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椎下面的准确位置图,肩井穴的部位?
肩井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现代常用于治疗肩颈部软组织疾患、乳腺炎等。肩井穴是胆经里联络最广的穴位,胆经又正好要从乳房旁边绕一圈儿,因此,肩井穴是治疗乳腺炎、乳腺痛等乳腺疾病最有效的穴位之一。
三伏必灸哪5大穴位?
三伏必灸哪5大穴位
没有"三伏必灸5大穴位"的说法,具体灸哪些穴位取决于个人的体质以及想要治疗或预防的疾病,一般天突穴、大椎穴、肾腧穴、内关穴、足三里等为三伏天期间常用艾灸穴位。
1.天突穴:在颈部,位于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的中央,天突穴属任脉,艾灸天突穴可起到通调任脉的功效,防治呼吸道疾病。
2.大椎穴:在后颈部,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大椎穴属督脉,艾灸大椎穴可起到通调督脉的效果,配伍艾灸天突穴,则可通调任督二脉之效,调理一身之气血,可以防治感冒、肩颈疼痛等。
3.肾俞穴:位于腰部,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在三伏天艾灸肾俞穴,可温阳补肾,提升机体抵抗力、免疫力。
4.内关穴:在前臂掌侧,位于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三伏天艾灸内关穴,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5.足三里:在小腿外侧,位于犊鼻下3寸处。足三里为人体保健之要穴,可提高人体免疫力、抵抗力,防治感冒、胃痛等疾病。
具体穴位的选择须咨询专业医师,以免影响疗效,延误病情。
本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夏昆鹏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中医师给病人按摩时是怎样找穴位的?
这个问题的确很有意思。
对于些初学者来说,他们的确是搞不明白。
但是当你熟悉了之后,你就觉得原来如此简单。
中医找穴位有几个方法。
第1个是特殊标志法。比如我们神阙穴的位置,就是肚脐眼的位置。
肚脐眼是就是人体的一个标志。
比如我们找到人体的三毛穴就是在脚的大拇指有毛发的地方。
找我们人体的风市穴就在我们人体,把手伸直,中指指尖的位置。
第2个找穴位方法就是手指同身寸法。首先要解释的就是,中医里所说的一寸,和我们用尺子量的一寸不是一个概念。
因为我们每个人高矮胖瘦都不一样。
身材的比例也不一样,骨节的长度也不一样。
我们每个人自己的,骨节的长度是按照自己的身体比例来生长的。
所以就用自己的手发明了手指同身寸法。
那么中医表达一寸一寸半,两寸三寸,怎么表达呢?我现在就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描述一下。
中医里表达一寸。大拇指的宽度就是一寸。
一寸半的表达方式。两个手指的宽度。
两寸的表达方式。三个手指的宽度距离就是两寸。
三寸的表达方式。4个手指的距离就是三寸。
以上就是手指同身寸表达。
那么怎么使用呢?
比喻关元穴在神阙穴下三寸。
那么我们就可以在神阙穴的位置比4个手指的距离。
第3种表达方式就是骨度分寸法。比如我们前发际到后发际的距离是12寸
印堂到前发际的距离3寸。
后发际到大椎穴是3寸。。
人两胸之间的宽度是8寸。
神阙穴到剑突的位置是8寸。
剑突到天突穴的位置是8寸。
神阙穴到耻骨联合的位置是5寸。
大腿蝈窝到外踝尖是16寸。
具体大家看那张图表!
还有一个0.1寸的表达方式。请看一下这张图。
我手指的位置,记号就是0.1寸。
中医穴位经络是针灸,艾灸,推拿,按摩,理论指导依据!
有它特殊的表达方式和找穴位的方式。当你学会了之后,你觉得中医原来如此简单,如此的有意思,你会深深的爱上中医。中医也会给你丰厚的回报,那就是健康。
我是老吴和喜爱,专注蕲艾种植加工,致力于艾灸文化的公益传播。人体腰背部主要穴位有哪些?
1.大椎: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按摩此穴可治热病、咳嗽、气喘、盗汗、头颈痛、风疹。
2.肩井:位于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上。按压此处可治肩背头痛,手背不举,诸虚百损。
3.天突:位于胸骨上窝中央。点揉此穴,可治咳嗽哮喘,梅核气,咽喉肿痛。
4.天宗:在肩甲骨冈下窝的中央。治肩甲疼痛,气喘,乳痛。
5.命门:位于第二腰椎棘突凹陷处。主治腰疼虚损,五劳七伤,头晕耳鸣。
6.肺俞: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可治咳嗽气喘,胸闷,盗汗。
7.心俞:在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治心悸健忘,心烦心痛。
8.膈俞:在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可治气喘咳嗽,呃逆,呕吐。
9.肝俞:在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肋痛,目疾,唾血疼痛及脊背疼痛。
10.脾俞:在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胃腑胀痛,呕吐。
11.胃俞:在背部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可治胃疼,呕吐,腹胀,泄泻,背痛。
12.肾俞: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可治月经不调,腰膝冷痛,咳喘气少,耳鸣眼花。
13.上髎:位于第一骶骨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与督脉的中点。可治大小便不利,腰疼,月经不调,遗精阳痿。
14.次髎:位于第二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与督脉的中点。可治下肢痿痹,腰疼,疝气,月经不调,痛经,小便不利。
15.华佗夹脊:在背腰部,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0.5寸,两侧共34穴。可治心痛、心悸、咳嗽、气喘、上肢痹痛(上胸部);胃痛呕吐、噎膈、腹痛(下胸部);阳痿遗精、月经不调、下肢痿痹(腰部)。
大椎穴在哪里?
大椎穴位于人体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关节为胸椎,约与肩平,大椎穴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项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五劳虚损等病,具体方法是左手食指与拇指把大椎穴的皮肤稍提起,然后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