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表现症状都有哪些,抑郁症非典型抑郁症都是什么表现?
典型的抑郁症有以下几种表现: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患者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常伴有自责自罪,严重者出现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
2.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糨糊一样”。临床上可见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
3.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严重时连吃、喝等生理需要和个人卫生都不顾,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甚至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称为“抑郁性木僵”,但仔细精神检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绪。伴有焦虑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顿足或踱来踱去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消极悲观的思想及自责自罪、缺乏自信心可萌发绝望的念头,认为“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种解脱”,“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人”,并会使自杀企图发展成自杀行为。这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应提高警惕。
4.认知功能损害
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认知功能损害导致患者社会功能障碍,而且影响患者远期预后。
5.躯体症状
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躯体不适的体诉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也较常见。病前躯体疾病的主诉通常加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这对抑郁发作具有特征性意义。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体重减轻与食欲减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数患者可出现食欲增强、体重增加。
非典型抑郁症有以下几种表现:
1.情绪激越:坐立不安、精神紧张、无法自制、手足无措、徘徊踱步,有些病情严重的甚至无法静坐、抓耳挠腮、抓头发、挠皮肤、反复撕碎纸张、内心其实是片刻不得安宁,这样伴有明显焦虑症状的抑郁症,非常容易导致自杀行为;
2.强颜欢笑:俗称微笑型抑郁症,这些患者已经能觉察到自己与他人不同,为了掩饰内心的痛苦和悲伤,在别人面前强壮笑颜,有的人会自杀
3.饮食增多:这类患者觉得进食可以排解内心的苦闷,获得精神上的安慰,那些标称自己是吃货的人,除了是成王败寇的拥趸原因外,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大多是有抑郁倾向的;
4.运动增多:有些人患了抑郁症后,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有自责自罪念头,常怀内疚感,为了改变自己,会做出与以往不一样的表现,如果一个懒汉突然变得勤劳,这是需要注意的;
5.性欲增强:有些患者会出现性行为增多的现象,甚至达到乱交的地步,但实际上,他们却无法从中体验到性乐趣,无法获得颅内高潮,只是“为性而性”,勉强维持性行为,这是患者内心的一种解脱方式;
6.嗜睡:有些患者睡眠增多,但睡醒后并不会感到心情愉快,这种嗜睡现象,可以解释为患者对其清醒时情绪烦恼的逃避;
跟一个抑郁症患者谈恋爱是什么感觉?
他(她)们的世界没有光芒万丈,还要让你的世界黯淡无光,是我给所有抑郁症患者身边的伴侣常说的一句话。
抑郁症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逐渐增加,有很多抑郁症患者给人的第一直观感觉是孤僻,相处之后会让大部分普通的善良人产生怜爱之情。
很多内心本是一片阳光的人,总觉得自己是救世主,主动向抑郁症患者靠近,却忽略了其实自己也没有想象当中的强大。
听抑郁症患者的故事,普通人更多的是代入自己的经历,以及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告诉抑郁症患者,自己能感同身受一下他(她)们的感觉。
殊不知这种情况会让你拿出曾经自己不愿意回想的曾经,或者曾经不愿意说的秘密来证明自己,只会让正常者本身愈陷愈深。
一旦你的故事和经历诉说完,你还会自我肯定的告诉郁症患者要像你一样勇敢一点,殊不知这也是一种罪过。
抑郁症作为“不死的癌症”又怎么会被轻易的打败,抑郁症患者也许前一秒还能和你好好沟通,后一秒对你某句话敏感了之后,就会瞬间产生负面情绪。
普通人的心态大部分都会被抑郁症患者的突如其然的崩溃或者是悲观及寻死觅活所打败,也许并不是一朝一夕打败的,但是抑郁症患者会反反复复,直到你的所有耐心被消耗殆尽。
由此可见,我们遇到抑郁症的患者,其实更多的时候,不需要自以为是的向他(她)们靠近,或者是用自己的温暖来期望能够拯救他(她)们。
此时此刻肯定有的人会反问,难道我们看到当做没看见吧?当然肯定不是,遇到抑郁症的患者,我们要给他进行一个正确的引导,这是一种病症,非专业人士是无法进行干预和治疗的。
如果我们身边出现了这样的人,或者是我们遇到了这样的人,要跟他们谈恋爱,我们肯定是首先请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或者是我们引导他(她)们走进医院进行治疗。
反正如果我们在恋爱的过程当中自己的伴侣因为生活的打击,或者是因为其他的一些事情已经被确诊抑郁症了,那么我们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煎熬吧,但是我们要清楚这种煎熬,不是我们身边的伴侣故意要给我们的,是因为她病了。
我是心理咨询师协会常任理事缘浅,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全部看法。
精神轻度不正常的表现有哪些?
谢邀!
我不是太理解楼主所指的精神轻度不正常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们可以说一下如何鉴别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是正常还是异常,希望能够帮助到楼主。
什么是精神不正常?坦率的说这个概念十分庞大,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在这里以临床心理学中对于病态心理和心理障碍的描述来为大家解释一下。
病态心理是指人的感知、情感、思维、智能、判断、记忆、行为以及人格等心理过程和特征发生异常。
心理障碍是指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事,导致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相适应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二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相同。就像是通过多重角度来描述精神问题,因此想要理解精神不正常需要从多方面去看待。
如何判断精神是否正常?通过上述的了解,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观察,这里我们选取平时比较直观、常用的现象维度来观察:
1.感觉与知觉 这里需要观察一个人的感觉是否存在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感觉倒错等障碍,知觉上是否存在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正常人在一些情况下,比如疲劳、身体虚弱等也会出现错觉、感觉过敏,但如果频繁出现就需要注意了。
2.思维 这里需要观察一个人是否存在思维联想障碍如思维联想速度和量的异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奔逸)、思维连贯性异常(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思维不连贯)、联想途径的异常(病理性赘述、思维粘滞、思维中断、病理性简述、持续言语、重复言语、刻板言语、模仿言语)、思维自主性异常(思维插入、思维云集、强迫思维、)和思维逻辑障碍(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诡辩症、矛盾思维),以及思维内容障碍(妄想、偏见、迷信思想、先占观念或优势观念、超价观念、类妄想性幻想),另外还有语言及其他形式的思维障碍(独语症、内向性思维、近似回答、缄默症、秽语、口吃、失语症),与其他心理活动相关的思维障碍(妄想知觉、妄想心境、妄想回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一些症状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是正常的,比如独语症在2-7岁的孩童中很常见,这并不是病态,而是一种自身心理神经发展的自然过程。
3.注意 这里需要观察一个人是否存在注意增强、注意减弱、注意涣散、注意缓慢、注意狭窄、随境转移、注意固定。
4.记忆 这里需要观察一个人是否存在记忆增强、记忆减弱、遗忘(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进行性遗忘、后发性遗忘、局限性遗忘、心因性遗忘、错构、虚构、似曾相似感或视旧如新症、重演性记忆错误、潜隐记忆)。
5.智能 这里观察的是一个人是否存在精神发育迟滞、痴呆、假性痴呆(心因性假性痴呆、抑郁性假性痴呆)。
6.情感 这里需要观察一个人是否存在病理优势性情感(情感高涨、欣快、情绪低落、焦虑、恐惧)、情绪反应性障碍(情感脆弱、情绪不稳、易激惹性、情感爆发、病理性激情、情感淡漠、情感迟钝、情感衰退、情感麻木、情感幼稚)、情感表达障碍(强制性哭笑、情感不适切、情感倒错、矛盾情感、强迫情绪、被强加的情绪、病理性心境恶劣)
7.意志行为 这里需要观察一个人是否存在意志障碍(意志增强、意志减弱、意志缺乏、意向倒错、矛盾意向、强迫意向)、运动与行为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违拗症、被动服从、模仿动作、刻板动作、持续动作、强迫动作、强制性动作、作态、怪异行为、抽动症状、冲动性行为、攻击性行为、自杀、漫游症)
8.意识 这里需要观察一个人是否存在环境意识障碍(意识清晰度、意识内容改变、意识范围的改变)、自我意识障碍(人格解体、双重人格、交替人格、人格转换)、定向力和定向障碍(时间定向障碍、空间定向障碍、人物定向障碍、自我定向障碍、双重定向)。
9.人格 这里需要观察一个人是否存在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人格改变(器质性人格改变、癫痫性人格改变、精神障碍所致或应激相关的人格改变)。
该如何理解精神不正常?通过以上内容的了解,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出现精神异常。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现象是作为评估精神问题的标准之一,也是重要的在组成部分,但必须要结合时间、既往经历、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等等方面相结合,才比较准确。如果你怀疑一个人可能精神不正常,最好的方法是把他送到专业机构进行评估。
祝大家健康!
癫痫有哪症状?
【第31期】 专业医生告诫:癫痫发作时,家属要注意以下几点!
提示:全文910个字,大概阅读时间为2.5分钟。
本期嘉宾:
林岚(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主任医师)
知识点:有一个小口诀应对癫痫发作,很好记住——“不要慌张,叫叫他,轻轻侧放,保护他”。
接着昨天的话题,癫痫发作的时候我们要做些什么?第二条,要密切地观察患者,观察什么呢?
就是当患者抽搐的时候要记录开始的时间、停止的时间和完全清醒的时间,同时要轻轻地呼唤患者的名字,确认他的意识是否清醒。
这个时候还要看一下他的症状并记住,这样有利于向医生提供病史的时候提供重要的信息。如果是来得及的话,可以用手机录像给医生看。
第三,同时要防止患者受伤,我们要做什么呢?迅速地移开附近可能造成患者受伤的一些物品,或是将患者搬离到安全的地带。同时帮助患者躺下,以免摔伤或是碰伤,在头颈下面可以垫一些软物。
第四,还有我们要注意保证患者的呼吸道的通畅,怎么做呢?就是将患者翻转到侧卧位,如果患者有呕吐物或是有假牙,这时候能清除的话要立即清除,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
如果患者的颈部有过紧的硬物,要把衣领口解开,但是这个时候不要做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第五,如果患者在水中发作,要保证患者的头部脱离水面,要判断是否有呼吸心跳的骤停。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制止患者的发作,比如说不要用力去按压他,这时候要避免他的骨折。另外患者意识模糊的时候,不要过分限制患者的活动,也不要掐人中、虎口、百会等穴位。
第六条,不要向患者的口中塞任何东西,不要用力撬患者嘴巴,更不要用手指塞进去,如果患者稍微有点意识的话,这个时候不要试图去喂药或是喂水。
第七,尽量避免患者的难堪或不适感,不要让更多的人群来围观,如果他醒过来以后,我们要如实的安慰他,告诉他发生了什么事,让他休息。
第八,在一些情况下,要叫救护车,比如说患者持续发作超过5分钟,比如说这个发作不停止,或是停止了他的意识没有完全恢复,这种情况下要叫救护车。
另外一些情况,比如说是第一次发作,还有是在水中发作,还有发作的时候有外伤的情况,或者患者醒过来自己要求就医,这个时候就要帮助他叫救护车。
还有一些情况,比如说孕妇、糖尿病病人,我们一定要帮患者叫救护车,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
总的来说有一个小口诀应对癫痫发作,很好记住——“不要慌张,叫叫他,轻轻侧放,保护他”。
医识分子,云南专业医学常识传播平台!
每天除了玩和睡觉什么都不干?
抑郁症以明显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抑郁是一种情绪状态,任何人都可能有抑郁的时候,但抑郁不等于抑郁症,抑郁情绪是可以调节的。
宝宝变得异常沉默不语,眼神游离,家长担心是否有抑郁症了。情绪低落和抑郁症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抑郁情绪对不同年龄孩子,影响表现也会各有不同:2013年,福建《东南晚报》曾刊登一则新闻:泉州出现了3岁年纪最小的抑郁症患者!经诊治后确认小患者抑郁的原因,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所致。
婴儿在接近2岁时,开始象征性思维的发育。这时婴儿逐渐获得心理表征的能力,有了心理活动的变化。会陆续地发展出几乎同成年人一样,所有的基本情绪和情感。可以清楚地表达出不安、羞愧、内疚、嫉妒、骄傲和同情等各种基本情绪。
由于生理发育上婴儿从接近2岁开始征性思维的出现,从而有了心理活动上的变化。变得“多愁善感”起来婴幼儿在情感发育中很重要的“依恋”,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是在身体上寻求,与抚育者亲密接触的一种倾向,使其与依恋者在一起时,会感到极大的安全、愉快、和舒适。从而能够在陌生的环境中安心地玩耍,克服交流恐惧尝试与陌生人接近,去探索周围的新生事物。认知能力提高视野开阔了,会促进运动及智力的快速发展。从学龄前期开始,是孩子的各种情感和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每一次的成功都会使他增强自信心,失败则会削弱他的自信心。许多内外因素,都会影响儿童能力的发展。有遗传、脑神经、行为、气质上的消极情绪,环境适应不良等因素,反应强度高的孩子,会在此时与环境产生对立的情绪。
父母多给与宝宝陪伴,和关怀。让他们感觉到“安全”和“温暖”。及时的鼓励和肯定来满足他们的“依赖”儿童的气质特点会影响到他的经历,及其早期处理情绪的方式。反应强度特别高的孩子,在遇到挫折时会表现得很极端。孩子从两岁开始,好奇心会变得愈加强烈。如若经常好奇心得不到满足,就会处在焦躁的情绪中,容易产生回避和退缩的想法。
有抑郁情绪表现孩子的症状有抑郁情绪的孩子,会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困惑,无法准确地描述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就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下降,行为表现上除了玩和睡觉,其他什么都不干。逐渐会演变成为一个颓废,没有激情和斗志的孩子。小家伙在独处的时候,目光呆滞,情绪低落,时刻昏昏欲睡的情况出现? 除了生理以外, 心理发育也在产生变化采取措施当家长发现孩子有抑郁倾向时,注重做好这一时期的心理保健,改变以往对待孩子的不当态度。尊重孩子的“自我选择”。妈妈 “宽容”的接受态度,可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妈妈与孩子间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要点燃他追求新奇事物的愿望,让他的好奇心旺盛,激发出他想动手做事的干劲。得到妈妈尊重的孩子,情绪会变得稳定和积极。多关爱,理解和尊重。鼓励多余批评。让小家伙有自信。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鼓舞他的斗志给他展示出更加广阔的世界。鼓励孩子去放飞自我,奔向新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