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的功效与作用用量,牵牛子有什么药效?
牵牛子的功效是:
性味:苦寒,有小毒。
归经:入肺、肾、大肠经。
功能:泻下去积,逐水退肿,杀虫。
主治:热结便秘,水肿,蛔虫,绦虫。
(白丑)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逐水消肿,但只适宜于水肿实症,有胀满、便秘,病人体质尚可者。
1、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配大黄、芒硝、枳实,如消水方,此方去水较满意,泻三、四次后,腹水显著消退。
2、用于治疗肾性水肿。慢性肾炎肾变性期的水肿,可用黑丑30~60g(成人量)与其它泻水、温肾药同用;或用舟车丸(黑丑、甘遂、芫花、大戟、大黄、青皮、陈皮、木香、槟榔、轻粉)逐水。
此外,也可用于治疗虫积(由蛔虫病所致的便秘等症状),舌上有碎米样的红点,口苦苔黄,小便黄短,用黑丑9g(炒),槟榔15g,研成细末,每服6g,开水冲服,或在其它驱蛔方剂内酌加黑丑亦可,但要慎用。
(黑丑)
使用注意:1、逐水消胆时如使用牵牛子,要注意攻补兼施,或攻后即补。凡体质虚弱、老人或孕妇,均忌用牵牛子;腹不胀满,或无便秒者也不要轻易使用。
2、牵牛子在常用量下不致中毒,但如过量(例如儿童子用30g以上)可中毒,出现神经症状、血尿、大便有粘液、剧烈腹痛、呕吐。
用量:常用量粉剂1.5~4.5g,大剂量酌情用至12~15g。入汤剂量可稍大,用至24~30g。
处方举例:消水方:黑牵牛24g(研末,冲),大黄15g(后下),元明粉12g(冲),枳实9g,水煎服。如体质虚弱,或服后泻下太历害,可用枣汤调服(大枣30g煎汤)。又此方不可久服,得效便止。
注:
1、开白花者种子为白丑;开红紫色花者种子为黑丑。
2、裂叶牵牛的种子一般较圆叶牵牛的种子稍大,且三棱明显。
当归黄芪党参白术茯苓一起熬汤?
我们把这5种中药按照中药学分一下类,当归属于补血药,黄芪、党参、白术属于补气药,茯苓属于利水消肿药。可见大体上就是用于气血亏虚而有水肿的病人。比如说平时我们常见的心衰患者等,在中医证型上它就是属于气血亏虚,水湿运化不利,而出现下肢水肿。
黄芪: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
党参:补脾肺气、补血、生津。
白术: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气虚水肿从各种药物的功能主治可以看出,除了党参和当归,其余的黄芪、白术、茯苓都有利水消肿的作用。黄芪和白术主要是通过补气健脾而起作用。而党参和当归又都具有补血的作用。
因为中医讲脾主运化,脾虚水湿就会停运,从而导致浮肿尿少,对于这样的患者,我们就可以用黄芪补脾益气、利尿消肿,标本兼治,黄芪是治疗气虚水肿的要药。另外,黄芪配伍具有利水消肿的白术、茯苓,又辅以党参和当归补血,气血恢复水湿得运,消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血虚、失血症同样黄芪也能补气生血,治疗血虚证时常配伍补血药当归,如当归补血汤,就用了黄芪和当归两种药。另外再加上同样具有补脾肺气、补血生津的党参,具有益气健脾、止汗作用的白术,所以对于血虚症同样适合。
黄芪配白术,用于脾虚不能统血的失血症,可起到补气摄血的作用,如归脾汤里面就可以看到它们的影子。另外加上都具有补血作用的党参和当归,事半功倍。
食少、便溏或泄泻、痰饮、带下诸证白术以健脾、燥湿为著,被称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脾气不足,运化失健,水湿内生,常常引起倦怠乏力、不想吃饭、拉肚子、痰液稀且多、妇女白带增多等问题,用白术、黄芪、党参补气健脾,配伍茯苓进一步利水燥湿,从而祛除湿邪。所以对于有这些问题的朋友也是适合的。
总的来说,当归、黄芪、党参、白术、茯苓一起熬汤,既能补气又能补血,还能利尿消肿,气虚不能生血,血虚无以化气,从而导致水湿内停,出现水肿等多种表现。最常见的就是因为各种心脏问题而引起心衰的病人,可见面色苍白或萎黄、乏力、头晕、心悸、水肿等气血两虚征象。5药配伍熬汤,对于改善症状具有一定的效果。
缩砂仁的功效是什么?
用《药性赋》上有这样的一句话:行气安胎缩砂仁,就是对缩砂仁的功效概括。具体而言:
缩砂仁,又称砂仁、缩砂,为姜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阳春砂、海南砂或缩砂的干燥成熟果实。
砂仁味辛,性温,归脾胃经。其功效为:化湿、行气、温中、安胎。
中医本草文献记载:
《药性论》:“主冷气腹痛,止休息气痢,劳损。消化水谷,温暖脾胃。”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霍乱转筋,心腹痛。”
《药品化义》:“若呕吐恶心,寒湿冷泻,腹中虚痛,以此温中调气;若脾虚饱闷,宿食不消,酒毒伤胃,以此散滞化气;若胎气腹痛,恶阻食少,胎胀不安,以此运行和气。”
砂仁売为砂仁之果売。性味功效与砂仁相似,但温性略减,化湿、行气之力较弱,适用于牌胃气滞,腹胀满、呕恶食少等。
砂仁主要应用: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脾胃虚寒吐泻、气滞妊娠恶阻及胎动不安。
用量用法3~6g。入汤剂宜后下。
火神派宗师郑钦安《医理真传卷二》有一首重用砂仁的方剂,就是潜阳丹。
潜阳丹:砂仁 30g(姜汁炒),附子24g,龟板6g,甘草15g。用治阳气不足,虚阳上浮诸症。
郑氏解曰:“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 西砂就是指的缩砂仁,缩砂仁的作用就是一个“缩”字,使上浮之阳气回缩到肾中,即纳气归肾。
另外家庭常用的调料 王守义“十三香”里包含了砂仁。十三香就是指13种各具特色香味的中草药物,包括紫蔻、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木香、白芷、三奈、良姜、干姜等。
国家已经将砂仁列为药食两用中药名单之中。药食两用的中药名单84种,这84种中药,既可以作为食品用,也可以作为药品用,是进行食品或保健食品开发的重要原料。
吃什么能快速排便?
便秘是指大便干燥、排便不畅的症状,一些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上的问题可能会导致便秘。以下是一些能够帮助缓解便秘、促进排便的食物和饮品:
1.高纤维食品:如蔬菜、水果(如梨、草莓、西瓜等),全麦面包、燕麦片、米糠等。
2.水和饮品:多喝水和其他液体,如清汤、茶、咖啡等,能够帮助排便。
3.发酵食品:如酸奶、腌菜、酸菜等,它们含有益生菌,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4.橄榄油、亚麻籽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有助于润滑肠道。
5.蜂蜜: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可以加入到柠檬水中饮用。
除了饮食,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也可以帮助缓解便秘,如增加运动量、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等。如果便秘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咨询医生。
吴茱萸的功效是什么?
吴茱萸,别名吴萸、臭辣子、吴椒、臭泡子,来源于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本草纲目》记载:“吴茱萸开郁化滞。治吞酸,厥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
吴茱萸是苦味健胃剂和镇痛剂,又作驱蛔虫药,其性热味苦辛,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功效,主要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等症。用法用量:煎服,1.5~6g。外用适量。注意不宜多用、久服,因为大量吴茱萸可引起中枢兴奋、视力障碍、错觉等。另外,阴虚有热者忌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吴茱萸醇提物在体外对猪蛔虫有较显著作用;对蚯蚓、水蛭亦有效;吴茱萸煎剂(100%)对霍乱弧菌有较强抑制效力;吴茱萸煎剂、冲剂和灌胃均有显著降压作用,且有剂量依赖性,降压时不明显影响心率;吴茱萸苦素为苦味质,有苦味健胃作用,其所含的挥发油又具有芳香健胃作用,研究表明吴茱萸的甲醇提取物,有抗大鼠水浸应激性溃疡的作用。
在临床可用于治寒疝腹痛,常配伍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温经散寒,行气止痛之品同用,如导气汤。治肝火犯胃,肝胃不和所致呕吐吞酸,常配伍清胃止呕之黄连,即左金丸。治脾肾阳虚之五更泄泻,常配伍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等,以温补脾肾,涩肠止泻,如四神丸。
(本答案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伦俊杰提供)
欢迎关注“逸仙药师”,内有关于各种疾病合理用药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