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图和按摩手法,吃饱肚子胀怎么按摩?
我们可能都有经历过吃太饱而导致胃胀腹胀的情况,那当我们出现这种情况时该怎么快速让肠胃舒服点呢?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怎么通过按摩来帮助我们消化,舒缓肠胃不适。
【1】按摩内关穴
内关穴在我们下臂的手掌侧,手腕横格纹往手肘方向三个手指宽,两条肌腱中间的地方,按这个穴位能够宽胸利膈,打开消化道,让那些比较难咀嚼的食物成功地往下降。按摩时每次轻轻地往下按5秒左右,让穴位感到疼就可以。
【2】按摩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我们的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1寸筋间的位置,按这个穴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消化,而且经常按摩还有助于调节胃、脾功能。胃胀时可以按压足三里穴五分钟,每按五秒就休息一秒的时间。【3】按摩太白穴
按摩太白穴不仅可以帮助胃肠道消化,还能够帮助我们把消化不良的情况给纠正过来,像腹胀这类情况及时按五分钟左右,就可以感觉到有好转。
【4】按陷谷穴
按陷谷穴也能够消除肚子胀气,当我们肚子吃得很撑的时候,按摩陷谷穴五分钟之后这种胀气的感觉也会随之消失。
除湿气应该拍什么穴位?
我们先来说一说湿气的生成,湿气的生成主要来自2个方面,一个就是外界的自然界当中的湿气,一个就是我们说饮食导致的体内的湿气。
湿气的分类外界的湿气我们叫外湿,像梅雨季节的时候,雨水较多的时候,季节交替的时候都容易产生湿气。有一些人长期生活在一些没有阳光照到的地方,或者长期生活在水边,海上,河边等潮湿的地方,也容易产生湿气。
内湿主要跟我们饮食有直接的关系,跟我们脾胃的功能有关。中医说甜腻、寒凉、生冷的食物,都容易生湿气,主要有甜食,蛋糕,奶油,奶茶,饮料,冰激凌,水果,海鲜类,酒水等,这些食物都是生湿气非常厉害的食物。
还有一部分的内湿跟脾虚有很大的关系,中医说脾主运化水湿,当脾虚之后它运化水湿的功能就会下降,人体内过多的水湿就会停留在体内无法排泄出,造成水湿内停。
如何祛湿祛湿重在健脾,人体内的水湿代谢跟脾,肺,肾有关系,我们除了要注意健脾祛湿,还要注意调整饮食。可以多吃一些有健脾祛湿功效的食物,像山药,薏米,扁豆,红豆,茯苓等。同时也可以通过运动经络的拉伸,艾灸,足浴等方式,或者找专业的医生开中药来调理。
今天我们主要来说一说,拍打人体的穴位来达到除湿的一个效果。我们选取一些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这些穴位和脾、肾、肺有直接的关系。1: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三阴交位于人体下肢,内踝尖上三寸,左、右各一,这个部位的皮肤疼痛感是比较明显的,我们一般建议大家可以选择点揉点按的方式,我们可以用拇指的指腹进行点揉,可以每次点按5~10分钟刺激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胀感或者酸痛感即可。那女性经常点按这个穴位的话,对月经和肝脾的功能改善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2:阴陵泉穴
阴陵泉穴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在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这个穴位,建议大家可以用手指点压的方式刺激穴位。它是足太阴脾经之合穴,五行属水,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可以点按此穴,我们可以每天进行穴位的点揉,每次点揉10~15分钟。
3:血海穴
血海穴位于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因为这个部位的脂肪稍微有点厚,在大腿内侧我们拍打的疼痛感不会特别明显,有些人会拍打到出很多红痧或紫痧,这个主要跟自身的体质的瘀滞程度有关系,一般拍到出痧就可以了。血海穴对改善女性的这个月经、荨麻疹、湿疹、祛湿,有帮助作用。
4:大横穴
大横穴也是足太阴脾经上的一个穴位,位于腹部,脐中旁开4寸,有健脾化湿的作用,由于我们腹部的脂肪比较厚,所以拍打的力度要大点,像减肥的人群,腹部比较胖的人群,脂肪比较厚的人群,都可以对此穴位进行拍打按压,平时门诊的时候,我们针灸也会经常选择这个穴位的针刺。
总结我们在拍打穴位的时候,要注意时间,频率,还有轻重程度。最好女性在经期,孕期,哺乳期的时候,身体比较虚弱的人群,中老年人或关节比较脆弱的人,有出血倾向的,或者有些皮肤问题的人,最好不要进行拍打,可以拍打的人,也要注意拍打的力度。
我是苏妮,谢谢您的阅读,如果您有健康问题,欢迎在下方评论或留言!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希望您能为我点个赞,特别感谢您的支持!
有什么穴位按摩效果好?
脑梗塞病人度过急性期后就进入恢复期,此期如果配合及时有效的肢体康复锻炼,就能促进病人肢体功能的一些恢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在这些方面,家属可帮助病人多做一些推拿按摩方面的工作来帮助病人进行康复训练。按摩时重点对一些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穴位进行按摩,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肢穴位可取肩井,肩贞,曲池,手三里,尺泽,外关,鱼际,合谷;下肢可取环跳,委中,承山,太溪,足三里,阳陵泉,足心,腰部可取肾俞。每次按摩可取上下肢各3-5个穴位,用手掌侧鱼际和小指侧部紧贴治疗部位,以腕关节为轴心做屈伸与前臂的旋转动作,用滚,按,推,揉,摩,捏,掐,搓等手法,持续不断的在治疗部位上前后来回有节奏的边按边滚动,长期坚持,能收到很好的康复训练及恢复肢体功能的效果。
可通过按摩穴位解决?
湿气在,百病害,湿气除,百病无。
湿重表现体型偏胖。“ 胖人多痰湿”,体型偏胖、动作迟缓的人多有内湿。 舌苔厚腻。体湿的舌苔白腻或黄厚腻。大便粘腻。 正常大便为金黄色、圆柱体、通畅的,便后用能擦干净。湿气重时,大便稀薄、黏腻(粘厕所)、不成形。头身困重。易感身困、头沉,胸闷气短,常常懒得动、不清醒。 食少纳差。胃口较差,没有食欲,痰多。穴位按摩丰隆穴定位:胃经穴位,位于外膝眼和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功用:除湿祛痰主要的穴位,并可调和胃气、补益气血。阴陵泉定位: 脾经穴位,顺着小腿内侧往膝关节方向摸,膝窝下凹陷处即是。功用:健脾益气,促进脾运化水湿。足三里 定位:胃经穴位,在小腿前外侧,髌骨下缘往下4横指、胫骨外侧1横指。 功用:疏风化湿、调节机体免疫力、调理脾胃的作用。承山穴定位:膀胱经穴位,脚后跟翘起时,小腿肚形成的凹陷处。功用:运化水湿,固化脾土。曲池穴 定位:大肠经穴位,位于肘关节弯曲胳膊肘时,肘横纹末端的凹陷处即是。 功用: 为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的地方,可以清利湿热,调理大肠气血。按揉方法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压在穴位上,先垂直向下按压,边按边揉,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持续10秒后,渐渐放松,每个穴位上重复这个操作6~9次,每天可按摩2~3次。如何按摩以缓解疲劳?
结束一天的工作,坐在回家的地铁上,环顾周围,每个人的脸上似乎都写着一个字——累。回到家,更是累到不想说话,只想赶快吃完饭躺下休息。
我们都知道这种身体状况并非健康状态,但如何在家里通过自己调整来缓解这种疲乏感呢?不妨尝试按摩穴位的方式。
什么是穴位?
穴位是中医文化中的一个特有名词,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发现人体皮肤的表面上有着许多比较特殊的感觉点。
穴位既是经络之气在人体表面的表现部位,又是反映疾病产生的位置,一直以来,古典的中医都是通过这一个个不起眼的穴位治疗了各种不同的疾病。
1. 眼部疲劳
选穴:眼部疲劳时可用指压法按摩上眼眶丝竹空穴、眉中鱼腰穴、眉头攒竹穴。
按摩方法:双眼轻闭,用食指、中指、无名指风别同时按住上述穴位,连续按揉30次,再将三指并拢,用其指腹按揉下眼眶30次。做完后,用左右手的中指,从左右外眼角向太阳穴按去,经过太阳穴再向耳边按去,如此反复3-4次。做完之后就会感觉到眼睛疲劳立即消除了。
2.大脑疲劳
选穴:太阳穴、印堂穴、头维穴、百会穴、风池穴、足三里穴
按摩方法:首先可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太阳、印堂、头维、百会等穴各1-2分钟,以局部出现轻微酸胀为度;然后再用食指指腹点按枕后风池穴,直至局部出现酸胀,以可耐受为度;之后再用一手的手掌托扶于前额,另一手拇指和其余四指用力拿按项部两旁的肌肉约1-2分钟,充分放松身体,以局部出现微热感为佳;最后再用拇指指端点按足三里穴1-2分钟即可。
3.按摩止瞌睡
选穴:中冲穴或者眉心
按摩方法:在工作和学习中,如果因疲惫而打瞌睡的话,可以反复按揉中指指尖正中的中冲穴,左右手交替按揉,当双手穴位经按揉出现疼痛感时,便可逐渐摆脱瞌睡的纠缠。此外,还可以在昏昏欲睡时,用中指叩打眉心处,连续扣打2-3分钟,也能起到消除疲劳的作用。
4.缓解全身疲劳
选穴:鸠尾穴、肩井穴、涌泉穴
按摩方法:如果出现体力过度消耗而表现为全身疲劳状态时,可先用指压位于心窝下的鸠尾穴30次,能恢复短暂性体力消耗所产生的疲劳感。然后再指压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中点上的肩井穴,按摩时缓缓用力按压10秒钟,反复3次,能消除因疲劳而产生的肩部酸痛,最后再屈食指,用食指的指间关节分别点按足底涌泉穴10次,可以让人精神振奋,消除疲劳。
如果你经常感到身体疲劳感强烈,在按摩以上穴位的同时,也要适当加强体育运动哦。要时刻提醒自己,无论梦想大小,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