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椎曲池位置图和作用,不管穿再多的衣服手脚都是冰冷的?
阳虚怕冷,阴虚怕热!
题主冬天手脚冰凉穿多少衣服都不能解决。那么这是本身的阳气虚微,气血亏虚。手脚,四肢末端血液循环差,气血不能供养温四肢。所以就出现了,冬天穿多少衣服都手脚冰凉的问题。
那么可以采用吃中药,食补,艾灸的方法。
不建议做运动,因为你气血亏虚。你运动一会儿,你就累得不行了。
本文主要介绍你如何采用艾灸的方法以及泡脚的方法,来解决手脚冰凉的问题。
艾草泡脚简单方便,安全家庭可以操作。它可以改善脚部的末梢血液循环,驱寒祛湿,通经活络!
很多人把脚一泡,马上就暖和起来。
第2种方法就是艾灸的方法。主要是选用一些,温阳生阳驱寒的穴位。
可以采用大椎穴,至阳穴,神阙穴,关元穴,太溪,涌泉穴,阳池穴,曲池穴!
一般的,你当时灸当时手脚就能温暖起来。
它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你坚持三个月到半年,这种情况会有很大的改善,而且你整个人的体质都有很大的提高精神状态都会明显的提高。
回答完毕,我是老吴和蕲艾,专注蕲艾种植加工,致力艾灸文化公益传播!有什么按摩方法能缓解头痛?
你好,谢谢邀请,希望我的回答对您能有所帮助
对于头痛的按摩方法我们主要是采取穴位按摩,根据头痛的不同位置
选取不同的经络穴位进行按摩。
1偏头痛:来无影去无踪的偏头痛,多与三焦经有关。三焦经肘部的清冷渊、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关穴,都是偏头痛的特效穴。 三焦经是人体的“出气筒”,在三焦经按摩或者刮痧,可有效调整内分泌失调,对调节长期情志病极为有效,对各种头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综合症都有特效。
2前额和眉棱骨痛:一般属于胃经的病症。从二三脚趾间的陷谷穴向内庭穴方向按摩几分钟即可缓解。另外,按摩脾经的公孙穴(络穴治表里病症),或者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缓解眉棱骨痛。
3上部:若疼痛发生在头两侧,即耳朵上部,就在胆经按摩,例如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穴等均可。
4太阳穴痛:首先就可以按摩太阳穴,如果不能缓解,则可以按摩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或者按摩胃经的头维穴、陷谷穴,它同时对眉棱骨痛和头痛如裹都有效。
5头痛如裹:可以先按摩脾经的阴陵泉穴。另外,按摩胃经的头维穴也可缓解。
6头顶痛:属厥阴经病,先从肝经论治,或针刺百会穴。
7后头痛:属太阳经病。可以按摩小肠经的后溪穴,治后头痛、颈椎病、落枕和情志病。 另外,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
作者简介:中医老庞,主治中医师,精选中医养生相关知识,零基础,辨别自身体质,制定个体化养生保健方案,为您的健康助一臂之力!有健康问题欢迎关注烟台中医老庞
祛湿的穴位有哪些?
湿气侵犯人体,会有各种表现,比如引起全身酸楚、浑身无力、食欲不振、大便粘腻不爽等等,湿气侵犯周身筋骨关节,容易引起风湿关节痛。然而我们人体里有很多祛湿的穴位,按揉这些穴位有助于祛除体内或体表的湿气。根据湿气所处部分及性质的不同,我们将穴位分为健脾利湿、清热利湿、祛风除湿、温化寒湿和利水消肿五类,来发挥祛湿的作用。
一、健脾利湿的穴位
脾虚湿气重的人容易表现为面色黄或黯淡、神疲乏力、倦怠懒言、食少、痞满、腹胀、腹泻、舌淡或有齿痕,苔白腻,脉滑。平时可以多按揉以下穴位:
1、足三里穴,该穴位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能够滋补强壮、健脾除湿,是强壮保健要穴,常用于治疗各种虚劳病证,可以用艾条灸15-30分钟。
2、三阴交穴,该穴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能够健脾利湿,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肠鸣腹泻、小便不利、月经不调、湿疹等疾病。
3、地机穴,该穴位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能够健脾化湿,常用于治疗各种脾虚水湿不化而出现的腹胀、腹泻、水肿、小便不利等疾病。
4、中脘穴,该穴位在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能够健脾和胃,渗湿利水,常用于治疗胃痛、呕吐、腹胀、泄泻、黄疸等疾病。
5、阴陵泉穴,该穴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也能健脾利湿、清利湿热,常用于治疗脾虚不运化水湿病证。
6、丰隆穴,该穴位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能够健脾化痰,常用于治疗脾虚痰湿内盛出现的咳嗽、痰多、眩晕、头痛、水肿等疾病。
二、清热利湿的穴位
湿热重的人容易出现面色油光、口黏腻、胸闷、腹胀满、大便粘腻不爽或便秘、小便黄、舌苔黄腻、脉滑数。平时可以多按揉以下穴位:
1、天枢穴,该穴位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能够疏调肠腑、清利湿热、消食导滞,常用于治疗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及月经病。
2、阴陵泉穴,该穴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也能健脾利湿,清利湿热,常用于治疗脾虚不运化水湿病证。
3、阳陵泉穴,该穴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能够清热利湿,疏肝利胆,常用于治疗呕吐、黄疸、便秘、下肢痿痹、肝炎、胆囊炎及胆道蛔虫症等疾病。
4、曲池穴,该穴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能够清热、泻火、利湿,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上肢不遂、腹痛、吐泻、痢疾、湿疹及荨麻疹等疾病。
5、上巨虚穴,该穴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能清热利湿通便,常用于治疗腹痛胀满、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及膝胫酸痛等疾病。
6、下巨虚穴,该穴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也能清热利湿通便,功效和常治疾病和上巨虚差不多。
三、祛风除湿的穴位
身体被风湿侵犯,轻则全身酸楚,疲倦乏力,重则关节疼痛、游走性疼,随天气变化尤为明显,甚至关节肿胀、变形等。平时可以多按揉以下穴位:
1、风市穴,该穴位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能够祛风湿,常用于治疗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股外侧皮神经痛、腰病等疾病。
2、肩髎穴,该穴位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能够祛风湿、止痹痛,常用于治疗肩臂痛,上肢麻痹或瘫痪,及肩关节周围炎等。
3、膝眼穴,有两个,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内侧的称内膝眼,外侧的称外膝眼。能够祛风除湿,常用于治疗膝关节痛,鹤膝风,腿痛,脚气等。
4、犊鼻穴,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能够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常用于治疗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脚气。
四、温化寒湿的穴位
体内有寒湿的人容易表现为面色发白或发黑、畏寒肢体、手脚冰凉、腹痛泄泻、或浮肿,平时容易感冒流鼻涕,舌淡苔白或水滑,脉细或脉沉。平时可以多按揉以下穴位:
1、关元穴,该穴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能够温阳化湿,滋补强壮,常用于治疗肾虚气喘,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痛经、腹痛、泄泻等疾病。
2、神阙穴,该穴位在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能够强壮保健、温阳化湿,常用于治疗四肢厥冷、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等病。
3、中脘穴,该穴位在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能够健脾和胃,渗湿利水,常用于治疗胃痛、呕吐、腹胀、泄泻、黄疸等疾病。
4、肾俞穴,该穴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能温阳补肾,利水化湿,常用于治疗遗精、遗尿、泄泻、痛经、水肿、腰痛等。
5、石门穴,该穴位在腹正中线,脐下2寸。能够温阳利水,治疗水肿、小便不利、泄泻、肠鸣等病。
五、利水消肿的穴位
体内水湿泛滥的容易表现出全身或局部水肿、尤其是腰以下明显、小便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泻、舌淡苔白滑、脉沉。平时可以多按揉以下穴位:
1、复溜穴,该穴位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能够补肾益阴、温阳利水,常用于治疗腹胀腹泻、水肿、小便不利等病。
2、水道穴,该穴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能温阳利水,常用于治疗小腹胀痛、小便不利、遗尿、便秘、月经不调、疝气等
3、水分穴,该穴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能够温阳健脾利水,常用于治疗腹痛、肠鸣泄泻、水肿、蛊胀及肾炎等病。
4、三焦俞穴,该穴位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能够温肾阳、利水湿,常用于治疗腹胀肠鸣、呕吐、水肿、鼓胀、遗尿、癃闭等病。
5、膀胱俞穴,该穴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2骶后孔。能够通利水道,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遗尿、泄泻、便秘、腰脊强痛等疾病。
十岁女孩在2019年开始吃感冒药过敏是什么原因?
是药三分毒,有的感冒药里含有青霉素,或者链霉素,过敏体质的孩子吃了很容易发生过敏反应。而且家长要谨慎给孩子吃抗生素!如果产生耐药性,很多疾病都不好治疗!
大点的孩子感冒建议,艾灸大椎穴驱寒气,按摩曲池穴退烧,丰隆穴化痰,大鱼际止咳,流鼻涕按揉合谷穴,支气管按揉列缺穴,注意多喝水,每天温水泡脚,尽量多休息!
多观察孩子体温变化,最好采用物理降温,必要时去医院求助医生!
大鱼际👆
小孩咳嗽睡觉流汗是怎么回事?
小儿发热常见原因有以下三点:
1、外感,也就是受寒或者风外风热、受传染导致的发热。风热一般表现为温度高一点、流鼻血等;风寒发热温度低一点,一般不超过38.5摄氏度,会出现恶寒,基本上还会有清鼻涕、打喷嚏等。
2、肺胃实热,也就是积食或者一般的风寒风热外感以后因治疗不当导致的发热。
3、阴虚发热,基本上以低热为主,并且午后发热,并伴有手心脚心盗汗。
小儿发烧的处理方法
外感风寒引起发热
外感风寒可以用姜汤发汗,推拿手法以发散为主,可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运耳后高骨。发热均可以用清天河水,发烧以三百下起,随着小儿年龄增长可以一直推到一千下左右。风寒还可以推三关挠风池点昆仑穴,风热的话可以捏大椎揉曲池合谷外关。风寒的以发汗为主,风寒的以辛凉解表。
肺胃实热
单纯积食引起的肺胃实热一般温度不会太高,以通大便为主,可食用清水煮白菜。推拿主要清肺清肺清大肠,清天河水,从上往下揉天枢;有便秘症状加推下七节骨。如果是外感以后治疗不当引起的肺胃实热出现烦躁、出汗多、口渴等现象的,可以吃西瓜。
清天河水
阴虚发烧
小儿阴虚引起的发热主要以补肾阴为主,如果舌头较为光滑、大便比较干、盗汗可以吃六味地黄丸,按成人用量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服用,多数可一次见效。推拿三天体温仍然比较高的,建议去医院查血。细菌感染可以服用抗生素,抗生素主要针对细菌类,起效较快,但可能会伤害小儿肠胃。小儿发热可以喝三豆汤,黄豆、黑豆、绿豆按照3:2:1的比例煮水。
传染病引起发热
此时不建议去看小儿推拿,存在交叉传染的可能,手足口病、麻疹、水痘等可以在家做推拿。手足口病传染性较强,但危害较小。
小儿发烧的注意点
1、若是外感引起的发热要避免二次外感;所有外感病导致的感冒、发热等都要忌口,荤的、牛奶、酸奶、海鲜等均不能吃;风寒类的不要吃水果;要保证充足的休息。
2、外感引起的发热会整晚持续发烧,小儿睡着后要避免频繁量体温;汗出刀锋,最容易受寒的部位是脖子后面、脚;
3、发烧以后可以清天河水,以温毛巾从上往下擦后背、脚背;
4、发烧伴有手脚冰凉,如果不能很快退烧需要去医院,发烧以后流鼻血是正常的散热情况;发热以后伴有喉咙痛可以少商商阳放血。
5、发热以后首先不要选择激素类的,激素会掩盖症状,可选择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