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的原因,什么叫脑梗?
感谢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我是章鱼康护,贴身陪伴的康复管理专家。
脑梗死旧称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
与其关系密切的疾病有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各种原因的脱水、各种动脉炎、休克、血压下降过快过大等。
脑梗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梗死不仅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而且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
脑梗死作为一种突发性脑部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坏死程度因血栓部位及大小不同而有差别。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发病较急,多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并且多表现完全性卒中,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障碍,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导致大面积脑梗死,可发生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和昏迷,少见痫性发作;椎-基底动脉系统栓塞常发生昏迷,个别病例局灶性体征稳定或一度好转后又出现加重提示梗死再发或继发出血等。
我是章鱼康护,贴身陪伴的康复管理专家,如果您关于中风、偏瘫、骨病方面的康复问题,可以关注私信我,我会一一回复!脑梗经过取拴不会再复发是真的吗?
脑梗是常见的脑血管意外事件,高发于中老年人群。脑梗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病残率,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质量。
脑梗经过取拴不会再复发是真的吗?脑梗发生时,患者即使是经过急性期治疗后,也常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如偏瘫、失语等,而且脑梗的复发率极高,这就使得患者心存担心。
1、脑梗取栓后复发:在脑梗急性期,一般在6小时以内的溶栓治疗是减少患者后遗症发生的关键,医生会给予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常见有药物溶栓和机械取栓,以疏通堵塞的血管,恢复脑部组织供血、供氧,进而维持脑部正常功能。机械取栓是一种采用手术的方式将脑部血管的血栓取出的方式,也是疏通血管的一种常用手段。
只不过,无论是何种消除血栓的方式,其只能是急性期疏通堵塞血管的一种方式,而急性期过后,患者还需坚持必要的药物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脑梗一旦发生,预示基础的病理因素已经存在,如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而急性期的治疗无法消除这些危险因素,也就无法避免脑梗再次发生。因此,即便是经过脑梗的取栓治疗,脑梗仍然具有复发的风险,仍需高度警惕。
2、脑梗复发的预防:想要预防脑梗复发,患者一定要注意坚持后续的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方面,患者应注意原发病的治疗,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同时应服用稳定斑块的他汀,以及预防血栓形成的阿司匹林等,这是基础的防止脑梗复发的药物。另外,在生活方式干预上,患者一定要注意饮食应避免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高糖、高热量的油炸食物、动物性食物等,多食蔬菜、水果,避免暴饮暴食、饮食过饱;戒烟戒酒;适度运动;规律作息,切忌过劳、熬夜;避免焦虑、紧张、压力过大、愤怒等,保持良好心态等。
偏瘫患者应该怎么治疗?
脑梗是怎样引起的?
脑梗最直接的原因是脑部动脉硬化,导致管腔越来越狭窄、血流量变少,导致不稳定斑块破裂形成血栓继而将血管彻底堵死,出现脑组织缺血的症状。
脑梗是一种综合性的疾病,总之所有对血管有害的因素都可能造成脑梗,如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房颤、吸烟、突然低血压、动脉炎等。
脑梗的常见病因如图脑梗偏瘫的康复治疗该如何进行?1、被动锻炼
针对于卧床不起的患者,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按摩,预防肌肉萎缩。并让患者做一些被动的“关节屈伸运动”,弯曲身上的大小关节,避免关节僵硬。
待患者病情稳定,稍微能活动时可在搀扶下做踢腿、伸膝等活动,预防心血管机能减退。
2、主动锻炼
不要“着急”让患者走,可从原地的肢体活动开始,训练患者的肌肉和关节,循序渐进、逐渐开展。待患者下肢有了一定的力量,才能从站立到学习走路。
3、言语吞咽治疗
主要是针对失语和吞咽障碍的患者,一般练习气息和口部肌肉开始,比如吹气球、鼓腮等动作,还需要让患者看图片、复读等,这均需要在专业治疗师指导下进行。
4、药物治疗
多服用活血通络、扩张脑血管和营养脑神经的药物。
服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药物。可以降低血液的黏度,减少对血管的压力,防止血栓的生成与梗阻。
患者出现不能口服药物的情况,该怎么办?患者出现昏迷或不能口服药物的时候,应当进行输液治疗,过了急性期的患者以口服用药为主。
由于中风偏瘫的患者大部分会存在吞咽困难、服药呛咳的情况,此时借助和药顺凝胶饮品送服药物,能保证患者康复治疗的同时,保证药物治疗。
虽然脑梗引起的偏瘫完全治愈的几率较小,但通过有效的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介入科学康复治疗能使患者回归社会与家庭。
更多健康知识,关注【健安生活】!欢迎点赞、转发、关注。
存疑的心脑血管疾病知识,可关注后邀请小编回答~
为什么一些人无血糖血脂和血压问题?
有些患者血压、血脂、血糖都偏高,却活得好好的没有大毛病,而有一些患者没有“三高”,却得了脑梗死,这种现象是存在的。对于绝大多数的人们来说,“三高”是导致多种疾病的元凶,其中就包括脑梗死。“三高”会损伤血管壁,导致动脉发生硬化,会引起脑动脉狭窄或是闭塞。但是除“三高”之外,还有很多因素也可以诱发脑梗死。
一、除“三高”之外诱发脑梗死的因素心房颤动,是除了“三高”之外引起脑梗死的最大危险因素。当心房颤动的时候,每分钟收缩的频率会达到350次以上。这样快的频率使心房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不能有效的把血液排入心室,于是在心耳的部位血液容易瘀积,形成栓子,引发脑梗死。房颤的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比没有房颤的人高出5倍以上。所以房颤的患者,应当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凝治疗,或是房颤消融术。
血液成分的改变也是引发脑梗死的原因,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黏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小板增多症还有女性口服避孕药都是引起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这些来自血液本身的因素也可以导致脑动脉的栓塞,造脑梗死。
二、你的“三高”真的正常么很多认为自己“三高”正常的人,其实是误读了化验单指标,并不是化验单上没有提示超标就可以高枕无忧。化验单应当由有经验的医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才能正确解读。
1、对于血压:在医院诊室等于或是高于140/90mmHg可以确诊为高血压;如果在家庭自测,高于135/85mmHg即是高血压。
2、对于血糖:正常值为空腹3.9~6.1mmol/L,餐后血糖峰值小于11.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3.9~7.8mmol/L。空腹血糖≥7.0mmol/L或是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都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很多人去医院只测空腹,而且在体验的时候,往往在前一天的晚餐都不吃,这就造成在第二天一早测量空腹的时候偏低,但不能准确反应平时血糖。所以筛查糖尿病时,建议做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以更准确的反映近三个月的血糖平均值。
3、对于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化验单的LDL-C参考值高限一般为3.12mmol/L,超过3.64mmol/L为超标,但这个指标只是对于正常人而言。对于年龄偏大、吸烟酗酒、家族遗传、血压血糖超标、肥胖等心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要求LDL-C要在2.6mmol/L以下;如果已经患有冠心病、外周动脉血栓或是已经发作脑梗、心梗的患者,要将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才算达标。
三、改善生活方式仍是预防脑梗死的好方法把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类,以危险程度排序,依次为高血压、房颤、吸烟酗酒、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精神压力大和抑郁、饮食不当、缺乏运动。引起房颤的因素与吸烟、熬夜、酗酒相关;而“三高”则是与烟酒、熬夜、饮食和缺少运动相关。无论“三高”或是房颤,都可以通过药物和医疗手段进行控制。而这些疾病归根结底的原因,都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累积所成。
所以说,预防脑梗死不能只看“三高”,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最重要。如果已经有了心脑血管相关的高危因素,坚持生活调理与药物治疗,仍可以很好的预防疾病的发生。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在用药过程中,发现问题,请及时联系医生或是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让我成为你身边的药剂师。
脑梗患者该怎样恢复?
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病的老年人,脑梗并不是罕见病。如果脑梗不小心发生在自己身上,又幸运的保住了性命,那么就面临脑梗后的恢复问题以及如何预防脑梗再发,我觉得应该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得了脑梗以后该怎么办?得了脑梗之后首先当然是要送医院积极治疗,建议去较大的综合医院,一般都有卒中中心,能够以最快的时间解决梗阻,尽可能地减少脑损伤及保留功能。在医院治疗结束后很多人还会遗留有各种并发症,如腿脚不灵活,说话不流利,手臂乏力麻木等。
对于脑梗后的后遗症要积极进行功能恢复训练,尽可能地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找回信心,重新融入生活。对于患者本人而言,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即使得过脑梗,很多人还是能够活的很好,还是要好好的生活。对于家属而言,多鼓励多安慰多陪伴是对患者最大的支持。
对于脑梗过的患者,一定要调整好血压、血脂,避免脑梗再次发作,再发脑梗死亡率比较高。生活中注意低盐低脂饮食,戒除烟酒,正规服用降压降脂药物,保持情绪稳定,不要轻易发怒。自律是避免脑梗再发的良药。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喜欢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