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排毒的图片,你闻到过的最恶心的气味是什么?
有没有哪一种味道让你无法忍受?
就在不太久远的过去,有一段时期,数百万美国人会在黄金时间调到一档电视节目——《谁敢来挑战》(Fear Factor),观看一群人(不是演员)为了现金吃下各种恶心的虫子。看陌生人折磨自己的胃,而不必亲身体验蟑螂在嘴巴里的味道,似乎很猎奇,也很有趣味。
另一方面,这个节目的吸引力可能还在于某种“怀旧”情结。作为一个富有好奇心的物种,最初的人类或许经过了无数次的反复试错,才懂得要避免吃下霉菌、粪便等东西。但是,这种试错的过程是怎样的?我们又是以什么为根据进行试错?换句话说,在演化的最初阶段,哪一种味道会让我们感到最为恶心?
“恶心”是相对的概念,但大部分人都会很乐意吃下水果沙拉或帕尼尼三明治,而对死老鼠的尸体感到非常不适。这其中的原理是什么?近日,Gizmodo网站请来了一群专业人士,对这一问题做出了解答。
理查德·多蒂(Richard Doty),宾夕法尼亚大学气味与味觉中心主任。
就味觉而言,恶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首先,味道其实大部分来源于嗅觉。味蕾只能感受到甜、酸、苦、咸和鲜这五种味道。我们对苦味的感觉受体要比甜味和其他味道的受体都多,这可能是因为毒药往往是由苦味的生物碱组成。不过,当把一种“恶心”的物质放到嘴里时,物质分子会到达鼻咽部的嗅觉受体,产生所谓的鼻后嗅觉。这也是为什么当你把鼻子捏起来时,咖啡或巧克力会没有味道的原因——从口腔到嗅觉受体的气流被堵住了。
味道也常常与浓度相关,许多物质在低浓度时闻起来或尝起来很好,但在高浓度时就会令人不适。相关的背景也有关系(臭鼬所喷出液体中含有的硫醇在高浓度时就很让人厌恶,但在低浓度时可以很好闻,特别是在不知道它是臭鼬屁味的情况下)。一些狗的肛门腺分泌物闻起来就像林堡干酪。如果有人没有告诉你实情,而是跟你说那就是林堡干酪的味道,你就会觉得没那么恶心。在我们实验室里,有一位受试者曾经把吡啶的气味形容为“狂欢节便池里的呕吐物”。或许吡啶不是所有气味中最令人恶心的,但我觉得大部分人应该都会觉得有些受不了。不过,在我的经验中,人们心理上对狗肛门腺分泌物的反应要超过吡啶。
阿西法·马吉德(Asifa Majid),荷兰奈梅亨拉德堡德大学语言研究中心,语言、沟通和文化认知教授
尝试他人的呕吐物或粪便可能是最普遍令人恶心的。然而,一个人厌恶的东西通常是另一个人的美味。法国人和荷兰人吃马肉;但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把马肉放到嘴里实在是很恶心。但是再想想,一个美国人平均一年要吃掉超过50磅(约合22.7公斤)牛肉。你为什么要吃这种能提供高营养牛奶的神圣动物?这种想法会吓坏印度教教徒。许多欧洲人传统上会吃猪肉,但对于全世界15亿穆斯林来说,这样的举动简直不可思议。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从凝固的动物血液到毛毛虫,从羊脑到金枪鱼眼睛或狒狒的手掌,很多东西在此地是美味,在彼地就会让人反胃。
或许我们可以对那些还没有受到文化影响的人进行测试,从而找出最令人恶心的味道。研究对婴儿的喜好提供了一些有趣的结论。婴儿喜欢甜味、咸味和鲜味更甚于苦味;当出现鱼、大蒜或腐烂气味时,他们会把头转开,同时皱起鼻子。然而,如果婴儿的母亲很喜欢吃大蒜,那他们就不会排斥大蒜味。在怀孕期间,母亲所吸收的味道会通过羊水传递给胎儿。因此,早在吃到固体食物之前,婴儿就已经开始培养味道偏好了。早期暴露如此重要,甚至可以使人对腐烂食物的味道甘之如饴。比如传统上生活在俄罗斯白令海峡地区和阿拉斯加的楚科奇人和尤皮克人,他们的食物气味可能会熏得你眼睛流泪。他们会将整条鱼,或者紧紧扎起来的海象肉和脂肪埋起来,让其发酵数个月之后再取出来吃。在苏联未解体之前,小型的原住民社区融合到了更大的、文化更多元的社区中,这些传统的食物在这段时期被禁止。苏联解体之后,一些人尝试回归传统的生活方式,但从前“好吃的腐烂食物”已经不再是一种美味。由于没有从小暴露在刺激性的气味中,人们发现这些食物变得很难下咽。
因此,恶心的味道更多的是与我们的文化、背景和后天的抚养有关。
蕾切尔·赫茨(Rachel Herz),美国布朗大学和波士顿学院的认知神经学家。她主要研究与食物偏好有关的感觉和情绪,著有《欲望的气息》(The Scent of Desire)、《那太恶心了》(That’s Disgusting)和《为什么你会这么吃》(Why You Eat What You Eat)。
最令人恶心的味道就是苦味。从生态学和生物演化的角度来说,对苦味的排斥有助于我们的生存,因为苦味物质往往具有很高含量的生物碱(pH高于7),而生物碱往往是有毒的。
所有人都会觉得柠檬皮很苦,但吃下去的难度取决于你的遗传特征,即你所拥有的味蕾数量。超级味觉者具有比味盲者更多的味蕾,并且品尝到的各种味道都更为强烈,尤其是苦味。如果你无法忍受苦苣或抱子甘蓝,那你很可能就是一位超级味觉者;而如果你往往把它们作为配菜,那你很可能就是个味盲。有趣的是,对苦味的敏感程度还会影响你的情绪反应。超级味觉者对疼痛的忍耐程度更低,而且比味盲者更易怒,更容易产生厌恶情绪;但味盲者在与精神病态人格有关的特征上得分较高。一个令人玩味的结论是,精神病态罪犯在识别厌恶的面部表情时会表现得十分糟糕,不仅比不上识别其他情绪的能力,而且不如其他非精神病态的暴力罪犯。好了,划重点(假设情况)——如果你想去看一场血腥的恐怖电影,最好找那个能生吃苦苣的朋友一块去;但如果你需要有人送你去医院,你可能得打电话给一位从不吃甘蓝的朋友。
蒂姆·雅各布(Tim Jacob),英国卡迪夫大学荣誉教授
通常而言,有些东西尝起来令人恶心主要是因为它们有害或有毒。但是,“恶心”也有很个人化的一面,与特定的条件有关。如果在某种非常负面的体验之前或之中品尝某种食物,那这种食物就可会变得令人厌恶。例如,做手术或化疗的人常常在程序开始之前食用代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把疼痛、不适或疾病与这最后一餐联系起来,因此最好不要在此时食用你最喜欢的菜肴。
在我小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在吃了油炸午餐肉之后就得了感冒。虽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我的大脑就一直把二者联系起来,并且自此之后我就很讨厌午餐肉。
唐纳德·卡茨(Donald Katz),美国布兰代斯大学心理学教授,主要从事行为神经科学的教学,研究内容包括食物味道好坏由哪些因素决定
在神经科学家中有一个共识,即只存在5种味道,而其中真正令人恶心的只有苦味。因此可以很合理地推出,把具有最苦涩味道的东西(无意地)放到嘴里,将会令你感到最为恶心。
我本来有一些特别的推荐……但如果有读者真的去尝试,那Gizmodo网站或许会陷入麻烦的法律事务之中。我们知道,苦味尤其会让人感到恶心,因为许多天然的毒素就是苦的。感谢生命演化,那些对苦味物质最感到恶心的动物都存活下来了。因此,最恶心的味道应该是让你品尝一次就死掉的味道。
当然,虽然科学家这么说,但是在5种味道之外,还是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味道。大部分人可以列出5种令人恶心,却又不是苦味的食物,以及一些尝起来苦涩,却又被我们视为美味的东西;许多人就非常热爱苦咖啡,他们甚至会对那些用糖减轻苦味的人恶语相向。那么,我们要到哪里去寻找最令人恶心的味道呢?
味道的复杂性反映了在任何食物中各种成分的混合,并且在感知味道时涉及到其他的感官(如果你觉得嗅觉和视觉对味道而言并不重要,请试着在不用这两感官的情况下说出不同口味彩虹糖的区别)。事实上,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可能会在其他人眼中显得很恶心,这些习惯也反映了人们在味道上对经验的依赖。大部分动物都具有一种机制——放纵的大学新生对此比较熟悉——即如果某种非苦味物质已经被证实有毒,那它的味道就会被视为不可尝试。我一生对椰子的厌恶来源于5岁时的一次糟糕的生日蛋糕呕吐体验。
这一过程反过来也成立——能引起舒适感觉的食物即使味道苦涩,也会受到许多人的青睐。青少年尝试啤酒和咖啡,主要是因为看起来很酷,或者具有性吸引力的同龄人喜欢啤酒和咖啡。有苦味的绿色蔬菜有助于改善健康。荷兰人喜爱甘草糖,澳大利亚人喜爱维吉麦(vegemite),日本人喜爱纳豆;这些食物对其他大部分人来说都难以接受,但通过文化上的认同,它们也变得好吃起来。
那么什么食物会“胜出”呢?当你把所有这些因素都考虑进来的时候,什么是世界上味道最为糟糕的食物?椰子,相信我,它太恶心了。
最难忘的一次走亲戚是哪一次?
十岁那年的大年初一,我和妈妈提着一整箱旺仔牛奶和一大袋新鲜水果去大姑家拜年,大姑父做了一桌丰盛的菜招待我们,爸爸看到那桌好菜却很不高兴,跟大姑大吵一架后,拉着我和妈妈离开了大姑家,还带走了那箱旺仔牛奶。从此以后我们家跟大姑家断绝了来往。
从我记事起,我们家的经济条件就很好,爸爸在老家单位当会计,妈妈承包了个柜台专门卖儿童服装。每年过年的时候,妈妈都会准备几套新衣服带给亲戚家的孩子做新年礼物,大姑的女儿(我表姐)每次看到妈妈提着新衣服去他们家,总是“舅妈、舅妈”叫得很亲热。而我爸看到这种亲人间相亲相爱的场景,就觉得十分欣慰,还经常教育我:亲人间的血缘关系比什么都牢靠,等你以后长大了,生活遇到了困难,你会发现站在你身边的最后还是亲人。
可在我十岁那年,家里发生了变故,一些看似牢靠的东西也跟着破裂了。
家里发生变故,经济条件变差,去大姑家拜年礼物却不能少那年,妈妈的胃病变得很严重,为了调养身体,索性就关掉了服装生意。谁知在那之后不久,爸爸竟遭遇了下岗潮,很不幸地成为无数下岗职工之一,我们家突然之间失去了所有收入来源。为了养家,没了工作的爸爸只能到处打零工挣钱,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小厂给人做出纳兼仓管,可工资却少了一大截。而且往年过年爸爸单位都是从大年三十就开始放假,那年却不同了,初一到初三爸爸都要在厂里值班。
大年初一要去大姑家拜年,可爸爸一大早就赶去厂里上班了,临出发前他跟妈妈嘱咐:“今年我们家情况不好,去大姐家拜年的礼物就少买点吧,亲人间不会计较这些的。”妈妈一边给爸爸递馒头,一边皱眉:“新衣服肯定是没有了,不过一年到头怎么地也得给孩子们买点好吃好喝的。”
说实话每年我们家买的礼物都是最多的,偶尔一次少买点我觉得也没什么,亲大姑难道还会在意这个?但是我拗不过妈妈,她拽着我到家附近的小商店,买了一箱旺仔牛奶和一大袋新鲜水果,花了妈妈大几十块钱。我站在一旁不高兴地撅嘴嘟囔:你都好久没给我买这些了。妈妈摸摸我的头没说话。
因为几天前才下过雪,地上雪跟泥混合在一起成了泥水,我和妈妈提着牛奶和水果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大姑家走去,不一会儿我的鞋头就被浸湿了。可是想着马上到大姑家可以换上暖和的拖鞋和表姐一起玩,我加快步伐恨不得飞过去。
花大价钱买给大姑家的牛奶,却被说“喝腻了”终于走到了大姑家,来开门的正是大姑。我用洪亮的声音给大姑拜年问好,本以为她会像往常一样夸我“怎么这么会说话”,谁知她就淡淡地说了一句“来了?”就退回屋里去了。妈妈把提了一路的牛奶和水果递到大姑手里,大姑接过来一看,用很小但我们刚刚好能听见的声音说:“买这些干嘛?旺仔牛奶我们家天天喝,早就喝腻了。”妈妈脸上闪过一丝惊讶,张了张嘴却什么都没说。
大姑提着牛奶和水果进屋里去了,我和妈妈站在门口的脚垫上不知道是该就这样进去还是等大姑给我们拿拖鞋。这时候表姐从她的房间出来了,我正欣喜着准备叫“表姐”,却见她瞅了瞅我妈的手说道:“舅妈你怎么没给我带新衣服?”妈妈尴尬地解释到:“舅妈服装柜台关了,明年一定给你买新衣服。”大姑听见我妈说的话,拿着两双鞋套走了出来,一边把鞋套递给我和妈妈,一边嘀咕:“工作都没有,还不是花我弟的钱。”妈妈脸一红,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我的脚在湿鞋袜里冻得冰凉,就跟大姑说我的脚湿了很冷,想穿拖鞋。大姑瞥了一眼我的脏鞋,不耐烦地说哪有那么多拖鞋,家里有取暖器冷不着你。妈妈拍了拍我的肩膀,让我先去厨房给正在做饭的大姑父拜年,然后拉着我在客厅的取暖器前面坐下烤火。
大姑父做了一桌好菜,因为这桌菜,爸爸跟大姑争了起来大姑和表姐不知道在房间里忙什么都没出来,客厅只有我和妈妈两个人干坐着,不过还好电视开着,不然我都无聊得快睡着了。直到大姑父做好饭喊“开饭了”,大姑和表姐才慢悠悠地从房间走了出来。我瞟了一眼桌上的菜,土豆烧鸡、红烧鱼、青椒肉丝、腊肠、大白菜,倒是丰盛得很,可是每道菜都放了红彤彤的干辣椒,只有一盘大白菜是清炒的。
一般人吃点辣可能会觉得好吃下饭,但我妈妈那年正是胃病严重的时候,一点辣椒都会让她胃疼到满头大汗。眼见着妈妈只能吃那盘大白菜,我叫住正在盛饭的大姑父,准备跟他说能不能给我妈妈再炒个清淡的菜,这时候爸爸却来了。
原来爸爸的老板见厂里实在没什么事,又是大年初一,就给爸爸放了半天假让他提前下班了,正好赶到大姑家吃饭。爸爸看了看桌上的菜有点不高兴,对大姑说:“大姐,我不是跟你说过你弟媳胃病吗,这全是辣的她吃不了啊。”大姑父有点尴尬地看着大姑:“我早说多炒几个清淡的吧。”大姑用眼睛横了一眼大姑父,又跟我爸爸说:“白菜是清淡的啊,要不是因为你媳妇吃不了辣,这盘白菜也会炒辣的,大家都要吃饭,总不能所有菜都将就她吧。”大姑父在旁边拦着大姑让她不要说了,要去再给妈妈炒个清淡的菜。妈妈却说她早上吃得多,一点都不饿,一盘白菜就够了,然后一边使眼色让爸爸坐下来吃饭。
这餐饭吃得十分别扭,见妈妈没啥可以吃的,我也没胃口了,加上脚冷得很,只想赶紧吃完回家去。一撂下碗筷,我就巴在取暖器边烤火。爸爸见我缩头缩脑的样子,说有这么冷吗?我说冷得很,脚是湿的。爸爸问我怎么不让大姑给找双棉拖鞋穿,我告诉他:“大姑说没有拖鞋了。”爸爸闷声没有说话。
爸爸和大姑大吵一架后,带着我和妈妈,还有那箱旺仔牛奶回家了吃完饭后,大姑父又进厨房收拾碗筷去了,大姑把爸爸叫进房间说是有话说。客厅除了我跟妈妈,还有表姐。表姐拿着遥控器坐在沙发正中间调台,不跟我说话也不亲热地叫妈妈“舅妈喝茶吃水果了”,就跟换了个人似的。
突然,房间传来爸爸发脾气的声音:“她现在生病上不了班。。。她是我老婆,不上班碍着你什么事了。。。我就愿意养着她。。。你这样对她那我们以后也不用来往了。。。”爸爸气冲冲地摔门出来,拉起我和妈妈就说:“走,咱们回家!”
我腾地一下站了起来:“终于可以回家换拖鞋去咯!”还没走出门去,我就把鞋套踩掉了一只,还在大姑家的地砖上踩出好几个脚印,妈妈看见居然没有说我,还偷偷笑了出来。爸爸牵着我和妈妈走到楼下,我突然想起我们上午提过来的旺仔牛奶:“爸,大姑说我们拿过来的旺仔牛奶他们家天天喝,早就喝腻了,早知道还不如留给我喝呢。”爸爸想了想,让我和妈妈站在背风处,让我们等他一会儿,然后就一个人又上楼去了。不一会儿,他提着那箱旺仔牛奶出现在我们面前,笑呵呵地对我说:“他们不爱喝我们自己喝,爸爸努力挣钱以后只买给你跟妈妈喝。”我重重地点头说:“嗯!”我看见妈妈也开心地笑了。那天回家后,爸爸妈妈一起做了很多好吃的,我都吃撑了。
努力过好自己的日子,远离讨厌的亲戚那天以后,我就再没去过大姑家,妈妈在家调养了一段时间后,胃病慢慢愈合了。考虑到卖服装有经验,妈妈就找了个人多热闹的地方支了个小摊,卖点便宜耐穿的T恤、短裤、袜子,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和爸爸一起凑够了本钱,在我们当地开了一家小小的服装店。
大年三十所有亲戚都要去奶奶家团年,妈妈就带上一大包衣服去分给二姑小姑他们,每当这时候,大姑就悄咪咪地躲到门外去了。
结语:从小爸爸就总跟我说:“等我长大了生活遇到了困难,亲人永远会站在我的身边。”可是还没等我长大,这句话就被推翻了,因为亲人有可能只是站在我们身边看笑话说风凉话而已。
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跟血缘也没有必然的关系,而是跟性格、金钱、地位有很大关系,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在成年人的人际交往中可能就会少受很多的伤害。
回到这道问题,最难忘的一次走亲戚是哪一次,其实长到这么大,也有很多次温暖的走亲戚让我难忘,但去大姑家的这次走亲戚却让我懂得了几个为人处事的道理,使得我成年以后的社交之路变得顺畅很多:
第一、交朋友、做亲戚也是需要选择的。虽然我们选择不了谁做我们的亲戚,但我们可以选择与亲戚之间的亲疏关系。至于朋友,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决定是否要与他结交,选择了一个优质朋友,人生会变得轻松而且阳光向上,选择了一个不合格的朋友,不仅会白费精力、金钱,当你遇到困难时,他甚至可能会捅刀子。
第二、善待我们的人,我们也要善待他们;薄待我们的人,我们也不必把他们放在心上。很多人好面子,即使别人对自己不好,还要忍气吞声地陪笑,浪费时间和他们纠缠,殊不知我们花费的钱和心思,人家并没有放在心里,只会觉得我们性子软好欺负。其实遇到这种人,我们也不需要跟他们争论什么,远离他们就好了,要学会避开这些生活中的负能量。
第三、要努力上进,做一个有价值的人。说一千道一万,只有自己变优秀了,身边的一切都会跟着变得优质起来,因为没有人愿意结交一个没用的人。
古代女子的内衣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说起女性内衣,最初当然是没有的。夏娃女士就是赤裸着行走在大地上。
后面觉得不好意思,搞了无花果树的叶子遮羞羞,这就是人类第一件内衣。
再到后面,就有各种材料了,且说中国最开始的女性内衣称为亵衣,就是轻薄不庄重的意思,式样跟普通衣服差不多,就是薄一点。
到了后面,出现了抱腹,有的叫心衣,就是两根带子勾住肩,下面一块布遮住前面。而后面是空的,相当的凉爽怡人。
魏晋时期,有一种东西叫两当,跟抱腹的区别就是前后都有布,,喜欢看后背的那就有点失望了。
再到唐朝,出现了诃子,这种是没有吊带的。
可能跟唐朝爱穿露胸装有关,有吊带就不好看了。
还有一种特别的诃子,可能是中国第一件胸罩,因为是专罩胸的。这跟杨玉环有关。史记:贵妃私安禄山,以后颇无礼,因狂悖,指爪伤贵妃胸乳间,遂作诃子之饰以蔽之。
这个老司机都懂,就不翻成白话了。
接下来的宋朝,出现了抹胸,细带围着脖子,一块布遮住胸跟肚子,后面同样是空的。
水浒传里,有大量的实景描写。
再到元朝,出现了合欢襟。
名字很OPEN,主要特点跟现在胸罩类似,是系在后面的。没有带子。
明朝的内衣称为主腰,上有带子,腰有扣子,据说可以突出腰部的线条之美。
而到了清朝,大家都熟的,叫肚兜,以菱形居多,而且下面是倒三角,绝对是老司机设计的。
那胸罩是什么时候发明的?据说是1907年,法国设计师保罗·波烈发明的。
而大家喜闻乐见的丁字裤则要到1979年才发明。
夏天温度很高出去旅游怎么防止中暑?
夏季出游,我来给你分享一些夏预防中暑小妙招吧!
1.尽量的避开中午太阳最烈的时间段出游 早晨空气新鲜,气候凉爽。因此,夏季外出旅游时,出发时间应该稍早些,到了中午适当休息一下,等下午三四点钟以后,再进行旅游活动。
2.多补充水份 夏季高温,出汗过多,体内盐分减少,体内的渗透压就会失去平衡,从而出现中暑的现象。而多喝些开水或盐水,可以补充体内失掉的盐分,从而防暑。
3.准备好一顶草编遮阳帽 编织草帽的原料多为空心的,有隔热作用。另外,草帽对阳光还有一定的遮挡作用。因此,夏季外出旅游最好戴一顶草帽,或者带上遮阳伞!
4.带防暑药物 在旅游途中,容易遇到多变的气候,忽冷忽热的气候最易使人感冒,又闷又热的天气最易中暑。因此,夏季外出旅游时应带些防暑药物。如清凉油、万金油、风油精、十滴水、霍香正气水等。一旦发生中暑,应将病人抬到阴凉通风处躺下休息,并让他喝一些水,如果病人昏倒,一定要及时就医。
小贴士:三伏天的到来 全国各地开启了“火炉”模式。当室外温度超过32℃,大家外出游玩一定要注意防暑,如果身体不适,记得及时哦
能发几张民风民俗照片并简单介绍吗?
云南、贵州的少数民族素来有喜欢斗牛的习俗,且不说规模大,奖金高、循环比赛的专业斗牛场,这里带大家到贵州省黎平县去观赏民间原生态的斗牛现场。
黎平县地处黔东南,原生民族以侗族、苗族为主,观看斗牛是这里喜闻乐见的休闲娱乐方式,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观看斗牛。
斗牛有专人喂养,一般以村为单位,一个村子喂养一头或几头,大家出资购买斗牛,也有私人喂养,愿赌服输,斗败的牛不值钱,要么吃肉要么低价转卖。赢的牛随着名气增大,身价也是水涨船高。
一般斗牛场都设置在周围有斜坡,中间平坦的地方,便于人们能轻易观看牛场上的精彩打斗。
为了占领有利的观看位置,很多人老早就赶到斗牛场,有的坐车,有的走路,事实上你跟本无法理解,有的人一大早起来赶路,走了十多里路就是为了观看一场斗牛比赛。
当然你如果喜欢,也可以买到斗牛的光碟来看,但真实感远远没有到现场去看来得强烈。那种欢声震天、热血沸腾的感觉,不在现场无法感受得到。
每逢斗牛,牛场周围的路边会有小商小贩摆着地摊,有卖吃的,有卖小玩具的,有卖水果的,卖糖的,卖各种小物件,还有卖鞭炮的,就像乡下赶集或赶庙会一样热闹。
每一头斗牛在开打前都要走一回隆重的入场仪式,这时候会有亲戚朋友前来庆贺助威,牛在场内耀武扬威转圈,人们在一旁放鞭炮,敲锣打鼓,喧闹异常。
每一头牛都有一副制作精美,庄严威武的行头,转场时会把这行头给牛披挂上,人靠衣装,牛靠武装,怎么样?这行头威武吧?
另外,每一头牛都有很多面美轮美奂的彩旗,彩旗插在牛的周围,如同古代行军打仗,起着鼓舞士气、彰显威严的作用,远远看去,旌旗招展,士气高涨。
尽管周围没有舒适的坐位,但斗牛场周围都站满了人,真正是人山人海,比肩接踵。人们伸长脖子就是为了看牛,为了看牛!
当然,也有来看姑娘的,年轻小伙子一边看牛,一边寻找对眼的姑娘,想方设法套近乎,这因看牛延伸出来的姻缘,为数不少呢!
怎么样?少数民族不但民风纯朴,也有彪悍的一面,对斗牛的喜爱,足以窥见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