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后的十大危害,手掌被打针的针头扎出血了有没有事?
针刺伤是比较常见的职业暴露情形,非医务人员日常生活中被医疗物品扎伤的情况相对少见,但是容易造成传染性疾病的感染。医务人员特别是护士,受到职业暴露针刺伤比较常见,80-90%的血源性感染是由针刺伤引起的。那我们一旦被针头扎到,该怎么紧急处理呢?一、什么是针刺伤?
针刺伤是由注射针头、手术缝合针、各种穿刺针等医疗锐器导致的皮肤损伤。针刺伤是目前有待解决的危害医护人员的一个重要健康问题。据报道每30秒就有一位医务工作者被针头扎中,一年约有百万次扎针事故,可导致20多种血源性传染病。普通人接触到医疗锐器的机会较少,所以发生锐器伤的可能性也较小。常见的锐器包括针头、刀片、缝合针等。
针刺伤后的紧急处理流程:一挤二冲三消毒四包扎。一挤:被感染过的针头刺伤,应立即从伤口周边由近心端向远心端尽可能挤出伤口部位的血液,以减少污染物对受伤者的感染。
二冲:用消毒液洗手液、肥皂水或流水冲洗伤口10分钟以上。
三消毒:用75%乙醇或者0.5%碘伏消毒
四包扎:伤口较大时可以用创可贴包扎伤口
哪些中草药非但对人体无利?
我国是中草药大国,也是中草药的发源地,中草药是中医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很多害病的人会通过中草药来治疗身体疾病,并且都有很好的疗效,可见它在中国医疗健康上的作用。
中草药在我国的地位很特殊,一方面它是古代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另一方面它又是我国医疗技术组成部分,两重身份让它在世界上享受声誉。
但是也有些人对中草药持着中立的态度,想知道中草药中是否有对人体非但不利还有害的药材呢?
有些中药材经过有关专家和国家认证是不能食用的。
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所将“马兜铃酸”或是含“马兜铃酸”的物质认为是致癌物。而此类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材主要有:广防已、青木香、寻骨风、天仙藤、朱砂莲、马兜铃等,这类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材在2004年的时候就已经在香港禁止进口和销售了。
由于马兜铃酸会对肾脏造成损伤,长期服用还有患尿毒症的风险,而且因马兜铃酸造成的伤害还是不可逆的,所以对这类物质很多人都“退避三舍”。
因为是国际认证的致癌物质,所以对这类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材最好不要食用。
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其实很多中草药对治疗某些疾病是很有效果的。
最重要的是,很多中草药是否会对人体产生反应,其实跟用药者自身的体质有关,例如,使用生何首乌就有一部分人是对其中的成分敏感,所以才会出现肝损伤。同样的,用药者的使用量也会影响中草药的药效发挥,“物极必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还有中草药的效用还和其使用情况有关,比如吃药时的注意事项、搭配药物等。
总而言之,对于中草药的看法我们应该全面,很多药材的发挥都是具有一定条件的,不能完全地认为某种药材无用,某种药材有用,对症下药,注意用药事项才是最重要的。
肾虚、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口腔溃疡、皮肤病等等,怎么调理最有效?
想了解更多,请点击 文章最上方的 红色「关注」按钮 关注我们!
康爱多每天为您推送各种专业、趣味的健康知识,帮您识破健康谣言,走出用药误区!
打点滴伤身吗?
临床案例:小王前几天因头痛、头晕、低烧到某一诊所就诊,在得知医生给自己开了口服药后,小王强烈要求医生给自己打点滴,因为感觉这样好的快些。无奈,医生只得给小王打点滴,谁知刚打了没多久小王就出现全身无力,呼气困难等症状,立即送医院急救。 生活中像小王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他们认为打点滴方便、起效快,免去一日几次口服药的麻烦,那么事实真的如他们想的那样么?输液真的比吃药“好的快”吗?
这种认识是不够全面的。平时我们说的打点滴、挂水、打吊针,学名叫输液,它通过静脉将药物输入体内。从药物被吸收到发挥作用的速度来看,输液确实比吃药见效快。但在非抢救、急救情况下,很多药物口服吸收快,口服和输液疗效一样,根本不需要输液。而有的病打针反而不如吃药效果快、效果好。如一些消化道疾病采用口服给药,胃肠道局部药物浓度高,治疗效果好。另外,在某些情况下,输液未必能缩短病程,如常见的感冒,通常由病毒引起且大多具有自限性,只需要口服一些改善症状的药物即可,盲目的输液反而增加安全风险与经济负担。
输液有风险,您知道吗?静脉输液是一种侵入性、有创性的给药方式,未经过人体天然屏障的过滤,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虽然发挥药效更快,但同时也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如微粒污染、血栓形成、静脉炎等不良反应,严重者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极大地增加患者的治疗风险。据统计,静脉给药是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给药途径。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我们应该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用药原则。当然有些情况是需要输液的,听专业医务人员的建议即可,千万不要盲目的要求输液。
针剂可以口服吗?有些药物在胃肠道内不稳定,口服后会失去疗效,从而达不到治疗疾病的效果,比如蛋白类的药物或者碱性药物,最常见的糖尿病患者使用的胰岛素注射剂口服后会被胃肠道的消化酶分解而起不到降血糖的效果。还有些药物对胃肠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口服这类注射剂会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当然,还需要提的一点是,注射剂因为制备严苛的原因,成本比较高,价格稍贵,如果你是土豪,请忽略这点。总之,用药前,请咨询专业人员,如医生或者药师,切不可盲目用药。
是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适合输液呢?除了上文提到的感冒之外,其实还有一些疾病是不需要输液的,2014年安徽省卫计委公布了“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请大家查看文章的附录进行了解。
能不用药就不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请记住本文的精髓!
福利放送: 附录: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内 科
1 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
2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
3 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
4 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5 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
6 间质性肺疾病无明显呼吸窘迫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
8 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9 高血压亚急症
10 慢性浅表性胃炎
11 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
12 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3 轻度结肠炎
14 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
15 具有明确病因的轻度肝功能损害
16 多次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功能性胃肠病
17 急性膀胱炎
18 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
19 单纯的房早、室早
20 无急性并发症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21 无特殊并发症的老年痴呆、面肌痉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偏头痛
22 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频繁发作除外)
23 无特殊并发症的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非急性期)
24 无特殊并发症的肾性贫血、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
● 外 科
1 体表肿块切除术后
2 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
3 轻度软组织挫伤
4 小型体表清创术后
5 浅静脉炎
6 老年性骨关节炎
7 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
8 闭合性非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
9 慢性劳损性疾病
10 慢性膀胱炎
11 慢性前列腺炎
12 前列腺增生
13 无合并症的肾结石
14 精囊炎
15 急性鼻炎、各类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无并发症者
16 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
17 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
18 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无并发症者、外耳道湿疹、鼓膜炎
● 妇科
1 慢性盆腔炎
2 慢性子宫颈炎
3 无症状的子宫肌瘤
4 前庭大腺囊肿
5 阴道炎、外阴炎
6 原发性痛经
7 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
● 儿 科
1 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
2 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
3 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4 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非常感谢PSM药盾公益热心志愿者 广东省药学会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增城院区 药剂科主任 刘春霞 提供的答案。
针灸为什么会被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
疗效就是硬道理。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和艾灸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方法及临床治疗等部分。
针灸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数千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黄帝内经》对经络,腧穴,针灸方法以及适应症,禁忌证等,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其中尤以《灵枢》所载针灸理论更为丰富,而有系统。故《灵枢》又称“针经”。可见当时针灸学已经比较成熟,为后世针灸学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北宋王惟一编撰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叙述了经络输穴等内容,并考证了354个腧穴,全书曾刻在石碑上,树立于汴京(今河南开封),供学习针灸者拓印和阅读,次年还设计铸造了两座铜人,是我国最早的针灸模型,以辨认经穴与教学起了很大作用。
临床实践表明,针灸对内外妇儿等科300多种病症的治疗,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对其中100多种左右的病症有很好,或较好的疗效,针灸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胆道结石、细菌性痢疾等,肯定疗效。
60年代以来,我国医学界采用针刺麻醉,成功进行多种外科手术,为麻醉方法增加了新的内容,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普遍重视,推动了针灸医学的发展。
图片来源:大漠孤鹰
请从中医角度谈谈西医治病动不动挂水的利和弊?
人体多精密,多奥妙,血液多复杂,复杂程度当前科学无法自己合成!西医输液,是为了提高疗效,但人为的直接破坏先天原有的机制,强加进来有时会伤害很大!中医是扶正祛邪!排毒下泻,补气补血,五脏六腑同调,身体自然免疫力恢复如初,能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