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图片说说,贴三伏贴超过3年的?
有人问,丹田爷爷,听说鼻炎、气管炎、哮喘这些病要“夏治”,夏治才能治本吗?
“冬病夏治”是中医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慢性调理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可以说“冬病夏治”配合体现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
冬病夏治对于哮喘病、老慢支、过敏性鼻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采取三伏天外贴敷药方法,是祖国中医传统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慢性患者能起到调节免疫、改善肺功能,平喘止咳的效果,是一项重要辅助调理方法。
尤其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夏天是一个不应放过的绝佳调理时机。
这些毛病普遍是寒邪深固,在冬季因为气温、气压偏低,这类病特别容易复发,冬季治疗以治标为主,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因。
而在夏季,由于影响其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自然界的阳气很足,症状通常比较轻,天时地利再加上人和,就有足够的时间来改善症状、扶正固本。
这些毛病虽在夏季少有发作,但其病机宿根常存体内(比如寒痰滞血),由于人体阳气不足,难以清理,所以并未消失,“夏治”是选择夏天炎热、阳气旺盛的季节,采用适当药物,帮助人体进行清理。
夏季,在大自然里阳气旺盛,人体脏腑机能也相对强盛、阳气充盈,此时对阳虚者用助阳药,可更好的发挥扶阳祛寒、扶助正邪、祛除病根的作用。
还可以为秋冬御寒打下良好基础,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冬病夏治”属于中医缓则治其本的治病原则。
选择在三伏天贴敷,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容易寒邪滞留的脏腑、关节等部位,比如肺中寒邪所引起的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冬天易发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这些天是自然界和人体阳气最盛的),以辛温祛寒药物制成的穴位贴,在背部不同穴位进行敷贴调理。
亦可配合针刺、汤药、艾灸等中医方法,减轻、甚至治愈冬季发病的症状。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2018年伏天时长40天)。
丹田爷爷这里附上2018年三伏天时间表:
伏前加强时间:
2018年7月5日 至 2018年7月16日
初伏时间:
2018年7月17日 至 2018年7月26日,10天
中伏时间:
2018年7月27日 至 2018年8月15日,20天
末伏时间:
2018年8月16日 至 2018年8月25日,10天
所以难怪在每年夏季,医院里都要排起长队去贴三伏贴,尤其很多小朋友和中老人,有的地方听说要排队几个小时呢!丹田爷爷想想也挺痛苦的。
这个东西其实并不复杂,为什么不能在家自己贴呢?
答案当然是可以的!
三伏贴,又名天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重点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深入脏腑而产生的影响,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中医认为,在一年中最热三伏天贴敷,可以治疗多种反复发作及过敏性病症,如鼻炎、气管炎、咽炎、哮喘等。连续贴敷三年以上,上述疾病大多能够明显减轻症状。
传统三伏贴主要成分为:元胡(延胡索)、细辛、麝香、白芥子、甘遂,姜汁等。这里丹田爷爷推荐一款升级版定制三伏贴,主要成分:延胡索、细辛、肉桂、防己、白芥子、甘遂、蚂蚁、槐花、珍珠母、吴茱萸、干姜、白芷。
延胡索:归心、肝、脾经。活血祛瘀,行气止痛。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又能行气,气行血活,通则不痛,故广泛应用于身体各部位的多种痛证,为疗效确切的止痛佳品。
细辛:归肺、肾经。祛风止痛,散寒解表,温肺化饮,宣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牙痛,痹痛、风寒感冒,寒饮咳喘,鼻塞鼻渊。
肉桂: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用于肾阳不足,阳瘘宫冷,脘腹冷腹,寒痹腰痛,寒疝腹痛,寒凝血瘀,经闭痛经,胸痹心痛。
防己:归膀胱、肾、脾经。祛风湿,止痛,利水。用于风湿痹痛,水肿胀满,脚气浮肿。
白芥子:归肺经。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咳喘,胸胁胀满,阴疽流注,肢体麻木疼痛。
甘遂:归肺、肾、大肠经。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利,痰饮积聚,风痰癫痫,痈肿疮毒。
蚂蚁:归肝、肾二经,能补肾益精,通经活络,解毒消肿;
槐花:归肝、大肠经。用于血热吐衄,便血痔血,肝热目赤,头痛。
珍珠母:入心、肝两经,反佐,能平肝潜阳、定惊、止血。
吴茱萸:归肝、脾、胃、肾经,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主要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等。
干姜:归脾、胃、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虚脱,肢冷脉微,痰饮咳喘。
白芷:归肺、胃经。散寒解表,祛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用于风寒表证,头痛,牙痛,痈疮肿痛,寒湿带下。
三伏贴使用方法:
1、不需要天天贴,传统方法一般隔几天贴一次,如果效果明显,可以增加贴敷频率,注意不要影响皮肤。
2、穴位可根据自己需要来配(可参考送的经络图后面配穴指南)。
3、成人每次贴的时间为4到6小时,14岁以下孩子2小时。
4、注意不要洗冷水澡、吃寒凉食品。
禁忌:
1、孕妇、特别年老体弱、3岁以下的孩子以及皮肤过敏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2、贴敷期间,饮食宜清淡平衡,慎食刺激、厚腻类食物。
3、冬病夏治法适用于虚寒证,禁用于发热,糖尿病,结核病,若是热证,则热更盛,这是必须禁止的。
贴敷疗法三年为一疗程,病程长的、体质差的,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疗程。
这里丹田爷爷在推荐几种容易调理有效的情况:
(1)针对呼吸系统问题
主穴:天突、膻中、大椎、膏盲、肺俞;
配穴:足三里、中脘。
(2)针对反复感冒
主穴:肺俞、大椎、风池;
配穴:关元、肾俞、气海。
(3)针对慢性支气管炎
主穴:肺俞、膏盲、心俞、膈俞;
配穴:肾俞、关元。
(4)针对支气管哮喘
主穴:膈俞、心俞、定喘;
配穴:气海、肾俞。
(5)针对阻塞性肺气肿
主穴:丰隆、肺俞、天突、膻中、膏盲;
配穴:足三里、三阴交、中脘、肾俞。
(6)针对过敏性鼻炎
主穴:大椎、外关、肺俞、天突;
配穴:足三里、关元。
(7)防治慢性鼻炎
主穴:大椎、外关、肺俞、天突;
配穴:足三里、关元、肾俞。
(8)针对儿科疾病
主穴:脾俞、关元、足三里、涌泉;
配穴:肺俞、膏盲、膈俞。
(9)针对小儿咳嗽
主穴:大椎、肺俞、膏盲、大椎、身柱;
配穴:足三里、关元、肾俞。
(10)防治小儿哮喘
主穴:肺俞、膏盲、膈俞、心俞;
配穴:足三里、肺俞、膏盲、膈俞
三伏天气什么意思?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入伏”后,全国多地将会进入持续高温模式。
传统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伏天的长短主要在中伏的差别上。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初伏)出现的时间不同,所以导致中伏的天数也不相同。中伏时间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有20天。于是就有了有些年份的伏天是30天,有些年份是40天,两种情况。
三伏天做饭的说说?
三伏天已经到来了,做饭问题成为了大多数人都关心的大事儿。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做饭也是一件很辛苦的家务活儿。天气热人吃饭容易没有胃口,再加上做饭辛苦,让很多人头疼不已。根据多年的经验,三伏天做饭宜简不宜繁,宜清淡忌油腻。就是在做法上要尽量的简单,营养上要全面,科学合理搭配,避免复杂的做法,免得做好饭了却没有了胃口。
头伏跑步的文案?
以下是一些可能适用于头伏跑步文案的例子:
1. 头伏跑步,迎接新的挑战!
2. 头伏跑步,让你的身体更强壮!
3. 头伏跑步,让你的心情更加愉悦!
4. 头伏跑步,让你的体能更上一层楼!
5. 头伏跑步,让你的生活更有活力!
6. 头伏跑步,让你的呼吸更加顺畅!
7. 头伏跑步,让你的汗水成为健康的证明!
8. 头伏跑步,让你的身体和心灵都得到放松!
上班热化了的句子?
工作环境过于炎热,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烤箱中。
上班时,气温持续升高,让人感到不适。
在炎热的天气中工作,让人感到疲惫不堪。
工作场所就像一个巨大的烤箱,让人难以忍受。
天气炎热,上班时感觉格外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