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最明显的征兆,脑血栓哪5个前兆信号要警惕?
谢邀
脑血栓来临时,身体会发出这5个“求救信号”,收到一个能救命
1、睡觉流口水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如若劳累过度,或者是佩戴假牙,都可能会导致睡觉时流口水。但是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来说,晚上睡觉时,如若经常流口水,这种症状很有可能是脑血栓发生的早期症状,最好及时去医院进行排查。
2、脚怕冷和酸痛
血管一般出现问题了,那么第一个出现问题的就是我们的脚了,而最开始的两种就是一个脚比较怕冷,另一个情况就是走路的时间比较长,而导致腿是比较酸痛的情况!
3、视力突然下降
基本上都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所以应该多给与关心,一旦发现短时间内视力情况突然下降问题,甚至单眼失明现象,而且休息后依然没有回复,千万及时去医院做个全方面检查,这种求救信号多半都是颈内动脉血栓。
4、胸闷胸痛
胸闷胸痛是肺血栓的常见症状,这是因为肺血栓会导致肺部血流受到阻碍,从而使肺部的血液供应不足,就会造成胸闷甚至胸痛的情况。
5、偏侧麻瘫。
脑血栓会导致脑神经受损,而脑神经中枢系统是指挥着身体正常运转的基础,当脑神经受损后,我们的手脚会不听使唤,出现偏瘫和感觉障碍,严重者可有颅内压增高及昏迷。
早发现早治疗才是降低脑血栓伤害的唯一方法。同时生活应食用一些,具有清理血管功效的食物
玉米
每天摄入这样的粗粮,血液就可以将这些有用的营养物质,运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关键是它们不会在血管里面堆积,所以也不会造成血管出现其他问题,比如狭窄、硬化等等。
青鱼
是血液不可取代的“清道夫”,它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能改善血液粘稠度,有效降低人体内坏胆固醇的含量。血栓患者每周吃两次青鱼能够降低血栓、血脂的凝结几率,让内脏功能时刻保持完美状态,对病情大有益处。
黑木耳
大家都知道黑木耳对于肠道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它可以加速代谢,吸附很多毒素,并且排出体外,其实它还有非常明显的抗血栓的作用,再加上它挺好吃,吃法也比较多,所以很多人都喜爱。
海带
岩藻聚糖和丰富的维生素是海藻独有的,其中含有肝素物质,可以防止血栓形成,避免堵塞血管,其他多糖可以降低胆固醇,抑制动脉硬化。
花生
花生可以有稀释血液的作用,它还具有抗氧化的作用;花生中的脂肪酸,有助于软化血管,能够控制血压,还可以清理血管。
葛根
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能改善心肌的氧代谢,对心肌代谢产生有益作用,同时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管阻力,使血流量增加,故可用防治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症。
皮肤上的糖尿病信号是什么?
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都是靠自己吃进去的东西,而制作出来的。也就是说,我们会成为怎么样的身体,完全与吃进去的食物息息相关。然而在现代,面包、甜点等食物随处可得,如今稍有不慎便会摄入过多的糖分。而糖分的过多摄入和所有的不良习惯都与糖尿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患上糖尿病最可怕的地方便是它会引起诸多的并发症,比如肾脏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等,无论是哪一个都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甚至是寿命的长短。但是在此之余,我还想说一说糖尿病引起的皮肤问题,因为某些皮肤问题也是糖尿病的最初迹象之一,能够帮助我们及早地发现,并诊断糖尿病。
糖尿病为什么会影响到皮肤?糖尿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皮肤健康产生影响。高血糖水平是大多数由糖尿病引起的皮肤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朋友而言,糖是具有毒害作用的。当我们将摄入的食物转变为葡萄糖之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出现抗性,难以将葡萄糖降低。血液中过多的糖分会促使身体从细胞中抽取液体,以产生足够的尿液来去除糖分,从而使皮肤干燥。
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朋友来说,皮肤干燥、发红和发炎可能由糖尿病性神经病引起的,尤其是腿部和足部的神经出现损伤的情况。这是因为我们的神经受到损伤之后,身体无法完成一个有效的出汗机制。一旦出汗减少,那么我们的皮肤就难以保持湿润和柔软。
反过来,当皮肤过于干燥时,它会开裂、脱皮并且变得发痒。刮擦它会在皮肤上形成小开口。这些小开口为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容易进入皮肤下的通道,使得我们的皮肤更容易出现感染和炎症的情况。此外,血液中过多的葡萄糖也为病原微生物提供了繁殖的肥沃温床。
除了干燥和感染之外,还有一系列与糖尿病相关的其他皮肤问题。几乎所有糖尿病药物,包括胰岛素都会引发过敏反应,从而导致影响皮肤的症状,例如瘙痒、肿胀、皮疹或发红。最后,糖尿病一般是影响到小血管或微小血管的疾病,这无形之中减少了皮肤的血液供应,自然而然糖尿病皮肤病也比较容易发生。
皮肤上的糖尿病信号是什么?糖尿病的皮肤病学表现具有多种健康影响,从皮肤美学上的影响,甚至是危及生命。所以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朋友来说,我们适当了解糖尿病的皮肤表现,可以观察到我们目前对血糖的控制情况。在临床上,糖尿病与皮肤之间的关系,我主要分析三种情况,即与糖尿病密切相关的皮肤变化、糖尿病皮肤病和糖尿病导致的皮肤感染。
①、与糖尿病密切相关的皮肤变化:黑棘皮病是糖尿病的典型皮肤病表现,影响所有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可在糖尿病临床诊断之前出现,尤其是肥胖人群。一般表现为多个边界不清的斑块,伴有灰色至深棕色色素沉着过度和增厚的天鹅绒状至疣状质地。传统上,黑棘皮病会对称分布,多生长在容易相互摩擦或弯曲的皮肤表面,例如颈后、腋窝、肘部、手掌或腹股沟。
②、糖尿病皮肤病:糖尿病性皮肤病也称为胫前色素性斑块或糖尿病性胫骨斑,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皮肤病表现,可在多达一半的糖尿病朋友中出现,而且在男性和50 岁以上的人群非常常见。一般来说,糖尿病皮肤病也可能会诊断糖尿病的信号,但也可能是糖尿病的晚期并发症之一。糖尿病皮肤病最初的表现是圆形、暗淡的红色丘疹;1-2个星期之后就会演变为棕色斑疹并伴有细小的鳞屑;在18-24个月之后,病变区域会消散并留下凹陷和过度的色素沉着。
③、糖尿病导致的皮肤感染:与普通人群相比,糖尿病朋友更易感染,而且会反复感染。丹毒和蜂窝织炎是糖尿病患者经常发生的皮肤感染,前者会出现疼痛和界限清楚的浅表红斑,而后者则会出现疼痛和界限不清的红斑。此外,糖尿病朋友也容易出现复发性真菌感染,可累及粘膜、摩擦部位或指甲,病变区域一般表现为红色的,周围有鳞屑或水泡,并且在皮肤皱襞处有一层酵母状的白色薄膜。
如何控制糖尿病的皮肤问题?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不管是与糖尿病密切相关的皮肤变化,还是糖尿病的皮肤病或皮肤感染,这其中的罪魁祸首便是血糖控制不佳。首先,我们在发现皮肤有任何异常或无法解释的变化时,一定要早期诊断是否患有糖尿病;其次,如果已知自己患有糖尿病,就应该积极控制血糖,这才是应对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病的关键,从而可以防止其严重后果和并发症。
在临床上,血糖控制无非就是运动、调整饮食、降糖药物。在运动方面,我们除了增加运动之外,更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尽管以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在饮食方面,我们应该避免啥也不能吃,啥也吃不了的误区。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在监测血糖的情况下,养成记录食物日记的习惯,以从多方面来衡量最适合自己的食物。至于降糖药物,在这里我就不多讲述,毕竟这还有赖于主治医生开具处方。
此外,假如我们已知自己患有糖尿病,而且出现了皮肤问题,首先要做的便是前往医院,详细明确病因。如果确认是糖尿病所引起,我们也不要感到惊慌,因为大多数皮肤问题是无需治疗的,只要我们严格控制血糖之后,都会慢慢好转。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使用润肤剂。但是如果是糖尿病引起的皮肤感染,那么我们应该根据严重程度,以及病原菌的类型,选择局部或全身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
最后,有时候糖尿病药物也会引起皮肤症状,比如与局部注射胰岛素相关的皮肤问题,我们只需要避免继续使用受影响的局部区域进行注射即可。口服降糖药可能会引起多种不同的皮肤不良反应,脲类药物与最初两个月治疗期间出现斑丘疹有关,一般我们停药后皮疹迅速改善 。
结束语:糖尿病与多种皮肤病有关。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有些皮肤问题时完全可以发生在糖尿病的诊断之前,所以我们一旦出现难以解释的皮肤变化,也应该检查血糖以排外糖尿病。而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朋友来说,糖尿病引起的皮肤问题大多数没有症状,往往都会随着血糖控制的改善而改善。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严格控制血糖,并积极地进行随访。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岛β细胞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从而导致胰岛素绝对不足或者是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体内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紊乱,导致肝糖原和肌糖原不能合成,因而出现了血糖、尿糖升高及糖耐量降低的一系列症状。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的时间,1天内的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
或者空腹血糖(指空腹状体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7.0mmol/L;
或者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即可判定为糖尿病。
提醒:出现5个症状,说明糖尿病已上身!
1、视力变差:当血液当中的葡萄糖不断上升,眼球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开始变得歪斜,从而影响到人体的视力。当突然出现视力模糊时一定要引起警惕。
2、口干舌燥:经常感到口渴,不管喝多少水,口渴还是会存在,其实这就是糖尿病向身体发出的警告。
3、怎么吃都不胖:对于那些永远都吃不胖的人来说,很有可能是因为自己患上了糖尿病,因为糖尿病会将你的体力快速的消耗掉,不管你吃的再多都会出现一样的结果。
4、刚吃完就感觉饿: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最多吃两碗米饭,就已经感觉到很饱了,但是患上糖尿病的患者,他们在吃完这么多饭之后,依旧会感觉到饥饿。
5、夜尿增多:尿液变多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一种症状,那是因为身体当中的血糖在不断上升,从而导致了糖尿病患者的小便增多。
预防糖尿病,控制好血糖,日常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以茶代“饮料”
不管是什么饮料,含糖量都不低,尽量少喝,平时可以多喝点茶水,既能养生,又能辅助调节血糖。
已经血糖偏高的人,可以将蒲公英和黄桑叶混合,搭配成蒲公英黄桑叶茶饮用,对调节血糖、预防并发症都有帮助。
蒲公英具有调节餐后血糖的作用,同时又能调节血脂,是很适合偏胖的人的,同时蒲公英还能有效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肝细胞再生能力。
此外,蒲公英具有广谱抗菌消炎的作用,而胰岛素抵抗多与炎症的关系密切。
黄桑叶,在《神农本草经》中被誉为“神仙叶”,传统中医也常用其治疗“消渴症”,也就相当于现在的糖尿病。
现代研究也证实,黄桑叶确有降糖作用:植物中唯独黄桑叶含有GAL—DNJ这种生物碱,它是一种糖苷酶的抑制剂.通过提高末梢组织的胰岛素利用能力以及促进糖转运而降低血糖。
二:远离不良生活习惯
除了遗传因素之外,糖尿病的发生更多是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
饮食上,要少吃甜食,保证三餐规律。营养结构均衡,尤其是要吃早餐。吃早餐对控制血糖有很大帮助。
平时尽量不要抽烟,研究发现,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每天吸烟≥2包(40支)使男性的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45%,使女性的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74%。
也不要经常熬夜,经常熬夜会使身体的正常代谢活动受到干扰,会让自己身体的一些激素分泌增多,也就会导致血糖跟着上升。
三:适量运动,控制好体重
生命在于运动,尤其是患了慢性代谢性疾病,更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量的运动,不仅利于控制体重,还可提高心肌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对血糖控制也有帮助。
对糖尿病者,运动之前,要确定血糖相对较稳定,且血糖<14;运动过程中,随身带着糖,避免运动过程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运动一定要坚持才有更好的作用,最好是在饭后30分钟-3个小时内运动。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血糖高的人晚饭吃什么好?
血糖偏高的人,想要血糖稳定,应考虑减少晚餐热量的摄入。若因为减少热量摄入,而出现肚子饿的情况,我们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饱腹感强的蔬菜;也可以在晚饭后的两小时,吃一点水果或者小零食。
当然,若是新糖友,对控制饮食完全没有概念,后面我们也会附上一些简单的饮食搭配,以供参考。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谈谈,血糖偏高人群,晚餐较适合的吃法:
一、饮食对血糖的影响血糖分为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我们很多朋友空腹血糖较好,而餐后血糖却一直都偏高。究其原因,饮食没注意控制,是最主要的因素。
对美食没有抵抗力,碰到自己喜欢吃的,就一定要吃个够。这样的胡吃海喝,很容易导致进食的热量超标。本身糖友就存在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或者相对不足的问题,进食过多的食物,只会加重胰岛素负担,造成血糖堆积、升高。
管住嘴,是糖友控制血糖的基础。
二、晚餐减少热量的摄入晚餐摄入过多热量,容易导致血糖升高,适当减少热量的摄入,对控糖是有利的。那具体怎么做呢?
1、主食的转变
我们平常所吃的主食,多是精米面。每100g米饭的热量为116大卡,每100g馒头的热量为223大卡。这些精米面能为人体提供大量的热能,但从控糖的角度来讲,过多的热量摄入,对控糖是不利的。而且,精米面的升糖指数均较高,更不利于血糖控制。
糖友想要控糖,可以考虑主食采取粗细搭配的方法。将部分精米面替换为粗粮,诸如:糙米、玉米、荞麦等。这些食材,热量和升糖指数,相比精米面都要低一些。粗细搭配以后,进食同等分量的主食,对血糖影响会更小,更利于糖友控糖。
2、蔬菜的转变
淀粉在糊化以后,可以导致血糖快速升高。因此,一些淀粉含量较高的蔬菜,煮的时间越长,进食后对血糖就越不利。这类蔬菜包括:土豆、红薯。
糖友可以考虑,适当减少这类淀粉含量高的蔬菜,或者是更改一些做法,不要让淀粉过渡糊化。当然,最好是选择一些绿叶蔬菜,它们的饱腹感强,且对血糖影响小。
3、肉类的转变
减少腌制肉品、红肉的摄入,最好以鱼肉,海鱼类为最佳。
4、进餐顺序的转变
按照喝汤——蔬菜——肉类——主食,这样的进餐顺序来,可以让我们进食的食物会少一些,而饱腹感却很强。
三、简单的饮食搭配这里有一些简单的饮食搭配,可以供新糖友参考,具体如下图:
总的来说,糖友想要控制好血糖,晚餐就是要适当减少热量的摄入。
创作不易,若觉得对您有帮助,请点赞、转发、评论!若还有不明白的,请评论区留言!身体会慢慢发出什么信号?
高血糖的偏爱人群
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比如父母患有糖尿病,其子女若是携带了糖尿病的基因,就有发生高血糖甚至糖尿病的可能。
2、长期摄入总热量过多者,这类人群往往吃的比消耗的热量多,体重超重或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者,更容易血糖高。
3、患高血压、冠心病以及血脂或血尿酸不正常者;患胰腺疾患或胆结石者。 o
4、血糖不正常或糖耐量减低者。
5、分娩过4千克以上巨大婴儿的女性,更易患高血糖。年龄在40岁以上,且缺乏运动者。
6、过度吸烟、长期酗酒者。
7、患过妊娠并发症的人,比如多次流产、妊娠中毒、胎死宫内、死产者。
8、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精神紧张、情绪极其不稳定者。
9、长期服用一些影响糖代谢的药物者,比如糖皮质激素、利尿药等。
这些临床症状,你有过吗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则极有可能是高血糖或糖尿病发出的警告,需高度重视。
1、醉酒感:血糖忽然降低,大脑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人多半会出现走路摇摇晃晃、说话含糊不清,甚至昏厥等。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生血糖过低,最好能够立即补充15~20克糖,此时不妨吃颗糖缓解一下。
2、多尿:相关内分泌专家曾经指出,一个正常人一般每天的尿液量大约在2升,如果夜间尿频、尿急且尿多,若不是膀胱或前列腺出了问题,多半就是血糖失控导致的。
3、不断口渴:生活之中,我们会因为气温过高、吃得太咸或运动量过大而感到口渴,很多人却忽视了一点:排尿太多也会导致口渴。换句话说,每天的排尿量与饮水量超过3.78升,则极有可能是血糖失控了。
4、饮食正常体重却在减少:血糖过高,尿液偏多,为此流失的热量也会有所增加。这就是糖尿病患者出现的典型症状:食多、饮多、尿多、体重减轻。这一情况一旦出现,遵医治疗,合理地进行饮食调理与药物治疗。
5、极度疲劳:葡萄糖是身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但过犹不及,一旦葡萄糖过多,身体无法正常消耗或利用这些葡萄糖,则多半会产生疲劳不适。很多人甚至每晚睡8~9小时仍感觉疲惫不堪、全身乏力等,这也可能是血糖过高的信号。
6、伤口愈合慢:本来几天能够愈合的小伤口,变得特别难愈合,这主要是白细胞抗击感染的能力下降导致的,多半是血糖过高在作祟。
7、视物模糊:视力突然恶化,比如视物模糊、眼易疲劳等,主要就是由眼晶状体突然收缩或膨胀引起的,这极有可能是血糖异常导致的。
高血糖或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病理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然而,并非患有高血糖或糖尿病,必然就会出现这些症状,有些人或许只出现其中一项或两项症状,轻重程度也有所不同,有时不仅不会出现消瘦症状,反而会比正常情况下更胖。然而,当上述症状出现时,多半就表示高血糖或糖尿病已经在悄悄地向你靠近了。
出现这些情况立即就医糖尿病可分为1型与2型。一般情况下,1型糖尿病起病时“三多一少”的症状比较明显,部分患者还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病症;而2型糖尿病患者则对胰岛素没有明显的依赖性,“三多一少”症状往往不会同时出现。那么,出现了哪些症状或不适反应之后,需要立即去医院确诊高血糖或糖尿病呢?
1、经常口腔溃疡:血糖升高,唾液中的糖分也会增加,容易滋生细菌,引发口腔炎;另外,血糖过高,口腔黏膜对外界刺激的防御能力较弱,容易因为轻微的创伤产生溃疡。
2、脖子发黑:脖子周围或腋下突然变黑,怎么也洗不干净,极有可能是假性黑棘皮病,最好去查查血糖。专家认为,这种皮肤变化往往是高血糖前期的提示,若不能及时地控制血糖上升,极易导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出现。尤其是肥胖症患者,患上这种皮肤病变的概率较高,需要尽早确诊,及时治疗。
3、月经不调:月经不调并非都是妇科病引起的,血糖过高也是其中的致病因素。女性卵巢属于内分泌系统,与其他内分泌腺互相影响、互相制约。血糖一旦过高,胰岛功能发生异常,大脑垂体受到影响,性激素分泌紊乱,会导致月经不调症状。可见,月经前后血糖波动极大,有高血糖的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最好勤测血糖。
4、反复阴道炎:临床显示,女性容易在高血糖刺激下合并感染,导致阴道炎反复发作。这是因为血糖水平过高,尿液糖分也会增加,阴道内酸碱平衡被破坏,白色念珠菌容易生长并繁殖,长此以往容易引发阴道炎症。若是女性反复发作阴道炎且久治不愈,最好査一査血糖。
5、男性阳痿:阳痿出现的因素诸多,比如病理或心理影响,也有可能是因为血糖过高。一般来说,体内血糖水平过高,容易引发细小血管及自主神经病变,导致阴茎血管腔变窄、血管壁钙化,进而影响阴茎的血液供应,产生阳痿。也就是说,男性一旦发现自己有阳痿症状,最好及时到医院排查,若是高血糖引起的阳痿,就得积极地进行降糖治疗。
除了上述征兆或情况指示血糖过高,还会出现诸多不适反应,比如女性阴道干涩、足部不适等,都应高度重视,着重考虑是否患有高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