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间盘突出的症状自测图片,腰椎间盘突出病情发展最严重程度居然是马尾神经综合征?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骨伤科孙建峰
腰椎间盘突出病情发展最严重的程度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马尾神经综合征从概念上讲是很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部分人可能会发展为马尾综合征。
严重的腰3-4腰椎间盘突出,只有腰椎管狭窄症状
马尾综合征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最严重的阶段,马尾神经受压严重,导致大小便功能失禁,感觉、运动障碍,出现瘫痪的症状,一般建议48小时内手术。很多人还没有发展到这个阶段,其中某一个症状就可能让他不能够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必须要就医了,医生在这样的阶段就做了相应的处理。
腰椎不稳定,椎管狭窄手术图片
在门诊有很多的患者说我这椎间盘突出,现在不治疗,以后会不会瘫痪?说实话,能出现瘫痪的概率非常的低,因为中国人掌握的这些健康常识,可以很好地避免瘫痪症状的出现。
但还是有很多患者惧怕手术,更害怕瘫痪,一旦知道腰椎间盘有一点点问题,就陷入了深深的焦虑当中。做个核磁检查,腰椎间盘有点膨出,这就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到处查找资料,会不会瘫痪?
也有些人来就诊是因为听别的人说,你再不做手术就会瘫痪了。但又害怕手术。一个腰椎间盘突出10多年的患者,问有没有不手术或微创的办法解决等等问题……
既然知道有“瘫痪”这两个字,“瘫痪”并不见得一定会出现,但病情可能会发展到某一个阶段,症状加重,你不能耐受为止,一定接受了某种治疗。
不要过分担心!不要担心90岁时会得癌症,现在就焦虑不安;不要担心89岁时会摔倒骨折,现在就补钙。首先要有个好的心态,你才能活到这个年纪。
腰间盘突出但是腿不麻?
这样的情况还真不少!
像题主这样的情况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碰到。这位网友可能是腰部不舒服而去医院就诊,不知道医生有没有进行身体检查,用双手按压腰部寻找痛点之类的手法。
如果没有体格检查就盲目开了个腰椎CT检查是比较盲目的,就会出现题主所说的情况:腰间盘在CT片子上确实有突出,但是下肢没有疼痛、麻木等症状,这种情况应该称之为:腰间盘突出,而不能诊断腰间盘突出症。
正确的治疗方法应该以正确诊断为前提要想有好的康复效果,需要有正确的诊断,否则就是驴唇不对马嘴或者是南辕北辙。下面具体分析下这类患者可能患的什么病:
1.腰椎退行性变
腰间盘突出只在CT片子上有表现,而无任何的腰腿疼(或轻度腰部不适),多数情况是腰椎过早的发生老化退变,称为腰椎退行性变。主要治疗是锻炼腰背肌(五点支撑法),增强腰部肌肉力量,稳定腰椎,减少腰间盘进一步突出风险。如果有条件可以采用按摩理疗、针灸推拿等物理方法帮助巩固康复效果。
2.腰肌劳损
和腰间盘突出症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为腰部劳累后酸胀不舒服,按摩后症状减轻,“叩之舒适感”是其典型表现,没有下肢的酸、麻、胀、痛等情况。此种疾病重在改变不良生活或工作习惯,避免久坐,做好保暖等等。
3.腰椎管狭窄
典型表现是间歇性跛行,不能走远路,行走一段儿距离后双下肢出现麻木疼痛办无力的表现,患者自我感觉病情较重,临床体格检查常常没啥大问题。需要结合腰椎CT或核磁检查综合评估,保守效果一般,多数情况最终需手术治疗。
正常人通过仪器测量有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吗?
"椎间盘突出"最早是在尸体解剖中发现的,X线和造影剂发明以后才在活体中得以间接的观察,CT和MRI技术才让它较为直观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所以它不可能有"祖传"的论述和疗法。
"椎间盘突出"形成的原因至今尚未明确,所有相关的论述只是猜测。
对"椎间盘突出"的后果一一临床表现的认识更是存在很大误区,有待进一步商榷,可以从二个方面考虑: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和对周围结构(尤其是脊髓和脊神经根)的直接挤压。
"椎间盘突出"影响脊柱稳定性,增加相关肌筋膜的负荷,有可能成为疼痛的原因。
但迄今发现的事实是"椎间盘突出"的大小与"脊柱失稳"或"神经受压"等临床症状的程度并不成正比。
特别要指的是,已经众所周知的"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引起疼痛"的观点,存在很大的谬误一一神经受损不应该"痛"!
神经的功能是传导信息。神经受损后传导功能下降甚至丧失,只能表现为感觉减弱或消失。能够明确地感知与神经支配区域相应的痛点、线、面,恰恰说明该神经的功能正常。
疼痛感是软组织中的无菌性炎症病灶与局部张力增高的共同作用经神经传递给大脑而产生的,所以神经阻滞麻醉可以消除痛感。
目前的"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其实是把多种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毫无关联的疾病混为一谈,统统归咎于"椎间盘"的影像学改变。于是一方面"专家"遍地,一看片子就下诊断,"必须手术,否则瘫痪";另一方面"神医"频出,药物、手法、器械等等根本不可能改变骨骼的方法都能治好"专家认定"必须手术的"椎间盘突出症"。
如果不轻易用"椎间盘突出"这个名词,思路可以更清晰一一人体包括骨、神经、血管、肌肉、筋膜,组合成多种器官结构,"椎间盘"只是指组成脊柱的一个零件。各种组织和结构发生异常都可以引起不适,各有特征,不可笼统地用"椎间盘"的病变作为诊断的依据。
其实,酸胀紧牵是肌筋膜张力异常的表现,伴随炎症时表现为疼痛;在高张区的远端出现循环障碍(多为静脉回流的不完全受阻)表现为麻。只有神经受损时才会发生感觉运动异常,神经受损也只能表现出感觉运动减弱。
消除无菌性炎症和松缓肌筋膜张力才是治痛的根本。所谓的"保守疗法"无非如此,不可能改变"椎间盘突出"的状态,优劣区别只在于是否做到"准确"和"全面"。如果有效,说明治疗的其实是软组织病损,根本不是"椎间盘突出"。如果无效,也不等于就是"椎间盘突出"而需要手术,必须从诊断是否正确、方法是否到位等方面进一步审核,寻找原因,"保守治疗三个月无效就手术"的说法是错误的!
确认有神经症状,且与影像学异常相对应时才有手术的理由,而且必须抓紧时机,切不可盲目寄望于"椎间盘突出"有"保守疗法"而贻误治疗时机。"保守治疗三个月无效再手术"的说法更是错误的!(重点重复)
"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效果,取决于正确的诊断、及时的时机和正确的术式。
在目前接受手术的患者中,一部分是确实属于椎间盘突出神经受压的,如及时手术解除压迫避免神经的进一步损害,预后良好;若寄希望于所谓的"保守疗法",发病二周以后手术,神经恢复时间明显延长,三个月以上再手术的情况更差,甚至不能恢复。
另一部分以疼痛为主要症状,不存在神经受损表现,多为软组织病损,针对椎间盘突出的手术其实是无效的,但手术中的麻醉、手术后的绝对卧床休息都可以达到放松肌筋膜、减缓无菌性炎症的作用,使疼痛减缓;术中术后激素对缓解疼痛的作用不可忽略。但由于这些作用的不完全性,症状在一定条件下会重现,即所谓"复发"。
事实上椎间盘摘除后不可能再生,又怎么可能复发呢?
所以,面对手术后残余或复现的症状,仍然应该从骨、神经、血管、肌筋膜等方面详考症状和体征的归属,明确诊断再作相应的处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反复发作?
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为什么会反复发作,该怎么办?
谢邀!
一旦得了腰椎间盘突出,大多数人终身反复发作,或终身伴随着腰部隐隐作痛。很多人对此采取放任的态度,因为几十年治下来,还是反复发作,隐隐作痛,早已经心灰意冷。
那么,腰椎间盘突出为什么会这样反复发作?
我们先来弄清楚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有哪些?简单来说,无外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内因:椎间盘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退行性变,导致髓核水分减少,关节失稳,纤维环坚韧度减低。加上椎间盘缺乏血液循环,几乎没有自身修复能力。
外因:腰部外伤、劳累、姿势不当、过度负重、妊娠、受凉受潮等等。
所以,我们现在可以很好的明白,为什么腰椎间盘突出容易反复发作了。
首先,内因没有得到纠正。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过治疗后,虽然症状基本消失,但是突出物并没有完全回纳,只是压迫神经根的程度有所缓解,或者是和神经根的粘连解除而已。加上椎间盘不能自我修复,所以一遇到上述的外因,就很容易复发。
其次,外因没有得到有效的避免。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需要各种不同的姿势,养成了各种习惯。但是,很多不好的习惯并没有在腰椎间盘突出后得到改善,依然不停的在劳累、超负荷搬运东西、开长途车、不注意防寒保暖等等,所以很快,刚回去一点的椎间盘又出来了。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反复发作呢?内因已经很难改变,我们只有从外因上得到答案:
1、工作中要注意劳逸结合,姿势正确,避免超负荷搬运东西。
2、平时应加强腰背肌锻炼,加强腰椎稳定性。
3、宜选用硬板床,保持脊柱生理弯曲。
4、避寒保暖,戒烟控酒。
怎样区分腰间盘突出的急性期和缓解期?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急性期和缓解期,这种概念没有一定清晰的概念,一般来讲,以刚发病初期,症状表现极其严重的时候,称之为急性期,随着时间疼痛减低,趋于平稳的时候是慢性阶段。
急性期的理解
腰椎间盘突出症刚发病的初期,可能伴随局部组织肿胀,神经根的增粗,会导致腰部疼痛很剧烈,可能上半身都难以支撑,腿痛也较剧烈,步行困难,重的人卧床休息都可以感受到剧烈的痛感,翻身、穿鞋、穿裤子困难。
慢性阶段
不少人腰腿痛持续时间很长,症状短期之内没有进一步发展或加重,正常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有的甚至还可以生活和工作,可是总有身体的不适感,疲劳之后就会诱发症状,一般急性期多数会在两个月之内缓解,变成慢性。
什么是缓解?
没有缓解期这个说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来讲,好转可体现在各个方面,例如,原本疼痛的部位整体减轻,或者从痛到脚,慢慢变成疼在腿部和臀部(神经痛向上走),治疗期间由剧烈疼痛,变成麻木、酸痛等。
结语腰椎间盘突出症48小时内,也应该冷敷,不可以推拿和热敷,和急性外伤的处理是类似的,及时的休息,有必要的话可以采取药物,止痛、抗炎、脱水,这个阶段度过之后,治疗急性和慢性区别不大,针对的去分析解决问题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