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自杀的10个前兆,抑郁症突然停药会怎样?
困扰中国抑郁症患者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坚持规范治疗。去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时候,人民日报曾经公布了一组数据,我国80%的抑郁症患者没有接受规范药物治疗,其中存在用药剂量不足,疗程不足,频繁换药,擅自停药等等不应该的现象。所以如果一名正在服药的抑郁症患者突然自行停药,有很大的可能会再次出现抑郁症状。
我们要知道,抑郁症是一种慢性精神障碍疾病,所以类似抑郁症这样的疾病有可能会反复发作,而坚持服药是目前对控制疾病复发公认的最有效果的治疗手段。当然抑郁症患者服药也不见得就要吃一辈子,一般说需要服用多久时间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发作次数以及治疗次数有关的,对于患者或家属,这是难以分辨的,不过本来就没必要自己分辨,因为你的主治医生,当然会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帮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服药种类,服药剂量,和服药时间。
但这期间很多患者或家属可能还会自以为“症状完全消失了,抑郁症病好了,就可以不吃药了”,真的是这样吗?真的不是。简单的说高血压患者如果服药期间高血压控制到正常水平,是不是可以根据情况自己决定停药呢?确实有很多人停药,但医生不会建议你停药,因为慢性病贸然停药是可能出现血压的再次升高,而且可能会出现报复性升高,比以前更高?所以慢性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是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的,越是任性私自停药的患者,治疗效果越不可能好。
我身边也有很多抑郁症患者,不管我怎么嘱咐,怎么教育,回家后看着自己好了,就私自停药了,甚至有些人的药还是家人要求停的,问起原因,都是那句“病好了还让我们吃药?是药三分毒”。
说到底,就是不懂疾病的特性,是呀,老百姓也不学医,怎么会懂高血压,懂抑郁症?可你的医生一定是学医的呀!怎么不选择信任医生?而是要任性的按照自己错误的想法去做呢?关键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是我们要独自承受疾病复发的恶果。
记得之前有一名抑郁症的高三学生,休学治疗抑郁症,治疗效果也很好,嘱咐她要坚持服药,回家不久就回到了学校,然后因为觉得服药后会有些犯困,又没有什么原本的抑郁症状了,所以就自作主张的停服了药物,结果不久患者再次感到了注意力减弱,记忆力下降,难以思考日常性问题,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家人又带她回到医院求治,当我知道她自己停药的时候我问她的父母,知道她停药了吗?他们说“知道,但看她也没事了,也就停了”。所以,这名女孩的抑郁发作产生了二次发作,又需要重新用药物控制,以及更长的服药时间了。
既然我们不懂,为什么不听专业的医生的建议?即使停药,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停药,而不是潇洒的想停就停。抑郁症有哪些症状表现会哭?
当你感觉无助的时候 情绪就会瞬间失控 失声大哭 还有就是一直渴望做个正常人 一直模仿别人 让自己自我感觉是正常人 我身边一个朋友就有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就比我们正常人所经历的要重一点 谁不想正常一点 世上没有天生的孤独患者 别整天说自己抑郁了好么?
如何理解抑郁症想要自杀的心理?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又称之为忧郁症,属于一种常见的情感或心理障碍性疾病。通常表现为四种形式:
1、情绪低落不稳定。总是感觉烦闷,做什么都很难感到愉快,对外界事物缺乏兴趣,没有沟通的欲望,略显自卑或绝望。
2、反应慢、思维迟钝。在进行思考的时候,常常会走神,有时候会思考中断,有时候有记忆衰退的感觉,注意力也难以集中,凡事总有消极感。
3、对外出、应酬、活动意愿减少或抵触。主观上懒惰,总是觉得没有力气,不爱运动,连食欲都明显下降,严重的,甚至对于性都缺乏欲望。
4、身体情况异常。例如作息缺乏规律,会经常感觉口干、心悸、胸闷气短,经常失眠,即便入睡也非常容易惊醒。
正因为抑郁症患者长期的生理、心理以及身体上的异常,对自己总是产生自卑和绝望。加上对其他人总是显得冷漠和排斥而导致没有沟通,任何事都是憋在心里无处宣泄、释放,这种长期的压抑就可能导致产生幻觉,甚至有自残、自杀的心理倾向。
造成抑郁症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是由于小时候的一些心理阴影,或成年后的情感伤害而产生的,这种逐渐的对事物冷漠和消沉,以及自我贬低,是很难通过单纯的药物等常规手段来抑制或改善的,必须经过心理辅导和患者自身的积极配合才能得以康复。
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总是封闭自我,一定要多出去交际、应酬,打开自己的心灵,并且适当参加各种体育锻炼,这样才会加快对抑郁症的解脱。
得了抑郁症且有自杀倾向的人?
得了抑郁症且有自杀倾向的人,本身会害怕自杀么?
有些人说焦虑症怕死,抑郁症想死,实际是不对的,任何人都有求生的欲望,只不过重度抑郁的人,非常痛苦,看不到希望,觉得自己的将来彻底完了,躯体症状严重,睡眠非常不好,通过死来解脱。
抑郁症患者平时都会出现恐惧感,他们并不是无所畏惧,他们怕的东西很多,其中最怕的是自己缺少能力,自己的将来没有希望,而又没有能力改变现状。
就是实施自杀的抑郁症,在实施以后的瞬间,他们是后悔的,但当时没有人能帮助,后悔已经晚了,一个死了丈夫,儿子犯罪的农村妇女,觉得没路,就买了百草枯,到了没人的卖场边的小屋子喝了,喝完以后,非常难受,走出来喊救命,可是剧毒农药喝的太多,没有就过来。
提前发现抑郁症患者的蛛丝马迹,是可以避免悲剧的,更主要的是提前干预,别等到重度的时候在调整。还有更重要的,就是预防,培养抗挫折能力强的孩子,是预防抑郁症的关键。
得抑郁症为什么最终会自杀?
要知道,在自杀完成的人群中,只有极个别的人是冲动自杀。而几乎所有自杀完成的人,都有过深思熟虑,而在自杀之前,都有过这样或者那样的求救信号。
只是我们作为他们身边的人,可能因为恐惧、慌张、或甚至是善意,错失了救助的良机。
这些 “线索” 会提醒你TA可能处于自杀危机之中:
抑郁,一般会表达:自我厌恶、绝望恼怒和攻击性更多性格变化死亡这个主题会在交谈中、微信短信中、画画中、诗或者作品中反复出现自我惩罚的想法或者行动没办法享受到生活中的乐趣越来越冒险近期体验过丧失(无论何种形式,比如丧亲、离婚、丢了工作、健康等等)严重的情绪压力强烈地感觉到羞耻、愧疚、孤独或者被羞辱饮食和睡眠行为改变将自己的东西赠与他人向家人或者朋友告别开始“安排后事”(Linda and Charlie Bloom. 2013. Shedding Light on a Dark Subject:some alarming and enlightening information.)
一些"方法"来帮助有自杀念头的人:有自杀念头的人,相比被教育或是被告知什么,更需要的是其他人:“看见并承认TA的痛苦。”所以真正和一个有自杀念头的人相处,有以下几个需要做的事情:
1. 直接询问TA的自杀念头:你是在考虑自杀吗?
很多人会担心:万一这个人本来没想自杀,结果我问了TA,TA忽然意识到自己还可以自杀怎么办?
其实是不会的。因为对于一个活的很开心的人,TA只会觉得你问他这个问题是你有毛病(而相比你有可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被人误认为有病是件多么微不足道的事情!)。
而对于有自杀念头的人,当TA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意味着:有人(有可能)看见了TA所经受的痛苦。这虽然不足够,但是有了被理解的可能性。
2. 询问TA有没有自杀计划
成年人冲动自杀的发生率并不高(青少年的冲动自杀率相对更高一些),因为自杀是一件需要体力、智力、周全计划的一件事情。而很多重度抑郁症发作的人没有自杀行动,是因为生病期间体力和能力下降,使得他们无法规划或是实施自杀的行为。
所以绝多大数有自杀念头的人,当真的开始有自杀行动之前,一定会详细地考虑自杀计划。
当TA告诉你TA的计划的时候,请认真地听。有时候因为我们自己太害怕了,或者太焦虑了,我们会急于去告诉他我们在想什么(e.g.千万不要自杀啊,想想你的妻儿老小...上吊多疼啊,死得也很难看……etc)。
请认真地听。
因为这个时候,他们看起来是在跟你讲他们的计划,其实在向你表达他们感受到的痛苦是如此之大,他们的绝望是如此之深刻,以至于常人所谓“应该关心”的事情都黯然失色。
而你认真地听,能够试图表达:我听到你的痛苦,尽管不一定能够感同身受,但是我知道你的痛苦已经让你无法忍受。
3. 绝对不要答应TA保密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在任何情况下,都请不要答应TA替TA保密,请告诉TA你会帮助TA联系专业的求助机构(但不会到处八卦!)。
我们在普通状态下,面对一个痛苦的人的求助:‘我去意已绝,请千万不要告诉其他人,我不想他们担心' ,似乎很难拒绝。
但是,请一定(不含敌意地)拒绝TA:
我理解你的痛苦,但我很担心你的安全。我面对这样的状况也很紧张。我想我们需要一些专业的帮助。关乎你的生命安全,我会照顾你的隐私,但是我会联系你的家人,和专业机构。
你的拒绝,不一定足够,但是有可能能够为TA敞开一些求助的希望。
4. 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
不同的阶段的人要寻找不同的专业机构:
只是有自杀念头的人。(其实很多人都曾经、或者正在有自杀的想法)建议TA寻找专业的心理帮助。可以去医院的抑郁门诊,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高能插入硬广:来简单心理找咨询师)。
有自杀计划的人。请务必联系学校、工作单位、家人24小时看护。寻找专业的心理帮助,医院或者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已经在自杀边缘(开始实施计划)。联系家人(家人是最有可能知道线索的人)、联系公安局或者医院。请专门做危机干预的人来做干预。再日后进行转诊和心理帮助。
以上是在面对自杀危机情况下的基本原则。
给抑郁症患者家属的小建议:作为抑郁症患者的家人其实很辛苦,我们常听到很多家人表达焦急、沮丧、愤怒、或者耗竭,以下是为抑郁症患者家属提供的建议:
1. 不要希望对方按照我们的期望迅速的好起来。
这一方面会使得生病的那个人有更多的压力和自责,也会使得家属自己体验更多的无力感和挫败感。
2. 允许自己有情绪。
允许自己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很高兴、或者是很愤怒,都是有道理的。 以前有人讲说,自己的妈妈抑郁很严重,于是自己遇到高兴的事情,总会觉得愧疚;或者作为亲人,自己始终无能为力而产生的愤怒感。
这些情绪都很常见,也是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在应对这样有压力的事件之中,一定会经历的情绪。
3. 你有权利来按照自己的方式处理情绪。
我的意思并不是要你去伤害那个生病的人。而是同样多给自己独处的时间、自己的兴趣、按照普通生活的样子,去经营自己的生活。
4. 先照顾好自己。
大概是因为普通人对于抑郁症的患者以前有过多的误解,于是最近几年的科普多有用力过猛:比如绝不要跟他们讲道理、绝不要去鼓励他们坚持,etc,我也曾经是这众多科普大军中的一份子。
但这多有一些矫枉过正的意思,对于家属来讲也多有些不公平。一个人生病,我们去理解TA的病情,理解TA的局限,但并不意味着你作为家人要做一个“完全的好妈妈”,去“宠溺”一个“玻璃心”的孩子。
适当的现实的反馈,对于病人这个个体来讲,也是一种尊重。随之而来的是,当你尊重自己的情绪,也尊重对方的情绪,照顾好自己,对他人的照顾才能持久。
我们是简单心理咨询预约平台,拥有800+位海内外心理咨询师,只有约10%的申请咨询师能够通过面试考核;目前为止简单心理已为40万+人次提供了高质量心理咨询服务。
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欢迎来简单心理咨询预约平台体验哦,私信 回复“心理咨询”即刻获取更专业的心理援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