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有什么危害,餐后血糖高的危害?
正常情况下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数值大于11.1是可以诊断糖尿病的,餐后血糖值较高会引起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比如多饮多食多尿,和体型消瘦等症状,严重会导致糖尿病足,或肾病,视网膜等病变,平时需要严格的控制饮食,少吃甜食,平时加强自身锻炼,做好规律饮食,必要时遵医嘱口服二甲双胍或格列齐特等降糖药物。
血糖高的人长久没有治疗会有什么坏处?
从字面的理解,血糖高,长期血糖高,基本上可以诊断糖尿病。不管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
长期血糖高而不治疗,会出现两种形式的并发症,一种是急性并发症,一种是慢性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主要包括两种情况: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两者的原因都归因为在血糖高的基础上,突然有个诱因,导致急性的血糖代谢紊乱,比如老年人,呕吐、拉肚子引起脱水、急性感染、进食太多含糖的物质,还有一部分年轻人,糖尿病初发的,不知道有血糖的问题,可能一次暴饮暴食、喝了太多含糖量的饮料。春节期间我一个同学的外甥女突然就昏迷了,找不到原因,住进ICU才发现是糖尿病引起的酮症酸中毒,之前不知道血糖有问题,也没症状,发病前一天妈妈给买了好多饮料,结果一晚上过去了早晨叫不醒了。
发病症状可以多样,可以突然意识障碍了,认不清人了,胡言乱语,也可以是口渴、喝的多、尿的多。也有些人一开始肚子疼,恶心,当成消化科疾病到消化科住院的。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糖尿病引起的急性并发症,大多都能救的过来,不会引起生活质量的下降。
相反,糖尿病引起的慢性并发症,才是引起生活质量下降,致死致残,经济负担加重的主要原因。
有人说糖尿病是引起慢性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
慢性的并发症主要是因为血糖升高对血管造成的危害。表现在大血管病变和微小血管的病变。大血管的病变,主要是引起血管粥样硬化,心脏、大脑、下肢动脉,这几个重要器官的大动脉粥样硬化,会出现我们熟知的这些疾病、心梗、脑梗,其危害性自不必多说。下肢动脉闭塞,引起下肢疼痛、缺血甚至坏死。微小血管病变,引起肾脏、视网膜动脉的改变。比如肾衰竭需要透析、视网膜坏死失明等。
这些疾病听上去很可怕,事实上,并发症真的很可怕。不管是急性的还是慢性的并发症,都应该把工作坐在前头,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可能。糖尿病不能治愈,但是如果控制的好,可以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不出现并发症。
所以,鉴于以上的知识,千万别把高血糖不当回事。
糖尿病的危害大吗?
糖尿病大多是由于体内血糖过高导致的激素分泌紊乱,糖尿病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疗,可能会导致肾衰竭。同时,我的建议是要保持身体健康,应当保持规律饮食,饮食结构要尽量丰富,同时应当适当的进行一些有氧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同时应当保持平稳的心情,少思少想有益于健康。
东鹏特饮喝多了对身体有什么坏处?
东鹏特饮喝多了对身体坏处:可能会造成人体睡眠质量不高、血糖升高、身体肥胖。东鹏特饮是一种功能性的饮料,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多喝东鹏特饮就会使人睡意变浅,特别是对于入睡困难的人,会使其出现失眠的现象。
查了几次血糖都在75左右会发生吗?
大家好,我是一名内科医生。我对这个题目的理解就是“题主血糖在7.5mmol/l左右,目前比较担心糖尿病的并发症”。其实个人来看,这个问题给出的信息量太少,因为最重要的糖尿病发病时间以及7.5mmol/l的血糖值到底是空腹的还是非空腹的咱也无从得知,那何谈并发症呢?但从大方向来看,血糖值的高低与并发症的发生确实是密不可分的。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看法。
对糖尿病的简单介绍●在很多老百姓眼中是这么看待糖尿病的,糖尿病无非就血糖高一点,不能吃甜食,其它的就一概不知了。这其实是一种极为片面的观点,对糖尿病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没有深层次的认识。糖尿病它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易患率非常高的非传染性流行性疾病,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大概有2亿以上人口罹患糖尿病,而每年因糖尿病死亡的患者就高达300万人。
●目前认为,持续的高血糖状态与长期未受控制的代谢性代谢相关障碍可引起全身重要组织脏器比如眼、肾脏、心脏血管、微循环及神经系统的慢性累积性损害及其功能进行性受损以致衰竭。有些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血糖波动较大,然而有些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好的糖尿病患者仍然可能存在血糖波动幅度比较大的情况,所以仅凭糖化血红蛋白直接判定血糖的控制情况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注意了,如果机体在急性创伤打击等状态下会出现血糖在应激状态下急剧升高,在这种情况下给予控制血糖治疗即有可能出现血糖失控性降低的情形,从而导致医源性血糖波动。患者出现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也会引起血糖波动。所以个人从经验来看,糖尿病及其器官慢性并发症的病情严重程度不但与较高的血糖水平有关,更与血糖的波动幅度呈现正相关。
血糖值及血糖波动对人体会造成哪些损害?●胰岛素抵抗
①肝脏胰岛素抵抗:肝脏的胰岛素抵抗表现为糖原合成减少及抑制内生葡萄糖能力降低。因为有研究发现,胰岛素受体底物磷酸化与肝脏胰岛素敏感性关系密切。氧化应激、炎症等刺激会影响胰岛素底物的活化及信号转导,进而导致肝脏胰岛素抵抗。
②脂肪胰岛素抵抗:不知大家发现没有,其实多数的糖尿病患者都容易合并脂质的代谢异常。而过量的脂肪组织会引起脂代谢异常即胰岛素抵抗。有相关的研究显示,脂肪可能是胰岛素胰岛素抵抗发生的起始部位,血中游离脂肪酸增高导致脂质过度沉积,进而刺激脂肪细胞分泌多种活性物质。而这些活性物质在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中起重要作用。故而持续性血糖增高会引起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
③骨骼肌胰岛素抵抗:因为血糖持续升高会干扰到骨骼肌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受体底物、葡萄糖转运等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的位点,从而诱导胰岛素抵抗。大家可能有疑惑,为什么我总说胰岛素抵抗,其实就是因为2型糖尿病的特点就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
●胰岛β细胞功能受到影响
有趣的是,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会加重血糖的波动,血糖的波动又会加重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而且波动性高血糖比持续性高血糖更容易损伤胰岛β细胞功能。所以咱们通俗点理解就是这二者之间走到了一个死胡同,不断的在恶性循环。
●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很多人其实不理解,我有糖尿病,但我哪哪都好好的,为什么比普通人更容易患上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视网膜病变、慢性肾病等疾病呢?这主要与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有关系。它又是怎么引起血管并发症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损伤我们的血管内皮细胞,因为在持续的高糖影响下,内皮细胞会失去原有的氧化还原平衡而蓄积大量的活性氧,相对应的还出现了还原酶,也就是抗氧化酶的活性明显下调,从而使细胞处于氧化应激状态之中。
关于糖尿病并发症的解释●慢性并发症
相信经过我前面的一番梳理,这点理解起来就比较简单了。大家要明白,临床上并没有什么确切的数值说你血糖到了这个范围就会发生并发症,没到这个范围就一定不会发生并发症。这其实是在认死理,我们不能这么钻牛角尖。况且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本来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我的观点就是血糖值越高、血糖控制的越不稳定那并发症就来的越快、越早甚至越严重,他们之间均呈正相关。
●急性并发症
对于糖尿病的并发症,人们听得更多的恐怕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胃轻瘫等,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些慢性并发症短时间内是不会要你命的,但是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那可真的是分分钟要你命。在血糖数值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糖值常在16.7-33.3mmol/l,糖尿病高渗性昏迷血糖值常在33.3-66.6mmol/l。
题主7.5mmol/l左右的血糖该怎么有效应对?●这里我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你这7.5mmol/l的血糖是空腹的。那我告诉你,血糖你还没达标,至少需要控制在4.4-7mmol/l。如果是非空腹的,那我会夸奖你几句,因为这个血糖控制的还不错,我们建议非空腹血糖是≤10mmol/l即可。这仅仅是其中一项指标,其它几个重要的如糖化血红蛋白需控制<7%;血压需控制<130/80mmhg;血脂方面,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性>1.0、女性>1.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合并有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则需<1.8、未合并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2.6即可)。甘油三酯<1.7;在体重指数方面(BMI)需<24。
●在具体对策方面,如果是餐后血糖控制不好,首先需要控制饮食,少量多餐,尽量少进食粥、面条等特别容易吸收而升高餐后血糖的食物。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量运动,如果经过饮食+运动仍控制不佳,那么可根据具体的降糖药物作用机制加用控制餐后血糖的药物,以保证餐后血糖达标;如果你是因为应激饮食引起的血糖增高,那就及时解除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严密动态监测血糖,以防止血糖可能骤然下降。
综合总结问答中关于具体的口服药物、胰岛素类型及相关的调整方案等我未展开来一一分析,这是因为疾病具有个体化的特点。调控血糖需在专业的内分泌医生指导下进行,不是说看了一两篇科普文章就能解决的。该文也不构成医学治疗建议,也不具备医疗指导意见,仅为健康科普所用。个人经验总结而成,不加入专栏,无偿、免费的让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有血糖方面的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我将一一解答。如果学到了,不要吝啬,点个赞,转发一下帮助更多人,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