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视频,理疗行业现状及前景?
理疗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很好!
中医理疗师就业前景非常乐观。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中医理疗师的需求量至少在30 ~ 40万人,而目前从业者只有2万人左右。其中专业中医理疗师只有5000多人,全国每年培养的中医理疗师也只有700人。理疗专业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受过正规专业培训的高级理疗医学技术人员尤其受欢迎。
近年来,我国理疗医学发展迅速,每年正规培训毕业的本科中医理疗师供不应求。
如何运用中医与中国哲学智慧养生?
中医哲学理论,讲究的是顺应自然,不违背自然。天人合一。人以五谷为养,五蔬为辅,五为方充。在调养方面,要扶正祛邪,养精蓄锐。要导引。心态要平和,要控制七情六欲,不能纵欲过度,以免伤身。
如何顺应天时?中医认为应日岀而作,日落而息。太阳岀来了,阳气始盛,人们可以开始一天的劳作了。太阳下山了,你就应该休息。这与现代科学是一致的,因为太阳岀来了,光照与植物产生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施放氧气,氧气才充足,氧气多,人体才能精力充沛,干事效力才高。太阳下山了,地气上升,废气多,没有光合作用,二氧化碳不能转化为氧气。因此,晚上就不要在户外去锻炼,此时锻炼对身体好处不多。
中医养生注重饮食多样化,并提出五色养五脏,五谷杂粮,瓜果蔬菜,每个颜色都吃,不挑不偏。不过吃辛辣。中医将动物肉是归为补益类的。也可能古时穷吧,不象现在普遍养有家禽。想吃就能吃到。中医认为热病初愈,不宜进补,容易留邪,就是怕留下病根。
中医健身讲究强筋健骨,动静结合,疏通气血。健身,就是增强人体正气,正气足,邪不可侵。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能被病魔入侵身体,说明人体正气虚。要扶正,扶正靠加强锻炼,不能靠药物,是药三分毒。比如中医始祖创造了许多健身功法,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景,易筋经,适合各年龄阶段,各种体质的人群锻炼。坚持锻炼,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讲究先养性,性平和,气顺,性暴躁,气逆。养性,不能纵欲,要有节制。若要身体好,先要有个好心态,心态好胜过任何灵丹妙药。生气伤人伤身,大怒伤肝,大发脾气的人,目红耳赤,血管怒张,双拳紧握。常易动气的人肝火旺盛,易冲动,易生病,易岀事。是造成暴力的罪魁祸首。当然也不能患得患失,万事看开点,忧伤肺,思伤脾。忧思过度就是情志不畅,容易引起气滞血瘀。现代医学称之为:抑郁症。
总之,中医养生就是要顺应自然,顺者生,逆者亡。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
谢谢邀请!
中医养生注意什么?
中医养生讲究精气神,药食同源有奇效,教你五味食物养生法
中医养生,讲究人的“精气神”,人的精气神是维持人体运作的重要“能源”。
而精气神补充,则来自于我们每天饮食的滋养,正如宋代医家陈直在他的养生专著《养老奉亲书》中所说:“主身者神,养神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
因此,借助食疗的方式,即能够吃出健康,达到养生的效果。
而目前很多人就是因为饮食不当,而导致不少慢性疾病出现,如肠胃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等等。
食疗养生本是“药食同源”,应该如何做好饮食养生工作?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讲究的是“药食同源”,即医事活动跟食事活动有关,很多食物都有着药食兼具的作用,可以用来食疗养生或者是调理疾病。
在传统中医食疗中,跟中医治疗一样,强调辨证食疗、辨证施食、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与此同时,我国的传统中医还将阴阳五行、腑脏、经络、病因、病机等中医理论与食物紧紧联系起来,赋予食物药物的性能,于是便有了可能对人的养生保健、调节疾病康复的食物。
药补不如食补
在历代中医理论中,有着不少关于食疗养生的记录,如“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治疗与食养原则,并且论述了药物与食物对人体相得益彰、互相补益的配合关系。
中医理论认为“食之味,有与身为害,宜则不,害则疾”,食物的性味是中医食疗的基础,根据中医药基本理论,不同的病症食疗的方式也不尽相同。食物的性味即“四气五味”,“四气”即寒、热、温、凉,“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
寒凉食物,有清热解毒、生津降火、滋阴解热,维持人体津液。常见食物如绿豆、西瓜、苦瓜等。
咸味食物主要来源地钠盐,多来自海产品,部分有便缓解便秘的作用,常见食盐、紫菜、海带、肉苁蓉。
其中,肉苁蓉更是一种备受欢迎滋补佳品,它是梭梭树上的寄生植物,同时也有着“沙漠黄金”之称。不少中医书《本经》、《别录》、《药性论》、《本草求真》等总结了肉苁蓉有调养肾脏、益精、润燥、滑肠等作用。不少人在进食肉苁蓉的时候会配合上玫瑰酒,借助玫瑰酒清新健脑、滋阴、健脾益胃的效果,令肉苁蓉的功效更上一层楼,这也是为什么(沁凤泉)苁蓉玫瑰酒会成为市场上抢手的产品之一。
温热食物,有散寒、助阳通络,缓解寒性疾病的功效。如红糖、羊肉、白酒、胡椒、辣椒等。
酸味食物,入肝,有生津止渴,开胃收敛固涩的作用,常见柠檬、乌梅等。
辛辣食物,具有散寒、行气活血的功效,多用于风寒感冒、气滞血瘀、湿滞痰阻等病症,如常见的生姜、辣椒、桂皮等。
中医养生三寒两倒七分饱是什么意思?
“三寒”指“倒春寒”、“五月寒”和“秋寒”。“两倒”指睡好子午觉。七分饱指吃饭要吃七分饱。
但所谓“养生”应该是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荤素搭配均衡,少吃红肉多吃白肉,少吃煎炸腌制食品,少喝或不喝碳酸饮料,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而尽量选择摄入不饱和脂肪酸,适量补充微量元素与维生素,适量运动,早睡早起,按时起居。
而不必按中医理论那一套进行,毕竟中医理论是伪科学,里面虽然可能有碰巧说对的地方,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其中,但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中正确的经验融入到现代医学中去,摒弃中医理论中那些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做法。这才是一种理性的“养生”态度。
古代中医养生格言?
1、《黄帝内经》:“五劳损伤”:
久视伤神,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卧伤气。
2、《黄帝内经·素问》: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3、孔子,君子“三戒”:
少年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年,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4、庄子,“六字长寿经”:
“少私、寡欲、清静”。
少私:私为万恶之源,百病之根。鬼迷心窍,私欲缠身,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夜不成寐,日不安神,食之无味,形劳神亏,积累成病,焉能长命。
寡欲:欲不可绝,亦不可纵。纵欲招祸,绝欲不生。少私寡欲,清静为正。少淫欲,不欺男霸女;节物欲,不图财害命;淡利欲,不夺权争势;寡名欲,不投机钻营。
清静:清之静之,心态安宁,稳中自控,静中养生。头空心静,身轻神宁。利于健身,利于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