传与推广。
三、为什么说“酸碱体质说”是伪科学?
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人体的PH值:
1)、人体血液的PH值是恒定的保持在7.35-7.45之间,不会因为吃了某些酸性食物,这个PH值就有变化。
2)、唾液的PH值是中性偏酸的,因为食物在进入口腔后就开始分泌唾液淀粉酶,唾液偏酸性,也是为了食物的消化。
3)、我们的食道是弱碱性,而胃液却是PH0.9-1.5,强酸的胃液环境不仅能更好的消化食物,还能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和促进铁、钙等微量元素的吸收。
4)、胰液的PH7.8-8.4,是为了中和进入小肠的胃酸,使肠粘膜免受胃酸的侵蚀。并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提供最适宜的PH环境,小肠的PH7-8。
5)、皮肤的PH5.5,偏酸性,因为细菌不喜欢酸的环境,这种酸性环境会减少细菌的滋生,从而保护皮肤。
6)、女性阴道PH4.5,这种酸性环境一样会尽可能减少阴道细菌的滋生。
7)、尿液PH5-7是偏酸的,因为肾脏排泄的酸性物质比碱性物质要多。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人体的PH值每个都部位不一样,是因为人体自身强大的调节机制下身体的需要。我们的体液包括汗液、尿液、消化液、细胞内液外液等,没有一种体液能真正代表整个人体的酸碱度。
想来聪明的你已经看出来网上让你用PH试纸测试的两个部位,本来就是成中性和酸性的,而不是因为吃了某些酸性食物而导致的。
四、有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说法吗?
所谓食物的酸碱性从化学角度,是指食物在体外燃烧后变成灰分,测定灰分里面如果含磷、硫、氯比较多,水溶液呈酸性就叫酸性食物,要是含钙、钾、锌、镁等元素比较多,水溶液呈碱性,就叫碱性食物。一般动物性食物除了牛奶绝大多数都是酸性食物,植物性食物除了谷类绝大多数都是偏碱性食物。
如果要按照“酸碱体质”的说法,老祖宗传下来的谷物都不用吃了,很显然这个说法是比较荒唐的。由此可见,食物的酸碱性不能够正确指导我们的饮食。
五、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吃?
很简单!正确的吃法应该是饮食均衡,荤素合理,粗细搭配。中国营养学会已经给出了一套非常科学的膳食模式《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只用花30分钟,仔细看看下图,然后去践行,其价值可能会远高于你花百万去求的各种养身方法!
饮食方面粗粮与细粮的比例是多少比较健康?
这个没有一个标准,一般来说粗细搭配在1/2到1/3为好,因为粗粮的营养成分(能量)还是比不上细粮,吃多了粗粮也会造成营养不足的情况。
我说这些不是自己瞎编的。早先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专家于康与范志红都有提及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