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养生网,据说人的督脉本来就是通的?
不请自来,多多关照!中医有句术语: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督脉为一身“阳脉之海”,是奇经八脉之一,起于小腹,下出于会阴,向后行于脊柱内部,上达颈后风府,上经头顶,沿前额下行鼻柱。经络是什么?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打个比方,经络好比是水渠,气血好比是水,练气功是为了使气血在经络中畅通无阻。说到这里,我想到了练气功时的一个要诀:舌抵上腭。为什么要这么作呢?这是为了“连接”小周天的任、督二脉。把“水渠”接通,或通过呼吸意念、或通过动作导引,使气血循任督二脉作小周天运行。只要功法正确,习练认真,打通小周天是不成问题的。
现在的流行养生运动有动态打坐气功瑜伽太极打坐街舞?
#来年再“健”#现在的流行养生运动有动态打坐、气功、瑜伽、太极、打坐、街舞,你认为哪个比较好?
感谢邀请回答问题!
现在的流行养生运动有动态打坐、健身气功、瑜伽、太极、打坐、街舞,健身效果各有所长,有谁比谁好的问题!只要运动得当、合理,都会起到很好的健身作用!
动态打坐,就是为那些心不静的人专门设计的,一般不会出偏,随着动作让你专注于做一件事,从而逐渐达到万念归一的效果,这样子长久下来,也能起到较好的健身效果。
健身气功,是国家体育总局在传统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健身气功基础上整理的,适合大众练习,目的是自然拉伸筋骨,疏通经络,长期练习达到健身的目的,这种健身气功简单易行,很受老年朋友的喜爱。
瑜伽原本就是源于印度的很高深的身心修炼术,传到中国经过国人的改良,成了一种形体训练术了,很受年轻女性的欢迎;真正的瑜伽也是身心修炼,跟道家的导引术吐纳术异曲同工,长期修炼,能够达到净化心灵,疏通经脉的作用,从而使修炼的人身心健康。
太极拳是我国的一项优秀的传统武术,集养生、健身、防身于一体的优秀传统拳术,很多领导人也因练习太极拳而达到身体健康的效果,因此邓小平才写出来“太极拳好”的题词,这都是经过大家长期修练的心得体会,太极拳简单易行,老少皆宜,根据不同人的体质才采用不同的练法,只要方法得当,练习的人都能达到健身的效果。通过跟我们练拳的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身体状况明显改善,那些失眠的人能安稳的睡着,而且睡眠质量提高了,手脚发凉的,经过练习,手脚逐渐发热了,这都是气血运行改善的结果。
打坐是我们传统道家的修炼术,入手的第一要诀就是止念,让人达到在母体内那种混沌状态,然后才能结丹产生大药,一步一步的深入练习,达到祛病延年的功效;长期坚持打坐的人,精力充沛,能够达到身体的自我修复功能,入境之后的妙处,非言语能表达。
街舞是年轻人喜欢的舞蹈运动,充满活力,适合爱动的年轻人练习,能提高人体的协调性,长期练习达到健身的功效。
每一种方式,都可以健身,看看哪种方法适合你自己,长期的坚持才会有效果,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方式,哪一种都起不到健身的效果。
健身气功比赛介绍稿?
大家好!我代表组织委员会,非常荣幸地向大家介绍本次健身气功比赛。
健身气功作为一项传统的中国健身运动,已经深入人心,受到了广大健身爱好者的热爱和追捧。为了推动健身气功的发展,展示健身气功的魅力,我们举办了这次盛大的健身气功比赛。
本次比赛旨在提倡全民健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我们邀请了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健身气功爱好者参加比赛,他们将展示出精湛的技艺和优雅的动作,为观众们带来一场视觉和心灵的盛宴。
比赛将分为多个项目,包括个人五禽戏、太极养身杖等。参赛选手将在舞台上展示他们对健身气功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动作的舒展、柔和和呼吸的协调,展现出健身气功独特的韵味和内涵。
我们将邀请一流的评委团队,他们将根据选手的表现,从动作的规范性、技术的难度、气息的流畅性等方面进行评分,确保比赛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此外,我们还将设置观众互动环节,让观众们有机会与选手互动,感受健身气功的魅力。同时,我们还将举办健身气功知识讲座和展览,为大家提供更多了解和学习健身气功的机会。
最后,我代表组织委员会衷心感谢各位参赛选手和观众朋友们的支持和参与。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健身气功比赛的精彩呈现,为健康生活加油!谢谢大家!
基督徒可以练太极拳吗?
可以,锻炼身体吧。基督徒凡是都可做,但是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被辖制。有人认为太极有其他的信仰。如道教。但是,锻炼身体而已。仅供参考。
涉及哪些科学原理?
作为中国人,我们对于“气功”这个概念应当不会陌生。但是我们对之还是持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有时候认为它是一种迷信,有时候又觉得它非常神秘。那么,气功到底是不是迷信,它的基本原理又是什么呢?
关于“气功”一词,据学者考证,最早见于晋代道士许逊所著的《净明宗教录》一书。其实“气功”并不邪乎,它就是中医里的一种保健、养生、祛病的方法。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丹道,也就是通过调整自己的呼吸、身体、意识(调息、调身、调心)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气功”是中国本土固有的产物,出现历史非常悠久,其内容也是非常的丰富,包括吐纳、行气、布气、服气、导引、炼丹、修道、坐禅等等。总之,气功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人们的健康,因此它和中医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原始的气功,有部分被称为“舞”。《吕氏春秋》曰:“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气功并不神秘,只是通过“舞”这种动作来调整身体,使得筋骨能够伸缩自如。
图1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春秋战国时,出现了所谓的“导引按跷”,我们今天所说的“气功”就被含括在内。当时出现了一部中医名著,即托名于黄帝所作的《黄帝内经》。其中说到:“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当然,也提到了“积精全神”、“精神不散”等一些修炼方法。其实不光是《黄帝内经》,一些道家的著作也或隐或显的记载了一些修炼方法。如《老子》中便有“或嘘或吹”的记载,据专家考证,这其实是一种吐纳方法。《庄子》中也有“吹嘘呼吸,吐故呐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的记载。这些记载都是传世文献,而如今出图的一些考古文献也发现了类似的记载,如果以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来看,这无疑加重了文献记载的可靠性。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马王堆出土了一大批帛书,其中就有《却谷食气篇》和彩色帛画《导引图》。《却谷食气篇》主要记载了一些呼吸吐纳之术,而《导引图》则绘有各种画像,有44幅,集中记载了古代人们用于治疗疾病的历史。
以上这些记载,我们依稀可以看出气功的历史渊源流长。
图2 马王堆帛书 却谷食气
但是“气功”这一名词出现却非常晚,最早见于晋代。该词首见于许逊著所著《净明宗教录》一书,但也有人认为该书为伪书,因为其中很多术语是在宋代才出现的。我们知道,佛教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再加上道教也在这一时期兴起,因此这一时期的宗教气息非常浓厚。这些宗教为了吸引信众,尤其是道教,往往会将“气功”神秘化,认为修炼它就能够成仙、长生不老。这种现象经过了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了隋唐时期变得极为兴盛。
其实,说起气功这事,和曹操还有一点关系。据史书记载,曹操和他的儿子均是气功爱好者。曹操为了修炼气功,养了不少的方士,如甘始、皇甫隆等达16人之多。他们向众人传授“鸱视狼顾,呼吸吐纳”。曹操闲时,还会与皇甫隆讨论服食导引之术,以求能够延年益寿、长生不老。曹丕更是在《典礼》记载了因练气功导致失败的例子,“······为之过差,气闭不通,良久乃苏。”
图3 清刻本 气功图
我们了解了“气功”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就不得不疑问,它的原理到底是什么,为何如此神秘呢?
所谓的“气功”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具有某些超自然的能力。它其实就是通过特定的修炼方法使人的机体、器官在功能上更加有序化与协同化。当然,由于具体的修炼方法存在差异,最终导致的生理变化也是不同的。其实,气功和中医有着密切的关联,我们无法将之割裂开来理解。我们知道经络、穴位、气血是中医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气功的基础。我们可以很形象的来形容经络和气血的关系,如果打个比方,经络就好比气血运行的通道,而穴位则是气血运行的出入口。
图4 五禽戏 示意图
图5 道家十二段锦
《金匮要略》云:“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呐,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这里所说的“导引吐纳”就是气功的一种修炼方法。“五禽戏”我们并不陌生,为华佗首创,一直流传到今天,仍被气功爱好者所习用。而后又出现了葛洪的《抱朴子》、陶弘景的《养性延命论》以及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和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方》等医学著作,都有关于气功的论述。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奇经八脉考》亦云:“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意思是说,在练某种静功的过程中能够觉察出人体的经络变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气功与中医渊源之深。
“气功”的种类也有很多,可分为主动气功与被动气功。如果按照练功形态来划分,则有调意功、调什功、调新功等区别。从形体动静来看,则可以分为动功和静功两大类。
图6 《奇经八脉考》,经脉专书,明·李时珍撰
其实气功并不神秘,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也可以窥知一二。但经过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气功武术热的招摇撞骗,使得气功的名声大臭。到了九十年代,气功逐渐变得沉寂,不过气功一词却变得大火起来,然而人们眼中的“气功”却被污名化,成为了招摇撞骗的代名词。其实这不怨气功,只是由于这些江湖术士们打着“气功”的旗帜到处招摇撞骗,使得气功的名声大坏。用一句俗话来说,就是“经是好经,可惜叫歪嘴的和尚念歪了”!
时至今日,依然有人打着伪气功的名号自诩“大师”,可竟然有人就信了,其中不乏富商巨贾、明星大腕。真可谓怪哉,奇哉!如果我们对“气功”多一点了解,也就不会产生那么多误会,也不会看着某些心术不正之人任意糟践传统文化。
文:甪里先生
参考文献:《奇经八脉考》《金匮要略》《典礼》《黄帝内经》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