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下寒十大中成药,阳虚应该吃什么中药?
阳虚应该吃什么中药?
阳虚体质一般主要是指人阳气虚衰的现象,阳虚主要是指心,脾,肾的阳气不足,功能低下,阳气本身就具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阳虚那么则阳气不足,从而我们机体功能衰退,容易出现虚寒怕冷的症状。
对于阳虚体质,我们可以吃什么中药来调理和改善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比较常用而且效果不错的中药,记得收藏哦~
(1)肉桂
肉桂是一味可以温中益气,驱寒助阳的中药,它可以用于脾肾虚寒,肾阳不足。平时可以直接用肉桂炖汤, 药食同源,阳虚体质可以经常吃。
(2)金匮肾气丸
中医认为,肾阳是人体各脏腑阳气的根本,能温煦各脏腑之阳。如果肾阳虚,那么就不能温煦脾阳,所以就会使脾阳不振。
金匮肾气丸是用于脾肾阳虚,具有补肾助阳,健脾祛湿的功效,主要适用于腰膝酸软,怕冷,手足欠温,食少便溏,小便不利,夜尿多等等。因此金匮肾气丸是很好的补阳的中成药。
(3)阳虚的人平时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性质温热,具有补益肾阳,温暖脾阳的食物,比如糯米,鸡肉,狗肉,韭菜,核桃仁,海虾等,但是一些性质寒凉,易伤凉气,或者滋腻味厚难以消化的食物,都不建议吃。
关注我!带您正确养生,改善脾虚问题!分享养脾干货!上焦热下焦寒?
对于上焦热下焦寒,脾胃湿热这个情况的话这个很有可能是因为身体虚弱的表现,对于这个情况的话还是需要补补身体的,一般的情况下的话可以多多的吃一些枸杞之类的补身体的食物的,还可以吃参苓白术丸健脾去湿治疗配合右归丸补肾壮阳治疗效果很好。平时的话还是要注意一下自己的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的。
更年期结束有哪些表现?
53岁的我,刚刚经历了失眠、潮热、出汗、月经紊乱等症状的困扰。从50岁时,在第一次潮热出汗时感到更年期的恐惧,到现在感觉更年期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并能够坦然面对。
历经了两三年的更年期症状的困扰,我的更年期应该是结束了! 因为我发现以下症状不见了:
1、绝经。以前一向规律的例假,在进入更年期后,从开始时的紊乱,到后来量越来越小、间隔越来越长。去年7月份就彻底没有了。到医院做了内分泌检测,大夫说雌激素和孕激素已经达到绝经标准。到目前已经将近1年没有了,应该再也不会来了。
2、心里不再焦躁。刚刚退休时的无所事事,加上更年期的原因,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常常无缘无故地忧虑和伤感,听到电话也会烦躁。后来,可能慢慢接受了自己的退休和变老, 又找了一份药店的工作,闲暇时看看书 ,工作和生活都又积极起来。
3、睡眠好转。虽然还是没有以前那么容易入睡,但是,睡着了不会在潮热、出汗里醒来。睡眠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睡眠减少应该是进入老年的缘故吧,常常听老人们说觉少和觉浅。
4、不再潮热、出汗。这个症状应该是今年初的时候没有了,也不是一下子就过去的,是症状慢慢减轻的,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怎么才知道更年期已经结束?我感觉随着这些症状的消失, 现在的状态慢慢好起来了。至少能够坦然面对更年期,也没有了刚开始时的害怕和恐惧。
如果您也处在更年期的困扰里,我看过来人经验是:
1、要以强大的心理应对更年期。每个人的症状都不一样,有的人根本就没有任何症状,即便是有症状也不是克服不了的毛病。
2、症状严重应该去正规医院接受治疗。不要偏听、偏信秘方,切记不经医生的遗嘱不要擅自服用他人推荐的保健品。
3、绝经时不要过度干预。很多人都听信月经不来后,人就老得快了。致使许多女性为了挽留月经过多服用雌激素。这样不会有什么效果,大夫还说长期服用雌激素,会增加患乳腺癌和子宫癌的风险。
4、坚持一项修身养性的爱好。这样可以把自己的注意力,从更年期的各种不适里转移出来,比如参加唱歌、跳广场舞、写头条等。
5、让自己忙起来。更年期都是闲下来的无病呻吟,如果家里不是实在不差钱,也可以找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除了一份工资外也可以接触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6、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女人绝经后,由于雌激素的突然降低,身体会出现肥胖和三高。要在注意饮食的情况下,合理地锻炼自己的身体。
最后,更年期是一个女人从生育期到老年期过渡的必经之路。只要我们能够从容面对,就一定会安然度过。
湿气重但是又容易上火怎么调理?
脾胃虚寒,湿气重,但为啥又容易上火呢?
看字面意思,这是很矛盾的一种情况,寒热之症同时存在一个人身上,这可能吗?
实际上,从中医的角度,这是临床比较比较常见的一种证候。
一、寒热之症同时并见:脾胃虚寒、湿气重又容易上火
脾胃虚寒,湿气重,一方面出现四肢无力、疲乏欲睡、头重昏蒙、纳呆恶心、倦怠懒言、手脚冷凉、饮食无味、口淡等脾胃功能低下等各种寒象的症状。
但同时,人又容易上火,出现面部长痘、口腔溃疡、口干舌燥、眼睛红赤、牙龈肿痛、烦燥失眠,鼻衄出血、舌红苔黄、尿少便干、出汗等等热象的症状。
我国古代中医早就说过,寒热本就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
寒热证并见,如临床常见的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表寒里热、表热里寒等。寒热相互转化,先寒证,而后转为热证,寒证渐退;或是先热证,而后转为寒证,热证渐退。古代医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就曾明确指出:“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又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则。
所以,当脾胃虚寒、湿气重时,但却出现上火的症状时,其实就属于寒热证并见中【表热里寒】的情况,即身体阳气不足,外感风热而内伤生冷,或平素脾胃虚寒而外受风热所致。
表热里寒症状:
发热、头痛、恶风、汗多、心烦口苦、咽喉肿痛等热症(表热,见上火症状);小便清长、大便溏薄、畏寒肢冷等寒症(里寒,见脾胃虚寒、湿气重症状)。另外,舌淡胖,苔薄黄,脉洪数或弦数等亦为常见症的证候。二、脾胃虚寒,湿气重但是又容易上火,怎么调理?
上面已经解释过,脾胃虚寒,湿气重但是又容易上火的情况,其实就属于中医里表热里寒的证候。
对于脾胃虚寒,湿气重,同时容易上火的情况,需要脾胃同治,祛湿去热,温中散寒。
表热里寒(内寒外热)调理方法:
1,饮食方面,适当食用温热的食物,比如羊肉、狗肉、鸡肉,龙眼,荔枝,大枣,桂圆等,补益阳气。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增强抵抗力。不要吃寒凉、生冷的食物,不吃炸肠、炸鸡腿等油炸食品。
2,药物方面,服用温热的药物使内寒消除、外热自解,在中医书籍《伤寒括要》中提到,表热里寒常用的中药汤剂包括四逆汤、白虎汤、理中汤、香砂六君子汤证通脉四逆汤等,中成药如逍遥丸、附子理中丸。
对于表热里寒证候,治疗上要根据个人体质情况,临床症状辨证施治,及时的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因外感风热,或久病体虚引起脾肾阳虚,所引起的内寒外热:先清表热为主,再补脾肾阳虚为辅,可服用连翘散合桔梗汤及理中丸、金匮肾气丸加减等等。对于素体阳气不足的内寒体质,而后又外感风热之邪的患者,以补阳扶正为主,同时清外热,可以服用四君子汤,再加连翘、桑叶、柴胡、葛根等药物。对于表热里寒,治疗上,还要根据寒多热少或者热多寒少的不同,辨证施治:
寒多热少者,以治寒为主,兼以清热,药物治疗用金匱肾气丸、知柏地黄丸;热多寒少者,以治热为主,兼以祛寒,药物如连花清瘟胶囊合用感冒合剂等。具体用药还是需要医生面诊,根据个人体质情况,临床症状辨证施治,及时的调整治疗方案。
3,生活方面,需要戒酒戒烟,多进行户外运动,不要去潮湿的地方,晚上可以温水泡脚,也可以用山楂,决明子泡茶饮用等等。
小结:
表热里寒,在中医上属于寒热证并见的情况,需要根据患者个人的体质情况、临床症状等合理的应用中成药或中药汤剂调理,同时在饮食方面,不能吃生冷凉硬的东西,适当进食温热的食物,生活方面,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运动习惯,进行综合调理。
我是控糖人,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知识~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我。
如果您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
最后,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幸福安康!
上热下寒吃那种泻心汤?
上热下寒的体质是容易上火的,所以会引起失眠耳鸣,可能是血气不畅的表现,可以吃一些平性的中药和食物,用来健脾理气化湿,这种病大多是体内的郁火,需要疏肝解郁,可以用半夏泻心汤,但是还要根据自身的具体病因,才能合理的用药,以至于达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