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中穴位位置图,寒湿体质怎么去除体内湿气?
你好,诚谢邀请!我(虎妞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在职医生)来回答这个问题,希望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能帮到你!
古人总结“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可以说,湿邪已经成为威胁现代人健康的头号劲敌。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 寒、热都好办,寒则温之,热则寒之;有风咱就驱风,有燥咱就润燥,有暑咱就清暑。而湿邪则不同,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总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
寒湿是一种疾病。中医认为寒湿包括外感寒湿和内生寒湿两个方面。外感寒湿:外感寒湿邪气,气血运行受阻。内生寒湿:寒湿内困而损伤脾阳,或脾肾阳虚而寒湿内停。外感寒湿以关节、筋骨疼痛为常见症的证候;内生寒湿以畏寒肢冷,腹痛泄泻,或浮肿为常见症的症候。
为什么被寒湿入侵症状又是什么呢?
湿寒多为脾虚导致。若体外空气潮湿寒冷便会导致人体脾虚并且出现湿寒之证,人体内便会有湿寒之邪了。
1、寒湿之邪停留在经络,关节部位,要用祛风湿通络的药物。中药藤类多具有此种功效;还要根据身体上下肢的不同,选用不同的中药,如羌活一般用于上肢,独活多用于下肢。
2、寒湿之邪停留于脏腑,要选用入脏腑的化湿或者燥湿药。
3、寒湿之邪用药,还要看引起寒湿的具体病因。寒湿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多由于外感六淫之寒湿;内湿多由于脏腑阳气不足,尤其是脾肾阳虚导致的内湿。外湿宜祛邪,内湿要温补脏腑之阳气。
寒湿症状: 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代表体内可能有寒。颜色越是发暗,就代表寒湿越重。
寒湿按这三个穴位轻松搞定!
1、肘横纹~ 曲池穴。
中医认为大肠经的湿浊之气都聚集在这个穴位上,按此穴位可以缓解肩肘关节疼痛、高血压、偏桃体炎、感冒发烧、肠胃炎。可以连续拍打这个穴位3分钟,出现酸酸的感觉为宜。
2、 膝窝—委中穴。
这个穴位走的是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祛湿排毒的最好通道,平时可以按揉这个穴位并敲打20下。
3、 腋窝—极泉穴。
这个穴位是心经的重要穴位,与心脏相连的神经和血管很多,大家可以试着轻轻按揉,2分钟为宜,一天按两次,可以起到疏经通络,调理睡眠的作用。
大家经常按揉这三个穴位有病治病没病活血增加免疫力哦!
怎样利用生姜陈皮艾草进行身体保健?
药食同源是我国中医独有的特点,也是国民营养计划提倡的健康保健方法之一。生姜,陈皮,艾草大家都不陌生,如何发挥它们的保健功效呢?我们一一道来:
(1)生姜。姜是我们最最常用的食材之一,用途也十分广范,有嫩姜,鲜姜,老姜,干姜之分。我们都知道受寒打喷嚏时喝一碗热乎乎的姜汤水是治疗风寒感冒的良方;晕车坐船的朋友一定忘不了在肚脐贴个姜片,嘴里再含块姜预防着;生姜有刺激皮肤和毛发作用,用姜汁儿涂抹患处,可促进毛发生长;记得看电视中介绍一位近百岁的老中医长寿的方法之一就是每天早上吃几片醋泡姜片,生姜抗衰老作用也是杠杠滴。
(2)陈皮。陈皮有很多种,橘类任意一种,吃完果肉剩的皮晾干储存,需要时冲水解腻消食。但真正有药效的陈皮却不是你自家阳台晾晒的,而是专有所指——广陈皮。它产自广东新会、江门地区,独有的柑橘品种——茶枝柑,产地+品种=广陈皮,二者缺一不可。别人家的果肉比皮贵,这儿恰恰相反,果肉随便吃,果皮可不能随随便便给你。广陈皮一般是盛放3年,入仓2年,5年以上才可上架出售,年份越高,价格越贵。陈皮的用法就更简单了,炒,煮,炖,蒸,烧加入均可。
(3)艾草。相信你一定在清明时吃过青团;在端午节佩戴过香包;在生病时做过艾灸,艾草深深印刻着传统文化的烙印。它是人们最早用于治病的草药之一,《本草纲目》记载:“医家用灸百病,故曰:灸草”,艾灸可治百病;吃青团是清明时节民俗之一,也是为了纪念春秋晋国贤臣介子被推死于火烧而设立的寒食节的代表食物之一,用艾草做青团取的就是尝鲜,温阳,除寒之效;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家家门前都要悬挂艾叶,以祈福去病,祛湿驱虫。
小食材,大功效,你会用了吗?
(王芳,主管护师,注册营养技师,好食营养工作室创始人,王兴国营养特训班5期学员)
腰间盘突出可以通过按摩穴位缓解吗?
中医讲,筋松骨自正,有别于西医的骨正筋松。
所以大部分中医正骨手法,一定是以恢复筋腱的束力为手段的。正如一般性的急性脱臼,会在放松患者心情及患肢部位肌肉组合的情况下,忽然复位,避免患者条件反射下的紧张反应,从而顺利复位,而且损伤甚少,外敷消炎生肌药膏即可。
如果动手术,就遭了罪了。
同时道理,脊椎上的毛病,除了伤患或病理性的,很多是不良姿态过久或侵蚀风寒湿邪,异致夹脊穴部位筋健僵硬无力,失去柔韧性,在突然发力致背椎间盘纤维房破裂椎间盘突出或滑脱。从中医角度上讲,只要没有器质性病变或动过手术,都是可以通过调理肝肾两气,疏通督脉膀胱经夹脊穴,再用生物电激活患部细胞,调节患处酸碱平衡,松解患处结节,然后手法复位,就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极大改善脊椎问题。
中医认为,这类病患,"成于风,终于风",手法复位后,最后用生物电排风排寒非常重要。
有疑惑者可私聊。
除湿热第一大穴位在哪里?
除湿热第一大穴位在哪里
没有什么所谓的除湿热的第一大穴,一般可以通过按压或针灸曲池、委中、阳陵泉等穴位,来祛除湿热。
曲池穴位于小臂外侧,肘横纹桡侧凹陷处,按压刺激该穴位,可以燥化大肠经的湿热。
委中穴位于腘横纹的中央,是膀胱经上的穴位,而膀胱经是运化水湿通道,适当按压该穴位也有助于清热祛湿。
阳陵泉位于腓骨小头外侧,属于胆经上的穴位,主治胆经湿热引起的口苦、头晕、目眩等病症。按摩该穴位,有助于清热祛湿。
但是,如果体内湿热过盛,通过按摩、针灸以上穴位,效果不明显时,建议还是要到医院就诊,在明确辨证分型的情况下,遵医嘱联合使用一些清热祛湿的中药进行治疗。
本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科 主治医师 韩盛旺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为什么女人的膝关节比男人的坏得快?
关注左医生,健康伴一生!女性的膝关节不仅比男性坏的快,坏的多,而且坏的更严重。大数据分析如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超过50%,7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超过80%,其中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大约4:1,也有报道7:1,最终无法忍受疼痛而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的90%也是女性。因此结合最新的相关研究,个人总结如下。
一、人类进化层面分析。长久的人类进化导致强壮才是男人的标志,骨骼、肌肉、韧带的发达,相较于女性更能够保持膝关节的稳定性,从事相同工作时膝关节的磨损明显要差于女性。女性较少的从事力量性劳动,多从事疲劳性、劳损性的繁复工作,肌肉韧带等容易发生劳损而不易恢复,导致关节不稳定。二、激素对骨骼影响层面分析。女性雌激素在绝经后的骤然大幅下降,骨骼内的钙大量流失,胶原含量迅速下降,韧带松弛无力,关节迅速退化。而男性雄激素的下降漫长而缓慢,钙的流失并不明显,肌肉力量及韧带不会明显下降,给了男性适应膝关节退变的时间。三、解剖差异层面分析。由于生育及分娩的需要,女性骨盆明显宽大后倾,导致髋关节外翻角度较男性更大,膝关节的Q角(股骨干与人体中线的夹角)大于男性,关节外翻,内外侧受力差别较大,加重了膝关节表面软骨的磨损,经年累月差别更加明显。四、小便层面分析。女性小便都是蹲坐,膝关节表面承受更大压力,蹲起过程,膝关节承受压力可以达到6倍体重,日日如此,天天反复,差别就会显现。五、其他层面。女性喜欢穿高跟鞋,改变身体正常负重力线;怀孕期间不注意补充钙剂,容易钙流失;衣着过于清凉,容易触冒风寒等。左医生---专注骨科,欢迎各位粉丝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