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玉屏风散后不咳嗽了,3岁儿童过敏性咳嗽能吃玉屏风颗粒吗?
也为你着急!
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非常多的原因的可能性。
比如:
边远地区,医疗条件有限,医生水平有限
或一直也没有查过胸片或胸部CT或气管镜,因为假设是异物引起的,异物不去,什么方法也不能根治!
假设是结核菌引起的,普通的抗菌素是没有多少效果的。
假设是特殊菌引起的,或对多种抗菌素都耐药的引起的,
假设-----,有非常多的可能性,就此宝宝是哪种可能性,很难敲定。
再说,过敏性咳嗽这个概念都是不太准确的,还有,对过敏的实质人们也知之甚少。对过敏的认知处于这样的状态:你瞎说,我瞎说,大家都瞎说,反正你也不懂,我怎么瞎说你也不知道。
过敏原学说,不能说完全错误,但是至少说,是原因归结错误的,过敏原只能算诱因,根本不是原因。原因不去,只去除诱因,只能暂时不发作,或延缓发作而已。
抗过敏药也是对症治疗的药,不是对因治疗的药。故象只用扑尔敏、息斯敏、孟鲁司特、氨茶碱,地塞米松等药,不会根治的,只是把显症暂时变为隐症而已。见下图
诊断为过敏性咳嗽是 没有啥用处的。
要找到引起咳嗽的原因,怎么找原因呢?
去看我头条 号里的文章:咳嗽之似是而非---此咳嗽似彼咳嗽,此咳嗽非彼咳嗽也。
把引起此宝宝咳嗽的原因去除了,就不存在过敏之说了。
人们都习惯于,一说什么病(症),就知道用什么药。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蒙错了。
对于能不能吃玉屏风颗粒,无论答能还是不能,都不正确,因为谁也不知道引起此宝宝咳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的情况下就随便给治疗方案,必然是蒙的,不负责任的。
要把这些问题系统地写明白,可真难!看我头条号里的文章:知症求因连载。
不同的原因要有不同的治疗方案才是合理的,正确的。
比如:异物,只有靠支气管镜。
比如:结核菌,只有抗结核菌治疗。
比如:寄生虫,只有知道是什么寄生虫后,采取用针对那种寄生虫的药才有效,否则用什么抗菌素也是白搭。
等等可能性。
如果反复发作,反复治疗,效果不好,还不改变思路,永远也治不好。如果好了,功劳也是身体自身的,不是医生的或药物的。
实在没有其它办法的情况下,可以做痰培养,绝大多数情况下感染是原因,咳嗽是症状,过敏也是症状,所有的症状都是结果。不是过敏这个结果才引起咳嗽这个结果的。
如果培养出细菌来,再做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足量,足疗程用药,把呼吸道或肺泡内的致病菌消灭光,咳嗽就会消失了。
在用抗菌素期间,不要用任何抗过敏和止咳的药!切记!因为这种方法会掩盖症状,误以为好了。可以用没有止咳作用的化痰药。
不要症状一减轻或消失(消失的标准:一整天也不咳嗽一声)。就马上停药。一定要在咳嗽完全消失 后,继续巩固5-7天。才可能彻底治愈。
看看引起咳嗽的原因的可能性。下图只是一个示意简图,实际上比这复杂千万倍。
再说一句,吃玉屏风散,治好此宝宝的咳嗽的几率是非常小的。
玉屏风散治什么?
玉屏风散为常用中医方剂,组方为黄芪、白术和防风,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效,主治表虚自汗证,自汗恶风,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或体虚易感风邪者。方中黄芪为君药,内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白术为臣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功,防风为佐药,走表而散风邪。三药合用,标本兼治,固表而不致留邪,祛邪而不伤正。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玉屏风散可促进脾细胞增殖,增加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抑制淋巴细胞凋亡,增加免疫球蛋白水平,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肺组织和血清中炎性细胞和炎症介质水平,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具有抗过敏作用。
临床研究证实,玉屏风散可明显降低呼吸道感染(如咽喉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的次数,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缓解患者咳嗽、乏力、食欲缺乏等临床症状,缩短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持续时间,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时间,用于呼吸道感染的缓解期,预防加重或再发;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玉屏风散,可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减轻咳嗽、喘息、气促等自觉症状,降低血清免疫炎症指标,减少哮喘发作次数,用于哮喘的稳定期,常与吸入糖皮质激素或孟鲁司特钠等药物合用,提高哮喘的控制率,减少复发;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合用玉屏风散,可有效降低过敏性鼻炎患者打喷嚏、流鼻涕、鼻痒、鼻塞等症状的程度和频率,降低血清IgE水平,降低过敏性鼻炎复发次数,通常与氯雷他定或孟鲁司特钠等药物联合使用,提高治疗的稳定性。
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数据显示,玉屏风散常见腹痛、呕吐、腹泻、胃部不适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少见红斑、荨麻疹、瘙痒等过敏反应,偶见口干、口渴、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玉屏风散每次5g,每日3次,2个月为一个疗程。
宝宝总是咳嗽是怎么回事?
宝宝两岁半了,一直健健康康,无忧无虑。
每天忙完家务,无论多忙,多累,看到宝宝这么乖巧,所有阴霾一扫而空,觉得做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老公也是一个顾家的好男人,每天在外面奔波赚钱,周末带我们出去不一样的地方玩,生活过的平淡,但充实,无忧无虑。
唯一让我们揪心的,就是关于宝宝生病,主要是感冒发烧。还记得宝宝第一次发烧的时候,我们两个急的团团转,完全是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后面随着次数的增多,以及听多了医生的建议以后,到现在,我们俨然已经是半个医生了。
下面我来分享一下,关于宝宝感冒发烧应该怎样应对:
宝宝感冒发烧,是任何一个新手妈妈必须要正视的问题,而且也肯定会碰到的问题。
所以,家里必须常备一支电子体温计,用来测腋下温度,这是必不可少的。
当宝宝处于低烧的时候(体温在37.5-38.4之间):
当宝宝额头有点发热的时候,这时候就要时时去测量宝宝的体温,看看宝宝的发烧处于什么阶段,如果宝宝处于低烧,这时候先不要吃退烧药,也不要过分着急,时时注意宝宝的后背是否出汗,把宝宝抱在一个环节比较清洁安静的地方,通风但又没有风吹到的地方。可以适当的给宝宝洗个温水澡。
当宝宝处于高烧的时候(38.5以上)
当宝宝在38.5-39.2左右的时候,可以先用物理降温的方法,让宝宝把体温降下来。
我们做的最多又相对简单的方法是:给宝宝洗温水澡,几分钟到十几分钟都可以,次数可以多一点,并且额头上帖退热贴,或用温毛巾方在额头上。
但千万不要学网上说的用酒精降温,这个是非常错误的做法,首先宝宝皮肤很嫩,酒精的高挥发性会损害宝宝的皮肤,带走热量,让宝宝发寒。其次酒精会被吸入进血液里,对宝宝的健康很不好。
还有一种方法可遇不可求,不过这种方法是效果最好的,宝宝在发烧的时候,哭了,哭了就会出汗,出完汗,烧就退下来了,所以,如果宝宝一定要哭的话,我最希望宝宝在发烧的时候哭。可能很多妈妈不赞同这个观点,但是,真的,这个方法是最好的,只是又不能掐着让他哭出来,所以可遇不可求。
说到出汗,我不建议把宝宝裹得紧紧的,从而裹出汗,这个和宝宝自己哭出汗是两回事。
当宝宝处于高烧时,特别是在高于39.5以上的,这时候就必须要吃退烧药了,同时带宝宝去医院。
以前宝宝只要感冒,无论低烧还是高烧,我们立刻就会带宝宝去医院,这样做没有什么不对,但在去医院之前,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所以,宝妈对于宝宝感冒发烧这事,一定要是半个医生。
可能这个时候很多宝妈就搞不明白了,那到底什么时候去医院比较好。
我们先说一下去医院的流程:
以急症为例,这是相对来说最快的方式,
首先,排队挂号,如果是大城市的大医院,特别是妇幼这一类的医院,排队的人会特别多,一般顺利的话,拿到号大概在15分钟左右。
其次,拿到号以后,等号,每天急症科会有6个左右的医生坐诊,如果你排的号是100号,等于说前面还有100人等着看病,按每医生接待患者10分钟来算,每六个人10分钟,总共需要170分钟,也就是2个半小时轮到你。
终于轮到你了,医生的流程肯定是要验血,看是做血常规,还是微量元素,来确定感冒是病毒性,还是细菌性,然后你再排队,验血,忽略宝宝被针扎的时候哭的撕心裂肺,这段时间到结果出来,大概一个小时左右。
然后拿到化验结果,再去找到医生,医生再跟进什么类型的感冒,开什么样的药给你。
整个过程,最少也要3个小时,而当时的你,急急忙忙的踏入急症科的时候,悬着的心已经扑通扑通了,当时的感觉,哪怕是一分钟,都害怕耽误,何况3个小时,毕竟宝宝在发烧。
说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意思是:
宝宝有时候,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在他发烧的情况下,坚强的他,一直在和病毒做斗争。遇到宝宝发烧,一定不要惊慌,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做出最优的打算。
除非是一觉醒来发现宝宝已经烧的很高了,立刻送医院,不然在去医院之前,一定要提前采取措施,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物理退烧,还是必须吃退烧药。
医院感冒的宝宝每天都很多,与其在医院里面不知所措,坐着干等,还不如在家里把所有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妥当,把进度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特别是有些时候,宝宝发烧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会自己退下来,只要你小小帮助宝宝一下,毕竟,不能每次发烧都跑去医院给宝宝抽一管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