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黄芪的功效有哪些?
黄芪的功效有哪些
黄芪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升提机体的阳气,以托举下陷的脏器),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排出毒邪,促进肌肉生长和伤口愈合)的功效,主治脾气虚证,肺气虚证,自汗(白天不自主地出汗,稍动出汗就加重),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等症。
在使用中需要注意,黄芪恶龟甲、白鲜皮,不宜与降血压药合用,以防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等;不宜与强心苷药物合用,药效累加,增加毒性;与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药物合用可增加出血倾向。
服用黄芪期间忌食萝卜、绿豆和强碱性食物葡萄、茶叶、葡萄酒、海带芽、海带等。
如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切勿自行用药。
本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夏昆鹏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黄芪的功效及禁忌是什么?
黄芪的功效及禁忌是什么?
黄芪味甘,性微温,具有补气升阳、利水消肿、固表止汗、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黄芪是豆科黄芪属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根,其主要含有黄芪皂苷、大豆皂苷、夹膜黄芪苷、香豆素、多糖及氨基酸等成分。据现代研究显示,黄芪具有抗疲劳、抗应激、抗肝损伤、抗肾损伤、抗肺损伤、利尿、促进造血、提高免疫功能、抗衰老、调节胃肠运动、调节血脂、降血糖等作用。黄芪常用于缓解食少便溏、气虚乏力、久泻脱肛、便血崩漏、气虚水肿、表虚自汗、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痹痛麻木、痈疽难溃等,现临床上可用于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支气管哮喘及防治感冒等。黄芪药性安全,没有什么毒性成分,目前少有服用黄芪后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但表实邪盛疮疡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者,不宜使用黄芪。
本内容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临床药学部 副主任药师 解皓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禁忌有什么?
中医认为黄芪味甘、性微温,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的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脾胃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水肿、小便不利,疮痈内陷之脓成不溃或溃久难愈。
化学成分:现代研究黄芪中所含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苷类、黄酮、氨基酸、粘液质、糖类以及微量元素硒、锌、钙、镁等。
药理研究:通过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能促进机体的代谢、抗疲劳,对血糖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能升高低血糖,降低高血糖);能增强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尿蛋白;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血管系统,抗心律失常,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降低血压;能降低血小板粘附力,减少血栓形成;还有降血脂、抗衰老、抗缺氧、保肝等作用。因此黄芪常被人们用作延年益寿、抗老防衰的补品食用。
使用注意:黄芪性温,补气升阳,易于助火,又能止汗,所以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內停、阴虚阳亢、痈疽初期或溃后热毒尚盛等证,均不宜使用。
黄芪片的作用与功效是什么?
黄芪的功效和作用主要是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适用于自汗、盗汗、浮肿、伤口恢复不良等。蜂蜜炮制后可以补气、养血、滋补中气,适用于劳倦内伤、脾虚泄泻、气虚、血虚等。使用时候注意以下禁忌:一般阴虚火旺的人群,容易出现上火、潮热、容易生气、口苦、口干、咽喉干,尽量避免使用。平时有脾胃虚弱,或者正处于感冒发热情况下,尽量避免使用。
黄芪怎么用比较好?
黄芪,又名绵芪,其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主要用于补气作用。其主要功效有补气升阳、行气通痹、固汗止表、利水消肿、生津养血、敛疮生肌、抗衰老、抗炎症、抗肿瘤、抗辐射、增强免疫等功效。
临床主要用黄芪治疗肺气虚弱引起的咳嗽;脾肺气虚引起自汗;气虚津亏导致口渴;脾虚中气下陷引起的腹泻肛脱;气虚引起的通痹麻木;气血亏虚引起痈疽难愈等症状。
简单说一下黄芪泡水和食疗的功效
黄芪归脾、肺经,单用黄芪泡水可补脾益气,补肺固表。长期服用不但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还可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胃炎等病症,
1、黄芪可和红枣一起泡水喝,具有补气养血,增强抵抗力的作用。也是美容养颜的保健茶。
2、黄芪可和枸杞一起泡水喝,具有补气滋阴。适合长期工作者,不仅可以清肝明目,缓解视力疲劳,还可以补气提神,工作更有精神。
3、黄芪可和当归一起泡水喝,具有补气生血,养血活血的作用。
4、黄芪可和菊花一起泡水喝,具有滋阴明目,清热解毒的作用。等等
黄芪可与红糖,陈皮一起熬粥,可健脾养胃,补益元气。
黄芪可与党参、柴胡升麻等同食,可以补气升阳,用于肝脱,胃下垂,子宫脱落者。
黄芪可与党参、山药、白术同食,可补脾健胃,用于食欲不振,肢体无力者。
黄芪可与党参、红枣。母鸡一起炖汤,具有补气益血,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等作用。等等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使用黄芪,阴虚湿热、感冒、经期者慎用。
喜欢就点个赞或者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