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症状方颅图片,宝宝缺钙后?
缺钙主要是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佝偻病,宝宝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都什么表现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标准答案。
初期(早期)多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小婴儿。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 如易激惹烦闹、汗多刺激头皮而摇头等。但这些并非佝偻病的特异症状,仅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此期常无骨骼病变,骨骼X线可正常,或钙化带稍模糊。
早期维生素D缺乏的婴儿未经治疗,继续加重,出现钙、磷 代谢失常的典型骨骼改变,表现部位与该年龄骨骼生长速度较快的部位相一致。
6月龄以内婴儿的佝偻病以颅骨改变为主,前囟边较软,颅骨薄,检查者用双手固定婴儿头部,指 尖稍用力压迫枕骨或顶骨的后部,可有压乒乓球样的感觉。
6月龄以后,尽管病情仍在进展,但颅骨软化消失。正常婴儿的骨缝周围亦可有压乒乓球样感觉。额骨和顶骨中心部分常常逐渐增厚。
至7-8个月时,变成“方盒样”头型即方头(从上向下看),头围也较正常增大。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 而膨大,沿肋骨方向于助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扪及圆形隆起,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以第7-10肋骨最明显,称佝偻病串珠,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手、足镯。
1岁左右的小儿可见到胸骨和邻近的软骨向前突起,形成鸡胸样”畸形;严重佝偻病的小儿,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受膈肌牵拉而内陷,胸廓的下缘可形成一水平凹陷,称作肋膈沟或郝氏沟小要儿漏斗胸主要由先天畸形引起。
由于骨质软化与肌肉关节松弛,小儿开始站立与行走后双下肢负重,可出现股骨、胫骨、腓骨弯曲,形成严重膝内翻(0形)或膝外翻(X形),有时有K形样下肢畸形。患儿会坐与站立后,因韧带松弛可致脊柱畸形。严重低血磷使肌肉糖代谢障碍,使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降低和肌力减弱。
恢复期以上任何期经治疗及日光照射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血钙、磷逐渐 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约需1~2个月降至正常水平。治疗2~3周后骨骼X线改变有所改善,出现不规则的钙化线,以后钙化带致密增厚,骨骺软骨盘<2mm,逐渐恢复正常。
后遗症期多见于2岁以后的儿童。因婴幼儿期严重佝偻病,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无 任何临床症状,血生化正常,X线检查骨骼干骺端病变消失。
此外,缺钙还可以引起出牙的延迟囟门闭合延迟等症状。
我是淮山,专注提供儿童健康知识,欢迎点赞关注。
宝宝晚上睡觉出汗还哭闹而且易醒怎么回事?
宝宝的这种症状是典型的缺钙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有可能引起鸡胸、肋骨串珠、方颅等佝偻病表现。可以给宝宝服用维生素AD胶丸、碳酸钙颗粒等进行补钙治疗。平时需要坚持让宝宝喝牛奶,多吃些豆制品。每天带宝宝到户外活动,适当的晒太阳。
人们日常是否需要补钙?
很多人都会对补钙有所困惑,有人说我能吃能睡啥也不缺不用补,有人又看到很多补钙的宣传和广告,对自己是否缺钙需不需要补,诚惶诚恐不知所措。那么下面就给大家来说说补钙的事: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无机元素,其中99% 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1%左右的钙,有一半与柠檬酸或蛋白质结合;另一半则以离子状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称为混溶钙池。这部分钙与骨骼钙保持着动态平衡,维持体内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骨量一生变化曲线
钙的生理功能有:
1、构成骨骼和牙齿。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幼儿骨骼每1~2年更新一次,以后随着年龄增大更新速度减慢。成年人骨骼每10~12年更新一次,而40~50 以后,钙的溶出大于沉积,骨组织中的钙逐年减少,骨密度逐渐降低,易出现骨质疏松症,这种现象女性早于男性。
2、维持神经和肌肉活动。心脏的正常搏动、神经肌肉的兴奋、神经递质的释放以及神经冲动的传导等都需要钙的参与。若血清钙含量过低,可使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引起抽搐,比如肌肉抽筋,睡眠易惊醒等等。
3、参与凝血过程。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促进凝血。
4、维持血管正常的通透性。体液中钙含量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血液中的成分渗出血管外,诱发某些过敏性疾病。
5、促进体内某些酶的活性。此外还参与激素分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等作用。
钙吸收:
人体对一般食物中钙的吸收率为20%~60%。钙的吸收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婴儿对钙的吸收率可达60%~70~,儿童为40%,成人降至20%,老年人的吸收率更低。男性钙吸收率高于女性。
影响钙吸收的因素也有很多,如肠道内的PH值,维生素D不足、食物中的草酸、植酸、大量的膳食纤维、消化不良产生的脂肪酸、膳食钙磷不平衡等等。
人群中钙的摄入情况:
孕妇、乳母、幼儿对钙的需求量较大。我国居民钙的摄入量普遍较低,2002~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的数据显示,全国城乡居民平均营养素的摄入量中,钙元素的摄入量由1982年每人日均摄入量694.5mg,下降至2012年每人日均摄入量405.4mg,土壤和种植方式的变化 ,膳食模式、营养构型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等原因造成钙元素人均日摄入量现在比过去反而下降,远远达不到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钙元素推荐摄入量(RNI)成人800mg/日的标准。
体内钙的储留量主要由膳食所提供,奶类和豆类食品含钙丰富,水产品中的虾、蟹、海带等含钙较高,绿叶菜也是日常膳食中钙的重要来源,所以膳食不平衡的人群和特殊阶段人群普遍存在钙缺乏的状况。
补钙的好处不仅在于保证人体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而且可以预防婴幼儿佝偻病,孕妇、乳母及年长者的骨质软化症,还有骨质疏松症。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妇女更年期后因为雌激素的减少,骨质流失加快,骨密度降低,容易造成骨质疏松症,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比男性高2~8倍,常见的症状就是腰背疼痛,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缺钙对于睡眠不好、腿脚抽筋、过敏等症状都有一定影响。
生活中我们应按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平衡膳食宝塔来合理安排日常的一日三餐,做到食物多样化,吃当季新鲜的食物,合理搭配膳食。根据年龄和特殊阶段的生理需要,请专业营养师合理制定补充营养素的计划和方案。
枕秃发黄且稀甲薄脆背多汗夜频醒?
宝宝可能缺钙和维生素D了。
有没有给宝宝补充适量的鱼肝油?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宝妈每天的液态奶的摄入是否达到了500毫升?我国的现状是全民缺钙,乳母缺钙的比例也是居高不下,造成宝宝缺钙风险很高。维生素D并不能通过乳腺进入乳汁给宝宝,加上宝宝晒太阳可能比较少,无法转化足量的维生素D供自己使用,尤其是冬天时,裸露部位更少,晒太阳的时间也更短,造成宝宝容易缺乏。
宝妈可以通过宝宝有无这几种状况来判断:
<1>枕秃,盗汗,精神烦躁?宝宝晚上头上出汗,加上精神烦躁,头部左右摇晃形成枕秃,即后脑勺不长头发,也称“钙圈”。
<2>夜惊,烦躁不安,不能进入深睡眠,爱啼哭,易惊醒,入睡后多汗。
<3>出现乒乓球头或方颅。
<4>“X”型、“O”型腿、肋骨外翻、肋骨串珠、漏斗胸、鸡胸等佝偻病症状。
<5>智力发育迟缓,钙与神经肌肉的功能有很大关系;囟门闭合晚,正常一周左右到一周半闭合,过晚缺钙和维生素D(当然,过早也是不行的,会影响脑容量的发育,造成智力低下);学步晚,14个月后才会走;出牙晚,正常宝宝4个月或6~8个月开始出牙,20颗乳牙出全最迟不迟于2周半;儿童可能还会出现关节的生长痛,指甲灰白或有白痕,指甲脆易折断,腿抽筋等等。
改善需补充维生素D和钙,鱼肝油可以提供维生素D,钙以奶和奶制品最佳,配方奶是最好的选择,效果要快的话可以选择钙补充剂。还吃母乳的话,还要保证妈妈的液态奶摄入。纯奶现在还不适合这么小的孩子。另外孩子添加辅食多芝麻酱,小虾皮,豆腐或豆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
吃母乳的宝宝会缺钙吗?
补钙是妈妈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很多妈妈看待这个问题都有些极端。科学育儿没有普及的时候,所有小宝宝的问题都用“缺钙”来顶罪。后来呢,觉得大家都不缺钙,“你缺钙,你全家都缺钙”,“缺钙?钙你妹!”。
宝宝会不会缺钙?有3个小问题,麻麻们可以自我检测下:
1、你家宝宝一天喝多少奶?
2、宝宝是否每天补充维生素D?
3、添加辅食后,是否经常给宝宝提供一些钙质含量丰富的食物?
0-3岁宝宝需要多少钙?
注:婴儿(0-12月龄)钙摄入耐量上限还不确定。
0-1岁: 母乳/婴儿配方奶是宝宝的主要膳食钙来源,每日饮奶量达到600ml以上者能基本满足钙的需要。
1-2岁:奶类及其制品仍是膳食钙的主要来源,每日饮奶量达到400ml,再加上其他食物提供的钙,可满足每日钙需要。
2岁之后缺钙严重?
根据200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全国调查显示,2-3岁幼儿膳食钙摄入严重不足。
糕妈认为,2岁以上的孩子钙摄入不足,很可能是由于宝宝开始和大人同桌吃饭,向成年人饮食过渡,家长忽略了喝奶的重要性。
为什么宝宝会缺钙?
1、我国的饮食习惯中,牛奶消费量低,奶类提供的钙明显不够。
2、胎儿期储钙不足:母亲妊娠期营养结构不合理;早产/低出生体重、双胎/多胎等情况,容易钙储存不足。
3、出生后喂养不当:母乳喂养不足,或母亲摄钙量不足。断母乳后未用配方奶或其他奶制品替代。添加辅食后,膳食中缺乏足量奶类等高钙食物或果汁、碳酸饮料等挤占奶类摄入而影响钙摄入。
“补钙”的正确打开方式
1、充足奶量:喝奶喝奶喝奶!1岁以下的宝宝,每日奶量不少于600ml,1岁之后,每日奶量不少于400ml。
2、补充维生素D:足月儿出生后半个月起400单位/天,直到2-3岁;早产儿出生后即补充800-1000单位/天,纠正月龄满3个月后同足月儿。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一直补充维D到儿童、青少年时期。
3、膳食:除牛奶外,其他食物也可以提供一些钙质,详见下一部分。
4、钙补充剂:当膳食钙摄入不足或存在其他钙缺乏高危因素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的钙剂补充。
含钙量高的食物有哪些?
1、美国农业部的数据
乳制品
非乳制品
糕妈备注:脂肪也是小宝宝必须的营养成分,2岁以下的宝宝还是建议喝全脂奶哦,2岁以后可以喝脱脂或低脂牛奶啦。
2、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计算,常见食物提供300mg钙需要摄入的量如下表所示。
注意:数字越小的越补钙哦!
其他常见食物提供300mg钙一般需要1.5kg以上的原食物。
糕妈备注:从上面两个图就能看出来,在含钙丰富的食物中,只有鲜奶和酸奶为液态食物,比较容易达到需要的量,因此不管是宝宝还是大人,都要重视喝奶。
芝麻酱、虾皮、榛子、豆腐干、海米等也是含钙量比较高的食物。但是大家注意哦,高钙食物里可没有骨头汤哦!骨头含钙,但不溶于水。按照每日推荐的钙摄入量,换算成骨头汤的话得喝几十升。快忘了“骨汤补钙”这件事吧……另外提醒一下,虾皮、海米之类的可能会比较咸,不适宜给小宝宝多吃。
回到最初的问题,想让宝宝不缺钙,需要做到这3点:
1、每天充足的奶量(1岁之前不少于600ml,1岁之后不少于400ml);宝宝逐渐过渡到家庭饮食之后,也不能忘了每天两杯奶哟!酸奶、牛奶、奶酪等,都是很好的补钙形式,乳制品摄入不足的话,通过其他食物很难保证人体需要的钙。
2、每天补充维生素D,帮助钙质的吸收;
3、经常在饮食中添加钙质含量丰富的食物(上面表格里都列出来啦)。
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缺钙的现象会越来越少,只要合理安排饮食,宝宝就会身体倍棒吃饭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