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冒,在没有确诊前喝治疗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药?
凡药三分毒,无疾病不可乱吃药。这样做不但不能抵抗病毒,反而有损自身健康,给病毒创造了一个可侵机会。
与其这样,施主建议如下为主,实现内外兼修和纵横立体化抗疫措施:
【1】.先提高个人卫生,注意防疫相关知识,防止被传染,合理膳食,针对疫情,咨询一医生,哪些食物有利于提高健康,室内科学健身,提高自身免疫力,实现内外结合,外防病毒入侵,内修提高免疫能力,更重要,这谓为内外兼修战略】
【2】. 相信政府和人民,出现咳嗽、发烧和呼吸道粘膜不舒服,要及时就医诊断,以当前抗疫医疗水平,施主大可放心治疗,实现发现外敌入侵迹象,及时出兵消灭,这谓为纵横战略】
研发一个新疫苗的难度,并非想象那么容易,因为:
1【不同的病毒,需要不同的对应疫苗】非典(SARS),虽然在2003年发生的,疫苗不是没有研发出来,但是只能用于治疗非典(SARS)的疫苗,不能用于治疗其他病毒疾病。
新病毒和SARS,虽是“冠状病毒派”同门同派,但是两个病毒的遗传编码信息,不一样,因此,不能拿治疗非典(SARS)的疫苗,去用于治疗新冠状病毒。故此,要治疗当前的新冠状病毒,需要新研发一种新疫苗。
2.【研发一中新疫苗,安全和稳定性要求极高】研发一种新疫苗,不等同于开发一个新系统,一两个月,甚至一个 晚上就可以搞定,因为新疫苗要经过严格的临床测试,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以及稳定性,要求极其高。
图-2 新疫苗研发
研发一款新系统有bug,大不了就是发脾气说不好听的话语,可以重新来过。研发一个新药物,如果产生严重的副作用,虽然说人命关天,那最大可能也就是一个人或者一些小群体人 的问题,涉及面不是很大。
而研发种新疫苗的安全性要求,要远远大于研发一种新药的安全性,因为吃新药物的人本身就得病了,只要新药物的药效大于副作用,在一定层面,可能还是可以接受。
但是新疫苗是给健康的人注射,本来没病,结果注射了新疫苗,反而得病了,其影响社会层面,将会是不是一般的小。故此需要谨慎再谨慎。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就是典型的案例!
3. 【研发一种新疫苗,其有严格的管理体系】研制有效成分:体外试验(in-vitro) ->动物试验 ->临床一期(10-20人,验证安全性)-> 临床二期 (30-100人,验证有效性) -> 临床三期 (200-500人,大规模、安慰剂对照组、双盲)。这么一圈流程走下来,往往要5-8年,还是一切顺利的情况下。
大规模生产:实验室概念验证(proof-of-concept) -> 小规模生产/中试 (pilot-scale)-> 大规模生产,其中包括生产工艺的设计、优化和验证,而生产工艺包括但不限于有效成分的表达(expression)、纯化(purification)、灌装制剂(formulation)和分析测定(analytical testing)。为了生产的药物/疫苗每批都能达到稳定纯度、低杂质、理化性状稳定,这些开发过程一步都不能少。这里还未涉及到开设一条生产线所需要的场地、设备、原料和技术人员。
图-4 逆转录酶病毒的结构
所幸的是,疫苗开发已经一日千里了,从“远古”的减毒灭活疫苗,到重组蛋白疫苗,再到最前沿的DNA疫苗、mRNA疫苗,研发的第一步已经越来越快了:采用最传统的野生病毒株减毒、灭活的办法,筛选验证一个低毒而有免疫原性的毒株,最乐观最乐观要三个月,参见李兰娟院士的采访。
而mRNA疫苗的旗手之一Moderna,已经完成临床用的生产批次了,也即中试(pilot scale).“从1月13日确定mRNA疫苗的序列,到2月7日完成临床样品的生产分装,仅用了25天时间。
为何mRNA疫苗可以这么快?因为它直接跳过了筛选毒株这个环节,甚至跳过了筛选抗原蛋白设计这一环节(针对重组蛋白疫苗),直接选择了信使RNA(mRNA),选择能转录抗原蛋白的那一段序列作为目标导入人体的细胞里,这样只需要很小的剂量,mRNA就能在人体细胞里,源源不断地生产和病毒一样的抗原蛋白,从而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应答。又因为是mRNA,一段时间以后它会自行分解,不用担心会整合到人体的染色体上,不会产生致癌性(oncogenicity)。、
为何国内很少厂商去采用“穿过细胞膜”模态去研发? 从上面所述,听上去似乎很简单,但是其技术壁垒非常高。可喜的国内西湖大学和深圳合成院胡勇实验室,在这方面有不少技术进展。在技术难度上,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能把mRNA这么大一异物"穿过细胞膜,递送到细胞质里去。所以这项技术的核心就在于设计一种能够穿膜的递送机制,比如最主流的方案——脂质纳米粒(lipid nanoparticle, LNP),如上图所示。
(1).通过称为转录的过程,可以生成用于创建给定蛋白质的DNA序列的RNA副本。
(2).这种拷贝-mRNA-从细胞核传播到称为胞质的细胞部分,该部分容纳核糖体。核糖体是细胞中负责制造蛋白质的复杂机器。
(3). 然后,通过另一个称为翻译的过程,核糖体“读取” mRNA,并按照说明进行操作,逐步创建蛋白质。
(4).然后细胞表达蛋白质,而蛋白质又在细胞或体内执行其指定功能。
令人欣喜的,我们南方两家企业,其中一家与Moderna合作,另外一家独立研发。两家企业都正在研发 mRNA疫苗,当前研发进展效果不错,用于治疗新冠状病毒,当前研发人员,正在加班加点的研发,具网上信息,新疫苗经过动物实验之后,最快可能要4月份出来!
郑州确认首例新冠状病毒肺炎?
谢谢邀请。恰逢春节,又恰逢新冠状病毒肺炎高发,此时所有的人都想出去游玩,先手春节的愉悦和快乐;很多人认为新冠状病毒只会感染老年人,并不会触及到年轻人,所以会选择带孩子出去游玩,这样有道理吗?可以带孩子出去有玩吗?
病毒只会感染老年人,对年轻人不存在威胁?这是很多年轻人心目中的想法。然而,请各位明确,年轻人虽然属于“不易感人群”,但这并不代表着它们不会被感染,“年轻”并不是“放纵健康”的资本。
现如今来看,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可以能够“人传人的病毒”,它主要的传播方式是“呼吸道传播”。对比不同类别的人群,其中老年人、婴幼儿和孕妇的免疫力较差,从而发病就可能更快且更加严重,所以这些群体更需要我们去关注,也更需要重视预防。
包括年轻人在内的其他人群,您同样需要做好靠谱的“防护”,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去或少去人流密集的地方,不吃野味儿,出门戴口罩,多通风消毒。
因此,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该“重点预防”。
还能出去玩吗?答案是不能,特别是在现阶段这个特殊的时期,无论是您自己出去玩还是带孩子出去玩,都不建议;科学预防,降低群体聚会和多人群接触的几率,安全第一。
科学预防,关注健康;拒绝愚昧,希望您在家“隔离预防”,降低风险。
注:王思露原创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治好后对今后的生活有影响吗?
大家好,我是一名内科医生,众所周知,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民动员,全民参战,指的就是“防疫战”。由于全国各地疫情程度的不同,有的疫情严重的地方已经封城处理,截止到今日,疫情爆发以来,已累计确诊病例35982例(其中重症病例648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281例,累计死亡病例908例,不少人都很关心这个疾病的预后情况如何,今天我就从医生的角度来谈谈我的看法!
对新型冠状病毒病毒肺炎作一个简单的介绍①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它地区以及境外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后经研究证实,这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并命名为“2019-nCoV”。
②实不相瞒,由于疫情早期未得到及时的得到控制和控制,后期井喷式的爆发,由于医疗资源有效,很多人在感染的早期无法及时得到就诊和治疗,病情由轻转重或者危重症,也有部分人因这场疫情而丧失生命,这时不免想起来17年前的“非典型肺炎”,很多危重症病人虽然抢救过来,由于治疗期间应用了大剂量的激素,导致不少股骨头坏死,那这一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后效果究竟如何呢,会不会影响到日后的生活呢,下面我将详细为大家分析。
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病毒肺炎大体的治疗方向①根据最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案、2020年2月8日印发),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分型分别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
轻型: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
普通型:具有发热、呼吸道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重型:①呼吸窘迫,呼吸≥30次/分;②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③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300mmhg。需符合以上3条中任意一条。
危重型:①出现呼吸衰竭、而且需要机戒通气(无创、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②出现休克③合并其它器官功能衰竭急需ICU监护治疗。需符合以上3条任意1条。
②影像学的改变过程:在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随后进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更为严重者则出现肺实变,也就是网友口中常说的“白肺”!!!
③大家可能每天看到确诊人群增加心胸不寒而栗,这个疾病其实毒性并没有SARS强,只是传染性很强,如果在早期如轻型、普通型阶段得到了及时的就诊、隔离、观察以及一般的对症治疗,病情好转、炎症吸收后是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的。而重型和危重症则程度会加剧一些
④可能很多人对于题目中“絮状阴影”这个专业名词理解起来有点困难,我说的通俗一点,也就是说明肺部有感染性病灶,而肺部感染性病灶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肺部的表现,注意了,这是一种病毒引起的肺部感染,所以愈合好转其实也是一样,随着炎症逐渐吸收,阴影也会慢慢消失,在这我需要提示一点,可能病人核酸检测已经阴性了,肺部CT拍出来也好转很多,出院时还有一点阴影其实关系是不大的,因为炎症的吸收具有一个滞后性,所以针对这一点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⑤如果是重症、危重症的病人CT提示已经大面积实变了,耽搁时间有偏长,即使病情好转,炎症吸收后有些人的肺部影像学也不会像健康人一样看起来那么清爽、干净,这种后遗症我们临床上称之为“肺纤维化”,严重者确实是会影响到肺功能,自然也就对日后的生活有影响,如胸闷、气急、憋喘等,刚好前几日看过我国著名的肺移植专家陈静瑜教授写的一篇报道,这种双肺严重的纤维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如果后期移植成功,康复后也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综合总结①有的朋友可能还会有疑问,既然这一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以前的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都是“冠状病毒”,那会不会也像以前那些重症病人一样使用激素后出现股骨头坏死的后遗症呢,我觉得比例会大大减少。
②如果从2003年的非典开始算起,17年来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已经取得了质的飞跃,像对危重症病人的治疗、抢救、预后评估、体外膜肺氧合(ECMO)以及血浆置换、人工肝、体外血液净化技术等新技术的成熟应用,临床治疗上的规范和本次指南中关于激素用法(酌情短期内3-5天使用糖皮质激素,剂量相当于甲泼尼龙1-2mg/kg/d),这很大程度的避免了股骨头坏死等后遗症的出现(根据我的临床经验,往往糖皮质激素在大剂量的冲击治疗或者长期激素使用才容易有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出现),所以我相信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全国医护人员的努力下这场疫情很快就会灰飞烟灭,全国人民也尽早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让我们一起对一线抗疫人员说一句:你们辛苦了,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作者寄语:疫情来临,很多普通人由于没有专业的医学知识,不了解这种病毒,也不懂怎么去保护自己,为消除知识的不平等,所以每天我都会抽出一点时间为大家进行健康科普,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如果有帮助,就帮我点个赞,谢谢大家支持!
新冠状病毒肺炎治愈后有什么后遗症么?
专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还是对肺部有影响。根据目前的临床实践,绝大部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治愈后都不会有后遗症。
中日友好医院肺炎防治专家组组长詹庆元表示,对于重症患者,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会遗留一定的肺的损害修复变化,比如肺纤维化,从临床的经验来讲,肺的修复能力是非常强的,绝大部分的肺纤维化都是可以修复的。
喉咙疼痛4~5天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吗?
喉咙疼痛4~5天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吗
喉咙疼痛4~5天不一定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COVID-19主要的临床症状是发热、干咳、乏力,此外有部分患者还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喉咙疼痛)、嗅觉减退等上呼吸道症状。喉咙疼痛并不是COVID-19所特有,因此喉咙疼痛并不一定意味着被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
引起喉咙疼痛的原因有很多:普通感冒、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急性喉炎、急性会厌炎等都可引起咽痛;另外,长期吸烟或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长期处于灰尘或废气过多的环境中也可引起喉咙疼痛。
如果有喉咙疼痛应及时就诊,由医生明确诊断,排除COVID-19的可能,根据不同病因进行相应治疗。
本内容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耳鼻喉科 副主任医师 闫占峰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