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蒿的作用与功效,阴行草有哪些功效和作用?
农村常见的阴行草,有哪些功效和作用?
阴行草是玄参科阴行草属,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花和叶片都是对生,花生长在茎枝的上端,呈现稀疏总状花序。这种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从南至北都有,多生在在丘陵地区的草丛、山坡处。生活在农村地区的朋友,一般都有见过,因为它的花长的比较独特,呈管状似的形状。
阴行草又叫土茵陈、芝麻蒿、铃茵陈、金钟茵陈、鬼麻油、阴阳连等等,全草都可以入药。每年的秋季采收,既可以鲜用,也可以晒干保存。
阴行草的主要功效阴行草主要含有挥发油、8-异马钱素和阿克甙、10-对香豆酰桃叶珊瑚甙等化学成分。阴行草的主要功效有祛瘀止痛、凉血止血、清热利湿等,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尿路结石、便血、胆囊炎、黄疸、肝炎以及外伤导致的流血,还有各种烫伤烧伤等疾病。
阴行草的用法阴行草可以内用,也可以外敷
1、治疗外伤出血以及烧伤烫伤:将等量的干品阴行草与炉甘石混合碾成细粉末状,加入香油弄成糊状敷在伤口处,每天一次,连续敷数日。如果是跌打损伤引起的肿痛,可以用酒与阴行草粉末混合敷用,有消肿止痛的功效。
2、治疗黄疸型肝炎:取干品阴行草、地柏枝各50g,用水煎服。
温馨提示:不管是内服,还是外用,都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万不可自行使用。因为药物的东西,不是普通人可以掌控,不同的病症用量和用法都不一样,大家谨记。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少三番],谢谢大家。
茵陈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茵陈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茵陈又称茵陈蒿,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功效,对湿温暑湿、黄疸尿少、湿疮瘙痒等有治疗作用。
茵陈是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味苦、辛,药性微寒,归肝、胆、胃、脾经。茵陈煎汤熏洗患处,有治疗湿疹、皮肤瘙痒等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茵陈含香豆素、黄酮、挥发油等成分,具有保护肝脏、利胆、降血压、降血糖、调节血脂、解热、镇痛、抗炎、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抑制病原微生物、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茵陈的食用方法有以下几种:①煎汤服用;②与粳米煮粥食用;③还可与苦参等中药配伍泡酒饮用。
本内容由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药剂科 主任药师 欧阳荣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黄芩有什么作用?
【拼音名】Huánɡ Qín
【英文名】RADIX SCUTELLARIAE
【别名】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性状】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老根中心枯朽状或中空,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气微,味苦。
【鉴别】(1) 本品粉末黄色。韧皮纤维单个散在或数个成束,梭形,长60~ 250μm,直径9~33μm,壁厚,孔沟细。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长方形,壁较厚或甚厚。木栓细胞棕黄色,多角形。网纹导管多见,直径24~72μm 。木纤维多碎断,直径约12μm ,有稀疏斜纹孔。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直径2~10μm,脐点明显,复粒由 2~3 分粒组成。
(2)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黄芩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含4%醋酸钠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为展开剂,预平衡30分钟,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一相同的暗绿色斑点。
【炮制】黄芩片: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或蒸半小时,取出,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曝晒)。本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外表皮黄棕色至棕褐色,切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具放射状纹理。照上述[鉴别](1)、(2)项下试验,应显相同的结果;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黄芩苷(C21H18O11)不得少于8.0%。
酒黄芩:取黄芩片,照酒炙法(附录Ⅱ D)炒干。本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外表皮棕褐色,切面黄棕色,呈放射状纹理,略带焦斑,中心部分有的呈棕色。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黄芩苷不得少于8.0%。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3~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备注】(1)无对湿温发热,可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又常与白芍、葛根、甘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绵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山栀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银花、连翘等药同用。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朮、竹茹等配合应用。
小柴胡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和解少阳的主方,治外感寒邪,病在少阳,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等半表半里证。
方中柴胡、黄芩透邪清热,兼能疏通解郁,是该方的主药。生姜、半夏和胃降逆,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益气和中,扶正达邪。全方和解少阳,扶正祛邪,临床可加减使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经期感冒、肝炎初期、疟疾、胆道感染等,见有少阳证者。若夹湿痰者,可加厚朴、苍术;若湿热重出现黄疸者,可加茵陈、栀子、板蓝根等;食欲不振、胸脘痞满者,可加炒枳壳、焦三仙等;如用于治疟疾,可加炒常山、煨草果等。
小柴胡汤除作汤剂外,现在有很多小柴胡制剂,服用和储存非常方便,如小柴胡颗粒、小柴胡胶囊、小柴胡片、小柴胡汤丸等,都为治疗感冒、流感等伤寒疫症的常用药。
小柴胡汤是治疗感冒的良药,可以全面缓解发热、流涕、厌食、咳嗽等感冒症状,一般人群都可以服用。小柴胡治疗病在半表半里,外感风寒者应忌用,临证应当认真区分。
茵陈和白蒿有什么区别?
我出生在农村,从小接触茵陈和白蒿,直到走出农村。至今,无论在哪里,我都会认识茵陈和白蒿。
茵陈和白蒿是同一种植物。同一种植物之所以叫法不同,只是“嫩”与“老”的不同而已,这与时令有关系。(请看下图)(这是我二月里采撷的茵陈)
俗话说“二月茵陈,三月蒿,四月割来当柴烧”。
二月,正处在刚刚立春时节,这是采撷“茵陈”的最好季节。这个时令的茵陈,刚刚从泥土里苏醒,穿一身毛绒绒的衣服。这个时节的茵陈药用价值最高。
记得上世纪70年代上小学时,每当二月时节,学校就发动学生到原野上剜茵陈。那时,为了预防肝炎等疾病,学校里支起一口口大铁锅来熬“大枣茵陈汤”,每个学生喝一碗。如今,我每年都采撷茵陈,或包茵陈水饺,或晒干当茶喝。
三月时节,茵陈的芽儿渐渐发青,微微带点白绒,有点“老”了,就叫“白蒿”了。这时它的药用价值就不如茵陈。但可以把它当青菜吃,或蒸着吃,或炒着吃,或包白蒿饺子,或做白蒿豆腐。有一股特别的清香味。
四月份时节,在一场又一场春雨的沐浴下,白蒿噌噌地长个,长了一棵棵蒿子,农村就把它割来晒干,当柴烧了。
到了伏天,蒿子开出黄色的小花儿,秋天就结出了一粒粒细小的种子。种子可以炒一炒,有一种芝麻的焦香味,磨成面可蒸馒头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