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的最佳治疗方案,焦虑症是什么?
许多时候,我们都误解了焦虑,认为焦虑一定是心理的敌人。事实上,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焦虑是我们大脑的一种防御机制,它可以提醒人周边潜在的危险,是我们对周围环境作出的恰当的反应。 适当的焦虑能帮助你更客观地认识处境,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但是如果焦虑过度,那么作用就适得其反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焦虑是个体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威胁的情境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焦虑产生于危险不明确而又会来临时,人们对危险持有警戒态度,并伴随无助、不安、紧张、忧虑等心理状态。焦虑是一种常见情绪状态,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一般说,在心理学中通常把有明确对象的不安、担心和忧虑称为恐惧,而没有明确对象的恐惧就是焦虑。也就是说,焦虑是根本找不到目标的恐惧,它表面上比恐惧的程度要浅,但正因为它没有清晰的对象,没有明确的方向,才让人无从下手,从而使人更加惶恐、无措。事实上,它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困扰丝毫不亚于恐惧感。
当然凡事都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焦虑也是如此,我们将必要的焦虑称为合理性焦虑。合理性焦虑是危险来临之前的警笛,它能够让我们时刻保持警惕,并主动寻找解决方法。也可增加我们抵抗不良刺激的能力。在略微感到焦虑的情况下,我们的大脑会保持高速运作,注意力更集中,工作也会做得更完善。而过度的焦虑却又使人衰颓丧志。判断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的焦虑是不必要的,主要有三个指标:一是焦虑的范围;二是焦虑的作用;三是焦虑的强度。
1)焦虑的范围,是指我此时的焦虑是否合理?并判断我们的焦虑是否已经超出了威胁所涉及的范围。有些事情与我们无关,却让我们感到忧心忡忡;还有些则是曾经发生过的不幸的事情,造成了心灵的阴影,这都是不必要的焦虑。
2)焦虑的作用 ,焦虑最开始出现时的作用,是提醒我们为临近的危险做好准备并积极地采取行动,以此改变事态的发展趋势。但如果焦虑不受自己的控制,开始肆无忌惮地壮大,达到极致时,它的作用就改变了。它会麻痹我们的感受,让我们变得无动于衷,甚至一直消极下去。
3)焦虑的强度,有心理学家将焦虑的程度用游乐园给人的感受作比喻:游乐场能引人入胜的原因恰恰在于,在可以控制的情况下,给予少量焦虑的刺激,可使我们享受到焦虑消逝时的欢畅。相反,如果游乐场的游戏每分每秒都有生命的威胁,就不会有人愿意一试了,因为这会让人的焦虑感达到极致,没人会对这种感觉有兴趣。
焦虑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广泛性焦虑,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通常会将生活中每件事情的严重程度过于夸大。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会不断幻想潜在的危险,并逼迫自己寻找保护自己的方式。他们的内心世界循环播放各种可怕事件的特写镜头,这些细节既有真实的,也有想象的。
2、强迫型焦虑者,顾名思义,他们会无休止的强迫自己去做某件事情,通常会伴随焦虑、恐惧和紧张的情绪。他们总是觉得最坏的事情即将发生,经常坐立不安、茶饭不思,又缺乏安全感,整天心烦意乱,对外界事物都失去兴趣。
3、创伤性焦虑症,顾名思义,就是指在目睹或遭受重大事故(比如死亡威胁)后,对人的内心造成巨大伤害,从而导致的精神障碍。在外部事件的刺激下,患者会表现出情绪激动、紧张和恐惧,整夜不能入睡,夜夜做噩梦,梦见自己仍在遭受创伤的场景。
4、社交恐惧也是焦虑症的一种,是一种知觉上的反常现象,当事人往往将本来不具任何威胁性的正常社会交往,误认为具有可怕的意义。社交恐惧症主要表现是,在社交场合中几乎不可控制地出现焦虑情绪,并对社交性场景持久地、明显地害怕和回避。具体表现为患者害怕在人多的场合出现,一旦发现有人注意到自己,就会表情尴尬、发抖、脸红、出汗或行为笨拙、手足无措。因此,他们会尽量回避这些场合,不敢在餐馆与别人对坐吃饭,害怕与人近距离相处,尤其回避与别人谈话。
每个人都会焦虑,所有人都可能被焦虑所环绕,只是程度不一样而已。引起焦虑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产生规律都是相似的——我们总是逼着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并且毫无乐趣可言。
对于焦虑的调整关键还是自己要有强大的内心。
莎士比亚说:“事情没有好坏,全在于你怎么看。”同样的困境,对于不同的人,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这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心态。 没有任何事情能够伤害一颗强大的心。做内心强大的人,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培养积极的情绪,能够有效地阻隔焦虑。
生活中如何调整自己的焦虑情绪还是有些小妙招的:
1.一旦觉得疲倦,就在地板上躺下;尽量伸展全身,如果可以的话,一天做两次。
2.合上双眼。约翰逊教授建议你对自己说:“阳光普照大地,蓝天一望无际,自然如此平静——自然天成,我应与宇宙天人合一。”甚至试着祷告默念。
3.如果没地方让你躺下,坐在椅子上也可以。硬直背的椅子最有易于放松。学埃及人那样直坐在椅子里,手臂放松,手掌朝下,放在腿上。
4.现在,收紧脚趾,放松,收紧腿部肌肉,再放松。慢慢从下往上做,放松全身的肌肉,一直做到颈椎。再摇一摇你的头,不断暗示自己:“放松……放松……”
5.以缓慢均匀的呼吸使神经安宁下来。用丹田呼吸,印度瑜伽的理念很有道理:放松神经最好的方法是有韵律地呼吸。
6.想想脸上的皱纹,幻想它被你抚平了。试着放松眉间的皱纹,嘴边的线条。一天自我放松两次,即使不上美容院按摩,也许你心里的意念也能令皱纹奇迹般地消失。
焦虑是一种我们所共有的基本的情绪状态,也是一种综合的情绪体验。就像月有阴晴圆缺一样,焦虑只是我们情绪中令人感到不太愉快的那一种。
焦虑症是怎样的病?
焦虑症是什么?
焦虑症是以焦虑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表现为没有事实根据也无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还有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的情况和运动性不安,本症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形式。
1.广泛性焦虑症是以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或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过分担心或烦恼为特征,这种紧张不安,担心或烦恼与现实很不相称;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亢进,运动性紧张和过分警惕。
2.惊恐发作是以反复出现强烈的惊恐状态,伴频死感或失控感,可有严重的植物神经症状。
怎么治疗焦虑症?
第一,学会放松身体通常情况下,焦虑的表现形式大多是一系列的身体症状。很多人都会有焦虑不安的身体感受,如气短、肌肉紧张、呼吸急促、窒息等。
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方式,比如呼吸放松法:选择一个安静却安全的地方,舒服的躺下。然后先做三次腹式呼吸,速度要慢,每次呼气的时候都去感受身体的变化。做完之后,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每一次呼吸的时候,都暗示自己:“随着每次呼吸,我都会变得越来越放松,越来越放松。”
每天做一两次,一次5-10分钟即可。
第二,保持运动运动是缓解焦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人感到焦虑时,身体“战或者逃”反应加剧,肾上腺素会激增。而人体处于“战或者逃”唤醒模式时,运动就可以起到宣泄的作用,这和心理咨询有异曲同工之妙。
另外,经常性的运动,还会把我们的注意力从情绪和想法中拉出来,让我们的注意力回归到生活中,这会减少强迫性思维的强迫,不会让焦虑变得越来越强烈。而且经常性的运动,还会加快新陈代谢,释放更多的兴奋性激素,从而会缓解我们的焦虑情绪。
运动的时间和地点最好固定,这样有利于习惯的养成。
第三,即刻应对排斥和对抗焦虑只会让焦虑变得更加的严重,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精神交互作用,所以要切断交互作用,就不能去对抗你的焦虑,相反,你需要去接纳它。因为当你对抗的时候,无非一直在暗示自己“我无法应付它”。
这个时候,你应该用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你的焦虑,比如可以这样告诉自己:“它又来了,我只要不理会它,它就觉得没有意思了,我相信自己可以应付的了它。”而这就是接纳,也就是我们在生活中练习的方式。
焦虑吃什么可以缓解?
要想知道焦虑可以通过吃什么缓解,就要了解什么是焦虑? 焦虑分为哪几种?导致焦虑的原因是什么?焦虑和抑郁有什么区别?然后才是如何缓解焦虑的抉择...
尽量以相对严谨的态度回答这个问题——
什么是焦虑?焦虑都分哪几种?当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的时候,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变得焦虑不安,甚至包括自己在内。
其实焦虑已经成为这个现代社会主流的社会现象,一个针对20000名成年人的调查发现,62%的人变得越来越焦虑。
那究竟什么是焦虑,什么又是焦虑障碍呢?
人们遇到比较重要的考试或工作面试时,大多数人或有呼吸加快、心率加速等焦虑症状,大部分人很快就适应了,但有些人却在经历着过度的焦虑,这种焦虑强烈而长期存在以至于严重困扰了这个人的生活、工作和身体,这就是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是异常行为的一种,其特征是具有不真实和荒谬的恐惧。
那什么是异常行为呢?异常行为是根据统计上的罕见性、残疾或机能障碍、个人痛苦和违背规范等四个原因中的一个或多个,被认为是病态的(不健全的或有障碍的)情感、思维和行为模式。
根据上面两个心理学上的名词概念,结合起来,我哦们可以知道——焦虑,是一种不真实和荒谬的恐惧,包括具有病态的(不健全的或有障碍的)恐惧情感,恐惧思维和恐惧行为模式。
焦虑障碍讨论最多的包括以下四个类型:
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一种持续、无法控制和非定向的焦虑。以长期无法控制的多度恐惧和担心为特征,并不针对任何特定客体或情境,并至少持续六个月以上。这种广泛性焦虑障碍在人群中普遍存在,且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2倍,并对人有很大的伤害。患者会觉得害怕,但又不知道害怕什么。
惊恐障碍:突然莫名其妙的惊恐发作,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心悸、头晕目眩、战抖、恐惧和感到即将死亡。其特征是强烈的恐惧突然莫名其妙的袭击个体,时期出现发抖、心情不定、头晕目眩和呼吸困难的症状。很多人偶尔会有惊恐发生,但都能给与正确解释。但是,有些人开始过度担心,其中部分人为了避免将来的发作而放弃工作和不敢出门。当大量自主的惊恐发作明显的导致了对将来发作的持续性担忧时,就将其定义为惊恐障碍。
恐怖症:是一种强烈而荒谬的恐惧,并逃避特定的客体或情景。与广泛性焦虑障碍不同,恐惧症有特定的客体和情景。通常来说,危险的客体都很小甚至不存在,人们认为由此导致的恐惧都是荒谬的。但是,这类人有着仍旧无法抵抗的焦虑,并伴有严重的惊恐发作。就像有人对蜘蛛就非常惊恐,为了躲避它甚至会跳出疾驶的汽车,就可以理解恐惧症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典型的恐怖症像广场焦虑障碍、单纯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
广场焦虑障碍,通常会伴随着惊恐障碍存在,这些患者会限制自己的正常活动,因为他们害怕处于繁忙拥挤的地方,比如公交车、电梯等封闭场所,或者害怕独处在像荒漠那样广阔的空间。其共同点是害怕陷入他们难以逃脱或在紧急状况下不能获得帮助的处境。
单纯恐怖症,是对特定客体或情景的恐惧,如对针、蛇、蜘蛛、老鼠。单纯恐怖症患者认识到自己的害怕是过度的,且不合理的,但是他们控制不了自己的焦虑。
社交恐怖症,患有社交恐怖症的个体在社交场合中感到极度不安全,对自己陷入尴尬有着不理智的害怕。害怕在公共场所讲话、吃饭等
强迫症:入侵的重复的可怕想法(强迫观念),被驱动而重复的习惯性行为(强迫性冲动),或二者都有。这种冲动可以减缓由强迫观念造成的焦虑。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焦虑障碍呢?
焦虑障碍的解释:多种根源关于焦虑障碍的致病因素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心理学家和科学家目前主要关注心理的、生物的和社会文化的作用,就是生物社会心理模型。
心理的:心理学家认为导致焦虑障碍的心理因素包括错误的认知和不良适应性学习。
错误的认知,焦虑障碍患者通常都存在一些想法、认知和习惯,使得他们容易感到害怕。他们过度过于警觉,一再审查他们所处的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危险迹象,而忽视安全因素、安全迹象,也倾向于过度夸大威胁和失败。改变思考方式可以降低焦虑个体的焦虑程度。
不良适应性学习:根据心理学上的学习理论,恐怖症和其他焦虑障碍是条件发射(经典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社会学习(榜样和模仿)的结果。就像上面提到的例子,对蜘蛛的恐惧,属于在经典条件发射中,最初的中度刺激(一只无害的蜘蛛)与一个恐怖事件相连接(如突然的惊恐发作),就使得蜘蛛成为导致恐惧和焦虑的条件刺激。之后,便可以用操作条件来解释蜘蛛恐怖症——人们开始躲避造成焦虑的刺激(蜘蛛)来减少焦虑带来的不愉快(负强化的过程)。
而心理学上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一些恐怖来源于榜样和模仿。就像父母的过度保护和担忧,更容易让孩子出现恐怖症和其他焦虑障碍。恐怖症,也可以间接学习,比如看恐怖电影的自己也真的感觉很恐怖。
生物的:人类有一种演化倾向,就是比较容易害怕我们的祖先所认为的危险事物。研究已经表明,产生焦虑障碍的原因也可能是基因易感性、紊乱的生化反应和异常的大脑活动。
社会文化的:前面说到,我们正处于焦虑的时代。过去的几十年,焦虑患者和普及面急剧的增加,社会越发达,焦虑的影响越深刻。社会文化对焦虑的影响可能包括工作保障降低、流动性增高、缺乏稳定的家庭支持、快节奏的生活等。
焦虑障碍和抑郁的区别同焦虑障碍不同,抑郁症,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抑郁情绪,影响了基本的功能以及保持快乐感和生活乐趣的能力。
如果是单纯的抑郁症,其发作最终会结束,人们会回到“正常的”情绪水平;然而,有一些人,却会回到相反的状态,即躁狂,心理学上将这种情况叫做双相型障碍,即躁狂(不切实际的兴奋和过度活跃)和抑郁的发作交替出现。
焦虑吃什么可以缓解?前一段时间,曾经给一个人——我总感觉她有焦虑障碍——推荐过一本书,一本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卫•格芬医学院临床助理教授马克•舍恩(Marc Schoen)写的一本书《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
我给她说,这本书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不适的本质,就是解读焦虑、不安、恐惧等的成因;而第二部分主要就是讲生存的本质,简单说就是如何缓解焦虑,远离焦虑。
没想到,这个女孩直接问,“博士,我能隔过第一部分,直接跳到第二部分吗?”
我笑道,“你看,你这就是焦虑,人们普遍存在的焦虑。你不能忽略学习的过程,直接要求考试满分。你不能不懂的自己存在什么问题而直接获得快乐和健康,对不?”
是啊,远离焦虑,首先让自己的节奏慢下来。那如何远离焦虑呢?
既然导致焦虑的因素有心理的、生物的和社会文化的,改善焦虑的方法自然有要从这三个角度着手。
首先,慢下来是一种改变,改变的是心境,是心理。
就像我劝上面的那个总是急躁躁的女孩一样,推荐一本书,也不能慢下来,安静下来,全神贯注的阅读一本书——这种行为本来就是缓解焦虑的方式之一。
第二,全神贯注去做事情,包括工作、学习和生活。
第三,人们面对任何艰巨的工作和比较大的挑战都会焦虑,那我们就要学会做减法,做拆分,以小成就的叠加,换得大成就。
第四,要理解焦虑的含义。焦虑的本质是我们人类的一种生存本能,是我们的祖先在面对危险和野兽等危害时产生的一种战斗或逃跑的生存情绪。只不过作为会焦虑和害怕的后代,让焦虑成为生存本能搞得副产品,对生活和身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就成了焦虑障碍。
第五,要识别压力,学会正向释压,而不是增加心理负担——焦虑。
第六,合理安排生活,作息,不加班,不熬夜,保障睡眠,努力工作,有计划地尽力改善生存环境和生活治疗,焦虑自然会慢慢缓解。
第七,均衡膳食。保障碳水、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益生菌的科学配比摄入,让自己的身体保持排泄通道畅通、排毒通道畅通、降低身体氧化压力、提升身体免疫力。
第八,积极参加室外锻炼,譬如长距离跑步后,人体内的多巴胺水平会高,高水平的多巴胺能让人情绪快乐。
第九,吃什么可以缓解焦虑的。
以前,曾经听说薰衣草精油可以缓解焦虑,我一直认为这一定是心理因素,是那种味道给人带来的心境的调节,不反对,但对其效果心存质疑,直到有人推荐过一个产品,这是一个名字为Seremind定心丸 的薰衣草精油胶囊。当时自己还是认定是心理安慰剂,依然是小作坊小公司的产品,然后就搜索了一下,却改观了认知。
发现薰衣草提取物Silexan与作用机制和经典抗焦虑药物普瑞巴林类似,可以抑制海马神经元突触小体中的电压钙通道,从而减少钙的流失,让焦虑得到缓解。
也就是说薰衣草精油的办法,依然是导致焦虑障碍因素生物因素调节的改善方法。
但愿以上答案对你有帮助。
最后感谢题主邀请回答。
吃百忧解好还是戴立新好?
你好,关于精神类疾病在治疗之初就要做好日后停药的准备,否则后续带来的戒断反应上瘾跟依赖性你是难以摆脱的。所以在选择用药的时候一般遵守副作用少种类尽量少慢慢做减法的原则!
焦虑症跟惊恐症(临床上也叫恐怖症)一样属于神经官能症,体现在生理上的就是植物神经紊乱,不受意识控制,所以也叫自主神经症,,惊恐发作也称急性焦虑症,惊恐障碍是一种急性焦虑发作,其主要特点是突然发作的,不可预测的,反复出现的,强烈的恐惧体验,一般历时5-20分钟,伴有濒死感或失控感,临床表现除了惊恐发作、预期焦虑、回避行为外,可出现呼吸频率增加、血压波动、心率加快,心律异常。
焦虑症与惊恐发作的心理根源是想通的,因此通过正确的心理治疗两种症状都会消除,症状的形成与患者的个性特点有关,在临床上用苯二氮卓类治疗焦虑症同时用谷维素平衡植物神经紊乱症状!
黛力新是神经阻滞剂复方制剂,单胺类药物加上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对于神经症临床效果可以,起效时间比一般5-HT再摄取抑制剂要快,通常2-3天即可起效,一周后效果更明显。但是副作用相比较百忧解要大。
百忧解是5-HT再摄取抑制剂,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用于成人忧郁症、强迫症和神经性贪食症的治疗,还用于治疗具有或不具有广场恐惧症的惊恐症。百忧解虽然副作用小,但是停药不当也会导致复发,一般停药过程,临床上建议渐减式停药。渐渐改为一周6粒,一段时间后改5粒,后4粒,如此渐减,然后隔日吃,隔数日吃。一定要保持五羟色胺在血液中浓度的稳定,以及坡式下滑,不可骤然停药。
服用百忧解期间,如遇精神刺激而抑郁发作,可在谨慎前提下,少量加药,不超过一日两粒,情绪平复后不再加。加药过程注意控制,不可过长,一般抑郁情绪的发作不会持续很长时间的,加药只是通过增加五羟色胺的浓度来防止精神突然无法控制而自杀。注意了,可别把药当糖丸吃。
焦虑症在临床上一般采用苯二氮卓类治疗,本人在过往诊疗中一般使用阿米替林,阿米替林对减少惊恐发作同苯二氮卓类相似,并很少引起依赖和撤药反应。但该药起效较慢并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并且阿米替林对惊恐障碍的初期效果表现为提高觉醒水平包括焦虑不安、失眠以及交感神经兴奋。因此该药需从小剂量开始应用大约有2/3对苯二氮卓类或阿米替林有效的患者在停药6周后复发,并需要进一步治疗。
心理疗愈这对于神经症没有根本上的改观,收效甚微,毕竟是植物神经紊乱,是不受意识控制的,但是对于后期的停药,摆脱心理成瘾或者戒断反应还是很有效果的!希望能够帮到你!
PS:阿米替林可能会导致肥胖,至于如何谨慎用药, 需要自己权衡!
怎么缓解精神焦虑和情绪低落?
如何缓解精神焦虑
1. 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不仅会给你带来各种健康问题,而且会让你倍感焦虑与压力,而焦虑的人通常又无法安静入眠,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每天保证七到九小时的睡眠,看看睡一个香甜的美觉会不会缓解你的焦虑症状。
2. 微笑
当繁重的工作让我们疲惫不堪时,记得给自己一个微笑。研究显示笑声可以减少压力和焦虑症状。那么,每天你可以考虑找几个搞笑视频来安抚自己紧张的神经。
3.为你的大脑减负
简洁的环境等于给大脑减负。一个杂乱无章的工作环境会让人难以放松。因此,花大约15分钟去整理你的办公桌吧。形成干净有条理的习惯会帮助我们提高逻辑理性思维能力,那样,焦虑根本无处立足的啊!
4.表达感谢,践行感恩
研究发现表达感恩可以缓解焦虑。尤其是我们得到充足休息的时候,开启一个感恩的历程吧。让自己拥抱感恩的心态,走出诚惶诚恐的精神困境。
5. 合理饮食。
焦虑会使我们的身体陷于非正常的状态。我们会没食欲,只想吃特定的几种食物。但是要满足健康身体的需求,我们需要补充维生素B,omega-3s,和一些健康的全谷碳水化合物。研究表明良好的体魄离不开维生素B,omega-3s,这两种营养可以减少抑郁焦虑症状。全谷碳水化合物可以调节血清素水平。“感觉良好”神经传递素可以让我们镇定,尽管我们的食欲有时候告诉我们相反的事实,但研究显示吃含糖和加工食品可以增加焦虑程度。
6.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气息。
调节自己的气息可以有效预防恐慌症,你的呼吸决定了你一整天的焦虑程度。短而浅的呼吸预示着压力和焦虑。相反,有意识的呼吸提醒大脑我们是时候该放松了。
如何缓解情绪低落:1. 运动。身体的运动对情绪的帮助和调节有着超乎想像的益处。每周3-4次的有氧运动,每次40分钟以上,坚持一段时间,非常有帮助。我自己坚持户外慢跑已有大半年的时间,它有效地缓解我的焦虑, 放松情绪,改善睡眠,当然也提高体能,进一步帮助你面对压力。情绪消沉的时候,会不愿意运动,这时候要强迫自己走出去或者让身边的人督促你。此外,每天几分钟的深呼吸(或者冥想练习)也会非常有用;
2. 重建认知。心理咨询中常用的认知疗法(Cognitive Therapy),对导致人负面情绪的认知进行重建,进而改善情绪,非常有效。哈佛幸福课的Tal老师介绍一个名为3个P的工具, 简单来说:首先,当自己受消极情绪困扰的时候, “允许自己为人” (Permission to be human),也就是允许自己有消极情绪, 不管是愤怒悲伤郁闷等等, 不要过分压抑自己;其次,积极乐观地看待导致负面情绪的问题,任何负面的事情也总能找到积极的方面(Positive);同时,要学会自如地转换看问题的角度(Perspective),有时候拉远一点保持距离地看这个问题, 或者从别人角度来分析问题, 甚至想像自己5年后10年后再看这个问题,可能就没什么大不了。我现在经常运用3P的思维框架,重建对困扰自己问题的认知,我觉得很管用。
3. 寻求支撑。当我情绪低落的时候时,我不再像过去一样完全靠自己去消化,不愿意告诉别人,而是主动找到可以信赖的人去沟通,去寻求帮助。沟通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释放和舒缓,获得建议倒在其次。你要有一个“支撑系统”,家人也好,朋友也好。寻求他们的帮助,寻求爱和支撑。更多的打开自己是非常必要的。低落的时候,如果你在脑中不断地去琢磨,反而没有好处,去多和你的支撑系统聊聊,甚至把困扰你的东西写下来都有益处。
如果这个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右上角点击【关注】,【泛心理课堂】专注为您分享心理、情感、教育等相关内容哦~欢迎加入我们的头条圈子:https://ic.snssdk.com/market/v1/tpl/landing/community/community.html?community_id=6712610830799602187有任何想要倾诉、表达的心事,都可以在此诉说,我们在这里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