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偏高的原因,血清肌酐偏高至150是什么原因?
血液中的肌酐有两个来源:
一是从食物中吃人的蛋白质(特别是瘦肉)经消化由肠道吸收来的,称为外源性肌酐;
二是身体自身组织的蛋白质(如肌肉)不断新陈代谢由肌酸转变产生的,称为内生肌酐。
肌酐是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内很少吸收,每日体内产生的肌酐,几乎全部随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响。正常人血中的肌酐含量为88~133μmol/L(1~1.5mg/dl)因为检查方式和试剂的问题其中参考值有所不同以就诊医院为主。正常情况下,血中肌酐含量稳定,不会升高。肾功能不全时,肌酐在体内蓄积成为对人体有一定毒害作用的毒素。血肌酐就是反映肾小球功能的最可靠指标。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50%以上时,血肌酐才增高。
提醒,体检中出现血肌酐升高时,要结合症状、病情、病史诊断,有的朋友也存在血肌酐偶然微异常而非疾病原因造成。
聊健康·讲肾病就在头条号/小复先生
肌酐升高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你好,血肌酐忽然升高,通常是因为“慢性肾功能不全”遭遇了“急性肾损伤”,这个时候不要慌着去透析,应该立即寻找引起急性肾损伤的原因,并及时采取专业的治疗。
那么,引起“急性肾损伤”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解决?
1.感染
各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都是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常见的原因。
医生提醒:一旦出现感冒、咳嗽、尿频、尿疼等症状就应考虑感染的可能,采用抗感染治疗。
2.药物性肾损伤
很多药物具有肾毒性如部分抗生素、肾毒性中药、某些抗炎镇痛等等,一旦这些药物使用不当,就会导致血肌酐急速上升,严重的甚至会直接进入尿毒症期。
医生提醒:发生药物性肾损伤后要马上停用相关药物,并进行专业的对症治疗。
3.其它原因
过度劳累、饮食不当、严重脱水、贫血、血压升高等都会引发急性肾损伤。
医生提醒:血压升高、贫血等症状要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其它原因要在日常生活中格外注意。
如果能及时找到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原因,并采取对症治疗,血肌酐指标很快就会控制到稳定的范围。但如果超过一个月没找到或未及时解除这些病因,那么,就会变成慢性肾衰竭,一步步发展为尿毒症,可能就必须得依靠血液透析了。
医生提醒: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一发现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就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是肾功能不全吗?
我是天津市泰达医院的李青,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血肌酐偏高,基本上可以肯定是肾功能不全。对老年人而言,血肌酐正常,也许也是肾功能不全。
肌酐是人体的代谢废物。确切的说,肌酐是肌肉的代谢产物,一般每20g肌肉可代谢产生1mg的肌酐。
血肌酐的正常值为:男54~106μmoI/L,女44~97μmol/L。请注意,这只是参考值,不同的检验机器有不同的标准值,是否正常一定参考化验单给出的标准值提示。
肌酐的来源:内源性肌酐来自于人体自身肌肉的新陈代谢,而外源性肌酐来自于肉类食物在体内的代谢。一般来说,人体自身肌肉的代谢是稳定的,如果饮食习惯变化不大,肉类食物的摄入量也稳定,那血肌酐的生成是比较恒定的。
肌酐的排泄:肾脏是肌酐的主要排泄器官,肌酐的分子量小,由肾小球滤过后经肾小管排出体外,肾小管基本上不回吸收,也不再分泌。
由于血肌酐每天产生的量是相对恒定的,排泄途径也是相对单一的,影响血肌酐水平的只有肾小球的滤过能力。所以说,血肌酐的多少就能基本反映肾小球滤过率,也就是通俗说的肾功能。
临床上用血肌酐值来评价肾功能。肾功能正常,肌酐的排泄不受影响,所以血肌酐是正常的;如果血肌酐升高,就意味着肾小球的滤过能力下降,也就是说,肾功能下降了。
老年人饭量减少,肌肉萎缩,代谢缓慢,血肌酐产生的少,即使肾功能已经较差,可能血肌酐也不高,所以单凭血肌酐值不能客观判定肾功能,所以判定肾功能都要根据年龄、性别、体重,结合血肌酐值,计算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是判定肾功能的客观指标。
很多病人去医院检查时会发现肌酐升高?
“肌酐”,这个名词大家应该不陌生,但是有人知道肌酐到底是什么吗?
说肌酐,先从肌酸说起,什么是肌酸?肌酸主要来源于身体的骨骼肌和日常的肉食中。当肌酸被身体利用后,经过非酶促反应就转化为肌酐。肌酐和“尿酸”一样,容易被人体视为“废物”,常随尿液排出体外。
有些朋友发现肌酐升高后,就会慌张,觉得自己身体出了问题。其实肌酐并非对人体毫无用处,它会给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等提供能量。肌酐分为血肌酐和尿肌酐,日常所指的肌酐升高,是血肌酐。因为血肌酐的检测方法、试剂、实验室等不同,参考范围也不同。但通常正常人的血肌酐是:
男性:54-106μmoI/L女性:44-97μmol/L小儿:24.9-69.7μmol/L血肌酐升高代表了什么呢?肌酐升高常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或慢性肾衰竭、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炎、肌肉损伤等;肌酐降低常见于进行性肌肉萎缩、白血病、贫血、肝功能障碍及妊娠等。
肌酐升高有这么严重吗?别急,先冷静一下,听我从痛风科医生的角度来谈谈见解。
肌酐升高就意味着肾有问题吗?常常有一些痛风患者,在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后,使用了降尿酸药物,过一段时间进行复诊,做肝肾功能检查,发现肌酐升高。这些患者中,就有部分人认为肌酐升高就是肾功能出现损伤,可能是药物引起的,于是会自行停药。
那么,肌酐升高是不是意味着肾脏出现了问题呢?是不是意味着药物出现不良反应呢?其实并非如此。
肌酐会有波动,不是一成不变:前面老刘给大家说过,肌酐是“肌酸家族”的成员之一,肌酐是人体活动后的产物,也就是说,受运动、饮食甚至情绪的影响。比如在进食大量熟肉后可升高44-88μmol/L,因为肉食中含有肌酸,通过烹调加热可转变为肌酐,肌酐自然被吸收到血液中。有时候如果发现肌酐超过正常值时,先别慌张,因为肌酐在正常值范围上下波动20%都属于正常。不要认为肌酐超过了20μmol/L就慌张,也就是说如果发现肌酐升高,那么就再查一次,也许会有不同的结果。肌酐受药物影响,不一定是药物伤肾:不少治疗尿蛋白的药物比如普利类、沙坦类降压药物,还有格列净类药物、他克莫司、环孢素、硫酸羟氯喹等都可能导致肌酐升高。按常理来说,尿蛋白少了,肌酐也会降低,但现实是不少患者尿蛋白少了,肌酐却升高了。这是因为药物本身导致的肌酐升高。有些患者用了这些药物后,发现肌酐升高就停药,但并非如此,因为肌酐升高不等于肾功能恶化。肌酐持续升高,小心肾脏受损:如果短时间内出现大量蛋白的流失,则会引起肾小球基底膜的急性损伤,造成病情的突发性恶化,相当应会肌酐、尿酸、尿素氮等指标会出现急性升高,伴随急性肾衰竭;肾病病情频繁地复发无形中会加速肾功能的恶化,导致肌酐、尿酸等指标的直线上升;血压升高后造成肾脏内部动脉压升高,血液流通减缓,导致更多毒素物质蓄积在血液中,引起肌酐的升高。现在我们知道了,肌酐升高代表了什么吗?如果想要获取检查肾功能或血肌酐的准确数值,老刘的建议是检查前3天要控制蛋白质的摄入,以素食为主,避免剧烈运动,减少外源性肌酐干扰;检查肾功能需要晨起而且空腹,检查前不要进食、不要饮水。
肌酐升高怎么办?需要透析吗?其实,如果从评价肾功能的角度来谈,因为我们的肾脏有着强大的代偿功能,即使部分受损,肾脏还是可以代偿维持肌酐的平衡。所以如果是出现肾脏轻度受损,通过肌酐反而看不出来。
那么要通过什么来看出来呢?目前来说,可以通过β微球蛋白来评价早期的肾脏功能下降。β微球蛋白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如果尿β2-MG浓度增高,可以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对肾小球滤过功能,其敏感度显著高于血肌酐测定,对血肌酐测定处于盲区而肾小球滤过功能已受损害的患者,β微球蛋白测定有利于早期发现肾小球滤过功能异常。
其实,对于发现肌酐升高的患者朋友来说,就害怕自己是不是进入了重度或中度肾脏病、尿毒症。其实,如果发现肌酐超过140μmol/L以上,那么建议还是需要辅助检查尿蛋白、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以及肾活检等,这样才能对肾脏功能进行完整的评测;尤其内生肌酐清除率和肾小球滤过率不达标,那么就真有可能出现肾衰竭的情况。
但是,在老刘的痛风患者中,有些朋友仅仅是肌酐超出了正常值一点点,这时候其实在其他指标正常的情况下, 肾脏还是有救的。一般来说通过日常生活调理,可以控制肌酐不让它升高:
管住嘴:建议低盐、低脂、低蛋白饮食,减轻肾脏负担;同时注意营养搭配,荤素适宜,多吃蔬菜、水果,禁用刺激性食物,戒烟酒,避免饮食不合理导致的贫血等情况;同时注意低钾、低磷、低嘌呤饮食,及时纠正尿酸、血钾、血磷等指标,有利于让肌酐下降。多喝水:肾小球受损会导致肾脏过滤功能下降,原尿减少和排出尿量减少。对于尿量减少的患者可以及时采用补充水分的方式,建议以白开水、淡茶水为主,纠正尿量,让尿液得到排出;对于肾脏病已经确诊的患者,可以适当补充生理盐水、葡萄糖等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肌酐。控血压:不少肌酐异常的患者,血压也会异常,要注意肾性高血压,出现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纤维化。通过降低血压水平可以让肾脏内血液流动通畅;通常建议将血压维持在130/80以下,这样可以让血压保持正常,从而降低肌酐。当然,如果肌酐升高,同时也确诊了肾脏疾病,那么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和其他治疗了。
肌酐值偏高?
我们人体中正常的肌酐值是在108以下,如果肌酐值偏高,那有可能是你肾功能出现损伤。因为能体现人肾功能不全最直接的指标就是看肌酐的高低。肌酐包括血肌酐和尿肌酐,血肌酐就是人体的血液里有毒素,无法从体内彻底排出,尿肌酐就是尿蛋白有加号,可以通过消炎的方式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