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参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及食用方法,中药怎么煎效果好?
其实正常情况下,中医在开方时就会嘱咐患者,开的方剂需要注意,在熬制时的问题,怎么服用,服用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等等。而现在有些中医开方之后,也就说说怎么服用,怎么忌口就没了。很少会说到熬药的问题上,也就会造成很多人对熬制中药过程不太清楚,认为加水进去熬开后喝了就可以了。
我国的传统中医对,煎药其实有很多讲究。只是现代人什么都讲究高速、快捷,也就把很多煎制的过程都简化了。甚至有的过程也没有办法达到那么精确了,因此我们现在熬中药时也就没有那么多要求了。至于效果会不会减退,这个.....只能说看看下面的对比就知道了。
一、拿到医生开出的方剂后,应该先把药用清水泡一泡。因为药店里的中药,多都是晒干、烘干或者人工制干的药物,药里面很脏。一是为了让干燥的药物充分吸收水分,好让一会熬制时更容易把药性熬出来。在则是为了泡出药物里的一些脏物。一般泡3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要注意是泡药,就如泡豆子一样的泡,不要认为脏就像洗菜一样去洗药。
而现在我们吃中药人,很多都没有做这一步,甚至有的为了方便,直接在药店里就打成末了。这样熬的中药,药性是吃到了,可药里各种细菌等脏的东西也都吃进去了。这就跟在菜市场里买了菜,回家直接切好就开始炒差不多的道理。
二、我们看过的书籍、影视剧里,多是用的土罐子熬药,就觉得应该是用土罐子熬药就是最好的,这其实是误解。正确理解应该是,传统中医讲究药性里的五行生克,是什么药性,就用什么器皿才是最好。
不过一般情况的熬制药物,多是以“银器为上,瓷器为次”为基准。而古人用银器来熬药必须是有钱人才能做得到,瓷器也是贵重的东西,因此一般家庭就用,我们所谓的土罐来代替陶器进行熬药。
现代的瓷器已经很普及了也很便宜,所以熬药选用瓷器为好。但不要用铁制、铜制、铝制等的器皿来熬药。因为很多药物遇到这些物质后会沉淀,使得药物的溶解度降低,甚至有的药物会引起化学反应。
三、既然是熬中药,水肯定是最关键之一。而传统中医对熬中药的用水是很讲究的。甚至取什么样的水都有一定要求,比如无根水,就是雨水。朝露水,晚露水,井水、山泉水、河水等等。
对于我们现代人有了自来水,也就没有十分的必要去弄得那么复杂了。然而水质污染问题,是不言而喻的,虽然自来水是经过各种过滤,但其中也加入了较多消毒类的东西,虽对人体无大碍,但对于病人使用来说还是有必要注意一下。自来水熬药时应该先装起来沉淀一天,也就是24小时,最少也沉淀5小时以上为好。倒水时轻轻倒入,最后的3分之1的水不用。
熬药的用水量,应该按医生的嘱咐使用。如果没有嘱咐,就以水漫过药物2厘米左右的样子即可。如果是不小心熬干了,千万不要在加水。不是特别的药物最好不要重复二次煎,更不能在喝那熬干的药水,熬干的药直接扔掉重新熬制。
四、熬药的火候也是直接影响药性好坏的关键,就如上面说水的问题一样,火大了熬干了,整个药就没用了,火小了药性溶解不能完全出来。传统中医根据药理药性讲究“文火”和“武火”之分。文火就是小火慢煎,武火就是大火急煎。这个也是中医在开方给患者时会说的问题。
不过现在有的中医不会说这类的话。那煎药时就按先武后文来进行,也就是先用武火把水烧开,然后再用文火慢熬。一般情况15-25分钟左右即可,这个时间的确定,主要还是以药性来确定时间长短,开药时最好问问医生。熬制期间搅拌2-3次以免糊锅。
五、熬中药过程中的盖子也很重要。这也是中医开方时应该嘱咐患者的问题。有的药性不能有蒸汽水倒滴入药里,因此不能盖子。有的需要用,某些叶子做盖子,有的用纱布做盖子。有的需要尽量全密封熬制。
当然最多食用的还是半盖,也就是拿筷子垫在盖子上使其有不完全密封,这样既可以防止蒸汽带走药性,也可以不完全密封减少蒸汽形成水滴。
六、传统中医一般来说都是现熬现喝,这样能保证药性更好。可现代快节奏社会,很多时候会有某些原因而,一次性熬很多,吃的时候在热一热。因为中药里的药性成分非常复杂,二次煎中药不用烧开,热了就行,以免破坏药性。尽量不要用微波炉热药。
过多的中药保存尽量密封好,放置阴凉处。最多只能放置2两天,但不要超过48小时。如果可以存放冷藏室,可以存放5天左右。过长时间存放最好不要在食用,以免引起毒性作用。
便秘怎么样调理?
便秘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直肠粪便体积不足。
正常排便行为产生:肠道蠕动将食物残渣由结肠送入直肠,直肠黏膜受粪便充盈扩张的机械性刺激,产生冲动
,直肠收缩,肛门括约肌松弛,腹肌及膈肌收缩而将粪便排出肛门,
正常排便的几个关键点:1.肠道正常蠕动;
2.粪便要充满直肠并且产生刺激;
3.肠道感受器感受正常,感受刺激,发出冲动,产生便意;
4.肌肉正常收缩;
5.粪便不能过于干硬;
以上这5点任何一点出现问题都会引起便秘。
肠正常的蠕动受植物神经调节,麻醉药剂会引起肠道蠕动便慢,这就是手术麻醉后病人需要等肠道蠕动排气后才能吃东西的原理。
肠蠕动也可以因为受到刺激引起蠕动,比如吃生、冷凉的东西,肠蠕动会加快,一般食物会刺激肠道蠕动,比如水果促进排便,就是其中中有机酸和膳食纤维对肠壁产生适宜的化学和机械性刺激,促进了肠蠕动。
粪便要刺激直肠才会产生便意,这就需要粪便充满直肠,必须粪便体积要足够大,就跟充气一样,气球要吹一定量的气体,才能膨胀气球,太少了气球是膨胀不起来的。
粪便的体积跟膳食纤维相关,水溶性和非水溶性膳食纤维,非水溶性纤维素(比如纤维素木质素等)除了能够撑大粪便体积使粪便疏松,因为其质感粗糙,对肠壁也有一定刺激, 所以可以达到双重刺激排便的效果。
另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主要是果胶和多糖类)起到吸收水分膨胀增大粪便体积的作用,而且具有粘性可以将大便粘合起来,保持一定的形状, 还能维持保持粪便表面的的湿润度,利于排便。
粪便的体积跟食量也有关系,很多女孩子为了减肥刻意减少食量,食量减少,粪便量产生自然过少,相对就容易便秘。
便意的产生还跟肠壁感受器相关如果一个人肠黏膜正常的敏感性降低,就无法产生排便意识。
正常排便还需要肌肉收缩那些营养不良、长时间坐而不动、老年体弱、生育过多造成腹壁松弛等,都可影响协助排便的膈肌腹肌、提肛肌的肌肉收缩力,以致产生便秘。
……
我们如何处理呢?1.注意可溶性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同时摄入。
2.食量要保证,不能因为减肥而去想方设法节食。
3.促进肠道蠕动,可以进行腹部按摩,也可以保持一定的运动量。
4.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排便时间尽量选在饭后和早上。尽量不要在排便的时候一心二用,比如看手机
……
我是运动营养师Bruce,欢迎关注私信,了解更多的运动健身和营养健康方面知识
常吃鸭肉有什么好处?
常吃鸭肉有什么好处,怎么吃比较营养?
鸭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营养丰富,富含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较其他肉类多,一般人群都可以食用。
鸭肉的吃法多种多样,可整只煮、卤、烤、蒸,也可以切成小块后炖、炒、焖、炸,不管哪一种吃法都有其各自的风味。鸭肉非常好吃,肉质紧实,比鸡肉更有嚼劲,烹煮以后松软多汁,鲜美可口,尤其是肉最多的鸭腿,一口咬下去,肉香弥散在口腔里,那叫一个满足。
鸭肉的功效有哪些?1.滋阴养胃
鸭肉味甘、咸,性微凉,吃鸭肉可以清虚热,改善人体内的燥气,补阴益血。鸭肉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物和较高的铁、钾、铜等微量元素,常食鸭肉有利于缓解和改善身体虚弱,病后体虚的症状。
2.增强食欲
鸭肉脂肪含量低且分布均匀,鸭肉的脂肪酸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和低碳饱和脂肪酸,非常易于消化,它的鲜美滋味还有增加食欲的作用。
3.抗衰老
鸭肉中所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较其他肉类多,所以能有效抵抗脚气病,神经炎和多种炎症,还能防抗衰老
4.治水肿
鸭子吃的食物多为水生物,所以肉入肺胃肾经,有治身体虚弱、病后体虚以及营养不良性水肿
鸭肉怎么吃比较营养?虫草花炖鸭汤准备适量虫草花,用清水稍微泡上5.6分钟。
准备适量姜块,清洗干净,轻拍。
准备适量枸杞,红枣,西洋参,洗净,稍微泡1.2分钟。
半只老鸭,洗净,用沸水煮半分钟,去掉血水,捞起。
将鸭,以及配料放入砂锅中,(开始忘了说要大葱一根,花椒适量),炖3-5个小时即可。
完工,出锅。根据口味自己加盐就行了。
糯米鸭丝粥先将糯米淘洗干净,提前在清水中浸泡30分钟。
倒入盐、料酒腌制鸭肉1小时
砂锅中加入清水1100ml,大火烧开。放入泡好的糯米、姜丝,和腌制好的鸭肉,大火烧开,转小火熬煮30分钟。
最后放入盐和葱花,搅拌均匀即可。
鸭肉有清热、排毒、滋阴、补肺、润燥、养颜等作用,而且对咳喘、便秘也有一定食疗功效。糯米有滋阴的功效,所以和鸭肉搭配是很好的组合。
白切鸭所有材料放一起,加入冷水,水量到鸭子八分满,盖盖子开火,大火五分钟后改小火。
小火五十分钟左右,筷子能轻松戳通鸭腿鸭身就好了,喜欢软糯一点口感的可以适当再增加十分钟。关火后焖5分钟,然后把鸭子捞出来,放盘子冷却切盘就行。要是冰箱冷藏半小时后切风味更好。
我们家吃是沾最简单的大蒜酱油,口味重的也可以自己做沾水。
tips:1、做白切鸭子选的是洋鸭,就是比水鸭肉厚一点的,这样做出来的肉好吃。
2、一定要冷却透了再切,不然切起来肉就散了。
3、如果做整只的,时间一定要自己安排,标准就是筷子能轻松戳通。
4、鸭子炖出来的鸭汤别扔,可以做一道鸭汤豆腐羹。非常美味。
酸萝卜炖鸭两斤鸭子焯水,变白时捞出,用清水洗净。
鸭肉放入高压锅。(没有高压锅也可以用普通锅慢慢炖)
酸萝卜切片,姜切片。酸萝卜、姜片放入高压锅内,倒入清水,放入适量胡椒粉和料酒。
盖上锅盖开大火炖,高压锅喷气后转中小火,继续炖20分钟就可以出锅啦。
真的很好吃很开胃哦!(没有放盐了,因为酸萝卜就是咸的,如果咸味不够,可以另外加盐哦~)
酸萝卜老鸭汤算是非常经典的汤品之一了,酸萝卜酸酸的很开胃,鸭肉在浓郁的汤汁里浸泡后也很入味,汤尝起来也很鲜美,我家还经常用酸萝卜老鸭汤煮面条,煮饺子,都超级好吃!
#吃在重庆#
有人说冬虫夏草没啥用?
冬虫夏草这个药材,即是植物,又是动物,一种非常独特的动植物结合体。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夏草冬虫,出四川江油县化林坪,夏为草,冬为虫,长三寸许,下跌六足,屉以上绝类蚕,羌俗采为上药。”这种东西是如何冬为虫,夏化为草的呢?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冬虫夏草实际上是蝙蝠蛾的幼虫,受真菌感染演化而成,一般生长在海拔高于38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蝙蝠蛾产卵后,卵化为幼虫,幼虫会钻到地里吸收植物的营养,逐渐长大,长大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幼虫会被真菌(麦角菌科)的孢子寄生到身体里,这时候真菌会在幼虫体内逐渐生长,最后幼虫体内会被真菌的菌丝代替,而只剩下虫壳,埋在土壤里,这就是“冬虫”,第二年春末夏初,虫壳会生长出一株紫色的小草,形似韭菜,长2~5cm,顶端有囊壳,这就是“夏草”。
由于其生长条件严苛,获得也非常不易,因此冬虫夏草是一种很名贵的中药材,目前尤以青藏高原地区的虫草最为昂贵,天然的虫草可以卖到一克几百元的价格。虫草自古就与人参、鹿茸列为三大补药,那么虫草的药用价值有哪些呢?
《本草从新》中就有“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肾,补精髓,止血化痰,已劳咳,治膈症皆良”。从中医学角度来说,虫草主要是补肺阴,还能滋补肾阳,因此,对于肺阴虚久咳不愈,虚弱盗汗等,虫草都有很好的补益功效,而对于腰膝酸软,阳痿遗精等肾阳虚的症状,吃虫草也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虫草具有调节免疫力,抗肿瘤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而对于心肺功能不好的患者,虫草对于防治肺气肿,改善肾功能不全,降血脂,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
虫草虽然珍贵,补益身体效果好,但也不建议将其“神化”,对于体弱,免疫力低下,畏寒,经常自汗者,可以用虫草与鸭肉、羊肉,牛肉等肉类炖服,有较好的改善效果,对于阳虚者,通常建议虫草与红枣或桂圆一起煮粥食用,补益效果较佳。如果是与用于疾病的治疗,需要与其他的药物配伍才会收到更好的疗效,具体的用药方案,还是要根据个人情况来定。
冬虫夏草有益肺止咳的作用,但是对于急性的咳嗽,感冒引发的咳嗽,一般不宜食用冬虫夏草,反而可能会加重咳嗽的程度,对于痰多的慢性支气管炎的情况,冬虫夏草也不宜使用,对于补肾方面,对于轻度的肾功能不全,服用冬虫夏草有一定的益处,而如果是严重的肾衰的情况,则服用虫草不会有什么益处。
山萸肉能一起泡水喝吗?
黄芪、麦冬、山萸肉3味药组成的方子,具有健脾补气、养肺润燥、益肾滋阴的功效。麦冬滋润上焦肺阴,黄芪培健中焦脾土,山萸肉滋补下焦肝肾之阴,对于上中下三焦均有补益作用。
一、黄芪
相传,在古代,有一位擅长针灸的医生叫戴糁。这戴大夫长的骨瘦如柴、面黄肌瘦,但人不可面相,他天生就有勤劳善良、助人为乐的品质,在当地威望极高,人送雅称“黄耆”,也就是黄老头的意思。某日,一少年不慎坠崖,戴大夫见义勇为,冲在前面去救助少年,可惜不幸坠崖身亡。戴大夫去世后,他的墓前生出了很多药草,人们拿去煮汤,很多面黄肌瘦的人都肤润面红了,吃不下饭、身体浮肿的人都能吃饭、消肿了。人们想起外号叫“黄耆”的戴大夫,就把这种药草命名为“黄芪”。
历代医家均很推崇黄芪的药用价值,神农尝百草,尊黄芪为上品;李时珍尊黄芪为补气之长。近代由于过度采集,黄芪已面临濒危,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二、麦冬
麦冬又名麦门冬。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派徐福带领童男童女各500人入海到祖洲寻长生不老药的故事。相传,位于东海的祖洲上有不死之草,有鸟衔此草覆于死人面部,可使死人复活。官员上报秦始皇,始皇大喜,遣人去请教北郭鬼谷先生。鬼谷子说:此草生于东海祖洲,丛生,一株可救活一人。秦始皇遂派徐福去寻找的这种不死之草就是麦门冬。
《神农本草经》认为:麦冬是养阴润肺的上品,久服身轻如燕,延年益寿。《本草纲目》说:古代只用野生的,后世就改为人工种植了,道地药材以浙江产者最佳。
三、山萸肉
山萸肉,又名山茱萸,是常用的滋补肝肾的佳品,六味地黄丸中就有山萸肉这味药。民间有传说,战国时期的赵王患有腰痛病,御医用山民献来的山萸肉治好了赵王的腰疾,还治好了赵王妃的崩漏。赵王命百姓大量种植,使这一圣药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民国时期名医张锡纯善用山萸肉敛正气、固元气、涩滑脱,治愈了很多危急重症和滑精、自汗、盗汗、腰腿疼痛等慢性病。
黄芪、麦冬、山萸肉3味药,均为国家批准的可以用于保健食品的药物。3味药配伍,适合气阴两虚的人群,可以治疗汗症、消渴、滑精、早泄、遗尿、月经量多或崩漏、腰膝酸软、气短乏力、口干咽燥等病症。
代茶饮是中药的常用服药方法。3味药泡水喝,口感不错,简便易行,药物易得且不贵,有上述病症者可以适量饮用。
麦冬性微寒,味甘微苦。麦门冬含多种甾体皂甙、胡萝卜素、粘液质、糖类、豆甾醇等成分。药理实验证明,麦门冬有升高白细胞,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的作用,提高免疫功能和核酸合成率,促进抗体、补体、干扰素、溶菌酶等免疫物质产生。因此麦门冬有增强正气、加强抗邪作用,从而减少疾病的产生。正如《本草纲目》所说“久服轻身,不老不饥”。
养生调理
冠心病心绞痛
麦冬45克,加水煎成30~40毫升,分次服用,连服3~18个月。对缓解心绞痛、胸闷均有一定作用。
养阴生津
润肺止咳 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
慢性胃炎
麦冬黄芪各9克,党参、玉竹、黄精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胃阴不足者有良效。
暑天汗出虚脱
麦冬、人参各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2剂。对汗出虚脱,心慌心悸,血压过低,汗多口渴,体倦乏力有良效。
肠燥便秘
麦冬、生地、玄参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润肠通便的作用,用于大便干燥。
养阴生津
润肺清心 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糖尿病
芦根30克,麦冬15克,知母12克。先用小火煎煮30分钟,滤出煎液,药渣再加水500毫升,大火煮开后改为小火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将两次煎出的药汁混合,每日1剂。用于糖尿病患者口渴咽干、多饮、心烦不宁,或见低热,舌红,脉细数。
急、慢性支气管炎
麦冬、天冬、知母、川贝母、百部各9克,沙参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阴虚燥咳者。
麦冬泡水放多少
一般来说,我们都是用那种普通的玻璃杯,装满八分水,然后放入2克左右的麦冬就可以了,麦冬水对人体是有很好的功效的,但是平时不应该食用过量,不然效果会适得其反,平时应该多喝点水,还有要多点注意养生。所以这里建议为了均衡的营养,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然后多喝水,还要忌辛辣食物,注意睡眠的足够和充足的休息时间。
麦冬泡水喝的方法
麦冬泡水喝,都知道功效十分的好,但是注意我们也不要因为听说它功效好,就频繁的喝,这样对身体反而有害。为了它功效更好,我们也可以加入别的药材,例如玉竹、生地,玄参等的药材。
1、暑天汗出虚脱,我们可以用麦冬、人参各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2剂。对汗出虚脱,心慌心悸,血压过低,汗多口渴,体倦乏力有良效。
2、肠燥便秘麦冬、生地、玄参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润肠通便的作用,用于大便干燥。
3、冠心病心绞痛麦冬45克,加水煎成30~40毫升,分次服用,连服3~18个月,对缓解心绞痛、胸闷均有一定作用。
4、慢性胃炎麦冬、黄芪各9克,党参、玉竹、黄精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胃阴不足者有良效。
麦冬泡水喝的功效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麦冬可以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常常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的心悸容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的症状。
麦冬泡水喝的副作用
麦冬对人体是有很好的功效的,所以其实也没有副作用,要说有,就是麦冬水不能够多喝,因为喝多了反而会不好,容易造成脾胃虚寒。而且阳虚上火的人群也是不能够使用麦冬水的。
部分糖尿病患者气阴两虚,因此饮用麦冬水时,可搭配一点党参,这样就能够更好的起到补气的作用。但是要注意的是,麦冬不宜长期服用,尤其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否则可能会造成生痰生湿,效果适得其反。麦冬虽然有养阴生津的功效,能清心肺之热,养阴除烦,清润胃肠止咳润燥。
此外,麦冬还有促进胰岛细胞功能恢复、增加肝糖原、降低血糖的作用,是糖友处方中的常用品。但是麦冬水却并非人人适合,就像上边提到过的一样,脾胃虚寒、感冒的人,最好不要随便食用麦冬,否则会加重病情。
一般时候,麦冬可代茶饮。取适量麦冬,开水浸泡,每天多服几次,能有效缓解口干渴的症状,不过这一点,是建立在不经常食用的基础上边。
【鉴别对比】
杭麦冬与川麦冬的主要区别是:前者肥粒而壮大,色黄白、气清香,味甘微苦,嚼之发粘;而川麦冬则较瘦而短小,色灰白,香味较差,嚼之不发粘。两者均属正品,习惯以浙产为优。
而类似品湖北麦冬,形状极似以上两种,而主要区别是折断面中细柱(麦冬芯)不明显,清香气淡薄,味甜,阔叶麦冬则粒干瘪、空泡少肉,无麦冬香气,味淡微甜。可资区别。
伪品骨碎子形状略似麦冬,但体扭曲,无肉质现柴性,无麦冬气味,可立辨其伪。
(左为市面上的一些经过硫化的麦冬,右为国医堂的无硫麦冬)
【产地】
主产杭州、余姚、浒山、萧山及四川绵阳、三台等地。
麦冬性微寒,味甘微苦。麦门冬含多种甾体皂甙、胡萝卜素、粘液质、糖类、豆甾醇等成分。药理实验证明,麦门冬有升高白细胞,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的作用,提高免疫功能和核酸合成率,促进抗体、补体、干扰素、溶菌酶等免疫物质产生。因此麦门冬有增强正气、加强抗邪作用,从而减少疾病的产生。正如《本草纲目》所说“久服轻身,不老不饥”。
养生调理
冠心病心绞痛
麦冬45克,加水煎成30~40毫升,分次服用,连服3~18个月。对缓解心绞痛、胸闷均有一定作用。
养阴生津
润肺止咳 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
慢性胃炎
麦冬黄芪各9克,党参、玉竹、黄精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胃阴不足者有良效。
暑天汗出虚脱
麦冬、人参各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2剂。对汗出虚脱,心慌心悸,血压过低,汗多口渴,体倦乏力有良效。
肠燥便秘
麦冬、生地、玄参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润肠通便的作用,用于大便干燥。
养阴生津
润肺清心 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糖尿病
芦根30克,麦冬15克,知母12克。先用小火煎煮30分钟,滤出煎液,药渣再加水500毫升,大火煮开后改为小火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将两次煎出的药汁混合,每日1剂。用于糖尿病患者口渴咽干、多饮、心烦不宁,或见低热,舌红,脉细数。
急、慢性支气管炎
麦冬、天冬、知母、川贝母、百部各9克,沙参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阴虚燥咳者。
麦冬泡水放多少
一般来说,我们都是用那种普通的玻璃杯,装满八分水,然后放入2克左右的麦冬就可以了,麦冬水对人体是有很好的功效的,但是平时不应该食用过量,不然效果会适得其反,平时应该多喝点水,还有要多点注意养生。所以这里建议为了均衡的营养,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然后多喝水,还要忌辛辣食物,注意睡眠的足够和充足的休息时间。
麦冬泡水喝的方法
麦冬泡水喝,都知道功效十分的好,但是注意我们也不要因为听说它功效好,就频繁的喝,这样对身体反而有害。为了它功效更好,我们也可以加入别的药材,例如玉竹、生地,玄参等的药材。
1、暑天汗出虚脱,我们可以用麦冬、人参各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2剂。对汗出虚脱,心慌心悸,血压过低,汗多口渴,体倦乏力有良效。
2、肠燥便秘麦冬、生地、玄参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润肠通便的作用,用于大便干燥。
3、冠心病心绞痛麦冬45克,加水煎成30~40毫升,分次服用,连服3~18个月,对缓解心绞痛、胸闷均有一定作用。
4、慢性胃炎麦冬、黄芪各9克,党参、玉竹、黄精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胃阴不足者有良效。
麦冬泡水喝的功效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麦冬可以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常常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的心悸容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的症状。
麦冬泡水喝的副作用
麦冬对人体是有很好的功效的,所以其实也没有副作用,要说有,就是麦冬水不能够多喝,因为喝多了反而会不好,容易造成脾胃虚寒。而且阳虚上火的人群也是不能够使用麦冬水的。
部分糖尿病患者气阴两虚,因此饮用麦冬水时,可搭配一点党参,这样就能够更好的起到补气的作用。但是要注意的是,麦冬不宜长期服用,尤其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否则可能会造成生痰生湿,效果适得其反。麦冬虽然有养阴生津的功效,能清心肺之热,养阴除烦,清润胃肠止咳润燥。
此外,麦冬还有促进胰岛细胞功能恢复、增加肝糖原、降低血糖的作用,是糖友处方中的常用品。但是麦冬水却并非人人适合,就像上边提到过的一样,脾胃虚寒、感冒的人,最好不要随便食用麦冬,否则会加重病情。
一般时候,麦冬可代茶饮。取适量麦冬,开水浸泡,每天多服几次,能有效缓解口干渴的症状,不过这一点,是建立在不经常食用的基础上边。
【鉴别对比】
杭麦冬与川麦冬的主要区别是:前者肥粒而壮大,色黄白、气清香,味甘微苦,嚼之发粘;而川麦冬则较瘦而短小,色灰白,香味较差,嚼之不发粘。两者均属正品,习惯以浙产为优。
而类似品湖北麦冬,形状极似以上两种,而主要区别是折断面中细柱(麦冬芯)不明显,清香气淡薄,味甜,阔叶麦冬则粒干瘪、空泡少肉,无麦冬香气,味淡微甜。可资区别。
伪品骨碎子形状略似麦冬,但体扭曲,无肉质现柴性,无麦冬气味,可立辨其伪。
(左为市面上的一些经过硫化的麦冬,右为国医堂的无硫麦冬)
【产地】
主产杭州、余姚、浒山、萧山及四川绵阳、三台等地。
糖尿病严重时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而危及生命。预防本病须控制饮食,规律生活,忌吸烟饮酒,讲究个人卫生,预防各种感染,适当参加活动及锻炼,定期监测血糖。
中医称本病为“消渴”,既有三消(多饮、多食、多尿)症状。临床可分为肺胃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湿浊困脾证型。
1、肺胃燥热型:症见烦渴多饮,饮不解渴,消谷善饥,口干舌燥,尿频最多,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或弦细数。治宜养阴润肺,清胃增液。
2、气阴两虚型:症见口干舌燥渴不多饮,形体消瘦,视物模糊,疲乏无力,气短懒言,舌淡红、少苔。脉细数无力。治宜益气生津,滋阴补肾。
3、阴阳两虚型:症见尿浊如脂而最多,消瘦明显,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阳痿,面色灰暗,舌淡红、苔白滑,脉沉细无力。治宜温阳补肾,阴阳两调。
4、湿浊困脾型:症见脘腹胀满,渴不多饮,便溏肢肿,乏力易倦,四肢沉重,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舌苔白厚腻,脉沉细。治宜健脾益气,利湿化肿。
【麦冬全草饮】
组成:麦冬全草50克。
用法:上药加水至600毫升同煎,武火煎沸后,改用文火续煎30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至400毫升,煎沸20分钟,去渣,两煎所得药液兑匀,分早、晚两次服,每日1剂。
功效:清胃泻肺,补阴滋液。
主治:适用于糖尿病属气阴两虚型,烦渴多饮,饮不解渴,消谷善饥,口干舌燥,尿频这多,大便秘结。
【猪胰方】
原料:猪胰7具,蜂蜜500克。
用法:猪胰7具,切碎煮熟,加蜂蜜500克,熬如膏,每次服5克。
功效:补脾,润燥。
主治:适用于糖尿病各型。
【大田螺】
原料:大田螺10~20只,黄酒100毫升。
【胡桃饮】
原料:胡桃12枚,分心木15克。
用法:田螺养于清水盆中,漂去泥沙,取出螺肉加黄酒100毫升拌和,再以清水炖熟饮汤,每日1次。
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适用于糖尿病属于湿热闲脾型,症见渴而多饮,多食善饥,或仅饥饿感,脘腹痞闷,舌苔黄腻,脉濡缓。
【胜甘降糖方】
组成:山萸肉30克,五味子30克,丹参30克,黄芪30克。
用法:上药加水至600毫升同煎,武火煎沸后,改用文火续煎30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至400毫升,煎沸20分钟,去渣,两煎所得药液兑匀,分早、晚两次服,每日1剂。
功效:补益肝肾,生津止渴
主治:糖尿病属气阴两虚型,口干舌燥,渴不多饮,形体消瘦,视物模糊,疲乏无力,气短懒言。
用法:胡桃敲破,将硬壳、分心木及胡桃肉同时加水750毫升,文火煎60分钟,药汤剩300毫升左右,去除硬壳及分心木,将药汤及果肉分为5等份,于饭前半
小时服1份,每日5次。
功效:温阳补肾,阴阳两凋。
主治:糖尿病属阴阳俱虚型,尿浊如脂而最多,消痩明显,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阳痿,面色灰暗。
麦冬性微寒,味甘微苦。麦门冬含多种甾体皂甙、胡萝卜素、粘液质、糖类、豆甾醇等成分。药理实验证明,麦门冬有升高白细胞,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的作用,提高免疫功能和核酸合成率,促进抗体、补体、干扰素、溶菌酶等免疫物质产生。因此麦门冬有增强正气、加强抗邪作用,从而减少疾病的产生。正如《本草纲目》所说“久服轻身,不老不饥”。
养生调理
冠心病心绞痛
麦冬45克,加水煎成30~40毫升,分次服用,连服3~18个月。对缓解心绞痛、胸闷均有一定作用。
养阴生津
润肺止咳 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
慢性胃炎
麦冬黄芪各9克,党参、玉竹、黄精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胃阴不足者有良效。
暑天汗出虚脱
麦冬、人参各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2剂。对汗出虚脱,心慌心悸,血压过低,汗多口渴,体倦乏力有良效。
肠燥便秘
麦冬、生地、玄参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润肠通便的作用,用于大便干燥。
养阴生津
润肺清心 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糖尿病
芦根30克,麦冬15克,知母12克。先用小火煎煮30分钟,滤出煎液,药渣再加水500毫升,大火煮开后改为小火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将两次煎出的药汁混合,每日1剂。用于糖尿病患者口渴咽干、多饮、心烦不宁,或见低热,舌红,脉细数。
急、慢性支气管炎
麦冬、天冬、知母、川贝母、百部各9克,沙参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阴虚燥咳者。
麦冬泡水放多少
一般来说,我们都是用那种普通的玻璃杯,装满八分水,然后放入2克左右的麦冬就可以了,麦冬水对人体是有很好的功效的,但是平时不应该食用过量,不然效果会适得其反,平时应该多喝点水,还有要多点注意养生。所以这里建议为了均衡的营养,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然后多喝水,还要忌辛辣食物,注意睡眠的足够和充足的休息时间。
麦冬泡水喝的方法
麦冬泡水喝,都知道功效十分的好,但是注意我们也不要因为听说它功效好,就频繁的喝,这样对身体反而有害。为了它功效更好,我们也可以加入别的药材,例如玉竹、生地,玄参等的药材。
1、暑天汗出虚脱,我们可以用麦冬、人参各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2剂。对汗出虚脱,心慌心悸,血压过低,汗多口渴,体倦乏力有良效。
2、肠燥便秘麦冬、生地、玄参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润肠通便的作用,用于大便干燥。
3、冠心病心绞痛麦冬45克,加水煎成30~40毫升,分次服用,连服3~18个月,对缓解心绞痛、胸闷均有一定作用。
4、慢性胃炎麦冬、黄芪各9克,党参、玉竹、黄精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胃阴不足者有良效。
麦冬泡水喝的功效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麦冬可以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常常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的心悸容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的症状。
麦冬泡水喝的副作用
麦冬对人体是有很好的功效的,所以其实也没有副作用,要说有,就是麦冬水不能够多喝,因为喝多了反而会不好,容易造成脾胃虚寒。而且阳虚上火的人群也是不能够使用麦冬水的。
部分糖尿病患者气阴两虚,因此饮用麦冬水时,可搭配一点党参,这样就能够更好的起到补气的作用。但是要注意的是,麦冬不宜长期服用,尤其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否则可能会造成生痰生湿,效果适得其反。麦冬虽然有养阴生津的功效,能清心肺之热,养阴除烦,清润胃肠止咳润燥。
此外,麦冬还有促进胰岛细胞功能恢复、增加肝糖原、降低血糖的作用,是糖友处方中的常用品。但是麦冬水却并非人人适合,就像上边提到过的一样,脾胃虚寒、感冒的人,最好不要随便食用麦冬,否则会加重病情。
一般时候,麦冬可代茶饮。取适量麦冬,开水浸泡,每天多服几次,能有效缓解口干渴的症状,不过这一点,是建立在不经常食用的基础上边。
【鉴别对比】
杭麦冬与川麦冬的主要区别是:前者肥粒而壮大,色黄白、气清香,味甘微苦,嚼之发粘;而川麦冬则较瘦而短小,色灰白,香味较差,嚼之不发粘。两者均属正品,习惯以浙产为优。
而类似品湖北麦冬,形状极似以上两种,而主要区别是折断面中细柱(麦冬芯)不明显,清香气淡薄,味甜,阔叶麦冬则粒干瘪、空泡少肉,无麦冬香气,味淡微甜。可资区别。
伪品骨碎子形状略似麦冬,但体扭曲,无肉质现柴性,无麦冬气味,可立辨其伪。
(左为市面上的一些经过硫化的麦冬,右为国医堂的无硫麦冬)
【产地】
主产杭州、余姚、浒山、萧山及四川绵阳、三台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