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一般能活多久,焦虑症是心理疾病吗?
有时候我们也会用“焦虑”这个词语来描述无法排解、长期的紧张和忧郁,以及莫名的恐慌。其实,“焦虑”是一种以长期的极度忧虑和持续恐惧为主要特点的复杂情绪状态。烦躁不安、疲劳、集中注意力困难、肌肉紧张、睡眠困扰……这些都是焦虑的表现。
没有特殊原因引发的焦虑,或对日常事件的过度焦虑反应,被称为广泛性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是泛化的,没有特定诱因。
当焦虑情绪成为持续性或发作性出现莫名其妙的恐惧,害怕紧张和不安时,我们往往会担心自己会失去控制,有的人甚至会担心自己可能会突然晕倒或发疯。有的人会同时伴有抑郁症状,对目前未来生活缺乏信心和乐趣。有的来访者前来进行咨询,一方面是为了减轻负面情绪对自己的伤害,另一方面则是希望提高自信心。而有的来访者由于出现了持续的恐惧和害怕,担心自己的健康状态,也会前来进行咨询。当焦虑变得难以忍受,并对日常生活产生有害影响时,就需要有人帮忙来对付它。
有特殊原因引发的焦虑,被界定为恐怖症。例如广场恐怖症和蜘蛛恐怖症就是常见的两种恐怖症。
当我们面对真正的恐惧时,会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全身出汗,急切地想逃离,有时感到窒息,有生命危险。恐怖症给人的身心造成巨大的痛苦折磨。人们常说对某件事有恐怖症,其实只是描述普通的害怕和颤抖。其实,恐怖症的患者可能会陷入痛苦的折磨,无法自我解脱。平日里,普通人给的建议完全不起作用。如果我们身边的人真的患有恐怖症,庆幸的是,对于某个具体事物的恐怖症,我们可以和专家一起设定清晰的目标,对其进行改善。逃避无济于事,积极地寻求帮助很重要。
焦虑之所以如此复杂,原因之一就在于其主观性。焦虑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如今,00后的焦虑往往关于学业、孤独和攀比;90后的焦虑离不开追求快速成功时的怀疑和迷茫;80后的焦虑的是原来在风雨中的“自由”成为了“妥协”;年长者把焦虑用身体疾病表达了出来……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师认为,因为我们有很多进行选择的自由,并最终为自己的行为担当责任,因此焦虑事实上是不可避免的。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的,焦虑的“奥秘”就在于人们的主观性。哲学主义哲学家让·罗伯·萨特说过,“我们注定受自由之苦,并必须为塑造我们的本质而作出选择。”如果我们已经意识到和焦虑相关的事件和观念,我们可以采取行动,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些,心里好过一些。快速行动、积极改变事情的状态以及我们的观念,会对缓解焦虑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我们无法自行梳理焦虑发生前后自身的状态,或者无法理解当下的情况,不妨做以下几件事情:
1、和现实生活中状态很好、正能量的朋友表达我们的情况,通过交谈获得积极的讯息、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拆除局限我们思维的墙。
2、融入到关爱自己、积极向上的团体当中。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启发我们采取新的、积极的行动,破除旧的思维、修正局限自身的行为。
3、寻找这方面的专家,进行一对一的咨询和专业的帮助,以便我们为自己的人生做出负责任的担当。
生活很美好,我们每个人都值得爱与被爱。最后,愿您人生的旅途一路好情绪!祝一切顺利。
抑郁症患者擅自停药有哪些危害?
抑郁症患者擅自停用抗抑郁焦虑药物是有风险的。
一般来说会有以下几个方面危害:
1.抑郁症的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加重。
2.已经好转或控制的病情疗效不能巩固,再度复发。
3.最危险的情况,是突然停药引起“撤药综合征”。会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反跳加重。
4.突然停药导致一些抗抑郁药的附加作用凸显而引发其他疾病,引发危险。
我们先看抗抑郁药是怎样作用的。
抗抑郁药最主要的作用机制,是调节脑内神经细胞的递质平衡,像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细胞之间的递质,是传递信息的信使,可以调节细胞的功能。所以说抑郁症不是“思想问题”,而是脑子里神经细胞的递质不平衡、不匹配了,所以功能失调了。抗抑郁药就是通过调节这些神经递质来使脑细胞的功能逐步恢复正常的。
在这个治疗过程中,对神经递质的调节有促进的、有抑制的,在药物作用下达到一定的平衡关系。待到病情稳定、疗效巩固后,再缓慢地撤除药物,使脑神经细胞自身保持这种递质的平衡,恢复正常的功能。就像扶小孩子走路一样,走稳了,再慢慢地放手。
抗抑郁药起效比较慢,一般要1~2周左右;药物在体内达到稳定水平的时间比较长,一般要4周左右;药物开始治疗达到病情稳定的时间也比较长。因此一旦用药,至少要持续半年,这样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时还要根据病情维持用药,巩固疗效。如果治疗过程中擅自停药,是会影响疗效的。
突然停药容易产生“撤药综合征”,导致病情反复。突然停药会造成药物对脑细胞神经递质的调节突然中断,有些抑制作用突然消失,本来被抑制的病情出现反弹,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是有危险的。所以,停药时是要逐步减少药物剂量,使身体逐渐适应耐受后再停用。这个过程要持续两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保证平稳过渡。
抗抑郁药是有副作用的,突然停用也会加重因副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比如抗抑郁药有一个比较常见的副作用就是升高血压。如果突然停药,就会造成血压突然降低,导致各脏器血液灌注不足的不良后果。我们就曾收治过因突然停用抑郁药而引发低血压导致急性心梗的病人,所以擅自停药有风险。
抗抑郁焦虑药是精神类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切忌擅自停药!
(图片来源于网络)
抑郁和焦虑症能自愈吗?
抑郁和焦虑的人的整个世界都是灰暗的,没有色彩的,害怕与人交流,害怕见到任何人,整日只能与自己为伍,甚至分不清白天黑夜。
其实,任何事情都是两面性的,但主要还是在于自己本心。看你是否真的愿意走出来。
初期可以依靠多运动,跑跑步,跳跳健美操,广场舞,听听音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让自己走出仅有自己的小圈子,狭小空间。
再就是选择一些自己曾经很喜欢的事情再去拾起来,画画,写字,看书,哪怕就是去吃自己爱吃的食物。都说吃甜食可以让人快乐开心起来。
还有就是可以让自己放纵一下,放声地将心底所有的痛苦与悲伤都哭出来,吼出来,哪怕歇斯底里,哪怕鬼哭狼嚎,彻底的让自己发泄出来,眼泪也是痛苦的排泄口。
如果这些还不足以,可以来一场和自己的约会,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管它什么报表文案,管它什么做饭洗衣,管它什么什么。躺在沙滩上,听听海浪的声音,拥抱大自然。好好地与自己相处,在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群中更容易想清楚一些事情的原委,权衡好利弊。
当然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还要依靠药物和心理医生来治疗。毕竟抑郁也是一种病,自己无法调节时,只能是借助外力。
不要放弃自己,更不要放弃爱你的人,你的父母子女,你的兄弟姐妹。因为这个世界值得你去爱的人,值得你去做的事还好多。加油!
抑郁症一般要多久才会好?
你好,我是治疗抑郁症的精神科医生,我来回答你的问题。你的问题我看不出是不是真正的抑郁症,我觉得很有可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而不是抑郁症。
抑郁症究竟什么样?抑郁症也就是抑郁发作,是以持久的情感低落为主要表现的心境障碍疾病,按照症状特点分为三大症状群:情感症状群、认知-行为症状群、自主神经系统症状群
情感症状群:
抑郁心境:源自患者的自我体验(例如:情绪低落、悲伤)或他人观察(例如:流泪、外表颓废);儿童、青少年抑郁心境可表现为易激惹;
兴趣及愉快感明显减退:尤其是平时很喜欢的活动;愉快感减退也包括性欲减退
认知-行为症状群
面对任务时,集中注意和维持注意的能力下降,或明显的决断困难;
自我价值感下降或过分的、不适切的内疚感,后者可以表现为妄想;如果内疚感或自责仅仅指向抑郁状态本身理则该症状不成立;
对将来感到无望;
反复想到死亡(不是对死亡的恐惧)、反复的自杀意念(有或者没有特定计划),或有自杀未遂的证据。
自主神经系统症状群:
显著的睡眠节律紊乱(入睡延迟,夜间醒觉次数增多,或早醒)或睡眠过多;
显著的食欲改变 (减退或增加 )或显著的体重改变 (增加或 下降);
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
精力减退,疲乏,或即使最低限度的活动也会出现明显的疲劳感。
是不是抑郁症主要看是不是符合上面的症状,一般符合上述症状中的5项症状,其中至少有一项是来自情感症状群,满足超过1个月就可以诊断抑郁症了。
我们来分析一下你的问题首先你说经过亲朋好友的开导,你已经白天不受影响,正常工作,赶不到抑郁症状的影响了,说明起码已经不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了。但是晚上入睡的时候是存在相当困难的,所以需要依靠安眠药物入睡。
这样的情况我不知道你的抑郁具体持续了多长时间,是不足一个月还是一个月以上,最严重的时候是个什么样?除了入睡困难,现在还存在什么样的抑郁症状。如果持续的时间不足一个月,很有可能没有达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只是因某些压力或是刺激源引发的抑郁情绪。
因为能被亲朋开导缓解的往往不一定就是抑郁症状,很有可能只是抑郁情绪,既然开导对于你是有效的,我不会建议你服药,完全可以使用心理咨询的方式调节自己的问题。当然,如果长时间不缓解的抑郁情绪,并且超过1个月,还是可能达到了抑郁症的诊断,最好到专业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去进行诊断和治疗。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有疑问可以私信留言,手打不易,欢迎关注!老了会不会很凄惨?
没有孩子老了不一定很凄惨,没有栖身之所和养老的本钱那才会很凄然!
人到四十岁,已进入不惑之年。可是还在迟疑思忖,心烦意乱,举棋不定,这种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确也够可怜和酸涩的。
诚然,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婚姻家庭首先是要有孩子的。而且是重中之重。古人不是有句名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吗?孩子体内流淌的是自己的血液,故而是传宗接代和延续香火的。而且孩子要多,三五成群是最好的。因为人多显得门庭兴旺,后继有人,多子多福。人多势众,才有希望才有发展的前景。小有所养,老有所倚。要是在以前,聊天中別人知道你有几个子女,人家马上拱手向你恭贺,有福气有福气,老了每个子女都要孝敬你,吃香的喝辣的。听的那人洋洋得意,喜滋滋的,脸上堆满了笑意。如果你是无儿无女,或者只有一男半女,别人背后会议论你命不好,福簿命浅,老了日子必定惨淡。
而如今社会发展飞速,日新月异,新旧观念交递碰撞,矛盾大增。新生代人把传统观念击的粉碎,他们有自主的想法和活法。他们很自我,以自己为中心,很会享受生活,懂得生活。今天可以享受明天的幸福。在追求幸福的路上,不会让路于人,不会委屈自已,如果他们的愉悦和幸福没有达到预期的期望值,会痛下决心,割舍一切。所以现在刚结婚就离婚的比比皆是,既使有了自己的骨肉,她们也会舍弃,不管不顾,朝着自已梦幻的幸福之路飞奔!朋友你在纠结有无孩子的事情和老了以后处境的设想。因为你是已过四十岁的人,是在传统观念下成长的。所以有此顾虑和痛苦。养孩子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一旦有了孩子,你就会把所有的心思和付出转移到孩子身上。你要培养他,投资他,要让他有一个好的出路和发展。这些如此等等要耗干的心血和所有积蓄,你还得要无怨无悔,无私无畏。因为你是子女的铺路人,也是他们的奠基石!
在如今的社会可以确切地说,有儿女的家庭不一定就幸福,而无儿无女的人晚境也未必就凄惨。现在养育子女的成本是巨大的,给父母造成的负累是沉重的。那些土豪和富翁就另当别论。普通家庭的夫妻只养活一个子女,都要付出一生的心血和辛劳。他们没日没夜地苦干,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总是朴素的模样。不是他们不会享受生活,不懂得生活,因为心里装着子女,无时无刻情系子女,把一辈子的青春和财富都奉献给了儿女。其实他们活的真的很累很辛酸也很无奈。
反观那些无儿无女的家庭,夫妻俩悠闲自得,无忧无虑。挣得的钱财就是供自己享受生活的乐趣。老了有社保,有足够的存款,心里无牵无挂,家庭单纯,少有矛盾。他们有的买个房车,到处去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身心愉悦,快活似神仙!
写了这么多,想必朋友一定能知道我的一片苦心。要不要孩子是自已的心态。一旦要了,你就要有责任和义务把他养大成材。至于你老了他能不能孝敬你,赡养你,那是你的造化和福气,不要以为你养育了他,就理所当然的得到,这一切不可预测,只能顺其自然。
不要想太多和过多期望,养老最后还是要靠自己。这样才踏实,才活的有尊严!!
这是我的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