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焦虑症,如何摆脱因心理暗示导致的焦虑?
你好,我是小鱼,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小鱼认为所谓心理暗示的焦虑,主要是自己给自己施加的压力,这个压力并不理性,而是从不考虑外界因素,只要稍微一个念头就会倍感焦虑,甚至是莫名其妙的焦虑。
实不相瞒,小鱼也有这样的焦虑,比如开着车突然心情陷入低谷,觉得自己哪哪都不行,过了而立之年,依然一事无成,而且现在也没有能力改变现状,于是焦虑感扑面而来。
那么,我们该如何摆脱焦虑呢?读了李笑来的书之后,小鱼很受启发,觉得明白以下4点可以帮助缓解焦虑。
01 交换才是硬道理,用“我有的”换取“我要的”。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第一步,拿出一张纸将其划分为左右两半,然后做两个列表,左边是“我有的”,右边是”我要的”,逐一罗列。
第二步,对列表内容进行客观评判。对于“我要的”列表中那些无法用“我有的”换取的,直接划掉;再看用“我有的”能换取哪些“我要的”,并标明哪些是必须的、必要的、重要的和不可或缺的。
第三步,重新审视那些“我要的”,你会发现有的可能无法用现在“我有的”来交换,却又是必须、必要,甚至不可或缺的。这个时候我们的心里就要有两种准备,一是接受自己没有达到目标的现状,二是认真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再积累一些“我有的”,从而有足够的资本换取那些“暂时换不到但极其想要的”。
还有一种最坏的情况,就是你发现对于“我要的”,我却什么都没有。乍一看也许你会感到气馁。但其实对任何一个正常人来说,你还有时间、还有精力、还有正常的智商就已经足够了,只要努力,只要勤奋,机会总是存在的。
用这个方法的好处就是当你一到“我想要什么”的时候,马上就会提醒自己思考一下“我有什么”。然后,你会突然间变得“脚踏实地”起来。
02 完美永远不存在,未知永远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乏一些完美主义者,他们对于任何事情,都希望可以尽善尽美。对于那些不能做到完美的事情,干脆就直接放弃,不去着手。
但是事实证明,这样的人是伪完美主义者,正是因为他们追求完美,所以错过了很多事情,也错过了很多机会。甚至还打肿脸充胖子,说”我没什么可后悔的”。
实际上呢,在这个世界上完美根本就不存在。虽然一些真正优秀的人,也会被别人称作完美主义者,但他们也并不是真的完美,只能说他们是有能力做到更接近完美的人,并且一直在努力。
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时刻忍耐各种各样的不完美,否则事情根本无法完成。最终完成的事情,结果也常常是不完美的。现实如此,只能接受。
正如同完美不存在一样,未知是永远存在的。我们害怕未知,害怕不确定的东西,希望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是我们永远做不到。所以对于未知的事情,我们常常畏而却步。
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必须接受未知永远存在,然后不断尝试适应“在未知中不断前行”。否则,我们的生活中就会平添无数的焦虑,而焦虑是导致时间浪费,效率低下的根源之一。
当人处于焦虑状态的时候,甚至可能出现一切理智都被清空的情况,另外情绪的焦虑会让人觉得必须要做点什么,但是在缺乏理智状态下的任何决定和行为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当有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可以先把它记下来,然后继续前行。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来解决这些问题。或许到时候这些问题都已经迎刃而解了。
03 接受现状无法摆脱的事实。有一句非常治愈的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梦和远方”。马爸爸也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曾几何时,这两句话让我们对生活又充满了美好的期许。对,是期许。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内心很清醒地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永远无法抵达的彼岸。
因为我们了解自己,根本没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摆脱现状。拿工作来说,尽管有机会进入梦寐以求的领域,结果发现自己还是一无所有、毫无竞争力,最后不过是一切清零、从头再来。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心怀“梦想”的时间越长,沉默成本就越高。这也是很多人都在无意之间被自己的梦想所绑架的原因。这么说可能是太残忍,但这就是现实。
要知道,无论是谁,从本质上看都无法摆脱现状,因为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过去某一或者某一些时刻的结果,而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未来某一或者某些时刻的原因,没有人能够逃脱现实的束缚。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显然对于现状不满,急于摆脱现状是极其不理智的。李笑来说,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接受现状,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
不要常常觉得苦,这会让人忍不住顾影自怜、浪费精力与时间,而要想办法在任何情况下找到情趣,快乐也是一件本事。
04 跟时间做朋友,把未来交给时间。李笑来表示,与时间做朋友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但是最困难的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事是正确的事情,更别提正确的方法了。
怎样判断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确呢?核心只有一个,就是看它是否现实。因为事实证明,几乎一切愚蠢的行为都来自否定现实,逃避现实,只有接受现实才能可能脚踏实地、避免心浮气躁、好高骛远。
就像以上提到的症状,包括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完美不存在、未知永远存在、现状无法马上摆脱。它们既清楚又简单,你只有接受,不仅要接受还要牢记,不仅要牢记还要坚信,不容半点动摇。
李笑来建议,最好时常把自己的一些念头记下来,然后与这几条现实对照。然后,你会和所有这样做过的人一样,发现自己常常在不知不觉之间,被一些实际上完全不现实的念头所左右。
这是正常的,但是通过不时的记录、反思,你会越来越善于甄别那些不现实的念头,进而摆脱它们的影响。这就是差别,很多人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么不现实。
接受现实,也许痛苦,但又醒悟,没有其他的办法。正如凤凰涅槃,只有浴火才能重生一样,时间是现实的人的朋友,是不现实的人的敌人,时间不是故意要这样做,只不过事实就是如此。
愿你跟时间成为朋友!
老是担心这担心那?
想知道人为何会焦虑,首先得知道什么是心理免疫。
我们都知道人体有免疫系统。当病毒、细菌侵入人体后,人的免疫细胞便开始工作,发烧便是免疫系统工作的信号。
同样,当我们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有我们从未接触或有悖于我们认知的信息入侵我们的思想时,人的心理免疫系统便会开始工作,焦虑便是它工作的信号。
所以说,人的焦虑是潜意识在提醒我们注意入侵的信息,是一种心理保护机制。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凯根发明了一种工具,能帮助我们识别焦虑的来源,这个工具称为“心理免疫X光片”。
罗伯特·凯根提出,要想弄清我们缘何焦虑,可以依次问自己4个问题:
我的行为目标是什么?
我正在做的与目标行为相反的行为是什么?
相反行为能够带来的隐形的好处是什么?
使好处成立的重大假设是什么?
比如,虽然我知道这不对,但我总是害怕在开会的时候发表见解,这让我很焦虑。我们以此为例,回答上述4个问题:
我的行为目标是在开会的时候踊跃发言。
我目前的行为是不敢发言。
不发言,我的意见就不会和别人的意见发生冲突。
只要发表意见,就会和别人的意见发生冲突。
原来,我是害怕别人与别人发生矛盾,而这个重大假设事实上并不成立,或者说并没有那么严重。那么,我就知道自己以后应该委婉地、勇敢地发言了。
你不妨利用这个工具,来探索自己心理到底为何焦虑担心。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焦虑症前几个月没有头昏?
一、焦虑和头昏相伴存在,完全可能。二焦虑时间长必然头昏,头昏更焦虑。三、去看一次医生请帮助。四、每天生活工作三攴规律,适当运动。五、有可能去旅游一次。六、自我排解,自寻其娱。七、别自寻烦恼。八、别看警匪片,别打游戏。
感觉很没安全感?
可能有些事情,比如生,死,困难,挫折,困境,绝境都是你从来不去考虑的事情,父母也避讳对你讲这些事情,当成对你的保护,可能其实是麻木你。🌳🌳🌳🍀🍀🍀
但有一天如果有人对你讲了,或者或者你主动去考虑了,然后你觉得对这些很多问题,都没有正确的答案,你就感到很恐慌。知道怎么面对,心里没有底。对未知的一切感到危险,绝望,害怕😨,担忧,忧心忡忡。可能你会把它归为一种病一一抑郁症。🌳🌳🌳🍀🍀🍀
但这些原本不就是人应该面对的,想清楚的问题吗?蒙在鼓里才是一种正常状态吗?蒙蒙懂懂,糊里糊涂,装傻,逃避就能混过去吗?🌳🌳🌳🍀🍀🍀🐿🐿🐿🐿
我想知道抑郁焦虑忧郁有什么区别?
抑郁跟焦虑是人生中最常见的情绪之一。这两种情绪都是人们面对压力时的反应。由于人生中处处都是压力,所以焦虑与抑郁也不断出现。(忧郁归属到抑郁表现症状)
一、为了更好地认识它们,我们先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焦虑症?焦虑是对生命体的一种保护性情绪,正常的时候,都应该有一定程度的焦虑,但是有些人的焦虑太强了,强到没有办法控制,而且到处泛滥──明明没有任何压力事件存在,但身体却继续焦虑。此时,这种焦虑就变成是病态的,患者会感觉到「不安」、「无法放松」、「预期有什么事情即将发生」、「不耐烦的等待」、「坐立难安」等。
1、在心理上的感觉──患者无法放松。仿佛有什么事情要发生,它必须立刻处理这件事情,否则就可能会有危险发生。但患者在理智上是知道这些危险是不存在的,只是他克制不了自己而以。
这类患者会说:「明明没事情了,但是仿佛有个东西还等着我去做,但是怎么找也找不到,但是那种即将发生的感觉就是很强烈,仿佛再不去做就来不及了。我不断的找,还是找不到哪里没做好,想告诉自己放轻松,却老是觉得一颗大石头放在心头上,拿不下来。」
2、生理上的变化──患者会出现心跳加速、血压上升、胸闷、腹涨、头痛、肌肉酸痛、手脚冰冷、呼吸急促、不断冒汗、肢体麻木的感觉。有人将这情形描述为:「没有办法放松!就是没有办法!全身肌肉紧绷,绷的紧紧的,心脏砰砰的跳,胸口闷的很,几乎要喘不过气来,整个手臂都麻掉了,手心全是汗水,指头却是又冰又冷。」
心理上的焦虑与生理上的焦虑往往是同时出现的,混在一起,不容易区分,也无须区分。
二、什么是抑郁至于抑郁呢?正好与焦虑相反。当压力事件来临,或者离去后,倘若当事人感觉到自己的表现并不如预期,或是自己因为这压力事件而有所损失,那么他将感觉到忧郁。通常,忧郁的现象都还算轻微,当事人至多感觉到「空虚」、「失落」、「羞耻」、「懊恼」等等。
1、抑郁症表现, 抑郁症常常以躯体症状为主。病人主诉疼痛(头痛、腹痛)、乏力、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情感淡漠、易怒、 焦虑、性能力障碍、药物滥用、消极想法、人际关系压力、无价值感、悲观、 犯罪感、羞耻感等。
2、抑郁跟焦虑经常一起出现,这时候,患者就会同时感觉到有危机即将发生,自己很紧张,必须做点什么;但又同时感觉到很空虚、无力、懊恼或无助感。
二、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区别有什么区别一、抑郁症常伴有焦虑症状,但抑郁症以抑郁为主,焦虑往往只是抑郁症患者表现出来的一种情绪反映,同时还伴有其他情绪反映,如强迫、疑病、恐惧等。临床中可用症状量表进行测试,分清症状的主次。
区别二、焦虑症主要情绪表现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过分担忧,并因此痛苦不堪,抑郁症的主导情绪成分比较复杂,除了带有焦虑特征的情绪反映外,还包括自责、自罪、自卑、自闭、敏感等。另外,焦虑症会越来越烦躁,而抑郁症会越来越悲观,时间越长这样的情况就会越严重。
区别三、焦虑症与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反映不同。焦虑症的躯体反映主要与植物神经相联系,比如呼吸、心跳、出汗等等,而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带有一定的稳固性,比如两胁疼痛、周身沉重、性欲消失等。
区别四、疾病对于生命健康威胁程度不一样、虽然说两种疾病都会给患者带来 极大的不便, 给身心健康构成威胁, 但是两者带来的危害也是不尽相同的。因 为很多焦虑症患者并没有得到及早的治疗, 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已经构成极大的 威胁。而抑郁症患者身心都承受着极大的痛苦, 影响患者进行正常的社会职能 工作, 而且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很高, 给患者家人带来严重的打击。
区别五、从发病年龄上看,焦虑的首发一般在35岁以上,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而抑郁症在所有年龄群都有发生。
区别六、抑郁症患者对人疏离,对以往爱好兴趣丧失,而焦虑者保持正常。抑郁症患者的失眠以早醒为主要特征,而焦虑者的特点是入睡困难。
区别七、抑郁症患者严重时对自身症状缺乏认识,主动就医者占少数;焦虑症患者常常知道自己的焦虑是过分的,但又因无法控制而苦恼,大多数会主动求医。
区别八、抑郁症患者心情低落,不愿意与人接触,但不害怕突然发生的人际接触;而焦虑者害怕突然发生的社交接触等,害怕去公共场合。
三、治疗注意经调查显示,约有33%-95%的抑郁症患者同时合并各种焦虑症状。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危害是特别大的,不但会危害人的健康,而且还会产生疾病,一定要注意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调整自己的心态,千万不要讳疾忌医。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治疗焦虑用的抗焦虑剂通常效果迅速,一服就见效,但是使用太久,有成瘾的可能性;而治疗抑郁用的抗抑郁剂效果都很缓慢,至少得等上几个礼拜才会生效,在这之前,各种副作用早已出现,诸如:恶心、紧张、头痛、腹泻等,但是如果能继续服用下去,抗忧郁剂的效果会越来越显著,而副作用也会越来越少,而且还不会有成瘾性的危险(抗抑郁剂不具备成瘾性)。
更重要的是:长期使用下,抗抑郁剂还会根本减低焦虑的现象,等同是一箭双雕,疗效加倍。
所以,倘若患者能适应抗抑郁剂时,单独使用抑郁剂是一个不错的治疗方法,对身体也不至于有负担;但是患者若实在不能忍受抗意义剂的副作用,那只好使用抗焦虑剂,然后藉由焦虑的降低,时间一久,患者的忧郁也跟着减弱。
只是患者必须切记:抗焦虑剂不应该长期使用,也不应该成为习惯性的用药。但是无论如何,使用抗焦虑剂或抗抑郁剂来治疗抑郁症或焦虑症,都是可以被接受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