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养生图片,小雪节气到?
谢邀!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个节气,一般是赶在阴历十月,这时太阳回归到达黄经240度,太阳位于赤道纬度20度16分,北京白昼时间仅9小时49分,是白尽最短的季节,故此在民间有长五月短十月之说,进入小雪也就是我国北部地区下雪的开始,虽降雪量不大,温度下降不太历害,但季风开始以西北风为主,气温一般接近零度或零下,是易突然降温的时节,此时注意要注重加衣保暖,更要预防手脚脸耳的冻伤。
此季节是冬季,中医理论,春生夏长、秋敛冬收藏。冬藏是不外露注意保暖不要过遇出汗,冬季是补肾最好季节,吃四黑对补肾有益,四黑是指黑豆、黑米、黑芝麻、桃桃仁。一般以打糊煮粥食用,枸杞大枣沏水喝也是不错的选择。
习俗!在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地风俗不同,在北方是大量咸制咸菜季节,如东北大量咸酸菜,关里大量咸罗卜,垎塔之类,而再向南是碱鱼干腊肉等,因为小雪到来冬季降温北方有吃饺子的习俗,进入冬季以饺子防寒这是医圣张宗景先人开创的药食,但当时叫饺饵馅是取药村做的。
谢悟空工作人员之邀 !
再见!
据说过两天就是24节气中的小雪了?
2017年11月22日11时05分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太阳到达黄经24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 “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小雪节气的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我国黄河流域一般出现初雪,我国南方的偏北地区也开始进入初冬。
此时气温逐渐落入零摄氏度以下,天气寒冷,转入严冬,正是万物闭塞,人体需要保暖御寒的时候,中老年最好要了解一些必要的养生保健知识,让自己拥有健康的体魄。首先在此节气期间 为避免血液黏稠,应多食保护心脑血管的食品,如丹参、山楂、黑木耳、西红柿、芹菜、红心萝卜等,可适宜吃降血脂食品,如苦瓜、玉米、荞麦、胡萝卜等。
这个季节宜吃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温补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鸡肉、狗肉、鹿茸等;益肾食品有腰果、芡实、山药熬粥、栗子炖肉、白果炖鸡、大骨头汤、核桃等。另外,要多吃炖食和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
小雪节气,室内暖气都开始供暖,外面寒冷,人们穿得严实,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就容易生“内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容易上火。经常听说周围的人出现口腔溃疡,甚至脸上的疙瘩也比平日里多了,这些就是内火的表现,虽然寒冷的日子里,人们喜欢吃热乎乎的食物,但是过于麻辣的食物建议中老年人不要吃,因为这会更加助长体内的“内火”。
那么在寒冷干燥的室内环境里,为防上火要怎么做?建议大家可以多喝点热汤,比如白菜豆腐汤、菠菜豆腐汤、羊肉白萝卜汤等,既暖和又能滋补津液。这个季节的白菜、萝卜都是当季食物,富含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而且,白萝卜能清火降气、消食,非常适合这个节气里食用。
对于有晨练习惯的老年人来说,这段时间里,最好将锻炼安排在日出后或者午后。由于这一阶段室内外温差较大,到户外活动时,要注意提前做好热身运动。而此时天气渐渐进入真正的寒冷,多穿衣服来御寒,注意保暖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最要保护的就是心脏和头部,“头为诸阳之会”,即头部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最不能受风寒,大家一定要戴帽子,耳朵也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护阳气。
冬季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活动趋向休止,因此要养精蓄锐,为第二年春天做准备。早卧晚起,睡眠充足。外出时,体质弱的人最好穿高领而且护腰的服装。注意脚部的保暖,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以促进血液循环。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发生。
如何养生少生病?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中医吴兰贞,以为有42年的中医大夫,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每天为大家推荐中医药知识和健康常识!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小雪时节,天气积阴,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小雪是进入严寒的起点,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会逐步达到0℃以下,长江中下游地区陆续进入冬季,人体感觉湿冷。那么,明日即是小雪,我们应该如何养生呢?
小雪三候
一候虹藏不见:此时阴盛阳伏,雨水都凝成阴雪了,虹藏而不见;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此时地面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
三候闭塞而成冬:天地闭塞,而转入寒冷的冬天。
小雪养生,错过就得等来年!
小雪是寒冷开始的标志。小雪时节,自然界阳气趋于潜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与天地相应,人体气血由外向里收敛,精、气、神趋向伏藏,机体新陈代谢变慢,此时应顺应自然收养、闭藏之势。
“冬三月,此谓闭藏……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逆之则伤肾”,依此古训,小雪养生必得顺应四时变化而养“藏”,如果我们能保护好阳气,养精蓄锐,整个冬天就能健健康康,并为来年春天的生发储备能量。否则,错过就得等来年!
养生要顺应天时,只有顺应外在的气候变化来调适自身的正气,才能让人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根据气候变化,小雪养生可从“一清一防一补”做起——清内火、防风寒、膏方进补。
一清:清内火
小雪时节虽然还未到严冬,但外面的气温已经相当低。冷空气一到,人们就习惯宅在室内,用暖气、空调取暖,连带着添衣进补。这就导致体内的虚火还来不及清泻,便被包裹在体内,人就容易生“内火”。比如,口腔溃疡、痘痘丛生、大便燥结,这些就是内火的表现。加上天气干燥,容易引起肺火旺盛,从而出现咽喉干痛、燥热咳嗽、痰中带血等不适症状。
因此,小雪时节,建议大家在饮食上以清火滋阴为原则,少吃麻辣香锅之类的辛辣食物,多吃白菜、白萝卜等当季食物。白萝卜能清火、降气、消食,生吃可清热生津、化痰止咳,熟吃可益脾和胃、消食下气,跟羊肉一起炖汤喝,既暖和又能滋补津液。
如果肺火旺盛,咳喘厉害,建议大家“生吃萝卜熟吃梨”,可以润肺清热、养阴生津、止咳平喘。
一防:防风寒
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会有大规模的冷空气南下,会出现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
在“六邪”(风、寒、暑、湿、燥、热)中,冬季以风邪寒邪为最:
风邪:“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就是说,风邪侵犯机体可致机体腠理疏泄开张,表现为汗出恶风之症;从病位而言,风邪多侵犯人体的上部、肌表、肺、腰背等阳位。
寒邪:“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阴盛则阳病”,“寒”是阴气盛的表现,寒邪伤人后,机体的阳气会奋起抵抗,但若寒邪过盛,阳气不仅不足以祛除寒邪,反为寒邪所侵害,即“阴盛则阳病”。一旦阳气受损,失去正常的温煦气化作用,就会出现阳气衰退的寒证。
寒邪临床表现
寒邪侵袭肌表,就会有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等症;
寒邪侵袭脾胃,就会出现冷痛、呕吐、腹泻等症;
寒邪侵袭心肾,就会出现恶寒蜷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等症。
因此,小雪时节,建议大家防风防寒,晚上睡觉前,可用陈艾叶加姜煮水泡脚,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改善睡眠质量等作用。
一补:补肾阳
补肾阳有两层含义,一是补肾,二是养阳。根据四季养生的原则是:冬季对应五脏中的肾,顺应天人合一,当以养肾为主。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而经过肾、膀胱的气化作用,除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外,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无形中加重了肾脏的负担。其次,冬季阴盛阳衰,人体要注重养阳,以潜藏阳气,为来年春天做准备。
补肾:可从饮食角度多加调理,黑色入肾经,可以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芝麻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益气血的作用,黑豆、黑米、黑枣、黑木耳等也都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养阳:多晒太阳,起到生发阳气、温通经脉的功效;早睡晚起,晚起不是说睡到八九点,而是在太阳升起的时候起床,此时天地间的阳气开始慢慢积累,此时适度活动大补阳气;热水泡脚,利于阳气潜藏,阴精积蓄;保护头部,头为阳经汇聚的地方,不能受寒,外出要戴帽子、围围巾,注意保暖护阳气。
应当怎样养生饮食?
感谢邀请!
小雪养生,要做好“两清一补”
1、清内火:生吃萝卜熟吃梨。
小雪是寒冷开始的标志。冷空气一到人们便急着添衣进补,可能还来不及清泻虚火,就将其包裹在体内了。加上天气干燥、雾霾频发,最容易引起人体的肺火旺盛,从而出现咽喉干痛、燥热咳嗽、痰中带血等不适症状。此时不妨试试生吃萝卜熟吃梨。梨具有润肺清热、养阴生津等作用,对于燥热咳嗽型患者,熟吃梨还有止咳的效果。而生萝卜可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煮熟后的萝卜则偏于益脾和胃、消食下气。所以,从清热生津的角度来说,冬天生吃萝卜效果更好,或是略微焯水后食用,不必煮至软烂。但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者则不要生吃萝卜。
清抑郁:多晒太阳多吃果蔬。
在小雪节气里,天气多阴冷晦暗,光照较少,加之灰霾不断,此时容易引发或加重抑郁症。大家应顺时调神静心,给自己下个心理暗示,保持正面思维。此外,在有阳光的日子里,要抓紧时机出去走走、晒晒太阳,要给点阳光就灿烂。再多吃香蕉、菠菜等果蔬,也有助于改善情绪。
补肝肾:多吃黑。
小雪节气后,北风开始成为常客,天气寒冷,万物收藏蛰存。顺应节气变化,要注意滋补肝肾。饮食调养可多吃黑色食物,黑芝麻红枣粥、黑豆羊肉炖当归都有很好的食补作用。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小雪时节寒未深而雪未大。是为后续严寒到来,做足准备的好时机。应根据自身体质或清或补,以求体质调和,正气十足,才能更好地应对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