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的营养价值表,丝螺有什么营养价值?
螺丝肉价廉物美营养价值颇高现代科证明:螺丝肉营养素份较全面其每百克含蛋白质11.4克、脂肪3.8克、碳水化合物1.5克另外含机盐、维素A、硫黄素、尼克酸等确实水鲜品佼佼者
清明螺胜似鹅螺丝肉药用价值亦低估医认:螺丝肉味甘、性寒清热、利水、明目能治黄疸、水肿、淋浊、消渴、痢疾、痔疮、肿毒等症《本草汇言》称:螺蛳解酒热、消黄疸、清火眼、利肠药
吃螺的螺?
1、中国圆田螺
中国圆田螺是中国常见的种类。栖息于湖泊、沟渠、池塘和稻田内。对干燥和寒冷适应力强,能将身体缩入壳内,用厣封闭壳口,缩入土内,待环境适宜时再爬出活动。仔螺生长1年可发育成成螺。成螺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的食用田螺主要种类为中国圆田螺。
2、螺蛳
螺蛳养殖成本很低,对于一些投资金额较少的朋友是不错的选择。这种螺全年皆可繁殖。而且仔螺产出后生长迅速,不到1年即可发育成熟。肉味鲜美。螺肉、螺黄都为人们所爱食,尤其大众化的一道美味螺蛳粉,让多少人回味无穷。
来月经可以吃田螺吗?
来月经可以吃田螺。田螺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和维生素A、B1、B2、D和烟酸、钙、磷、铁等成分,是城镇居民喜爱的水产品。
养10亩的话一年能收入多少?
说到田螺,现在作为一道比较家常的菜,很多人都喜欢吃,尤其是在夜宵行业中,田螺是我国的传统水产品,它肉质鲜嫩可口,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深受人们欢迎。尤其是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田螺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养田螺的市场前景和田螺养殖与管理:
养田螺的市场前景
田螺为田螺科可食性水生动物总称,其品种繁多,常见的有圆田螺、田螺、黄螺、蜗螺、香螺等。田螺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保健食品,国外还有美容食品之称。它含蛋白质达10.3%、脂肪1.2%,另外还有维生素、钙、铁等人体必需的元素,田螺肉营养优于鸡、鸭、鹅、猪等,不亚于鲫鱼、海参等。田螺肉可滋补肾阴,明目清脑,增强肌肉弹性、细腻皮肤等。田螺可作家常肉食,也可加工成系列食品、烹制多种药膳佳肴、防病治病。目前,天然生长的田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且田螺养殖生长快,产量高,养殖田螺“钱”途广。近几年,随着田螺天然产量日渐减少,田螺市场不断看好。目前在广东、福建等地区已开始人工养殖,不少农户把养殖田螺作为一项创业门路,大力发展。
田螺是什么
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软体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田螺在中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田螺对水体水质要求较高,产量少。可在夏、秋季节捕取。 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软体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淡水中常见有中国圆田螺等。田螺雌雄异体。区别田螺雌、雄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其右触角形态。雄田螺的右触角向右内弯曲(弯曲部分即雄性生殖器),此外,雌螺个体大而圆,雄螺小而长。
田螺是一种卵胎生动物,其生殖方式独特,田螺的胚胎发育和仔螺发育均在母体内完成。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一年时间。田螺为分批产卵,每年3月~4月开始繁殖,在产出仔螺的同时,雌、雄亲螺交配受精,同时又在母体内孕育次年要生产的仔螺。一只母螺全年约产出100~150只仔螺。
田螺的药用价值
[功用主治] 清热利水、除湿解毒。用于热结小便不通、黄疸、脚气、水肿、消渴、痔疮、便血、目赤肿痛、疔疮肿毒
1、治黄疸:田螺肉100克,茵陈12克,溪黄草30克,田基黄30克,水煎服,每日1--2剂。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的缓解黄疸疾病,长期服用的话效果明显,如果你有这样的情况,不妨试试这样的方法,可以让你恢复健康。
2、治菌痢:田螺500克,挑出螺肉,晒干,炒焦,水煎服,每次10克,每日3次。虽然说田螺是一种美味的食物,但是利用起来也是有很多的用处的,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的缓解经常出现的细菌性的痢疾,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的作用。
田螺食疗价值
田螺又称田赢、田中螺、黄螺。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中国圆田螺或其同属动物的肉获得后,置清水中养之,使除去泥砂,或略煮后去壳取肉漂净用。对目赤、黄疸、脚气、痔疮等疾病有食疗作用,食用田螺还对利水消肿作和治疗狐臭也有显著功效。
1、明目。田螺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而维生素A有调节视力的功效,能用于治疗多种眼疾,能够预防夜盲症和视力减退。
2、含钙量高。众所周知,钙是促进人体骨骼发育重要成分,能直接影响到身高。
3、田螺中含有大量的铜,能够给人体补充大量的铜元素,于人体的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脑子和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
4、田螺中的铁元素,适宜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浅谈田螺养殖与管理
一、生活习性
田螺为腹足类软体动物,常见的有中国圆田螺、方形环棱螺等。田螺喜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鲜的水域中,特别喜群集于有微流水之处。田螺食性杂,以水生植物嫩茎叶、细菌和有机碎屑等为食,喜夜间活动和摄食。田螺在水温15℃左右开始活动与摄食,生长适温为20℃~27℃,30℃以上时会将肉体缩入螺壳内停止摄食,群集于荫凉处或潜入泥土中避暑。水温超过40℃会死亡,低于8℃便潜入泥穴中冬眠,来年开春水温回升到15℃左右才重新出穴活动和摄食。
二、繁殖特性
田螺雌雄异体,一般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长。外形上主要从头部触角区分:雌螺左右两触角大小相同且向前方伸展;雄螺的右触角短而粗,末端朝右内弯曲。田螺雌多雄少,群体中雌螺占75%~80%。每年4月开始繁殖,6月~8月为生育旺季。田螺为卵胎生,受精卵的胚胎发育至仔螺发育都在雌螺体内进行。产仔数量与种螺年龄及环境条件有关,一般每胎可产仔20个~40个。
三、人工养殖
1、螺池建造
要选择水源充足、管理方便,既有流水又无污染的地方建专用螺池。池宽1.5米左右。池长可依地形而定,一般10米~15米。池深30厘米~50厘米。最好是几个螺池排成行分级建造,池的两端对角处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防逃拦栅。两池之间筑建20厘米高的堤埂便于行走,池底铺垫10厘米厚的肥泥。池中可稀植茭白、芦笋或放养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既为田螺遮荫避暑、攀缘栖息和提供饵料,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又可提高螺池利用率,增加收入。螺池周围筑高60 厘米~80厘米的围墙或用网片围栏。
2、放螺与管理
一般自3月下旬开始可陆续投放种螺。种螺可从集市选购也可自行采捕。每平方米放种螺100个~120个,池中也可搭养4尾夏花鳙鱼。放种螺前先在池中投施适量的粪肥,培育饵料生物。放螺后投喂菜叶、米糠、豆饼、菜饼及动物内脏等下脚料。饼类浸泡变软后投喂,其它饲料切碎拌匀投喂。投饲量一般按田螺总重的1 %~3%计算,二三天投喂1次,并根据田螺的生长和摄食情况调整投饲量。投饲不必定位,并要多设投饲点。水温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饲。
田螺疾病少,日常管理重点是管水和防止鸭、猫、蛇、鼠和鸟类等入池捕食田螺,并经常巡视检查,防止田螺外逃。田螺宜浅水、微流水养殖,池水深度以25厘米~30厘米为宜,在繁殖季节和高温期更要保持池水流动。冬眠时田螺会潜入泥穴中,只在泥面留个圆形小孔冒气呼吸,为保持水中充足的溶氧量,每三四天换1 次池水。
3、采捕
当仔螺长到10克以上时,其肉质细嫩肥实,最受市场欢迎,可分批采捕上市。采捕时放干池水,直接下池采拾即可,注意选留60%左右的大个体螺做种螺。
田螺养殖前景
田螺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保健食品,国外还有美容食品之称。它含蛋白质达10.3%、脂肪1.2%,另外还有维生素、钙、铁等人体必需的元素,田螺肉营养优于鸡、鸭、鹅、猪等,不亚于鲫鱼、海参等。田螺肉可滋补肾阴,明目清脑,增强肌肉弹性、细腻皮肤等。
田螺可作家常肉食,也可加工成系列食品、烹制多种药膳佳肴、防病治病。目前,天然生长的田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且田螺养殖生长快,产量高,养殖田螺“钱”途广。
挑选田螺的方法
购买田螺时,要挑选个头大,体型圆,外壳薄的。田螺的掩片需完整收缩,螺壳呈淡青色,无肉、汁溢出,单个净重较大。田螺亦分雄雌。雌性田螺由于积蓄营养准备产仔,其肉质比雄性田螺要鲜美。挑选雌性田螺,可以观察其触角,雌的左右两触角大小相同,且向前方伸展;雄的右触角粗而短,末端向右内弯曲。挑选的时候还应注意选择活的新鲜田螺。挑选时可以用手指往掩片上轻轻压一下,有弹性的是活螺,反之则是死螺。
田螺最常见的煮法是紫苏叶炒田螺。这种做法相传是由广州泮塘一名叫李细苏农夫首先无意发现的。随着烹饪方法越来越多姿多彩,田螺的煮食也不止紫苏叶炒田螺这样的“独孤一味”。
田螺养殖的经济效益
1、饲养幼螺当年有效益。早稻插秧后7~15天放养6万只田螺苗,到晚稻收割时已达到出售的规格,以成活率90%计算,共有5.4万只,平均每只重10克,共540千克。完全生态养殖每千克售价6元,共收入3240元。
2、稻谷667平方米增产10%,全年(两造)增产160千克,农药、化肥节省70%,667平方米增收节支150元。合计收人3390元。2.当年支出:973元。收支相抵,盈利2417元。第一年放养大螺1100只,留在鱼沟、鱼坑内继续饲养作为第二年的种螺。进行自繁自养,可省去种苗钱,收益更高。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渔人刘文俊。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留言或评论分享!
吃螺蛳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吃螺蛳的好处,可以起到补充身体所需营养的效果,也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同时还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以及起到利尿消肿的功效。
但是吃螺蛳也具有一定的坏处,可能会导致细菌情况的出现,也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腹痛和腹泻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在吃螺蛳时一定要注意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