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俞按摩手法,腰部按摩技法?
腰部是身体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腰部多少都会受到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影响,所以腰部的保健按摩尤为重要,不仅可以舒筋通络,促进腰部气血循环,还可以消除腰肌疲劳,缓解腰肌痉挛与腰部疼痛。按摩的方法有:揉命门穴、揉肾俞穴、揉腰阳关穴、揉腰眼穴、捶腰骶、擦腰。
腰椎间盘突出应该怎么健身?
美国的物理治疗师协会(APTA)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建议是:腰突患者应该先做3个月左右的康复治疗,如果无效,则再采取手术。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腰部的不适,而腰椎间盘突出是人们最怕听说但是又常常患的疾病,得了椎间盘突出有什么好办法呢?“做手术!!”听到这几个字,相信很多人的肝儿都在颤!!其实骨科医生一般要做核磁诊断,判断是否有压迫到神经,再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判断。而在美国的物理治疗师协会(APTA)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建议是:腰突患者应该先做3个月左右的康复治疗,如果无效,则再采取手术。可见,腰椎间盘即使真的突出了,美国也不建议手术,其中流传着一个小故事(真假无从考证,但说说也无妨):
后来又经过很多科学研究,才有了上述结论。
1.腰椎间盘突出原因:经常或者突然体前屈并旋转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因素。脊柱一共有4个生理弯曲,包括:颈前凸,胸后凸,腰前凸,骶后凸。其中最常见的腰椎椎间盘突出L4—L5,L5-S1。因为L4-L5、L5-S1部分承受压力大,活动度比较高,而且脊柱的后纵韧带由上至下宽度逐渐减小,导致这些部位容易导致椎间盘突出。如图:
腰椎间盘突出不宜做仰卧起坐:当你做仰卧起坐的时候,整个脊柱向前弯曲,如下图所示。主要的脊柱前屈是在胸段,如果上半身起来的越高,那么剪切力越靠下方的椎体,如果患有椎间盘突出的问题,那么向后的剪切力就会导致椎间盘再向后突出。还有常见的搬重物问题,特别需要注意姿势,最好要屈膝直腰,如图,直腿弯腰低头搬重物对腰椎间盘剪切力太大,当你弯腰时,椎体向前,椎间盘向后突出,长时间的弯腰,或者其他原因(比如腰部悬空,胸椎靠在椅子上)造成的椎体向前屈就会导致椎间盘向后膨出,最后导致突出。目前大部分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经常或者突然体前屈并旋转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因素。2. 得了腰椎间盘突出怎么办??首先,腰椎间盘突出一般不会马上做手术,应该要首先积极做康复,看能否缓解症状。通常来说,腰椎间盘突出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康复之后都能得到良好的预后效果。为什么椎间盘突出不一定要手术呢?因为虽然核磁显示突出,但是在其神经出口处不一定会压到神经,有些朋友椎间盘其实在核磁检查上显示阳性,但是却没有任何症状,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万不得已采取手术,也要及早进行康复训练,如果单纯卧床休息,造成的术后粘连其实处理起来更麻烦。下面将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和康复给予一些小建议,当然这也是在你确定自己可以进行康复训练的前提下进行的。麦肯基疗法:(麦肯基不是麦当劳和肯德基的结合品,他是一位伟大的治疗师,来自新西兰),如图:图中的1 俯卧,肘关节撑在地上,然后双手把身体撑起来(注意此时不能用腰部代偿用力,只是手臂发力,腰部保持放松)。此时臀部也要保持在地板上,因为要伸展的部位 是腰椎,而不是髋关节。当手臂伸直时(图2),要停顿一下,再回到起始位置(图7中的1),在保证动作标准的前提下,重复10次。一般做完之后症状会得到缓解,如果没有缓解,而是加重了,那就要马上停止此动作。这个动作的原理是符合腰椎生物力学的,当脊柱后伸时椎间盘向前运动(与脊柱前屈时相反)。所以应用此原理可以将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向前松动,从而减少压迫神经的症状。除了麦肯基疗法,我们还可以针对椎间盘突出做一些基本的平衡稳定的训练,从而改善腰椎深层的稳定肌,提高关节的本体感觉输入,缓解甚至治疗疼痛的发生。那什么是腰椎深层的稳定肌呢?吃过羊蝎子的人都知道,羊蝎子骨头与骨头之间的肉十分美味,那这些就是我们腰椎的一部分稳定肌。在我们人类身上,脊柱的深层稳定肌叫做回旋肌和多裂肌,腰椎多裂肌(multifidus)的数量要多于回旋肌。只要我们能训练到这些肌肉,就能增强稳定和重建关节的本体感觉,恢复肌肉对腰椎的控制,减轻疼痛,当肌肉有足够的强度时,就不会再有腰痛了。训练动作一:健身球超人:要训练到深层的稳定肌,就应在不稳定的平面上进行训练。上图这个健身球超人式就是很好的训练方法,在球上保持静止30s,共4组。后面帮你压住足跟的那个人千万不要松手哦!训练动作二:健身球顶髋:图中第一个动作是简易版,保持姿势静止30s,4-6组。第二个有一定难度,建议先从第一个开始,保持稳定后抬起一只脚,单脚支撑保持30秒以上,共4-6组。训练动作三:爬行训练爬行是我们最古老的运动方式,我们都曾会爬,但现在基本都不爬了,其实爬行是很好的动作,可以激活我们脊柱的深层稳定肌。我们爬行时,应该保持脊柱的稳定,收紧核心 ,髋部和脊柱不能随着爬行左右摇摆。有哪些能够保护耳朵的保健操?
“鸣天鼓”操作方法如下:
一、患者选择安静处,采用面南而立或坐式,全身放松,心平气和,双目微闭,进入“鸣天鼓”预备状态。
二、采集真气能量:双掌相互摩搓到发势后,双掌在胸前作水平开合、拉吸动作,拉开时约60厘米,合进时保留约10厘米距离。这样开合拉吸约49次,双掌中产生发热发麻发胀用相吸相斥的气感时尤佳。
三、“鸣天鼓”:将带有气感的双掌捂于患耳或双耳的外耳廓(由于外耳上有全身的反应区及耳穴,所以经按摩能使耳部及全身获得机械的及气功真气的调补),并在按摩时配合叩齿。按摩18—36次。结束后用舌在口内搅动产生“金津玉液”,分数口咽入下丹田中。接着双掌对外耳廓作开合拉吸动作,合时用鼻吸气,意想掌中的真气吸入耳内治疗耳鸣。呼气时双掌拉开,离开外耳廓(不能超过10厘米距离),并意想耳鸣之病气经双掌拉出耳朵进入体外化解成无害物质,耳鸣康复了。这样拉吸开合约18次。随后双掌继续捂住双耳廓,指尖斜向枕部,并用双手食指掸击头的枕部(玉枕穴处)约18—36次,此时双耳中产生如“鸣天鼓”时若配合轻轻的上下叩齿,“鸣天鼓”法效果更佳。
四、点穴收功:双掌离开耳朵,双掌搓热后相互开合再次采集宇宙真气。开合18次后,用食指或食中两指对耳周穴位及体穴进行点按摩。我经常采用的穴位有“耳廓上耳屏处的听宫、听会、耳门穴,耳根部的翳风穴,头部的太阳穴、风池穴,手部的劳宫穴、合谷穴,腿部的足三里、三阴交穴,足部的泉涌穴,掾腰部的命门穴及肾俞穴等。点按揉穴结束后,双掌搓热摩耳浴面,按摩肾区收功。
有什么按摩方法能缓解头痛?
你好,谢谢邀请,希望我的回答对您能有所帮助
对于头痛的按摩方法我们主要是采取穴位按摩,根据头痛的不同位置
选取不同的经络穴位进行按摩。
1偏头痛:来无影去无踪的偏头痛,多与三焦经有关。三焦经肘部的清冷渊、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关穴,都是偏头痛的特效穴。 三焦经是人体的“出气筒”,在三焦经按摩或者刮痧,可有效调整内分泌失调,对调节长期情志病极为有效,对各种头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综合症都有特效。
2前额和眉棱骨痛:一般属于胃经的病症。从二三脚趾间的陷谷穴向内庭穴方向按摩几分钟即可缓解。另外,按摩脾经的公孙穴(络穴治表里病症),或者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缓解眉棱骨痛。
3上部:若疼痛发生在头两侧,即耳朵上部,就在胆经按摩,例如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穴等均可。
4太阳穴痛:首先就可以按摩太阳穴,如果不能缓解,则可以按摩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或者按摩胃经的头维穴、陷谷穴,它同时对眉棱骨痛和头痛如裹都有效。
5头痛如裹:可以先按摩脾经的阴陵泉穴。另外,按摩胃经的头维穴也可缓解。
6头顶痛:属厥阴经病,先从肝经论治,或针刺百会穴。
7后头痛:属太阳经病。可以按摩小肠经的后溪穴,治后头痛、颈椎病、落枕和情志病。 另外,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
作者简介:中医老庞,主治中医师,精选中医养生相关知识,零基础,辨别自身体质,制定个体化养生保健方案,为您的健康助一臂之力!有健康问题欢迎关注烟台中医老庞
穴位按摩能提高身体抵抗力吗?
穴位按摩是可以提高抵抗力的,穴位按摩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种重要组成和治疗成分,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能够激发经络之气,达到调和阴阳,通经活络,强筋健骨的功效。
穴位按摩是以中医的理论为基础的,能够防病和治病的作用,根据不同的穴位按摩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病和保健的功效
下面给你介绍几个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常用穴位。平时按摩按摩可以增强体质,调理身体。
一,关元穴关元穴可以培元补气,补肾气,调经止带的功效。元气充足,人体当然更健康了,关元穴的位置十分重要,
关元穴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中线上。刺激关元穴方法很简单。用手掌按揉穴位就可以了,每次150左右,每天一次。也可以艾灸。
二,足三里俗话说“长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长按这个位置,可以起到保健肠胃作用,肠胃虚弱的人可以长按。此处是胃经的要穴,可以促进胃经血液循环,促进消化,改善肠胃功能。
最神奇的穴位,足三里,一个穴位可以调理五脏六腑。在足三里位置按摩,能够起很好的防病保健的功效,增强体质。
穴位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
三,涌泉穴涌泉穴是人体重要的长寿穴,涌泉穴与脏腑和经络有密切关系。长按涌泉穴,可以强身寿。可以增静益髓,补肾壮骨,延年益寿。
涌泉穴是肾经的井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都有重要作用。位于脚心处。
除了这几个穴位,还有气海穴,中脘穴,三阴交,腰阳关,肾俞等等,都是平时保健防病治病,增强免疫力的重要穴位。有时间可以常按按,有病治病,没病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