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治愈糖尿病的偏方,现在漫天盖地的治疗糖尿病广告你怎么看?
现在铺天盖地的有关治疗糖尿病的广告,可信度到底有多高呢?我认为但凡打着治愈的幌子,都不可信,无论中医还是西医,目前都无法治愈(部分明确病因的特殊糖尿病除外)。大家需要谨记:一型糖尿病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二型糖尿病可单纯通过非药物治疗或非药物与药物疗法相结合的方法控制病程发展,控制不等于治愈,也是要终身伴随治疗;妊娠糖尿病在妊娠结束后大多数可恢复正常,有一部分会成为二型糖尿病,需警惕;特殊类型糖尿病前面括弧已提到过。
为什么还是有人相信糖尿病可治愈呢?我觉得当成一种信念和期望并没有错,要相信糖尿病能够通过治疗控制,相信才能坚持治疗。尤其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长期坚持需要很大的毅力。但急于求成,急病乱投医就给了那些缺乏良善之心的恶人可乘之机,既耽误了正常合理的治疗,也破费了钱财,浪费了心力。
已经确诊了的糖尿病患者只需要到正规医院专科医生那里接受正规治疗就好,不要相信任何有关糖尿病可治愈的宣传。随着糖尿病知识的普及,人们对糖尿病的认知逐渐增高,有人提前重视警惕想办法预防,有人已确诊只能想办法治疗,市场有了需求,有人就想着通过满足这种需求来谋利。广大的糖尿病群体和这个群体急于求治的心理,催生了糖尿病生意产业链。有需求,有供应,本身是合理的,不合理的是虚假宣传,不应该拿人的健康来骗财谋利。
果核煮水治愈糖尿病?
很多人得了糖尿病后,无法接受糖尿病不可治愈的事实,就容易轻信各种偏方。不料到头来却是害人害己,后悔不已。
比如说朋友圈传得比较火的,果核煮水治糖尿病。在这个方子里,元骨肉是桂圆的核,荔枝骨是荔枝的核,木瓜籽就是木瓜里面的子。用以上药物共煎两大碗,中午晚上各一碗,连服20服,糖尿病就会渐渐恢复正常。此法号称可以达到痊愈,永不复发。
事实上,此配方里只有荔枝核是一味中药。中医认为,荔枝核有止渴、止烦渴的功效,但并不代表它就可以治疗糖尿病。即便有些动物实验证明荔枝核可能存在降糖成分,但果核的提取过程很复杂,可不是居家煮水那么简单,更何况动物实验不能直接拿到人身上来用。所以糖友们就别指望果核煮水能治愈糖尿病啦!
除了果核煮水,还有以下两种常见的偏方。
1.各种食疗茶治糖尿病
市面上流传着很多号称可以治愈糖尿病的神茶,所谓的中草药配制,成分都不明确,有没有疗效还得打一个问号,如果因此停止注射胰岛素,还会有酮症酸中毒的危险。
然而有些人却觉得,这些食疗茶是天然的,吃了也不会有啥副作用。但这些茶里面,可能含有很多复杂化学成分或重金属,会加重肾脏的代谢负担。而且大都食疗茶都标注需要长期服用,长期累积对于肾脏的损害不可忽视,尤其是对并发有肾病的患者,更是雪上加霜。
2.尿疗法治糖尿病
这种在民间颇为盛行的民俗疗法,将尿的成分、功效予以扩大,号称可以治百病。但事实上,尿液除了在急难时,可用来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外,并无明确的科学证据来支持它的治病功效。尿液中的成分大多为人体代谢废物,如果它真的含有所谓的治病成分,那么人也不会得糖尿病了。
虽然很多偏方一看就是无稽之谈,但还是不乏有人以身犯险,希望糖友在管住嘴迈开腿的同时,多加学习糖尿病知识,更要用脑子学习!!
糖人健康网,一个有温度的控糖平台,欢迎关注,有问必答!
30多岁的人得了糖尿病怎么办?
三十多岁诊断出糖尿病~不知题主得的是一型糖尿病还是二型糖尿病呀?
通常一型是因遗传造成的,较为少见。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甚至不分泌胰岛素导致身体无法降低血糖水平,一般发病急速、危险性较大,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
而二型糖尿病除了家族遗传外,还与肥胖、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有关,通常在45岁以后发病,较为多见。通常起病隐秘、发展缓慢;人们可以几年甚至十几年处于糖尿病前期而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好好控制、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是可以逆转糖尿病的!
如果题主属于二型糖尿病的话,玮玮推测您应该非常胖,且饮食习惯和结构非常不好,那么只有彻底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并 贯彻健康饮食、坚持运动、遵医嘱服药或注射胰岛素才行!
饮食和运动上,玮玮建议:
一定要控制主食摄入:
主食是升高血糖的主要因素,也是让我们长肥肉、血脂升高的原因之一。
每顿饭只摄入一个拳头大小的主食即可,并且一定要添加粗杂粮,不可吃“纯白”主食!
推荐:杂粮饭、杂豆饭、全麦面包、荞麦面条、玉米、山药等。
蔬菜菌类多多益善:
改善饮食结构后,主食要少吃,可是如何吃的饱呀?
那就需要蔬菜菌类来“撑肚皮”了,绿叶菜、茄果类蔬菜、各种蘑菇、木耳、海带等均是非常好的选择:能过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延缓餐后血糖上升,也能延缓胃排空,让我们吃得少却饿的晚!
每天1斤菜,且进餐时,先吃蔬菜或一碗蔬菜汤再吃肉类,最后吃主食,这样餐后血糖会更平稳哦!
蛋白质也要吃,但要选【瘦】的!
糖尿病人群也要吃肉,以瘦肉、鱼虾别类等为首选,避免动物内脏、脑以及肥肉,也要避免油炸、油煎、熏烤及加工肉类(如各种香肠、午餐肉等)。
此外,奶类及大豆制品也非常重要,不可不吃!
运动不能少,筋骨肌肉人最棒!
有氧运动每天至少40分钟,力量训练每周2~3次
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行、游泳、瑜伽、HIIT等,可以减少体脂肪含量,有助于减肥刷脂,对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益;
力量训练能够增肌,预防骨质疏松,而更多的肌肉量意味着更多的肌糖原,对于血糖调节异常的糖友们来说,可以预防低血糖危象,稳定血糖水平;
坚持锻炼身体,让肌肉增加、脂肪减少,这样的人不仅健康而且精力旺盛,即使是糖友也会因此而受益的!
综上,希望题主不要自暴自弃,赶紧把自己的饮食和生活管理起来,与疾病抗争到底,将生命活出新色彩!
加油!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祝好!
生命需要营养,生活也是!欢迎关注营养玮玮道来!中医治疗糖尿病效果怎么样?
感谢邀请。
中医药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在许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在过去的数千年中对我国居民的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糖尿病治疗方面,目前世界上尚无根治的方法,只能达到长期稳定控制的目标。希望大家正确认识糖尿病,糖尿病可防可控,重在正规诊疗,正规治疗下可以长期稳定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疾病,患病人数众多,是以持续性血糖升高超过正常水平为表现的综合征,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和消瘦),但目前有这些典型表现的患者反而不多,大部分患者为肥胖(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主要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决定,存在家族发病倾向。 糖尿病的诊断是以静脉血浆血糖为标准,不以指尖血糖来确定。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满足任意一条即可:①有典型的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和消瘦),加上空腹血糖≥7.0mmol/L或加上OGTT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或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②如无明显的糖尿病症状,但血糖达到上述标准,需在另一天复查一次上述任一时间血糖,如仍达到上述标准,则可以诊断。 糖尿病一经诊断应积极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规诊治。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降低体重并联合降糖药物降血糖。糖尿病是一种可以控制,却不能根治的慢性病,需要长期诊治,如果糖尿病长期不能有效控制,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眼底病变等严重后果。我们也期待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未来会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感谢阅读,祝大家身体健康。本文由全科扫地僧原创写作于今日头条&悟空问答,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怎样才能控制糖尿病?
感谢邀请,我是一名执业药师,致力于科普医药知识。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听起来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但是实际生活中即便是多年糖友也会觉得离自己很遥远,觉得自己永远是幸运儿,实则不然,各种并发症还是很常见的,我身边亲戚就有因为忽视血糖的控制而明显影响到眼睛的。大家可以去看看我之前写的微头条:多年糖尿病未控制,62岁退伍军人视力急剧下降。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
糖尿病“五驾马车”是控制好血糖的五个有效方法:一、饮食,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的饮食结构。1、 合理控制能量摄入,达到理想体重。2、 控制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比例:占比为50%-60%为宜,最多不超过70%,同时需要注意添加糖的摄入也包含在这个范围内。3、 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避免进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脑、肠、内脏等。4、 适量的蛋白质,膳食中蛋白质摄入量等同与正常人,但1/3为优质蛋白质更佳,如鱼、瘦肉、豆制品、牛奶等 。5、 补充充足的青菜,保证维生素与膳食纤维的来源。6、 合理调整餐次与进餐时间,适当增加餐次(总能量不变基础上,分多次食用)。7、 调整进食顺序:先吃青菜与蛋白质类食物,然后再吃主食类食物,以达到降低食物消化吸收速度,延缓餐后血糖上升速度 。二、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频率,达到标准体重。
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以广场舞、跑步、骑车、跳操、游泳、爬山等有氧运动为主,适当的偶尔加一点锻炼肌肉的训练。
三、药物,在医生指导下规范化用药或者注射胰岛素。
各位糖友多年抗糖下来,会有些人特别热衷于各种偏方,经常是医生说破嘴赶不上邻居大妈一句劝,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都真的有效,比如喝玉米水真的能降低血糖吗?等等这类问题,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我之前发表的文章,链接为:喝玉米须水能否降低血糖?
四、血糖监测,定期测量血糖,在家也应当随时随地检测血糖,防止血糖过高引发并发症或者血糖过低发生晕厥。
血糖控制力求能过平稳达标,但是不能盲目追求血糖达标而饿肚子出现低血糖,应为低血糖对身体造成的上海可能比高血糖带来的危害更大!1、空腹血糖:3.9~6.1mmol/L;2、餐后血糖:2小时后不大于7.8mmol/L,3小时后应当恢复到空腹血糖水平。3、随机血糖:<11.1mmol/L;除了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尽可能达标外,我们需要定期去医院抽血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可有效地反映糖尿病患者过去1~2个月内血糖控制的情况。正常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参考值是:4%~6%。五、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掌握相关的糖尿病常识,养成良好的心态,积极的态度。
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知道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管住嘴,迈开腿”。我是药学螺丝钉,专注于医药知识的科普,欢迎大家点赞评论转发。关注我,有什么想知道的,评论区留言,药学螺丝钉为您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