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2个小偏方,怎么治疗婴儿湿疹呢?
偏方不要用,没有科学依据的,宝宝皮肤娇嫩,浴后抹些植物的杏璞霜,止痒除湿疹,不严重的,半个月就好了,平时多护理才是关键。
前两天脸上出湿疹?
婴儿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炎症,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儿,通常发生在婴儿出生后1-3个月内。遗传、环境、饮食和情绪因素是婴儿湿疹的常见原因。如果婴儿患有婴儿湿疹怎么办?护理湿疹的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1.特点
湿疹有多种形式,但通常比痱子大。有些湿疹会渗出并感觉粘稠。湿疹非常痒,反复出现,时好时坏,让人头疼。
2.护理方法
正常情况下,湿疹可以通过涂抹湿疹软膏两三天就能消退。如果有严重且大量湿疹且涂抹湿疹软膏的效果不理想,湿疹软膏和激素类药膏可以同时使用。
3.预防方法
湿疹有许多原因,可能与过敏或环境有关。湿疹的特点是反复发作,妈妈别因为心疼妈妈就给他用什么偏方。
(1)减少过敏源
母亲最好给婴儿母乳,这样可以减少牛奶中外来蛋白质的刺激。鸡、鱼、肉、蛋和其他含有蛋白质的食物应该由母亲逐步添加。如果母亲在添加某种食物后过敏,母亲应该立即停止。
(2)防止多出汗
妈妈应该控制室内温度,不要让宝宝穿得太多。
(3)补充优质益生菌
随着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儿童过敏性疾病在不断增加,其中包括湿疹,一般认为与遗传和外界环境饮食等有关。因此,适当地补充益生菌可以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抵御有害物质和致病菌地入侵,有效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和缓解宝宝的过敏问题。
由于益生菌具有菌株特异性,所以宝妈们在选购的时候要注意查看菌株名称,鼠李糖乳杆菌HN001在湿疹、严重特应性皮炎和遗传性过敏症方面有显着的预防及改善效果。
我是贝德立营养健康,专注分享益生菌知识及育儿养育经验,欢迎大家关注我,和我交朋友;也欢迎大家在评论中留下您的观点哦!
哪些因素会引发湿疹发病?
中国药科大学 翟子刚教授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到了。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脱去了冬天厚重的棉袄,终于可以愉快的玩耍了,但是你的却被过敏苦苦折磨?春季是皮肤过敏的高峰期,很多人的皮肤会在这个季节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湿疹就是春季皮肤常见的问题之一,很多患者对湿疹的症状不是太清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湿疹的症状图片。哪些因素会引发湿疹发病?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按疾病程度划分
1. 急性湿疹
急性表现为阴囊表皮可见针头大小的,成群的丘疹和水疱,边缘呈弥漫性。继续发展时,水疱有时融合形成较大的疱,疱破裂后形成糜烂面,有渗液,浆液干燥后形成痂,阴囊红肿,有继发感染时则有脓液流出,之后炎症逐渐减轻,红肿渐消,分泌物减少,丘疹和疱疹不再发生,糜烂愈合。但有部分病人由于搔抓皮肤显着浸润变厚,形成或多或少的苔藓样变,则急性湿疹已向慢性湿疹转化。
2. 慢性湿疹
慢性湿疹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干燥型和潮湿型两种。潮湿型整个阴囊肿胀突出,有轻度糜烂、溢液、结痂和显着浸润、肥厚,皱纹深阔,稍发亮,色素加深,阴囊比正常显着增大,由于严重瘙痒间有累累抓痕。另一种为干燥型,水肿变厚不如前者突出,有薄痂和鳞屑,呈灰色,由于浸润变厚,间有裂隙,可有不规则的色素消失。
3. 亚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炎症,症状减轻后,皮疹以丘疹,鳞屑,结痂为主,但搔抓后仍出现糜烂,亚急性由急性病变拖延4周以上,以一种皮损迁延不愈而演变成亚急性,糜烂、渗出较急性期减轻,皮肤轻度增厚。 亚急性湿疹为介于急性与慢性湿疹间的阶段,常由于急性湿疹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使病程迁延所致。皮损较急性湿疹轻,以丘疹、结痂、鳞屑为主,仅有少量水疱及轻度糜烂。
按特点划分
1. 脂溢型湿疹
脂溢型多见于1~3月的小婴儿,其前额、颊部、眉间皮肤潮红,被覆黄色油腻性鳞屑,头顶部可有较厚的黄浆液痂。以后,颏下、后颈、腋及腹股沟可有擦烂、潮红及渗出。其母孕期常常有脂溢性皮炎或较严重的痤疮。患儿一般在6个月后改善饮食时可以自愈。
2. 渗出型
渗出型湿疹多见于3~6月肥胖的婴儿。先出现于头面部。除口鼻周围不易发生外,两面颊可见对称性小米粒大小红色小丘疹,间有小水疱及红斑,基底浮肿,片状糜烂渗出,黄浆液性结痂较厚。因抓痒常见出血,有黄棕色软痂皮。剥去痂皮后露出鲜红色湿烂面,呈颗粒状,表面易出血。如不及时治疗,可向躯干,四肢及全身蔓延,并可以继发感染。
3. 干燥型
干燥型湿疹多见于6个月~1岁小儿,或在急性亚急性期以后。皮肤表现为丘疹、红肿、硬性糠皮样脱屑及鳞屑结痂,无渗出,常见于面部、躯干及四肢伸侧面。往往合并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按部位划分
1. 耳部湿疹
耳部湿疹惯发在耳后皱襞处,中医称旋耳疮。皮损呈红斑、糜烂、渗出少许、结痂及皲裂。多对称分布、痒感较著、易并发感染。以儿童患者占多数。
2. 手部湿疹
手部湿疹的最大特点是易受气侯影响,多见冬天加重,而夏季缓解。常常侵犯指背,皮损表现浸润增厚较明显,可伴皲裂及脱屑。奇痒难名,往往因洗涤剂等刺激而招致病情恶化。
3. 小腿湿疹
小腿湿疹临床较为常见,好发生在胫部内、外侧面,分布对称,皮疹表现与急性或慢性湿疹相同。某些患者并发静脉曲张,多在小腿下三分之一处,患处因血液回流障碍,可引起慢性瘀血,局部色素沉着颇著,有的还可发生贵疡。
4. 女阴或阴囊湿疹
女阴或阴囊湿疹多发生于女阴或阴囊部位,皮损呈红斑、糜烂及渗出,也可出现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明显,该部湿疹、由于神经分布丰富故自觉奇痒难忍。
5. 乳房湿疹
乳房湿疹多见于女性,常在哺乳期易患此病。好发于乳头、乳晕及其周围,往往双侧同时受累。皮疹呈红斑、浸润、糜烂、渗出及结痂,有时伴皲裂。自觉痒甚,且有轻度痛感。若停止哺乳,症状可迅速改善,直至获痊愈。
6. 肛门湿疹
肛门湿疹病发于肛门处,亦可涉及附近皮肤,皮损常为浸润肥厚,湿润或少许渗出,也能引起皲裂,剧痒。
湿疹用什么药膏效果最好?
目前治疗湿疹的方法有很多,食疗、按摩、针灸、内服和外敷。轻度湿疹患者可以借助食疗、按摩等方法来缓解瘙痒症状。如果湿疹较为严重的话,建议借助药物来进行治疗。西药都含有激素,患者长期使用,容易对药物产生依赖。中医疗法历史悠久、标本兼治、使用简单,患者可以选择使用中药药膏来治疗,不含激素,使用后对皮肤没有刺激,对身体没有副作用。
中药药膏中的代表——中玉湿夫宁,治疗湿疹、荨麻疹、皮炎、牛皮癣这类皮肤病最具权威。根据患者购买使用反馈情况,95%以上的患者都得到了有效的治愈,并且不易复发,复购率很高。因其清热解毒、祛火、治疗湿疹的功效,患者们自主传播其口碑。因为此方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传统中医文化,所以在网上也是可以找到的。
此方为何有这么好的效果?
此方是河南省中医院创始人之一李中玉教授50年优秀方剂之一。李老先生曾于60年代末,拜师于全国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八卦中医外科”第五代传人李道州先生,得其真传。其主编的《中医外科病诊治彩色图谱》曾获得"1999年国家中医药基础研究"二等奖。主编《乳腺增生病中西医诊治全书》,由中国中医出版社出版发行并重印。
张八卦中医外科始于清代乾隆年间,至今已近三百年历史,历经八代传承,在全国享有盛誉,于2011年被列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李老先生多个配方荣膺河南省非遗名方,其中就有以上配方。出于对患者的负责,李老先生严格筛选符合国家规定的药厂后,亲自从原料上把控,精选大量天然中药材生物萃取提炼,最终才允流通市场。现已荣膺“2017河南省品牌百强”。
此方能透过皮肤到达深处,让血液循环变得更快,进而从根本上达到到治疗效果,纯天然草本生物分子,从细节深处破坏病毒细胞壁。有效为患者朋友们解决了湿疹、荨麻疹、皮炎瘙痒等皮肤病的困扰。
湿疹平时注意护理是关键
1. 洗澡时少用碱性大的肥皂等清洁用品,少搓澡,搓出的白泥对皮肤具有保护作用。同时,一定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沐浴液,尤其是干性皮肤尽量选择滋养型沐浴露,不使用控油型。
2. 洗澡不要太勤,每周1到2次刚好,同时洗澡水不要太热,一般保持在40摄氏度,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即可。洗完澡后5分钟可适当涂抹些护肤保湿品。
3. 多喝水补充水分,不吃辛辣食物,少喝酒;适当补充维生素,多吃鸡蛋黄、胡萝卜、绿叶蔬菜、水果,适当吃一些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的食品。
4. 保持房间的温度与湿度,室内温度不要太高、必要时使用加湿器或种一些花草来增加湿度。
5. 部分自身存在敏感性肤质的患者,在患湿疹期间还要格外注意做好预防过敏措施;否则,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就会加重湿疹病情的发展。
湿疹比较顽固,治疗要及时,不能盲目的乱用药,听信偏方,这样会导致病情的加重,给患者的身心都造成严重的伤害。同时还要注意湿疹的护理要点,合理饮食。
武汉一名男婴用艾叶水洗澡后全身瘙痒?
夏天来了,蚊虫叮咬、痱子、湿疹都让家长们烦心不已,在育儿这条路上,相信很多家长都会遇到所谓“偏方”!特别是老一辈的人,他们相比于科学育儿,更喜欢用过来人的经验养娃。不少家长用艾叶泡水给宝宝洗澡,以防孩子被蚊虫叮咬,也有家长认为艾草浴可以起到消毒杀菌的效果,对预防痱子、毛囊炎、湿疹有奇效。但是这种方法并非适合所有孩子,患有皮肤疾病的患儿可能会适得其反。
在武汉就发生了一起因偏方而引发的事件。家住江岸区香港路的轩轩(化名)刚满5个月,满月后不久就开始饱受湿疹的折磨,晚上总是被痒醒,家里人一度将孩子手捆了起来,防止孩子手抓破皮肤。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轩轩身上的湿疹有了明显的改善,大部分恢复成宝宝皮肤该有的滑嫩嫩的状态了,只剩头上的湿疹。
在一次外出溜娃的时候,听邻居说用艾叶煮水给孩子洗澡,有杀菌消毒的作用,不仅可以驱蚊还对治疗湿疹有奇效。得知这一良方,奶奶一回家便煮了一大锅艾叶水给轩轩洗澡,起初轩轩身上微红,奶奶还暗自窃喜艾叶起作用了。可没想到了半夜,轩轩身上出现一些红色的点点,孩子不停的在身上挠,头顶一小片本来没有完全好转的湿疹也被抓的往外渗黄水,看着一家人瘆得慌。
以为湿疹加重了,一家人沿用医生开的老方子在家折腾了一晚不见好转,第二天一早急急忙忙赶往武汉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经过对症治疗,孩子的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患处也渐渐退了红,也不再像之前一样瘙痒了,轩轩也终于不吵不闹呼呼睡着了。
“都怪我,害的孩子这么遭罪,再也不听信传言了”看到宝贝孙子病情稳定了,奶奶这才放下心来,自责不已。
接诊的武汉儿童医院皮肤科付桂莉主任介绍到,轩轩患有严重的湿疹,经过治疗,孩子的病情基本控制在缓解期,却没想听信了偏方让一直以来的努力都白费了。这次来的时候全身皮肤发红,头部湿疹较重的地方更是往外渗液。经过检查,白细胞、噬酸性粒细胞都明显升高,通过外用湿敷以及内服药物进行治疗,孩子的情况才得到了控制。
儿科大夫说,家长熬制的浓度、纯度直接影响到效果,浓度轻了,跟清水没啥区别;浓度重了,会刺激宝宝娇嫩的皮肤,对于患有湿疹、皮炎等皮肤疾病的儿童来说,会适得其反。孩子如若身上出现湿疹、痱子或者被蚊虫叮咬,家长应该选择科学、有效的办法对孩子进行治疗,不要盲目轻信老方子,这样对孩子来说才最安全。传统观念认为艾叶煮水能驱蚊、防痱子,但不建议家长自行购买艾叶熬制洗澡水。此外,有湿疹、皮炎等皮肤疾病的儿童不适合采用偏方,应遵医嘱科学治疗。
对于这件事情,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湿疹是怎么得的?
湿疹是个常见的皮肤病,同时也是一个比较难缠的疾病,说它常见是因为发生几率比较高,说它难缠是因为容易复发,急性容易变慢性。
题主所说的其实就是问湿疹的原因,根在哪?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几个观点:
1,适者生存,为了生存,人体也会进化,而皮肤就是这样的一个器官,首先皮肤有保护功能,保护人的机体内部结构不受外部致病因素的侵袭,因此有着极大的修复能力。
2,人体的新陈代谢需要排污口,比如,小便从尿道排出,大便从肛门排出,汗液从皮肤排出。
3,皮肤的组成结构中有汗腺和皮脂腺,皮肤的表面正常PH值呈弱酸性,这个弱酸性的呈现也是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结果。人体的血液PH值是7.34–7.45,是弱碱性的,人体的的皮肤PH值是4.5-6.5之间是弱酸性,在人体皮肤的最外层就是皮脂膜,它的成分尿素,尿酸,乳酸,氨基酸,游离脂肪酸,盐分等;而人体的尿液PH值是5.5–6.5,你看从成分和PH值来看,是多么的相似,这些酸性成分的排出就是为了维持人体血液的弱碱性环境。
从汗腺和皮脂腺分泌的排泄物从汗毛孔冒出,形成了汗液,如果体内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必然从皮肤排泄的也多,一旦超过腺体的负荷,就一下子集中冒出,成小米粒样的表现,在这小米粒样疹子的周围皮肤也会增加负荷,形成红肿的斑块改变,皮肤的感受器受到剧烈酸性浓度的刺激就会发痒,这也是急性湿疹的表现。
那么这些酸性代谢产物的生成和什么有关系?一个是来源,就是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导致酸性的代谢产物增加;一个是消化系统,比如胰腺,肝脏等分泌的各种蛋白酶和胆汁等,过量饮食酸性的食物,或者热性的食物导致超过这些脏器的负荷(麻辣刺激重口味的食物,含亚油酸,过多<即高油高脂>,氨基酸的肉类过多);
或者是饮食结构的不当导致削弱这些脏器的功能(冷饮,寒凉的水果导致消化系统的供血血管痉挛,引起供血不足,致使脏器功能下降<中医上叫脾阳虚>),
所以说湿疹也是一样的,和饮食结构密切相关,在临床上也可以发现,有的人一吃麻辣的食物,湿疹就加重了,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所以如果根源不出,就会好了再犯,这是因为没有读懂身体给我们发出的信号,而反复发作导致我们的焦虑,再加上工作上,生活上的压力,情绪的郁闷,导致内分泌的紊乱,内分泌的紊乱又引起身体的连锁反应,导致内脏器官工作的失调,反过来加剧湿疹的发生。
当这些疹子出来后,我们的肉眼能看的见,同时因为这些高浓度的代谢产物堆积,刺激皮肤的感受器,我们就会感觉到痒,当用手把出疹子和红肿的皮肤划破,代谢产物破溃而出,排出体外,皮肤感受器就不觉得那么痒了,所以我们会用手挠,解痒的同时皮肤受损,身体的自愈能力启动,修复皮肤;挠破,修复,继续挠破,继续修复,因此皮肤增厚,局部的正常结构在不断修复中紊乱,汗腺和皮脂腺受损,分泌不出正常的皮脂膜,因此增厚的皮肤也更容易发生皲裂。
这就是慢性湿疹的临床表现。所以说湿疹的急性期以及亚急性期,慢性期其实都是身体代谢产物的排泄和受损皮肤修复的表现。读懂信号,改变生活习惯,从根上解决。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婴儿的湿疹,这往往和婴儿的母亲有关,在母亲体内的时候,胎儿的营养都来源于母亲的血液,通过脐带供应,所以妈妈体质也导致胎儿在母体内先天的影响,出生后又以妈妈的母乳为食,母乳也是有妈妈的体质决定的,因此妈妈的身体体质很重要,或许妈妈的代谢产物的排出可能会以尿液或大便排泄明显,这个时候妈妈不一定表现出湿疹,但大小便一定是有表现的。
还有一个就是当湿疹发生后,皮肤保护功能受损,外界的花粉或者不明致敏物接触皮肤,皮肤做出激烈反应,就是过敏的表现。还是那句话,读懂身体发出的信号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