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头上长泡是什么原因,口腔里天天上火?
口腔里天天上火,不是这里破就是那里烂,这是典型的反复发作性口腔溃疡。有的缠绵难愈,反复发作,有时影响讲话与饮食,心烦意乱,很是苦恼。中医对反复发作性口腔溃疡有很好的疗效。对于口腔溃疡在中医角度上浅谈如下:
一、口腔溃疡病因病机:
1、多因平素多食辛辣之品,或饮酒上火,火炎口腔出现口腔溃疡。
2、平素经常生气,或者工作生活压力增大,忧思过度,肝郁气滞,日久化火,上炎口腔,出现溃疡。
3、平素饮水较少,或久病阴虚,阴虚火旺,上炎口腔出现口腔溃疡。
4、平素身体虚弱,气血亏虚,出现口腔溃疡,久不收口,反复发作口腔溃疡。
5、在感冒、腹泻后期、女士每逢月经前后出现口腔溃疡,多因此时免疫力低,出现口腔溃疡。
二、反复发作性口腔溃疡从中医辨证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证型:
1、心脾积热:
主症:溃疡数目多,面积大,红肿疼痛,伴心烦口渴,溲黄便秘,舌质红,脉数。
治法:清热泻火,消肿止痛
方药:凉膈散加减。
中成药:导赤散
2、肺胃壅热:
主症:口疮发作迅速,分布广,面积小,数目多,色红疼痛,可伴发热头痛,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散风,凉血解毒
方药:银翘散加减。
中成药: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
3、阴虚火旺:
主症:溃疡反复发作,面积小,数目少,周缘稍红,轻度灼痛。伴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口炎清颗粒
4、脾胃虚弱:
主症:溃疡数目少,疼痛不重,但愈合慢,周缘水肿,色淡红或暗红,伴乏力,食少便溏,舌胖质淡,苔薄白或滑腻,脉沉弱。
治法:健脾和胃,佐以清热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中成药:参苓白术丸、四君子丸。
三、验方集锦:
1、贴敷:醋调吴茱萸末帖敷于足心涌泉穴。
2、含漱:用升麻、黄柏、大青叶水煎含漱。
3、散敷:养阴生肌散、冰硼散、锡类散、或鸡内金烧焦敷于患处。
4、含服:西瓜霜含片、或蜜寖大青叶含嚼服。
四、口腔溃疡养生注意事项:
1、少吃辛辣之品,少饮酒,多饮水,以免上火,出现口腔溃疡。
2、少生气、少有生活与工作压力,保持好心情,以免肝火上炎,出现口腔溃疡。
3、积极锻炼身体,少熬夜,增强免疫力,减少口腔溃疡复发。
4、若每逢月经期溃疡中医上称为经行口糜,可以中药调理。
五、警惕严重疾病:若反复发作口腔溃疡还应考虑以下疾病,需及时检查与治疗。
1、白塞病:是一种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属于血管炎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反复口腔和会阴部溃疡、皮疹、下肢结节红斑、眼部虹膜炎、食管溃疡、小肠或结肠溃疡及关节肿痛等。使用调节免疫的药物,不治疗则预后不好,严重者危及生命。
2、口腔癌:口腔的恶性肿瘤之总称,主要表现有红色斑块、溃疡、炎症区等症状而且较长时间不能痊愈。
以上为大家浅谈口腔溃疡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以及养生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助到朋友们。祝粉友们口腔健康,吃嘛嘛香!(友情提示:文中方药仅供学习与交流,切勿自行抓药,责任自负,若喜欢中医科普与养生,请关注此号)
宝宝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
大家好!我是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医生陈新玲,儿童常患的传染病有很多,这次我就主要介绍几种儿童最常患的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水痘,手足口病及流行性腮腺炎,这篇我们就先来谈谈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临床特点:
1.普通病例: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2.重症病例: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手足口病的一般治疗
普通病例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主要为对症治疗。
1.首先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3.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4.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5.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手足口病的预防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7.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8.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手足口病疫苗即指EV71灭活疫苗。EV71灭活疫苗将适用于半岁以上儿童。
好了今天儿童常见传染病就讲到这里,文章看着累也可以点击文章中的视频收听。
宝宝嘴巴里咬烂了怎么办?
小孩子可能是口腔溃疡.宝宝口腔溃疡的原因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类:手足口病——这种病也有与疱疹性口炎相类似的症状,好发于5岁以下幼儿,具有流行性.患病后口腔损害遍布于唇,颊,舌,腭等处,为很多小水疱,极易破裂,破后形成多个小溃疡,除口腔部位外,在手掌,足底,臀部皮肤上亦可出现分散的小水疱,所以称之为手足口病.口疮——比较常见,但是病因不一.有的是因为口腔黏膜有不明显的伤口造成的,有的是因为压力过大造成的,还有的是因为食物中缺少维生素B.初期口腔黏膜会有灼烧感,接着会发红,并形成许多小溃疡,相当疼痛.常见部位在舌侧黏膜,口腔底部和舌头部位.外伤——凡是烫伤,刺伤,误食有腐蚀性
宝宝常常嘴巴破皮化脓,长泡该怎么办?妈妈其实不用怕,大部分的症状只要小心照料就会自然痊愈,只有少部分的溃烂需要治疗,所以不用太担心. 宝宝口腔溃烂分为许多种情况,有病毒感染,也有外力影响造成,每一种情况产生的溃烂都不一样,所以家长需要了解原因,再对症下药,就一定万无一失了.常见的口腔溃烂种类 ,溃疡分布的情况看起来似乎会很可怕,有时来的很快,有时也会有合并潜在性的问题.至于严重与否,与溃疡分布的情况,位置,多寡及小朋友的疼痛程度有关系. 一般幼儿口腔局部溃疡常见的有鹅口疮,咬合性的伤害,外伤性的溃疡,化学性的灼伤,甚至孩子不小心咬到电线,产生电击造成
如何让体内火尽快排出体外?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上火的症状要分析病因再确定治法,清火泄热将火邪排出体外是“实火”的治法。中医理论中火热症状的发病机理有很多种,例如实火,虚火,郁火,阴火均可出现相似的上火症状,包括口苦口干,咽喉牙龈红肿,便秘等。并不是所有的火盛均可采取排泄的治疗原则。清代医学家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中介绍了各种火盛的治法,他说“实火宜泻,虚火宜补,郁火宜发,阴火宜引”下面我将常见的火热症状和治则总结如下: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黄帝内经》
上火基本每个人都经历过,例如空气和环境干燥,喝水量少时可能会出现咽喉干燥不适,鼻腔干燥发热,情绪不畅,着急恼怒后牙龈肿痛,皮肤出现疱疹等症状,内火大往往出现局部的表现,咽干口苦尿黄便秘,心烦失眠,但是中医需要通过衡量病人的整体体质来分析确定是虚火还是实火,虚火是脏腑虚弱,津液不足,火从内生,实火多因感受热邪或者胃肠不通,火热郁滞,虚火实火病机不同,治法上虚火宜调补脏腑,实火宜清热通泄。
①实火:实火是指壅滞在身体内火,是人体中出现了多余的火热,多见于感受外界的热邪或者辛辣食物产生过多的热量积聚于肠胃,燥热与粪便结合阻塞胃肠,出现火热症状,如咽喉红肿化脓,高热高烧面红,突发的大便不通,腹胀心烦,头痛,火热灼伤津液水分,常口干异常,尤其口渴喜欢喝冰水,白天汗多,热邪加速了血脉运行,脉象多洪大滑数,舌质红苔黄。这种情况的实火需要清泄,采取苦寒泄热的药物去直折奔腾烈火,将火热邪气从大小便排出。如外感热邪多伴有风邪,一般采取解表清热的方法。
②虚火:虚火脏腑慢性失调,津液不足产生的阴阳失衡,阴不足阳气亢盛而生的火热,可出现口干舌燥,便秘尿黄等类似实火的症状,但整体多因慢性脏腑虚弱而出现乏力气短,没精神,虚火内扰往往也夜间盗汗,手足心热,一般不会出现高烧高热,可发生阵发的潮热,即自觉有烘热感,但不发烧,虚火要根据发生的脏腑部位采取针对的调理措施,例如肝肾阴虚引起的虚火要补益肝肾,脾胃阴虚引起的虚火要补益脾胃。
③郁火:郁火是指情绪不畅,肝气郁结出现的气郁生火,中医认为,阳气就是热量,阳气郁结就是阳气增多有余,所以有“气有余便是火”的说法,例如胃中灼热,两肋灼痛,口腔灼热不适,口苦口干,便秘尿黄,随情绪波动生气后加重,由于郁火是气郁而成,所以不要直接采取泄热的方法,应当先用升发疏泄阳气的药物,使郁火得以发散,不让火热郁结,再采取清泄的方法,才可有效解决郁火。
脾气虚后气的运行能力下降,气因虚弱而不能升发停滞,也能出现身体发热,但体温不高,乏力便溏,精神不振,食少腹胀,消瘦头晕,此证也属郁火,不可采取清热泻火法,因清热药多苦寒伤胃,容易加重脾胃气虚的问题,增加了上火的表现,采取升发阳气,补中益气,散发郁火则上火表现自然消失。
④阴火:阴火的形成是脾肾失调,肾中储藏阴阳,即肾水和肾火,水火既济平衡,是脏腑平和的关键,如果肾水不足,无法制约滋润肾火,肾火就可飞腾于人体上部,而出现上部生热的病证,此时,肾中无火下部往往出现寒凉表现。清代医学家陈士铎的引火归元法就是调治这种类型的阴火,有些病人的慢性咽喉炎就是阴火导致的,也叫“阴蛾证”,即夜间嗓子干痒异常,灼热轻微的疼痛,咽部不红,咳痰仅有少量白痰,很多人误认为嗓子干是有火需要吃泄火药,这是错误的做法,这种阴火除了上部有火热症状,整体多伴有腰膝酸软,下肢冰冷,乏力等肾虚症状,以补益肾中水火,引上逆的肾火潜藏回归于肾才是正确的治法。
此外,脾肾阳虚,脾湿肾寒也可引起阴火,在这里就不多介绍了,提示您不要因为局部出现的上火表现而盲目的泄火于体外,除了实热实火可以清泄排出,其他的火热万万不可清热泄火,以虚火为例,本来就是脏腑气血不和,津液不足,如果再使用泄火药就会虚上加虚,不但不会解决问题,还容易增加不良反应,复杂情况建议请专业中医师给予诊断。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备注:大家好,我是中医朱旭阳,文中参考了中医理论著作,结合个人经验,图片来源于网络。
舌头下面起泡怎么办?
您好,你所说的情况,有可能是舌炎,引发此种病症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贫血的患者、真菌感染、烟酸缺乏、维生素缺乏、干燥综合征等,这个需要您到附近的医院进行正规的检查,因为这个病症如果严重了的话,有可能对身体的其他器官造成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