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椎穴的神奇功效与作用,支气管炎怎么拍背?
患有支气管炎的患者,病人会出现咳嗽,咳痰,气喘的症状,可以给病人拍拍背,建议您拍背的顺序从下往上拍,有利于痰液的排出,可以局部敲打后背,大椎穴,肺输穴和风门穴,有提高免疫力的功效,促进病情的康复,同时要针对病人的实际情况啊,进行用药治疗,包括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化痰镇喘药物的使用。
中医可以治疗肩周炎吗?
肩周炎的病理基本是受凉未驱除、寒气遂瘀结所致。睡觉的时候膀子没盖好,光着膀子骑车受了凉风,膀子直吹风扇空调等等都会造成寒气侵入,逐渐发展到肩周炎、关节炎。
1.在皮肤。寒气刚刚进入体内时在皮肤,这时皮肤是发紧的,此时驱寒容易,用出汗法即可。
2.在肌肉。寒气自皮肤进入肌肉后,就开始疼痛了,这时就是肩周炎了。此时可以拔罐、刮痧等等,可以驱除寒气。
3.在骨粘膜。到寒气进入骨粘膜时,就需要药物发力了。
4.在骨髓。如果寒气一直没有驱除,必然到达骨髓,这时已经是严重的超级肩周炎了,用中药活血化瘀通经亦有作用,这时,拔罐、刮痧等等已经力不能及了,达不到了。其他部位如膝盖、胳膊肘、后背脊椎等受寒,原理是一样的。当然,额头和后背受寒后,加了一个表现就是感冒发烧。
中医除了中药、针灸、拔罐、刮痧、推拿以外,还有一个治本治未的办法,那就是已经失传了的意念导引。此疗法必须用意念导引真气运行,并非只是意念在。国内幸存的民间内功真元内功就属于传承了中医的第六大板块的意念导引,但必须是意念和内力同时到达受寒的部位,一小会儿就可以驱除寒气,并且干净彻底。寒气刚刚进入在皮肤时,是一个点,很容易就驱除了。第二天寒气就到肌肉了,瘀结发生了,已经疼痛了,是一个面,这需要用内力五分钟即可驱除。过一段时间后,寒气进入骨粘膜和骨髓的时候,就伤经脉了,是一条长长的线了,再用中医的其他方法就比较难了,而用内力驱除也需要十天左右,必须把这条经络打通才行。
举个例子,扁鹊见蔡桓公,当他发现寒气进入督脉了,进入膏肓穴了,扁鹊就不给他治了。因为这时外力就难以到达、难以贯通了。
引用:《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纹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yìng)。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suǐ),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suì)死。
三岁宝宝积食发烧又不吃药怎么办?
如果宝宝发烧不高,38.5以下,也敌视是积食引起的发烧,可以采取物理降温和推拿的方法
小儿推拿只推孩子的左手,刚开始手法以轻柔为主,不要追求效果,可以擦上按摩油,或者润肤油。用太重的手法,让孩子疼痛或害怕,一开始要让孩子能适应推拿。
推拿频率
基础保健:可每天推拿一次
系统调理:每周一至二次
疾病状态:每天2-3次都可以
1、清胃经
位置:大拇指桡侧面,腕横纹到指尖,脾和胃连起来清。向外清。
作用:清胃热、泻胃火、导积滞、降逆止呕。
次数:约100~300次
2、清大肠经
位置:食指桡侧边缘,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线(从虎口到指尖向外为清)
作用: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
次数:约100~500次
3、揉板门
位置:位于手掌大鱼际中部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多用于防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
次数:约100~500次
4、顺运内八卦
位置:内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之中指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作画圈状。
作用: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
次数:100~300次
5、推小横纹
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关节横纹处
作用:退热、消胀、散结
次数:100~500次。
6、掐揉四横缝(四横纹是常用的消积穴位之一,也是民间挑疳的部位之一)
位置:用大拇指的指甲逐个掐揉宝宝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手指第一指关节处的四横纹。
作用:消食导滞,消除积食
次数:来回10次
7、下推七节骨
位置:七节骨位于背部正中线第4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线。
作用:泄热通便,多用于便秘、脱肛等症。
次数:100~300次
8、分腹阴阳
位置:腹阴阳即两肋弓下缘(也可以说是自中脘到脐)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多用于防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烦躁不安、夜啼等症。
次数:100~300次
9、摩腹
位置:肚脐周围,顺时针慢慢按摩
作用:消食,理气,通肠道
次数:100~200次
10、捏脊
位置:由尾骨到大椎,从下向上捏脊
作用:强身健体,健脾益气
次数:5次
11、揉足三里
位置: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前缘一横中指。
作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止泻通便,多用于防治腹胀、便秘、吐泻等病症。
次数:30~50次
希望对孩子有用哦!如果发烧严重 还是建议去医院看看
黑茶的功效有哪些?
说到黑茶的功效,那么先简单了解下黑茶,黑茶属后发酵茶,传统黑茶采用的黑毛茶为原料,大部分做成了紧压茶的形式。黑毛茶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黑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类为湖南黑茶(茯茶、千两茶、黑砖茶、三尖等)、湖北青砖茶、四川藏茶(边茶)、安徽古黟黑茶(安茶)、云南黑茶(普洱熟茶)、广西六堡茶及陕西黑茶(茯砖茶)。
黑茶功效确实很多,大概就是降脂解腻,降三高这类功效比较明显。以下是一些文献中对于黑茶中茯茶的一些史料记载。
为什么黑茶会陷入传销门呢,
一是因为不良商家道德沦丧,才会导致人们深受其害;
但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客观原因就是黑茶确实是个好东西,才这么让人着迷。为什么呢?我分析下(纯属个人观点):
一是它的功效更偏向于降三高保护心血管这块,这个功效对于一些中老年人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包括现在一些卖降压药的都非常火,而茶作为一种众所周知的保健食品,当然是更引得人趋之若鹜了;
二是搞黑茶传销的大多在三四线城市,包括当时湖南最为凶猛,这也是与经济发展有关的,很多人容易被蛊惑;
三黑茶历来是作为边销茶的,一般人们接触的比较少,而少的东西人们倾向于对他产生幻想,所以增加了他的神秘感,好奇心促使人们迫不及待揭开他的面纱。
以上是我大概分析的一些,欢迎不同意见相互补充,共同探讨!
如果有能否用现代医学解释一下?
(一)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现象,以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罐内负压的吸引、罐缘的刮压刺激,牵拉挤压体表皮肤及浅层肌肉,刺激经络、穴位,循经感传,由表及里,内病外治,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止痛、消肿散结、祛风散寒、除湿退热、解毒拔脓、调节气血、补虚泻实等作用。
拔罐疗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应用灵活,效果迅速,使用安全,治病保健范围广泛,无副作用,且器具价廉、携带方便,深受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民间及家庭保健爱好者使用。
(三)拔罐疗法保健治病机理
2.现代研究
随着科学的发展,医学研究模式的改变,人们对非药物疗法的认可和接受,使拔罐疗法得到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拔罐疗法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机械作用 拔罐疗法是一种遵循经络穴位的中医外治法,亦属于刺激疗法。通过罐内的负压,使局部组织充血、水肿,产生刺激作用和生物学作用。负压也可使局部毛细血管破裂而产生组织淤血、出血,发生溶血现象,红细胞的破坏、血红蛋白的释放,使机体产生了良性刺激作用。同时负压的形成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2)温热作用 拔罐良法的温热作用当以传统的火罐、油火罐、水罐、药罐较为明显,新型的负压吸罐同样能使局部产生温热作用。血管扩张,血流量的增加,改善皮肤的血液供应和营养供给,增强皮肤深层细胞的活力,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使局部温度增高,同时增加局部组织的耐受性和抗病能力,通过反射机制调整全身。
(3)解毒作用 皮肤内的汗腺和皮脂腺都有分泌和排泄的作用,拔罐所产生的负压可以使汗腺和皮脂腺功能加强,协助和加强了肾脏排泄体内新陈代谢的废物,同时也可以使皮肤表层衰老细胞脱落。负压使皮肤表面产生微气泡逸出,排除组织血液的“废气”,加强了新陈代谢。
(4)生物作用 通过拔罐可产生广泛的体内生物学变化和作用。
①改善血液循环:拔罐所产生的充血、淤血或者走罐、刮痧拔罐所产生的血液往复灌注、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负压的良性刺激,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局部血液供应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
②促进新陈代谢:拔罐所产生的充血、淤血以及排汗解毒、气体交换等,都是体内新陈代谢的一部分。血液循环的改善,血液成分以及体内酶、内分泌等的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新陈代谢。
③ 提高机体免疫力:拔罐所产生的毛细血管破裂,自身溶血现象,对机体发生一系列良性刺激,通过神经系统对人体的组织器官产生双向调节作用,增强其功能活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加强,皮肤对外界变化的耐受力和敏感性增强,这些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
④调整组织结构:对炎症、损伤、压迫等造成的局部组织缺氧、粘连、痉挛等,通过拔罐的机械、温热等作用,改善血循环,减轻或消除粘连、伸展肌肉、整复异位、解除压迫,促进了关节功能活动,调整了局部组织结构和功能。
⑤缓解机体疼痛:疼痛是许多种疾病的一种常见症状。痛觉是一种复杂的周身存在的感觉,其感受器为游离神经末稍,在皮肤的表层,任何刺激只要达到一定强度都可以作为伤害性刺激,产生致痛物质如K+、Na+、组织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等。拔罐疗法的负压、吸附、烫刮、牵拉、挤压皮肤和浅层肌肉的良性刺激。直接改善了局部的内环境,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减少或消除了致痛物质对神经末梢的刺激,使代谢废物及时清除,痉挛缓解,缺氧,改善组织器官复位恢复内外平衡提高了痛阈简洁,除了疼痛,这也是拔罐疗法对疼痛性疾病有明显效果的基础。此外拔罐疗法,对心率、血液循环、血压、呼吸、消化、神经~、内分泌等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