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做什么检查最准确,如何判断是不是心脏问题?
心电图是心内科最常用的检查,但它也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
心律失常比如常说的早搏、心动过缓、心动过速、房颤等,发作时的心电图就可以用来确诊何种心律失常,但如果做图的时候恰好没有心律失常发作,那么就没有诊断价值。
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时,心电图可以有ST-T改变等变化,心肌梗死发作时心电图有典型的动态演变,结合胸痛胸闷的症状,心电图此时很有诊断价值。但如果没有心肌缺血发作,即便血管堵塞很严重,心电图也可能是正常的。
心电图
心电图检查正常,并不能证明心脏没有问题,也许只是没有捕捉到问题而已。
那么,不同的心脏症状还需要哪些检查来排除呢?
胸闷、胸痛→怀疑冠心病、心绞痛心电图运动试验,也就是一边跑步,一边监测心电图上缺血的变化
冠脉CT,通过肘正中静脉注射造影剂,然后进行CT扫描,看冠状动脉堵塞的部位和程度;
冠脉造影,将造影导管沿动脉系统送到冠状动脉开口,注射造影同时录像,明确冠心病的诊断和血管狭窄的程度,这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冠脉造影
心悸、心跳有间歇或漏跳→怀疑心动过速或者早搏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又叫Holter,身上贴几个电极片,几条导线连接到一个小盒子上,可以将全天的心律记录下来,弥补了心电图捕捉不到心律失常发作的问题。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乏力、头晕、眼前发黑甚至短暂的意识丧失→怀疑严重的心动过缓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以记录最慢心率、心跳最长间歇,如果达到一定标准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活动后喘憋、呼吸困难→怀疑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心脏彩超),了解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
BNP(脑钠肽)或者NTpro-BNP,抽血检查的一个指标,对于诊断心衰和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很有帮助。
各种心肌病(如扩张性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如主动脉瓣狭窄)、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超声心动图(心脏彩超),了解心脏的结构,可以明确诊断上述疾病。
超声心动图
当然,除此之外,相当一部分人有心脏部位持续的不舒服,但是心脏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往往是精神情绪因素所致。
综上所述,心脏检查五花八门,不同项目解决的问题各不相同,所以,有问题还是要到正规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症状安排最有针对性的和最合理的检查。
心肌核磁共振和冠脉造影有什么区别?
心肌核磁共振vs冠脉造影:
区别一:检查有创程度、操作流程和所用设备不同
心肌核磁共振是核磁共振检查的一种,属于无创类检查的范畴。心肌磁共振能够开展的医疗机构不多,往往集中于大型三甲医院,因为除了需要较先进的磁共振仪以外,往往还需要心脏扫描专用的线圈,扫描序列也是非常特殊的。心肌磁共振对扫描技术以及磁共振对比剂的使用要求比较高,获得非常理想的图像不容易,建议到心脏扫描经验丰富的、教学型三甲医院放射科开展。对患者而言,扫描过程与做其他部位的增强核磁共振扫描相似;
冠脉造影是在X射线的引导下,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对冠状动脉进行显影的技术。冠脉造影是一种介入性操作,不属于完全无创的检查范畴,需要在心导管室开展。当然,目前很多基层医院都有足够的条件和相当的经验来开展冠脉造影了,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对患者而言,需要在桡动脉处进行动脉穿刺,然后将导管逆性输送到心脏内,注入含碘对比剂进行造影。
区别二:检查目的有所不同
心肌核磁共振检查主要是用于评估患者的心肌坏死面积、纤维化程度以及精确评估心脏功能;
冠脉造影更主要的是评估冠脉的狭窄程度,确诊是否有冠心病,冠心病血管狭窄的程度,以及是否需要安放支架。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区别三:适应人群不同
心肌核磁共振主要用于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心梗面积、心肌纤维化程度、心脏功能等;以及缺血性心肌病和各类非缺血性心肌病的心肌病变情况分析;
冠脉造影则是可以用于在临床上高度疑似冠心病患者的确诊、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的评估、心脏搭桥手术术后的评估等等。
做心脏造影对身体有危害吗?
你好,我是知心蓝医生。你所说的心脏造影,其中占最大比例的就是用来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冠脉造影。近些年来,我国的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越来越年轻化,自然而然冠脉造影检查就做得越来越多,在省市级医院的心血管内科冠脉造影是家常便饭,甚至在一些县级医院里面也大量开展冠脉造影检查,以及冠脉的介入治疗。医生和患者都习以为常的冠脉造影,到底对身体有什么危害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冠脉造影是怎么做的?有哪些危害?有哪些解决的方法?冠脉造影其实就是给冠状动脉拍照片、录视频神奇的循环系统:人体的动脉血管是连接着心脏和各个组织器官的桥梁,就像是一个城市的供水管道系统,沿着任何一个管道逆流而上,最终都可以到达水源头,冠脉造影利用的就是这样的原理,从我们手上的动脉(桡动脉,把脉的地方)或者大腿根部的动脉,送入一根细小导管,逆着血流到达心脏,对心脏的冠状动脉进行检查。造影剂让冠状动脉“亮起来”:人体的冠状动脉是比较细小的,冠状动脉的主干也就只有五六毫米,一些大的分支大约两三毫米,剩下的就是一些更细小的分支;而且这些血管与周围的组织连接在一起,前面又有骨头、肌肉等遮挡。所以在进行冠脉造影的时候,要从前面讲到的导管里面注射造影剂,让造影剂充满冠状动脉。造影剂是一种不透X光的药物,在冠脉造影的时候可以使冠状动脉“亮起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晰的看到冠状动脉的分布、大小、有没有狭窄堵塞。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血管的照相机:前面提到的用来给冠状动脉照相的设备就是DSA,其实它也是一种形式的X光检查,能够在注射造影剂的同时从多个角度对各个冠状动脉进行拍照、录视频,真可以说是360度无死角,这些照片和视频都可以存入光盘,便于保存和分析。正因为冠状动脉造影能够有这么清晰的照片、视频,所以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功能强大,为什么不人人都做冠脉造影呢?有什么危害?
在临床上碰到胸闷、胸痛症状的患者数不胜数,通常只会对那些临床高度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并不会建议所有的患者都做,一方面是因为引起胸闷胸痛症状的疾病种类很多,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冠脉造影是有创检查,存在一些风险。
穿刺血管损伤:前面提到的手上的动脉和大腿根部的动脉是做冠脉造影的入路血管,相当于一个门户,所有的导丝、导管、动脉鞘都要从这个部位进入血管,操作完成之后,用纱布压迫这个地方进行止血。这个部位有可能引起出血、血肿、动静脉瘘、感染等。冠状动脉损伤:冠脉造影要将一根导管送到冠状动脉里面进行注射造影剂,相对于冠状动脉光滑的内膜来讲,这个导管又硬又粗糙,所以有可能引起冠状动脉内膜的损伤,甚至造成动脉夹层,危及生命。X射线辐射:冠脉造影检查是有辐射的,因为要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拍照、录视频,所以接受的辐射要比进行一次胸部拍片或者CT检查多得多。电离辐射可想而知,与与恶性肿瘤、胎儿畸形等都有关系。造影剂过敏:目前临床使用的造影剂大部分都是含有碘的,碘有可能引起过敏,轻微的过敏可能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等,严重的过敏可以导致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造影剂肾病:注射到冠脉里面的造影剂,最终需要在肾脏里面进行排泄,造影剂有可能引起肾脏的损害,表现为肾功能不全,严重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知己知彼,重在预防,把冠脉造影的危害降到最低虽然前面提到过,冠脉造影有可能产生不少并发症,但我们也不能投鼠忌器,因噎废食,该做的时候还是得做,重要的是如何去把危害降到最低。
选好适应症:避免冠脉造影对身体的危害,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不做这个检查,所以这就需要心血管医生严把适应症,根据患者提供的病史以及其他检查进行分析,只对临床怀疑度比较高的人做造影检查,不能草率决定。熟练技巧、轻柔操作:冠脉造影是个技术活,熟能生巧,只有当做的多了、反复揣摩、善于总结,才能够游刃有余,拥有一双尽量轻柔操作的“lady's hand(女士的手)”,尽量减少X光暴露的时间、造影剂的使用量,这样能够减少血管的损伤、降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药物预防:对于比较有可能出现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比如说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基础肾病、单侧肾脏等,可以在手术前和手术后给予静脉滴注氯化钠溶液,并且嘱患者多饮水,可以预防造影剂肾病,当然心功能不全的人输液和饮水另有讲究。对于过敏体质的人,需要预防性的用一些抗过敏药物,备好抢救用药。总结,冠脉造影检查对冠心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是金标准。各级医院的心血管医生经过一定正规培训,都能够熟练的完成冠脉造影操作。但是仍然存在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比如穿刺血管损伤、冠状动脉损伤、造影剂过敏、造影剂肾病、X射线相关并发症等。选择好适应症、熟练的技巧、轻柔操作、必要的药物等能够有效的减少并发症发生。关注知心蓝医生,了解更多心脏知识。
心脏病做心脏彩超能检查吗?
心脏病可以做心脏超声查出来,因为心脏彩超可以检查出心脏结构方面的一些疾病,比如有没有先天性的心脏病,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心脏的房室结构,瓣膜的功能是否正常,有没有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还有心肌的结构如何,有没有心肌肥厚,心肌的致密化不全,心功能不全等等。
医生开了各种检查单子?
你好,因为你只说了心脏不舒服,没有别的病情描述,无法判断你的症状。你现在应该是觉得医生开了太多的检查项目,不知道是否应该检查,那我可以给你一些意见。
心脏类疾病最常见的就是冠心病了,不管你是心慌,心难受,还是胸闷,胸痛都有可能是其前期症状。
一般人可能以为检查心电图就可以诊断出病情,但我可以很肯定的说,心电图只能检查出50%的冠心病,还有心脏彩超、冠脉造影等。
可能有些人会问,这是为什么呢?
冠心病类型较多,诱发原因也未全部确定,其中有一些冠心病类型,没有临床症状,也称隐匿性冠心病,平时包括检查时没有任何症状,但当跑步、饮酒、激动、过度吸烟、严重失眠等情况出现时,会突发性心慌、胸闷,严重时心脏停搏,引起猝死。
临床上尚不能很准确的肯定其诱因,冠状动脉狭窄较轻、侧支循环建立较好,通阀较高都有可能。
涉及到的临床检查也跟你说一下:
一、动态心电图
是用于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也就隐匿性冠心病)的常用方式。
二、心电图运动试验
应在休息状态下常规做心电图检查,若是阴性时做运动试验。
三、核素运动心肌显影
临床常用的是201铊心肌显影,是检查心肌缺血最为敏感的无创方法之一,对其诊断的敏感性可达80%,特异性为90%,并可测量运动时心肌缺血范围、严重程度、推测狭窄部位、程度,对后期治疗有较大意义。
四、超声心动图
二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已渐用于检测室壁活动,可间接地估量心肌缺血。
五、X线胸片检查
冠状动脉严重粥样硬化者可以发现其动脉钙化点。
六、冠状动脉造影
可直接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但毕竟由于其创伤性,不能用来对无症状的患者检测。
七、核磁共振和正侧位片
这个是我加上的,以上那些是传统医学上要用到的检查,但在我临床工作中,发现有很多冠心病患者,是由于脊柱的改变,影响交感神经导致的一系列症状,通过这两种检查,可以更早、更系统的发现冠心病,在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最后治愈!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你描述的过于简单,你还要和心脏圣经官能症、急性心肌梗死、肋间神经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心肌炎、心包病等疾病区分
最后给你个建议,心脏无小事,相隔网络,周围正规医院医生的建议,才是你最好的保护神,而不是.....
(本文由罗民教授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我进行删除。如您有任何疑问,欢迎文末留言,私聊联系,共同探讨。关注本文作者,获取更多医学知识,欢迎点赞、评论、转载,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