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作用与功效及禁忌,葛根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葛根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葛根又称干葛、野葛,具有生津止渴、解肌退热、升阳止泻、通经活络、透疹、解酒毒的功效,其作用为治疗消渴、热病口渴、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泄泻、热痢、中风偏瘫、头痛、眩晕、胸痹心痛、麻疹不透、酒毒伤中等。
葛根是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味辛、甘,药性凉,归肺、脾、胃经。葛根捣汁服用,可治疗酒醉不醒。葛根和生黄芪、生地黄等中药配伍泡酒饮用,有养阴、益气、活血的功效,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葛根含黄酮、香豆素、生物碱、皂苷、三萜等成分,具有降血压、抗心律失常、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止泻、改善骨代谢等作用,目前临床上还将葛根用于慢性鼻炎、2型糖尿病、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葛根在使用时存在如下禁忌,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1.对葛根过敏者不可以使用葛根。
2.表虚多汗及虚阳上亢者,需谨慎使用葛根。
3.使用异丙肾上腺素时,不可使用葛根。
4.孕妇需谨慎使用葛根。
5.葛根出现发霉等变质迹象时,不可使用。
本内容由山西省中医院 心病科 副主任医师 王建萍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黄芪和西洋参哪个泡水喝更适合肾阴虚患者?
欢迎阅读!请点击关注,分享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常识。
谢谢邀请!阴虚体质的人一般来说不宜服用黄芪,而西洋参对阴虚体质却有对证功效,适合阴虚体质的人服用。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药物的药性以及主治功效决定的。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黄芪和西洋的药性以及功效作用,是否适合阴虚体质服用。
黄芪大家都比较熟悉,是一味补气的良药,生用益气固表,有治疗卫气不固的表虚自汗作用,并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还有消肿利尿的功效。炙黄芪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有补脾肺之气的作用,常用于脾肺之气虚弱,中气下陷的治疗。正因为黄芪有益气固表,升阳举陷的功效,所以才有表邪未解,内有实热,阴虚阳亢不宜服用的禁忌。试问,如果一个感冒发热的患者,本应解表疏散风热(开门驱贼),那能用黄芪益气固表呢(关门留贼)?同理,一般阴虚都有内热和虚火上炎的证候,本应滋阴降火,又怎么会用升阳举陷的黄芪来助火升阳呢?
西洋参有补气养阴,清火生津的功效。主治气虚阴亏火旺,虚热烦倦,内热消渴,口燥咽干的阴虚证。说到这里,想必大家都已明白,阴虚体质的人,应选择的是西洋参,而非黄芪。曾遇见一位大爷,患糖尿病并有口渴,尿多,食多,便秘,三多一少的表现症状,听说黄芪有降血糖作用,便服用黄芪,希望能降低血糖,服用大约一月左右,非但没有改善症状,反而出现面红耳赤,血压升高,头晕耳鸣,站立不稳,心慌的症状。这就是火上浇油的不良反应。
以上是阴虚体质的人是适合服用西洋参,还是黄芪的解答,如有不足,望评论补充。
谢谢阅读!
黄芪枸杞和西洋参泡水喝是不是最佳搭档?
是可以同时泡水喝的,可以补气,补血,补阴以及提高身体免疫力的作用,如果长时间喝的话,容易感觉到上火的话,可以适当的调整西洋参和黄芪的剂量,平时注意在饮食上,要吃一些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尽量不要吃生冷,油腻的食品,可以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
黄芪有何药用价值?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1、益气固表
生用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
2、补气养血
蜜炙黄芪有补气、养血、益中功效,适用于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虚、气衰等症。
3、降血压
现代医学证明,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抗自由基损伤、抗衰老、抗缺氧、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可用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症。黄芪还能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故对慢性溃疡久不愈合者有效。其还能消除肾炎患者的蛋白尿,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
黄芪的药用价值
1、表虚自汗
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2、阴虚盗汗
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3、急性肾炎水肿
黄芪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而这些营养物质适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黄芪汤,这样的配方能够有效的缓解性肾炎水肿的症状。
4、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
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5、阳气虚弱
黄芪还被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而且黄芪中的营养物质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
6、疮疡溃破
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脓液清洗,与党参、肉桂等同用。
7、肺气虚证
咳喘日久,气短神疲,痰雍于肺无力咯出。常配伍紫菀、款冬等,温肺定喘,健肺气之品。脾生痰,肺储痰,所以健太阴以祛痰,黄芪补气所以尤善治气虚。
8、气虚衰弱
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补气健脾,常与党参、白术等配伍;用于益气升阳而举陷,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哪些人不能吃黄芪
1、从体质上来说,黄芪最适合气虚脾湿型的人,这种人往往身体虚胖,肌肉松软,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软。而身体十分干瘦结实的人则不宜。从身体状况来说,感冒、经期都不要吃黄芪。
2、从季节来说,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黄芪。为什么感冒不能喝黄芪粥呢?因为黄芪是固表的,它帮助身体关闭大门,不让外邪入侵。可是当身体已经感受外邪的时候,就会变成闭门留寇,把病邪关在体内,无从宣泄了。同理,春天是生发的季节,人体需要宣发,吃黄芪就不太适宜了。
3、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运用。
4、阴虚患者使用黄芪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黄连、茵陈、黄芩等。热毒炽盛的患者必须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黄连、栀子、大黄、败酱草等。
黄芪泡水喝的禁忌
很多人喜欢在日常生活中要黄芪泡水服用,特别是很多女性喜欢将黄芪和红枣、枸杞子一起浸泡,这样不仅能够增强体质,气色也会越来越好。但是每次使用的黄芪量最好不要超过15克,并且分为两三次服用,避免出现过量的情况。
如果黄芪使用过量,那么患者就有可能出现头晕、睡眠质量变差以及双颊泛红以及心情烦躁等等情况。
老中医告诉我们,其实黄芪泡水喝并不会产生副作用,但是为什么有些人在过量服用之后身体会出现不适的情况呢?这主要就是由于过量的黄芪进入身体之后打破了内环境的平衡状态,这就导致各种身体不适情况的出现。
黄芪服用之后能够很好的改善记忆力退减以及头晕乏力等等情况,但是如果平时过量服用了黄芪水,那么不仅不能够改善头晕眼花的情况,反而会导致病情价值,也就是头晕更加严重,记忆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黄芪属于一种温补性的中药,如果过量服用,身体主要表现为心烦气躁以及脸颊泛红。
虽然我们说想要获得最好的保健效果每天要服用一杯黄芪水,但是这个黄芪水最好能够分为两三次服用,千万别一次性喝完。另外,每次黄芪泡水最好能够控制在15克左右,但是网上有些方子中建议是使用20~30克左右,这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另外,黄芪泡水的使用量和煮粥的使用量是不一样的,如果是泡水那就是上文所说的15克,如果是熬粥,那么最好使用50克左右。事实上,无论你是熬粥还是泡水,黄芪的使用量都是具有明确规定的,千万不要超量哦.
黄芪泡水喝的功效
黄芪泡水服用之后对身体的效果非常的多,不仅能够增强身体免疫力,对于多种疾病都有不错的防治效果,例如是高血压、应激反应、尿少、肝毒等等。平时生活中如果身体出现了积食、热毒以及气滞湿阻等情况,特别是阴虚阳亢患者,都不适合服用黄芪。所以说,黄芪虽然能够很好的令身体更加健康,但一些身体状况的人群都不适合服用。具体的黄芪泡水的功效如下:
1、补气养血
黄芪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而当这些营养物质进入身体之后具有补气益中以及养血补气的作用,还能够有效的治疗一些身体倦怠、气虚、血虚以及气衰等毛病,能够有效的补气养血。
2、降低血压
科学研究发现,黄芪进入身体之后可以有效的降低血压含量,特别是能够减少血栓的形成,对于血糖也具有双向调节的效果。黄芪进入身体之后还具有扩张血管的功效,血管扩张之后血液循环加快,对于依稀慢性溃疡、皮肤不好以及各种血液疾病都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3、益气固表
中医方面认为黄芪使用之后具有益气固表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消毒生肌的作用,对于一些水肿的情况也有不错的疗效。平时生活中如果身体出现了盗汗、浮肿以及溃久不敛的情况,都可以将黄芪泡水服用,身体能够快速恢复健康。
。
中药里黄芪和桔梗有什么功效?
黄芪和桔梗是中医经常应用的两种药材,其应用非常广泛,疗效稳定、效果可靠,黄芪是一个是补气药,桔梗是一个化痰和开宣气机药,黄芪和桔梗可以单独用,也可以配方使用,两者结合能极大增加行气、化郁的效果。
黄芪在中药里是一个重要的补气升阳药,可以行气,也可以补气,经常用于气虚、阳虚和气血不足的治疗,有增加免疫力和抗肿瘤作用,长期服用能够增加身体的抗病能力、延缓衰老、补气生血,可以治疗多种因为气血不足引起的疾病,气虚、阳虚的人可以用,气血瘀阻、血行无力的人也可以用,重症肌无力的人还可以用,平时可以用于保健养生,经过配伍可以长期服用,有较好的补养和保健作用;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就用了8次黄芪,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距今已有两千年多年了,现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配伍应用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果有心慌心悸、经常失眠的可以用:黄芪、莲子、酸枣仁泡水喝,肝阴不足的血压高可以用:黄芪、蒲公英、菊花泡水喝,这些方法都是非常有疗效的,黄芪虽好,过多食用也会生热,特别是体内有热的人,要少量服用,或者配方使用较好。
桔梗味苦、辛、性平,有宣肺化痰、开宣气机,可以治疗咽喉肿痛,有很好的排脓作用,并且能够载药上行,可以治疗身体上部的疾病,或者脑子里的病,有镇静止痛和清热化痰作用,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有很好的降糖效果,也可以作为一种食物,炒菜、凉拌都可以,是药食两用的食材,桔梗在用于行气时用量要小,开郁和畅通气机时用量要大,一般配方应用较多,如果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可以用桔梗、射干、山豆根、薄荷等治疗,如果用于化痰止咳,可以用桔梗、白芥子、浙贝母、黄芩等,干咳无痰的可以加玄参、麦冬、瓜蒌等,桔梗虽然是一种食物,但是也有副作用,像孕妇、月经期就不要服用,阴虚和体质虚弱的人也要少用。
黄芪和桔梗也可以配伍,具有行气散结、开宣气机、畅通上下的效果,能够使上下气机通畅,对于气滞血瘀、大便秘结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治疗抑郁症可以用黄芪、桔梗、郁金、远志、菖蒲等,治疗胸中胀满、嗳气、心里烦躁的可以用黄芪、桔梗、枳壳、厚朴、牛膝等,所以如果配伍得当,治疗的疾病非常多,并且副作用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