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原因,得了面瘫的现象有哪些?
什么是面瘫?
面瘫学名“面神经麻痹”,俗称“歪嘴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面瘫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临床常见的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每年11月到次年5月是面瘫发病率最高的时段。
患了面瘫后要及时到医院就医,及早治疗,80%以上的患者预后较好,但是若治疗不及时,面神经功能恢复不彻底,大约有10%左右的病人会出现面肌抽搐、眼闭合不全、笑时嘴歪等后遗症。
面瘫有哪些症状?
一般面瘫起病较急,部分患者在起病前几天有同侧耳内、耳后或颈后疼痛。“面瘫”绝大多数为一侧性,且右侧多见,多表现为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在微笑或露齿动作时,口角下坠及面部歪斜更为明显。
多数患者在早晨洗脸时发现一侧额纹变浅或消失,眼睛闭合费力,口角歪向健侧,鼓气时患侧口角漏气或刷牙时漏水。进食时,食物常滞留在病侧齿颊间。病变部位较深者,可有同侧味觉丧失或听觉过敏,自觉饮食无味。病情多在3~4天内达高峰,一周后开始逐渐恢复。部分面瘫患者可伴有同侧外耳疱疹和头晕,也称为亨特综合症。
面瘫有4个早期预警症状:
1、额肌高低不一:患者额部患侧肌纹变浅,纹理消失,额肌功能受限,皱眉时健侧额肌高,患侧低,呈现不等的台阶形状。
2、眼睑上下难闭:由于患侧眼轮匝肌麻痹,上下眼睑不能自然闭合,出现数毫米间隙,上眼睑上抬无力,下眼睑外翻,泪液外流等症状。
3、鼻孔变小变薄:患者鼻部症状明显,患侧鼻唇沟变短变浅,重者鼻唇沟消失,鼻翼变形,鼻孔变小变薄,鼻孔不一样大。
4、唇珠鼓腮漏气:口裂形态变化,人中沟偏移,张口受限,特别是因口轮匝肌麻痹,唇珠上下不能集中,鼓腮漏气。
引起面瘫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面瘫出现的很大原因是血运供给紊乱从而引发面神经缺血,普遍认为这个学说比较合理,特别是因为受凉风袭击引起的血管神经机能紊乱,导致小动脉痉挛。当面神经出现水肿的情况时,由于血管的压迫,导致缺血很严重,从而使面瘫患者的面神经通过的血液供给受到严重的障碍,影响神经的传导,支配面肌运动的功能暂时的丧失,从而引起面瘫。
面瘫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两种,这两种面瘫发生病变的位置不同,中枢性面瘫是指面神经发生病变是在脑内的面神经核团以上;周围性面瘫是指面神经发生病变是在脑内的面神经核团以下。两种面瘫致病原因差异也很大。
中枢性面瘫通常由脑血管病、颅内肿瘤、脑外伤、炎症等引起。周围性面瘫常见病因有病毒感染、中耳炎、自身免疫反应、肿瘤、神经源性、创伤、中毒、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
常见病因:
1、受凉
睡觉的时候,如果不注意保暖,在空调下或者是窗前吹风,容易引起面瘫。调查显示,有53%的面瘫患者发病前患侧头部受到过冷风、冷水等刺激,名列面瘫的原因排行的第一名。这说明面神经微循环障碍在面瘫发病过程中占了主导地位。很多患者是在体力活动后出了一身汗,为图一时痛快,用电扇或空调对着头直吹,殊不知此时人体的抵抗力正处在最低点,遇冷后神经的血管发生了痉挛,导致面神经缺血水肿而引发了面瘫。
2、疲劳
过于疲劳也是引起面瘫的原因之一,因为疲劳而出现面瘫的几率也是非常高的。超过五分之一的面瘫患者发病前几天有过度疲劳史,排在第二位。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需要面对来自工作、学习、社交、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有十分之一的面瘫患者承认得病前遇到了自己难以承受的心理事件,如亲人离去、家庭危机等,这也是引发面瘫的原因之一。
3、感染病毒
人们在生活中,如果感染上某种病毒,也是容易出现面瘫的。一般是耳部带状疱疹占大部分原因,患者在发病前会有头痛,耳后根部麻木,发烧等症状的出现,另外,中耳炎、脑膜炎、赛泉炎、流感、猩红热、疟疾、多发性颅神经炎、局部感染等也是感染引起的面瘫的原因。
4、神经源性和医源性面瘫
也有不少面瘫是由其它的疾病等原因而导致的,比如神经源性面瘫,是由于神经改变引起的面瘫,例如:脑血管病、脑肿瘤等。创伤性,如各种车祸或工伤引起的颞骨骨折、面部外伤等,这些原因引起的疾病是由于创伤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面部神经的损伤和改变,致使其支配的肌肉发生了运动性障碍。由于在医院进行手术等治疗导致的面部瘫痪,如腮腺手术、乳突手术、牙科治疗、扁桃体切除手术等引发。
5、分泌性中耳炎
出现面瘫的原因还有可能是潜伏性的分泌性中耳炎导致的,在面瘫治疗的过程中,行减压手术的时候,面瘫患者会常常会发现有乳突气房内含有棕黑色粘性液体,和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分泌中耳炎鼓室内的分泌物相似,这也是面瘫出现的重要原因。
面瘫有哪些后遗症?
面瘫后遗症一般是指面瘫病程超过3个月,因治疗方法不当而延误病情或者经多种方法治疗仍未痊愈的情况。面瘫后遗症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患侧麻痹的神经没有完全激活,功能未完全恢复所遗留的部分病症;另一部分是接受损伤性治疗所造成的,如针灸。
1、面肌无力、麻痹。由于面瘫恢复不全发生轴索再生错乱所致,患侧多遗留不同程度的面肌无力和麻痹现象。
2、特发性眼睑痉挛。为双侧眼睑肌痉挛,肌电图显示面肌不同步放电,频率正常,可能系锥体系统功能紊乱所致。
3、面肌颤搐。为面肌个别肌束细微的颤动,常侵入周围眼睑肌肉,多限于一侧,可自行缓解。
4、习惯性痉挛。为小型痉挛,面肌无目的刻板性或反复跳动,多见于一侧。
5、无抬眉运动或抬眉低,大、小眼或眼上睑松弛,抬眉时嘴角上错、闭眼时牵动嘴角、鼓嘴时眼小,鼻唇沟浅,面部僵硬、滞食、流泪。
面瘫后遗症得不到及时治疗,不仅仅会造成患者面容怪异,更为严重的是会导致患者肝、肾、脏腑功能及微血循环系统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则会导致脑、肾、脏腑功能衰竭、气血虚弱、失眠忧郁、面肌挛缩、联带运动、面肌痉挛、上睑下垂、精神病等病症的发生,危害人身健康。
怎样预防面瘫?
预防面瘫要注意远离诱发因素,使其避免发生或复发预防面瘫的发生及复发应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保暖,远离风寒
乘车时不要使耳后长时间受冷风吹袭或迎风大笑很多年轻患者是由于长期在寒风中骑摩托车或在坐车;工作时开窗,经常面部直吹冷风造成的另外年老体弱、病后、过劳、酒后及患有高血压、关节炎、神经痛等疾病的人,更应多加注意,尽可能不要迎风走,避免长时间吹电风扇
2、合理膳食
合理制定食谱,应多食含粗纤维及动物蛋白的膳食,如瘦肉、豆类、骨肉汤等,有味觉障碍的患者应注意食物的冷热度,以防烫伤口腔黏膜。由于面神经炎患者咀嚼不便,常出现饭菜卡在患侧口腔的情况,相对进食量减少,故应加强饮食护理,从少量食物开始,指导患者将食物放在健侧舌后方,细嚼慢咽。避免坚硬、生冷刺激的食物,因进食时食物常常滞留于患侧齿颊之间,嘱患者饭后及时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或每日口腔护理1~2次。
3、注意休息,减少光源刺激
面瘫预防和治疗期间都应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充足,避免各种精神刺激和过度劳累,以利于疾病的康复少看电视、电脑,因光源刺激可影响瘫痪肌肉的恢复
4、适宜运动,增强体质,避免病毒感染
多进行面肌功能锻炼,如抬眉、双目紧闭、鼓腮、努嘴等每天用热水泡脚并加以按摩,每天睡前热敷面部在早晨或傍晚较凉爽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体育项目,如散步、体操、跳舞、打太极拳等长期坚持,会使体质循序渐进地得到提高,对风寒的易感性和抗御能力也会大大增强。
之前有过面瘫病史的病人尤其要警惕反复发作,如出现面部肌肉跳动、轻微麻木,就要抓紧到医院诊治。
得了面瘫怎么办?
1.非手术治疗
原则:促进局部炎症、水肿及早消退,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1)对于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如为病毒感染可用抗病毒、营养神经、糖皮质激素、B族维生素等药物。
(2)保护暴露的角膜及预防结膜炎,可用眼罩,滴眼药水、眼药膏等;
(3)按摩,患者自己对镜子用手按摩面瘫面肌,每日数次,每次5~10分钟。
(4)物理疗法,常用的有超短波、低中频电疗、激光、药物导入等。
(5)针灸治疗。
2.手术治疗
在保守治疗3个月后面神经麻痹仍未恢复,测定面神经传导速度及面肌肌电图检查均无反应即电位活动者,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需要提醒的是,必须在药物治疗一周后,才可进行针灸理疗。而不能在其急性发作期针灸理疗,否则非但没有效果,还会拖延病情。
关于面瘫有哪些误区?
临床上,因对面瘫的起因、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方面存在认识误区而导致病情延误或加重的患者不在少数,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1、面瘫是因为“吹风”引起的
正确认识:面瘫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面瘫通常发生在季节变换或温度变化明显的时候。近些年,空调、电扇的普及,造成室内外温差明显,对着窗户吹风或睡觉,都会导致面瘫的发生。可能有人会问,同样吹风、忽冷忽热,为什么有人没事,有人却发病呢?实际上,个人的身体状态对发病与否起着重要作用。
疲劳、睡眠不佳、情绪低落或激动,以及女性在妊娠或月经期等,都是易发病因素。因此,要预防面瘫,不仅要避免风寒邪气对面部的直接袭击,还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平和心态,多锻炼(如散步、慢跑、做体操,放风筝、打球、爬山等),多吃蔬菜和水果,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把面瘫当“中风”
正确认识:“中风”可以出现面瘫,但面瘫不一定是“中风”
有的患者发现自己“不能闭眼、不能皱眉、嘴歪眼斜、直流口水”后,—下子就懵了,以为自己患了“中风”,就此背上很大的精神包袱。其实,绝大部分面瘫患者都是普通的“周围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与大脑病变(“中风”)引起的“中枢性面瘫”的发病原因不一样,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方法也不同。后者常伴有“中风”的其他症状,如头痛、呕吐、偏瘫、失语、半侧肢体麻木、大小便失禁等。虽然两者都有面部异常的表现,但还是有明显差异的。必要时,可通过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以明确诊断。
3、面瘫不治疗也会很快康复
正确认识:大多数患者需要正规治疗,以免留下后遗症
研究表明,神经损伤后的再生速度为每天2毫米,因此,面瘫从起病到恢复一般需要4~6周。虽然面瘫有一定的自愈性,少部分体质较好、症状较轻的患者,即使不治疗也能慢慢恢复,但对大部分患者而言,及时、系统的治疗还是必需的。
特别是那些重症患者,若起病早期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另外,由于面瘫存在一定的复发倾向,故即使已经治愈的面瘫患者,在生活中仍应注意避免上述诱发因素,预防病情复发。
4、面瘫彻底治愈的标准就是嘴正了
正确认识:眼、眉、嘴都要正
面瘫的痊愈标准是什么?有些面瘫病人就没有正确的认识。绝多数人认为只要人中穴看上去正了,即嘴不歪了,就治好了。实际上,如果单纯依据嘴正了来沾沾自喜的结束治疗,很多成了掩耳盗铃与拔苗助长。当时看上去,很成功,事后呢?经过一段时间,后遗症产生了。为什么?因为根本就没有好转。
要避免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治疗欺骗你的眼睛,很简单,病人要把握好几条:一,使劲闭眼,眼闭的很紧;使劲抬眉,两侧眉抬一样齐;使劲鼓嘴,人中穴的上下一样直。上述三种标准,才是面瘫真正的痊愈。如果只是嘴正了,而不理会闭眼抬眉,那么,肯定会治标不治本,没有痊愈!
本文编自网络,不代表三甲医院网观点,其中若有文字或图片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三甲医院网删除。面瘫是怎么一回事?
作为一名医生更作为一名面瘫过得医生,我更有发言权,就是去年的这个时候,也是夏天,我在值班室晚上睡觉开着半个窗户,早上起来觉得面部就有点不对劲,去刷牙是含不住水,瞬间我意识到我中标了,面神经炎了。。第一时间跑去了神经内科和中医科,开了西药,激素冲击治疗。五天后开始扎针,症状也在一天天加重,过了急性期七八十来天以后,脸没有一点缓解,确实很担心也很不舒服。流泪,吃东西不能正常( ̄~ ̄)嚼!眼闭不上,真是特别郁闷,压力也特别大。后来我努力的调整心态,不急不燥,扎针扎了十天太疼了我不想坚持就放弃了,很多人骂我不要脸了这是。扎针我觉得还是有用的。后来我慢慢调整自己学习了挺多相关知识,我在这里告诉大家,这个病有一定的自限性,他其实就是面神经发炎水肿了,神经恢复特别慢,所以不要急不要燥,耐心配合治疗一段时间,然后坚持面部热敷,心态放好,到了一定时间炎症水肿消下去,自己就慢慢恢复了。不同花太多的钱去治疗,这个过程很漫长,我基本用了半年多才看不出来的,但是多多少少在做表情的时候还是会留下一点后遗症。
中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中风又叫脑卒中,是脑溢血和脑梗塞的统称,为何人群越来越多?
中风又叫脑卒中,是脑溢血和脑梗塞的统称,有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大约12秒就会有一个人患上中风,每21秒就有可能有人死于中风,目前中风患者已经达到了700万以上。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由于脑梗死和脑溢血都属于脑卒中,那么,二者该如何区别?
01.脑梗死
脑梗死说白了就是脑部血管被堵塞,使得受该血管供血的脑组织迅速缺血坏死,因此,脑梗死也被称为缺血性卒中。而老百姓们常说的中风,则是中医对脑梗死的称呼。
脑梗死发病后,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从而出现视力下降、偏身麻木、说话不清、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的还会留下偏瘫等后遗症。
02.脑溢血
脑溢血是指某个脑血管被血流冲破,但脑组织还能获得部分供血,因而症状相对较轻,治疗后也多能完全康复。导致脑溢血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压导致的细小动脉硬化。
长期高血压可使脑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及纤维素性坏死,管壁弹性减弱,血压骤然升高时血管易破裂出血。
临床上,脑溢血发生时,多数患者并无特别明显的症状,少数有头晕、头痛及肢体无力等。但随着伤口越来越大,出血量增多,患者普遍出现头痛、呕吐、肢体瘫痪、意识不清、抽搐等症状。
中风不是突然发生的,大多数的中风患者都拥有着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这就会加速血管堵塞或者破裂,引起疾患。
为何“中风”的人越来越多?原因逃不出这“3个字”,恍然大悟!
一、“吃”出来的中风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也越来越丰富,但是饮食过于油腻、肥甘反而会增加血管堵塞的机会,加速脑卒中发生。
1.油炸、肥肉等高油食物
油炸食品对身体的健康危害很大,尤其会提高中风的风险。
有研究表明,长期食用高脂饮食的绝经后妇女患缺血性中风的风险比低脂肪饮食的妇女要高出40%。
并且美国也有研究发现,每天摄入7克反式脂肪酸的女性会比每天摄入1克的女性患缺血性中风的风险要增加30%。
2.咸菜、腊肉等高盐食物
像咸菜、腊肉等食物均属于高盐类食物,大量摄入会使人体盐分超标,升高自身血压。
研究显示,高达9.5%的心脑血管代谢死亡与盐摄入过多相关。
吃盐太多,还与21.4%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死亡,10.7%的卒中死亡密切相关。
所以,这类食物最好少碰。
二、“懒”出来的中风
1.懒得运动
久坐,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由于工作原因,每天都要面对电脑,长时间保持久坐的状态。
可是久坐危害很大,不仅会使血液循环减慢,还容易导致大脑、心脏的供血、供氧不足,增加血液粘稠度。
促使下肢静脉血栓发生,若斑块脱落,就会增加脑梗的发生。
2.懒得喝水
现代人基本不爱喝水,总是等到口渴的不行才开始补水,这时身体往往已是严重缺水了,血液开始变得粘稠,就会增加血栓的发生。
尤其这两个时间点,不爱喝水,更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生:
一是晨起后,身体经过一晚上的休息,血液发稠,血压升高,这时需要及时补充一杯200ml的温水;
二是睡前,及时补水可以避免血栓形成,稀释血液。
三、“作”出来的中风
1.烟酒太过
有研究表明,长期吸烟容易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容易堵塞血管,从而诱发中风,还会增加冠心病、脑血管病及其周围的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占中风全部危险因素的18.9%以上。
而喝酒危害更甚,饮酒会导致酒精在血液中的含量升高,导致脑血管收缩、痉挛,严重会引发脑出血、脑梗等重大疾病!
2.熬夜太多
现代人脑梗多发,跟喜欢熬夜不无关系,熬夜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进入应激状态,肾上腺素会分泌较多,使得血管收缩异常,血液粘稠度上升,血压升高,加速猝死,甚至中风的发生。
因此,年轻人平时一定要尽量减少熬夜次数,多注意休息。
三件事千万不要耽搁!
生活中,要想预防脑卒中,减少发病几率,三件事千万不要耽搁!
1.饮食清淡,补充α-亚麻酸
α-亚麻酸是人体必须脂肪酸,有预防脑梗、心梗的作用,是目前现代人严重缺乏的营养素之一。
富含α-亚麻酸的食物不多,其中有深海鱼、苏子油、核桃油等食物,苏子油含量居高,达到66.7%以上,是α-亚麻酸的良好来源。
现代药理发现,α-亚麻酸参与体内脂肪代谢、糖代谢等,经常食用利于清除血管内垃圾,增强血管弹性,有助于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此外,α-亚麻酸进入体内还能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量,而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量,从而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血栓形成,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2.控制体重,远离肥胖
肥胖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脑梗塞也存在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为肥胖容易导致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发生,易加速心脑血管疾病。
所以,肥胖者应该尽量控制体重,判断自己体重的标准计算公式: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若是超过标准体重,就一定要学会科学运动,减少高油食物的摄入,以健康减肥。
3.及早检查,及早治疗
1.轻瘫实验
将双臂平举,五指张开成放松状态,然后轻闭双眼,过一会观察双臂是否下垂。
由于右侧大脑支配左侧胳膊,左侧大脑支配右侧胳膊,所以胳膊哪处下垂就说明大脑哪边可能出了问题。临床上,一些中风患者更是举起不到2秒就慢慢下垂。
2.医院检查
主要包括:静脉抽血检查血脂、血糖、血压、肝功能,及仪器检查脑部CT、核磁共振、颈部彩超等检查。
只为你健康的身体,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后续内容更好看,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朋友看一看!
记得关注。
脸部发麻是怎么回事?
如果面部麻木发生在平时,一般认为是由面部神经损伤引起的。一般来说,炎症或营养不良是面神经损伤的最常见原因。其原因通常与感冒、病毒感染、疾病和炎症有关,因此建议先去神经科进行全面检查。平时可以对脸部进行理疗,也可以进行自我锻炼来锻炼脸部肌肉,有利于缓解麻木。
中风面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中风面瘫指的是脑中风引起的中枢性面瘫,脑中风最常见的原因是与脑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导致血管狭窄,斑块脱落以后堵塞血管导致的,由于管辖面部肌肉的大脑皮层到面神经核的运动神经纤维,在传导路径上的神经损伤都可以导致面瘫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