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陵泉按摩方法及按摩时间,髌骨炎怎么锻炼?
人老腿先老,腿老膝先老,人一旦上了年纪,就容易患上髌骨炎疾病,那如何通过锻炼才能远离髌骨炎的症状呢?
我们一定要有针对性的锻炼:
1.锻炼膝盖周围的肌群,锻炼股四头肌,推荐两个动作:a、身体靠墙半蹲,双腿往前迈开,膝盖不受力,大腿前侧肌肉受力,根据自己的情况,坚持一分钟,循序渐进,当您坚持十分钟的时候,腿脚就有力量。b、抬腿:躺在床上,单个大腿伸出床沿,然后保持伸直的缓慢的抬举下落,15个一组,每天至少三组。这两种锻炼方法,通过肌肉训练,稳定膝关节,使其气血上行,祛除风寒!
2.双手搓热,暖在膝盖上。由内向外、由外向内的进行摩擦生热,就会把里边的风寒给散发出来。
3.每天用手拍打膝盖周围的三个穴位:a、犊鼻穴:位置在髌骨和髌骨外侧韧带的凹陷处,每天用手轻轻的拍打,促进膝关节的供血,它是治疗关节炎疼痛非常有效的穴位。b、足三里:位置在犊鼻穴下2至3寸处,胫骨旁一横指处,敲打此穴位具有增加腿脚力量的作用。c、阴陵泉:位于小腿内测、膝关节下,胫骨内测凹陷处。很多人腿脚没有劲,是因为脾虚内湿,敲打此穴位,具有健脾利湿作用。找不到穴位不要紧,离穴不离经,只要在经络的位置上进行拍打就可以。
特别提醒患者:风、寒、湿、毒,容易在膝关节沉积,我们通过功能训练和这三个穴位的拍打的疏通,得到保护膝盖,远离髌骨炎!
作者:刘雪萍 西安市红会医院药剂科 副主任药师、药事网成员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感冒按什么穴位好得快?
感冒按什么穴位好得快?
感冒根据不同的证型,按摩选穴也有区别,常用的穴位有列缺穴、合谷穴、曲池穴、风池穴、迎香穴等。具体分型如下。
1.风寒感冒:推荐按揉列缺穴。通过按揉列缺穴来疏风解表、清利头目,还可以配合运用热毛巾敷额头。
2.风热感冒:推荐的穴位有合谷穴、曲池穴、大椎穴。按揉时可以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合谷穴,再以左手拇指按压右手合谷穴,各100次即可。按压时稍大力,以产生酸麻感为宜,有祛风解表的作用。曲池穴有清热祛火的作用。大椎穴为督脉穴,督脉具有总督全身阳经的作用,大椎是很好的清热穴,能够宣散全身阳热之气。
3.燥邪感冒:推荐按揉肺俞穴、太溪穴、三阴交穴。肺俞可宣肺理气,太溪可益肾滋阴,三阴交为肝脾肾三阴经的交会穴,可补益阴津。
4.暑湿感冒:推荐按揉阴陵泉穴、委中穴。阴陵泉可健脾祛湿,委中可清热祛暑。
此外还有风池穴和迎香穴是所有感冒类型都可以选取的穴位。
本内容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针灸科 主任医师 王桂玲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健康过夏吃一物?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
今天,7月12日,进入出伏,也就是头伏的第一天,此后的40天,为“三伏天”。
“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那么,为了健康,入伏后该如何养生呢?
入伏,健康过夏,“吃一物”
那就是——饺子。
俗话说得好,“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热天吃热食,在中医科学中是十分有道理的。
伏天温度高、湿气重,解暑清热祛湿是保健的重点,在这种天气下,人一般没有精神、胃口不佳,所以养气健脾开胃就显得尤为重要。
饺子味觉丰富、花样颇多, “好吃不过饺子”,自古就被认为是开胃的佳品。
特别是热腾腾的一碗饺子,吃下去发发汗,还有祛病的作用。
饺子皮是白面主食,饺子馅是肉类蔬菜的组合,一碗简单的饺子,却完整地构成了我们每日所需的膳食金字塔,营养丰富,可以很好地补充伏天消耗的体力、精神。
入伏,健康过夏,饮二水
1、茶水
多喝热茶,不仅可以解暑消渴,还能够促进排汗散热。
而且,茶能提高脾胃运化能力,把水运送到周身。
入伏后,天气炎热,此时,人体十分容易上火。
用一些清热解暑的小植物,搭配泡茶饮,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白鼓丁菊花茶,泡水喝,可下火、消炎,改善口干苦,咽喉不适等。
白鼓丁,有着“天然下火草”之称,又是中药界清热解毒的“八大金刚之一”。
白鼓丁入肝、胃二经,擅长清肝热,降胃火。凡是肝火引起的口苦、口干、口臭、咽喉疼痛等,皆有效。
菊花,是清热解毒、下火的好帮手,可快速降火,与白鼓丁搭配,清热解毒效果加倍。
金银花,可疏热散邪、清解血毒,经常和菊花搭配使用。
桂花,性质温和,拥有独特的花香,可舒缓情绪,消除沮丧、缓和压力,帮助身体对抗“夏乏”。
这几种搭配在一起,在入伏后,泡上一杯,清热解暑,去火消炎,大有益处。
2、汤水
三伏天,很多人,口淡乏味,食欲不振,需要健脾、开胃。
此时,喝点热汤,可以健脾、开胃、促排毒!
冬瓜瘦肉汤
材料:冬瓜半斤,瘦肉2两,姜,葱,食用油,盐
做法:
1、将冬瓜洗净,切成丝。瘦肉中加入适量生粉和盐,搅拌均匀。姜切丝,葱切小段。
2、锅里下一勺油烧热,下入冬瓜,翻炒出味。
3、将冬瓜炒软后,倒入适量水,烧开。
4、水烧开后,下入瘦肉和姜片,用筷子将瘦肉划开。
5、下入瘦肉后再煮4-5分钟,加入适量盐调味,将汤盛出,撒上葱花即可。
入伏,健康过夏,做三事
第一事:养护心脏
夏养心,入伏后没,一定要注意养护心脏健康。
1、睡午觉
午休时刻,小睡一会,补一份午觉,有益心脏健康。
现代研究表明,午睡半小时者,比不睡者,冠心病死亡率少30%。
午睡15-30分钟,可改善冠脉血供,增强体力、消除疲劳,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及心梗的发病机会。
2、食清淡
饮食上要保持清淡,平抑心火,补益心气,同时也要调养肝、脾等,以低盐、低脂、多维生素、清淡的食物为主。
第二事:保护脾胃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而夏季炎热,脾胃虚弱,容易出现食欲下降、失眠烦躁等表现。
“长夏养脾”,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同时避免脾湿加重。
所以,入伏后,要注意保护脾胃。
1、不贪凉
入伏后,天气炎热,很多人会容易“贪凉”。
此时,十分容易发生腹泻、腹痛等胃肠疾病。
所以,为了健康,一定要注意,切莫贪凉,保护常肠胃。
2、保证睡眠
脾胃不和则寝不安。
脾胃功能不好,往往也会影响到我们的睡眠质量。
养好脾胃,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第三事:祛湿排毒
伏天,湿热重,容易导致脸部出油、长痘、齿痕舌、便溏等,危害健康。
所以,入伏后,一定要注意祛湿排毒。
1、不湿发入睡
炎热的夏季,每天都要冲冲澡,但是,要注意,头发干后再入睡。
一旦湿发入睡,容易导致湿气入体,导致整个人提不起精神。
此外,湿着头发睡觉,还会引起头屑增多,枕头潮湿有细菌等问题。
所以,睡前一定要将头发吹干。
2、揉阴陵泉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阴陵泉穴,是脾经的合穴,是人体的排湿大穴。
经常按揉,可排渗脾湿,健脾利水,通利三焦,快速驱除体内的脾湿。
稍微用些力点按此穴,再开始揉按,按摩5-10分钟左右。
或者,拇指指端放于此穴,先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至局部有酸胀感。
有什么快速有效的方法消除肿胀?
谢邀,长跑后肌肉肿胀酸痛是很正常的现象。
跑前要充分热身,一般5-10分钟,然后要做跑前热身,主要是动态拉伸肌肉、活动关节,让身体适应接下来的跑步运动。跑步时不要一开始就全速跑,一定要逐步加速,途中跑用平时正常训练时的速度,最后一公里左右的冲刺阶段再用最大速度跑。
从跑姿上看,开始的一公里左右可以用后脚跟或全脚掌着地,途中跑可以用全脚掌或前脚掌着地,冲刺阶段可以用前脚掌或全脚掌着地。如果遇到上、下坡,再根据自己的体力随时变换跑姿。如果身体素质较高,全程都可以使用前脚掌着地,这样速度最快。
跑步结束之后不要立刻停止运动,用最慢速度再跑一会,可以是两三百米,也可以是一两百米。然后再慢走一会,这个过程叫冷身运动,一般两三分钟到四五分钟就行,让心率逐步降低到平时心率。
冷身运动之后做静态拉伸肌肉,并活动相关关节。
此外,有条件的话可以用专业冰敷袋、冰块或冰水混合物冷敷不超过10分钟,外面用毛巾包裹住即可。之后睡觉前可以用热水泡脚半小时左右。
跑步后还可以用泡沫轴按摩,平时锻炼时最好在第二天或第三天按摩。
除了跑前热身、跑后冷身、跑前跑后拉伸之外,平时锻炼也至关重要。锻炼时把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220-周岁年龄)的76%-96%可以有效提高耐力,把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96%-100%,可以有效提高乳酸耐受力,但是这个极限心率的时间不易过长,否则会影响心脑血管健康。初级锻炼者不建议使用这么大的心率锻炼,锻炼至少三四个月以后再逐步提高心率,普通人最多5分钟,比较有经验的锻炼者5-10分钟即可。
平时还要做臀腿、核心力量和其它力量锻炼。最重要的还是要坚持经常跑步。
由于脾肾阳虚引起的便秘该怎么治疗?
你好,所谓脾肾阳虚指的是患者久病耗损脾肾之阳气,而脾虚阳气不足呢引起肠道的功能失调,表现为便秘等症。
对于这种便秘可以采用以下的治疗方法:
1、艾灸:艾灸组穴调理,可在4--5天愈。
2、中成药:如麻子仁丸、五仁丸等。
3、自己按摩:中脘、气海、关元、天枢。
用双手掌重叠于小腹,先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揉气海、关元、天枢穴1~2分钟,再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揉1~2分钟。
因是脾肾阳虚引起的便秘,所以比如
梨、苹果或香蕉等水果,喝大黄水的、喝牛奶等等,不可取。因为患者本是阳虚之人。
在日常生活中应少吃辛辣刺激之物,经常吃些仁类、籽类食物,如花生、核桃仁、瓜子等,此类食物多含油质,能通利大便。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想了解更多健康知识,请关注冰台草堂。
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