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关的准确位置图,头痛按哪个穴位快速止痛?
头痛按哪个穴位快速止痛?
头痛按攒竹、率谷、印堂、百会、风池、合谷、天柱、肩井、行间等穴位可快速止痛。
如果轻微头痛发作,按攒竹、率谷、印堂、百会、风池、合谷、天柱、肩井、行间等穴位可快速止痛,但止痛效果因人而异。严重、反复发作的头痛,有可能由高血压、颅内肿瘤等疾病引起,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不建议自行在家按摩穴位。
头痛是自觉头部疼痛的一类病证,头痛常与外感风邪、情志失调、饮食不当、体虚久病等因素有关,许多急慢性疾病都能引发头痛。中医认为头痛病位在头,与手、足三阳经,足厥阴肝经,督脉相关,病机为气血失和、经络不通、脑窍失养。临床上针灸治疗头痛先要进行辨证归经,治阳明头痛多选用头维、印堂、阳白、阿是穴、合谷、内庭;治少阳头痛常选用风池、率谷、太阳、阿是穴、外关、足临泣;治疗太阳头痛可针灸天柱、后顶、阿是穴、后溪、申脉;缓解厥阴头痛多选百会、四神聪、阿是穴、内关、太冲;而全头痛选择风池、百会、头维、太阳、率谷、合谷等。具体选穴配穴方案依据患者的个人病情而定。头疼原因复杂,不能止痛时,及时就诊。
本内容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针灸科 主任医师 杜琳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中医有什么穴位每天按摩可以减肥的吗?
冬天了,不想运动还想瘦怎么办?那就来学学这个穴位按摩减肥的方法吧!主要分为瘦腿和瘦腰瘦肚子两部分。收藏起来慢慢看。
穴位按摩减肥一瘦大腿篇
穴位一:三阴交
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脚踝内侧突出的骨头尖)上方4横指处。
功效:可调节内分泌失调,消除下半身水肿。这个穴位被称为女人的“不老穴”,对改善月经不调、痛经以及腹痛、腹泻等很有效果哦!
按摩手法:用食指、中指指腹按压或顺时针按揉此穴,产生轻微酸胀感即可。
穴位二:足三里
位于人体下肢膝关节外侧下四指宽处(不包括大拇指,即膝眼直下3寸处)
作用:可以消除小腿浮肿,使小腿线条更加柔美。还能促进血管循环,改善身体冰凉症状,还具有健胃、消除疲劳、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按摩手法:搓揉双手直至发热,然后用双手掌按揉双侧足三里部位15分钟左右,或拍打150下左右,早晚各一次。
穴位三:风市穴
呈立正姿势,双手放在大腿两侧自然下垂,中指指尖的位置就是。
作用:排除大腿多余水分,使大腿更加纤细。同时改善月经不调。
按摩手法:对着风市穴位敲100下为宜,力道由轻到重为好(用拇指关节按压圈状按摩 )坚持下来效果出来会让你大吃一惊,原来肥肉都被敲走了!
四:敲胆经
坐在床上伸直双腿,或者把脚放在一个小凳子上,用拳头去捶大腿两侧。从大腿外侧根部开始往膝盖方向敲四下,敲50组(从臀部侧面到膝盖处,敲一整条下来算一组)
作用:可以促进腿部经络排毒,会使臀部和大腿外侧的脂肪减少。可改善肝胆火导致的口苦、偏头痛。但是注意。过了晚上十一点就不要敲了哦。
接下来是瘦肚子、瘦腹部的穴位。
1、天枢穴
位置:肚脐两侧两寸(大约三指宽)的地方。功效:能促进腹部的新陈代谢,帮助消化,进而使小腹平坦下来。
按摩手法: 睡前用双手食指指端同时回环揉动天枢穴50-100次,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各重复一次。
2、气海
位置:肚脐正下方一寸半(大约中指与食指合并的指幅宽度)的地方。
功效:能够帮助消化,改善腹部肿胀的状况,进而有效预防小腹凸起。也可治痛经,月经不调等。
3、肾俞穴
位置:背部正对肚脐的后方,腰椎两侧一寸方(大约中指与食指并拢的宽度)的地方。功效:排除多余水分,改善水肿。美化腰部曲线。
按摩手法:双手拇指点按肾俞穴50次,以感觉轻微胀痛为宜。
4、水分穴
位置:肚脐正上方一寸(拇指关节宽度)。功效:排除多于水分,改善水肿。也可改善气色,保持经脉畅通。
方法:仰卧,将右手四指并 拢放于水分穴上,并慢慢施力按压,同时配合有规律的呼吸即可。
5、关元
位置:肚脐正下方三寸(大约四指并拢的宽度)的地方。功效:能够降低食欲,促进肠胃消化。可增强免疫力,对痛经及一些妇科疾病有帮助的。
建议最好在晚上洗了澡之后,全身放松。毛孔打开后进行按摩,效果更加哦。
我是小辣妈coco,国家专业认证的健康管理师,每天分享一个健康瘦身小知识,欢迎关注哦。
古人寸关尺代表什么?
所谓 “寸关尺” ,是指中医号脉的位置。在腕部,有一根动脉血管离皮肤很近,每一次的心脏跳动,动脉血管就会一跳一跳的。中医就凭借这根动脉血管的跳动,诊断疾病,叫做 “号脉” ,或 “把脉” 。
中医认为,脉一共有三处:寸关尺,叫做 “三脉” 。
寸脉:因为位置距离 “掌骨” 一寸。
关脉:因为这里往里面一点就是 “内关穴” 的位置,在尺骨与挠骨之间,穿过去就是 “外关穴” 。
尺脉:这里距离 “曲池穴” 一尺。
脉搏的快慢有讲究:过快,叫做 “速脉”;过慢,叫做 “迟脉”;不慢不快,叫做 “中脉” 。这三种情况,叫做 “三候” ,三三见九,就是 “三脉九候” 。
如何判断快慢呢?
医生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呼吸频率,一呼一吸,脉搏刚好是 “四次” ,就是正常的 “中脉” 。这种判断方法叫做 “一呼四至” 。是标准的心率。
以后,又出现了:滑脉、葱脉、浮脉、沉脉.....不一而足。
记忆人体穴位的口诀谁有?
一、督脉穴位分寸歌(28穴)
尾骨尖端是长强,二一椎下腰俞藏。十六阳关十四命,十三悬枢细推详。
十一椎寻脊中穴,十椎中枢穴需量。第九椎是筋缩穴,七椎之下即至阳。
六灵五神三身柱,一椎之下陶道当。一椎之上大椎穴,入发五分哑门行。
风府哑上五分取,脑户府上寸半量。强间后顶两个穴,相距俱做寸五量。
百会颅顶中央取,向前寸半前顶张。顖会百前三寸是,上星入发一寸量。
神庭入发五分处,素髎乃在鼻尖上。水沟鼻下唇上纪,兑端上唇正中央。
龈交门齿微上取,二十八穴已章详。
二、任脉穴位分寸歌(24穴)
任脉会阴两阴间,曲骨耻骨之上缘。中极脐下四寸取,脐下三寸是关元。
石门脐下二寸是,气海乃在寸半间。阴交脐下一寸是,脐窝中央神阙传。
脐上上行各一寸,水分下脘建里参。中脘上脘与巨阙,气穴行至鸠尾边。
中庭膻中下寸六,膻中位在两乳间。玉堂紫宫华盖穴,上行俱做寸六看。
璇玑华盖上一寸,天突胸骨上凹探。廉泉喉头节上陷,承浆唇下窝中间。
三、手太阴肺经穴位分寸歌(11穴)
肺经穴起于中府,华盖平去六寸处。云门璇玑旁六寸,锁骨之下外端处。
天府腋三臂内求,侠白泽上五寸渚。尺泽肘中横纹是,孔最腕上七寸属。
列缺食指交叉尽,经渠腕后五分处。太渊腕后横纹头,鱼际红白肉界处。
少商大指甲根旁,喉痛刺之可除苦。
四、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分寸歌(20穴)
商阳食指内侧端,二间寻来本节前。三间节后陷中取,河谷虎口歧骨间。
阳溪腕上两筋陷,偏历溪上三寸端。温溜偏历上二寸,溜上一寸下廉堪。
再上一寸上廉穴,池下二寸三里辩。曲池曲肘纹头陷,池上一寸肘髎探。
池上三寸手五里,臂臑池上七寸观。肩髃最好举手取,前后凹陷穴在前。
巨骨肩锁两端间,天鼎扶突下寸端。扶突喉节旁三寸,禾髎沟旁五分参。
迎香鼻旁五分取,大肠经穴已完篇。
五、足阳明胃经穴位分寸歌(45穴)
胃之经系足阳明,承泣目下七分寻。四白目下方一寸,巨髎鼻孔旁八分。
地仓口角四分处,大迎颔前寸三分。颊车耳下八分近,下关合口有孔寻。
头维神庭旁四五,人迎喉旁寸五分。水突人迎气舍间,气舍突外寸五分。
缺盆锁骨上窝取,气户璇旁四寸平。库房华盖去四寸,屋翳库下一肋寻。
膺窗玉堂旁四寸,第四肋间乳中明。中庭旁边四寸许,乳下一肋是乳根。
不容承满粱门穴,关门太乙滑肉门,六穴中横均二寸,巨阙旁下一寸匀。
天枢脐旁横二寸,阴交旁二是外陵。大巨石门旁二寸,水道关元二寸横。
归来终极旁二寸,气冲曲骨二寸寻。髀关伏兔之上取,斜里去膝尺二平。
伏兔膝上六寸准,膝上三寸阴市存。粱丘膝上二寸定,犊鼻膝下骨陷寻。
膝眼三寸下三里,里下三寸上巨真。里下五寸条口论,里下六寸下巨明。
丰隆外踝上五寸,解溪鞋带窝中存。冲阳二三跖骨陷,陷谷二寸到内庭。
内庭中次趾间取,厉兑次趾外侧寻。
六、足太阴脾经穴位分寸歌(21穴)
大趾内侧端隐白,节前陷中大都称。本节之后太白穴,白后一寸是公孙。
商丘内踝微前陷,三阴踝上三寸寻。再上三寸漏谷是,膝下五寸地基真。
曲膝纹头阴陵泉,血海膝上二寸寻。箕门血海上六寸,本云宜浅或禁针。
冲门曲开三寸半,府舍冲门上七分。腹结横下寸三是,孕妇不宜此穴针。
大横当脐外四寸,再上三寸腹哀平。食窦中庭旁六寸,乳旁二寸天溪存。
胸乡玉堂旁六寸,紫宫六寸是周荣。大包腋下六寸取,脾经穴位已分明。
七、手少阴心经穴位分寸歌(9穴)
心经穴起极泉中,腋窝前端动脉冲。青灵少海上三寸,少海肘窝纹内通。
灵道腕后一寸半,通里腕后一寸同。阴郄通下五分地,神门手腕纹陷中。
少府握拳小四界,小指内侧是少冲。心经九穴终于此,惟有神门莫放松。
八、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分寸歌(19穴)
小指外端为少泽,本节前陷前谷穴。节后陷中取后溪,腕骨腕前歧骨侧。
阳谷腕背尺陷中,养老尺骨凸起宅。腕后五寸支正取,肘端五分小海别。
肩贞腋缝上一寸,臑俞肩胛骨端决。天宗肩胛中央是,三椎旁开秉风列。
肩胛上部曲垣取,外俞陶道三寸切。中俞大椎外二寸,天窗扶后一寸别。
天容天窗上一寸,颧髎颧骨陷中列。听宫耳柱前下陷,小肠左右十九穴。
九、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分寸歌(67穴)
从头细数膀胱经,内眦一分起睛明。眉头即是攒竹穴,眉冲神庭旁五分。
曲差庭旁一寸五,五处寸半对上星。承光通天络却穴,相距俱是寸五分。
玉枕络却下四寸,脑户旁开寸三分。天柱哑门七分取,亦云此穴寸三分。
由此脊中开寸半,第一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督六膈七论。
肝九胆十脾十一,胃在十二椎下寻。十三三焦十四肾,十五椎俞气海称。
大肠关元十六七,十八椎乃小肠名。膀胱俞穴寻十九,二十椎下中膂真。
白环俞穴二十一,八髎十八骶孔寻。会阳骶下外五取,脊开寸半穴分清。
脊开三寸背两旁,附分二椎第二行。魄三膏四神堂五,譩譆膈关六七藏。
魂门第九阳刚十,十一意舍二胃仓。十三肓门四志室,十九椎旁是胞肓。
秩边穴对二一椎,背部二行已周详。承扶臀下纹中取,阴门扶下六寸量。
浮郄委阳上一寸,委中外寸是委阳。委中膝腘窝中是,合阳委下二寸详。
承筋穴在合承界,承山腓机分肉张。飞扬昆仑上七寸,昆上三寸是跗阳。
昆仑外踝后侧陷,仑下寸半仆参详。申脉踝下五分处,金门申前五分藏。
京骨申前约三寸,束骨节后陷中央。通谷节前陷中取,至阴小趾外测当。
十、足少阴肾经穴位分寸歌(27穴)
足掌中央是涌泉,然骨公孙后寸观。太溪踝后五分对,息下五分大钟悬。
水泉息下一寸陷,照海踝尖下寸传。复溜太息上二寸,溜前五分交信连。
息上五寸筑宾穴,阴谷膝纹之内端。横赫气满注肓穴,六穴横五直寸焉。
商曲石关阴都并,通谷幽门五穴全。上行俱是一寸取,中行各开五分观。
步廊神封灵墟位,神藏彧中俞府安。上行寸六旁二寸,二十七穴仔细研。
十一、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分寸歌(9穴)
心包络起天池间,乳横一寸陷中安。天泉腋缝下二寸,曲泽肘窝正中参。
郄门腕后五寸地,间使陵上三寸观。内关距掌后二寸,大陵手腕横纹间。
劳工握全掌心取,中指之末中冲端。
十二、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分寸歌(23穴)
关冲四指外侧端,液门四五指缝间。中渚液门上一寸,阳池手腕背面传。
外关腕后二寸取,池上三寸支沟言。会宗沟外一寸取,沟上一寸三阳堪。
四渎阳池上五寸,天井肘上一寸探。天井再上一寸地,举臂可取清冷渊。
消泺肘间上四五,臑会肩后三寸连。肩髎肩膊关节处,天髎肩井后寸边。
天牖乳突后下部,翳风耳垂后面探。瘈脉翳风上一寸,颅息瘈上一寸端。
角孙卷耳当尖处,耳门耳前上缺间。禾髎耳前锐发部,丝竹空在眉外端。
十三、足少阳胆经穴位分寸歌(44穴)
瞳子目外五分连,耳柱前下听会安。上关穴在颧弓上,额角后上颔厌探。
悬颅厌下六分处,悬厘颅后五分观。曲鬓角孙前一寸,入发寸半率谷传。
天冲率后三分许,冲斜下寸浮白悬。窍阴浮白下约寸,窍下七分完骨言。
本神神庭旁三寸,阳白眉中上寸间。临泣阳白直上取,入发五分穴在焉。
目窗正营承灵穴,距前均作寸五观。脑空灵后四寸五,风池横寸风府边。
肩井胛锁两骨际,腋下三寸渊腋参。辄筋渊腋前一寸,日月九肋软骨端。
再下五分方是穴,侧卧取之两侧然。京门十二肋前下,带脉脐旁七五探。
带下三寸五枢穴,维道枢下五分间。居髎维斜下三寸,环跳股骨上陷悬。
风市垂手中指尽,中渎膝纹五寸观。阳关阳陵上三寸,腓骨前下阳陵泉。
阳交踝后上七寸,外丘阳交五分前。光明踝直上五寸,踝上四寸阳辅参。
悬钟踝上三寸取,丘墟外踝之下前。临泣距侠一寸半,五会距临五分端。
侠溪四五足趾陷,窍阴四趾外侧边。
十四、足厥阴肝经穴位分寸歌(14穴)
大敦拇趾外侧端,拇次趾缝是行间。太冲本节上二寸,中封内踝一寸前。
蠡沟内踝上五寸,蠡上二寸中都宣。膝关曲泉下二寸,膝国纹上寻曲泉。
阴包膝上四寸现,五里气冲穴下三。阴廉五里上一寸,曲旁二五急脉观。
章门肘尖贴胁尽,期门约当九肋端。
足三里穴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常用的重要穴位,位置在膝下3寸,于胫骨前缘旁开1寸处,患者可取坐位屈膝垂足,或卧位在外膝眼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处取穴。足三里临床应用广泛,是治疗胃肠及下肢膝胫疼痛的首选之穴。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中指出“足三里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腹泻,腿胫膝肿胀酸,伤寒瘦损,气蛊诸股”。所以足三里有诸病皆治的说法。
1、足三里能健脾、消除腹胀、助消化
足三里穴以治疗胃肠疾病为主,有“肚腹三里留”之说。胃脘痛可配合内关、合谷、中脘、阳陵泉,腹胀配合脾俞、胃俞。脾胃互为表里,为后天之本。以足三里为主穴,可配合诸多穴位治疗疾病。配中脘治疗肝气郁滞,食停胃脘或因中焦虚寒所致的胃脘疼痛,起到疏肝理气,温中散寒的作用,配中脘、内关、合谷有温胃散寒、调中降逆之效,配脾俞、公孙可调补脾气、健中和肠以消除泄泻。以足三里为主穴,可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
2、足三里能调气血,活络止痛
按摩足三里能使气血流通,舒经通络,祛风散寒。足阳明经,起于鼻两旁……下至髌骨,沿着胫骨前嵴外侧下行足跗,另一支脉从膝下3寸处分出进入中趾外侧端。由此可以看出,足三里穴是治疗下肢疾病的重要穴位。
临床证实,足三里有健脾利湿,舒筋活血的功效,所以下肢运动系统的疾病治疗离不开足三里穴。风寒湿脾及外伤所致的局部疼痛肿胀,可配膝眼、委中、阳陵泉,关节炎可配昆仑、悬钟,踝关节疼痛可配丘墟、照海。推拿双足三里 穴,可治疗周身关节痛。
3、足三里具有防病、保健强壮的作用
足三里能起到防病、促健强壮的作用,俗话说“人老先老腿”,推拿足三里穴能使腿脚灵活,这与古代神医华佗的五禽戏来锻炼身体,使人达到健康防病是一致的。推拿足三里可防止衰老,预防百病,如配神门可治疗失眠,配天柱、中渚可治耳鸣,配听宫、外关治耳聋,配睛明、风池治视神经萎缩,配心俞、脾俞、内关治心脾两虚,配心俞、肾俞、关元治心肾亏虚。素体健康的人,经常按摩足三里穴,能使人精力充沛,身心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