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关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按摩什么穴位可以助眠?
按摩什么穴位可以助眠
助眠使用的穴位有印堂穴、安眠穴、内关穴、神门穴、三阴交穴,多归心、肾、肝、脾经。
1.头部穴位如印堂穴、百会穴等有镇静安神(使用性质重镇的药物来安定神志)的功效。印堂穴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处,百会穴位于两耳连线与头正中纵线交叉处。
2.安眠穴有镇静助眠,缓解焦虑的作用,由安眠1和安眠2(又名脑清)二穴组合而成。安眠1位于头颞部,胸锁乳突肌处,乳突下凹陷点前0.5寸处。安眠2位于颞部,项肌隆起外缘凹陷,与胸锁乳突肌乳突下凹陷连线之中点。
3.内关穴有镇静安神的作用,位于腕横纹上3横指。
4.神门穴用于改善心烦心悸(心跳加快,常伴有心慌)、神经衰弱、失眠多虑。位于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小指侧)。
5.三阴交可用于治疗心悸失眠,有宁心安神作用。位于小腿内侧,脚内踝侧上4横指,胫骨内缘后方。
若出现相关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切勿自行针灸治疗。或者配合中药汤液治疗,如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等药物,这些药物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使用。
本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夏昆鹏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谁能详细解释下八脉交会穴歌?
明代刘纯《医经小学》卷三载有关于八脉交会穴的歌诀: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通于四肢,交汇于正经的穴位,共计四组双穴,这八个穴位有四个位置在上肢的手腕附近,有四个在足踝以下,上下配合,两穴位一组,同时使用。也称八脉交会配穴法。
八脉交会穴歌其实就是扼要记载了四组配穴及其主治 。比如说 ,内关配公孙,主治心胸少腹胃肠等病症;足临泣配外关主治目外眦,耳后,肩部,面颊 肝胆部病症;后溪配申脉主治目内眦 颈项耳肩脊中小肠膀胱等疾病;列缺配照海主治肺系喉咙胸膈等病症。究其原因,这是因为阴维脉通于内关,冲脉通于公孙,这两脉合于心胸胃所以就治疗心胸胃的疾病;任脉通于列缺,阴跷脉通于照海,任脉阴跷脉合于肺系 咽喉胸膈所以就治疗肺系咽喉胸膈等病 ;余此类推,皆与八脉及其交汇正经所巡行的脏腑经络紧密相关。.
在运用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实践中,的确发现每对配穴均可发生循经感传现象,产生上下相通的作用,尤其在某些经络敏感患者身上这种情形往往更加表现突出。如针刺列缺穴,运用手法后,患者针感可下窜到脚,再让其指出具体部位,则准确地指在内踝尖下照海的位置上。
作者小传:吴周强,中医药研究员,高级健康管理师。荟聚48年生物医药全岗位工作经验,专注生命健康,聚焦创新创意。原创分享健康干货,敬请大家点赞、关注,评论必回复!人体哪个部位反射区按摩效果好?
人体很多地方都是全息的,也就是这个部位能找到全身各个部位的对应点。
比如耳朵,就像一个倒过来的婴儿,人体各个部分都在耳朵的位置有对应点,在对应点上按揉会起到调理及治疗作用。常常见到一些人耳朵上贴的一块块的小胶布,其实就是应用这个原来来调理的人,效果不错。
还有手掌、脚底也是全息的,同样对应人体的各个部位,现在流行的黄帝内针,也常在在手掌及脚部取穴,可以调理治疗全身的不适。
比如这两针,扎在手掌,调理的是脾胃。手掌比较方便按揉,所以选这个地方按揉的人比较多。
明白全息的道理,根据自己不适的位置,来选择合适的对应位置来按揉,就会有意外的收效。
胃癌多是养起来的?
胃癌,「偏爱」中国人,全球新发胃癌,约一半发生在我国!
导致我国胃癌高发的原因有很多,感染HP、抽烟、喝酒、不良饮食等等。
而作为一种消化道的恶性肿瘤,大多数胃癌,都和“吃”脱不了干系。
下面这几类食物,会加速胃部癌变,劝你少往嘴里“塞”!
1、麻辣烫
麻辣烫过于辛辣刺激,会增加对胃肠粘膜的刺激,引起胃痛腹泻等。
麻辣烫“趁热吃”的话,过于烫口的食物,也会损害胃黏膜,诱发癌变。
此外,麻辣烫口味重,一些不法商家,在底汤中加了很多添加剂,长期进食,可诱发多种癌变,包括胃癌、肠癌等疾病。
2、腌制品
有研究表明,经常吃腌制品的人,其患胃癌的风险会增加4-5倍。
高盐,可直接损伤胃黏膜,而腌制品中含有硝酸盐,会在胃内产生强致癌物亚硝胺,强致癌物亚硝胺+损伤的胃黏膜=增加胃癌几率。
3、泡面
方便面,属于高盐、高脂、低维生素、低矿物质一类食物。
长期食用方便面,会导致身体加速衰老,抵抗力下降,更容易罹患疾病。
方便面中丙烯酰胺的含量约为15-80µg/kg,这种微小含量虽然不会对人体产生太大危害,但如果长期摄入,还是会增加胃癌风险的。
如果,在配上榨菜、火腿肠等,对胃损害更大,会增加胃部病变几率。
4、熏烤制品
路边的烧烤,店里的烤肉,熏肉、腊肉等,绝对是多数人的最爱。
在熏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烃化合物,其中,含有苯并芘等强致癌物质,它可渗透至整个食品。
熏烤过程中,蛋白质在高温下,尤其在烤焦时,会分解产生致癌的成分。
此外,这两种饮品,也会诱发胃癌,劝你少喝为好1、烫口的热饮
世卫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一项报告警告:“饮用65℃以上热饮有致癌风险”。
人体的口腔和食管表面,覆盖着娇嫩而脆弱的黏膜,适宜的进食温度是10~40℃,能耐受的高温也只在50~60摄氏度,超过65摄氏度便能烫伤黏膜。
长期饮用过烫的水,食管在反复损伤和修复的过程中,不正常的“异型性”细胞会越来越多,就会增加胃癌、食管癌的风险。
2、酒饮
饮酒,会使胃癌危险性提高82%,其中,白酒作用最为明显。
长期大量饮酒,酒精会刺激到胃粘膜,促使粘膜细胞发生改变,引发胃炎。
此外,还会导致体内胃酸减少,让细菌有了可趁之机,加速繁殖,促进了致癌物亚硝胺类的合成,从而引发胃癌。
酒饮本事就是致癌物,并且,酒精是致癌物溶剂,会促进致癌物的吸收,加大患癌的可能。
胃不好的人,防胃癌,这三个习惯,趁早改掉1、喜欢重口味饮食
酸辣、重口味的饮食,可能会引起一些呕吐、胃酸等症状,危害胃部不适。
辣椒中的辣素,会刺激胃黏膜,引起黏膜充血,加重胃病。
油腻食物,消化较难,会增加胃排空时间,如果本身肠胃功能不好的话,还会加重消化负担,引起消化不良。
保护胃部健康,要注意营养合理,食物尽量做到多样化,多吃高蛋白、多维生素、低动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鲜水果、蔬菜。
2、长期熬夜
睡眠不足,会引发包胃溃疡、胃癌在内等,多种胃部疾病。
长期睡眠不足,胃部的血液流量,就会降低许多,血流量的减少,削减胃的屏障自保能力,大大增加患胃溃疡的机会。
不吃早餐,独爱宵夜
一日三餐中,早餐,对于胃部,以及人体健康,最为重要。
经过经过一夜的消化吸收,早起后,胃酸过多,一旦缺乏食物的中和,则会严重损害胃粘膜。
长期不吃早餐,会诱发多种胃部疾病,对于胃部损害是十分严重的。
因此,一定要养成吃早餐的习惯,不但可养护胃部,对于五脏六腑,都十分有益。
比起早餐,宵夜更受现代人的喜爱。
经常吃宵夜,不利于胃粘膜的自我修复,会加重胃部负担,还可能引发胃食管反流病,甚至反流性胃炎。
此外,长期吃宵夜,还容易导致肥胖,而肥胖是多种慢性疾病的诱因之一。
身体出现4种异常,及时检查,切莫拖延异常1,上腹部疼痛
约80%以上的胃癌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的现象。
早期与消化不良的症状相似,腹痛较轻微,没有规律性,进食后也不能够缓解,随着病情加重,腹痛开始频发加重。
2、食欲减退、食欲不振
有1/3的胃癌患者,在患病前,有明显的不想进食,或者食欲减退的表现。
主要表现为,进食不久出现饱腹感,有时还会伴有嗳气。
3、出现固定包块
有些胃癌早期患者,能够在自己上腹部偏右的位置,摸到固定的包块。
一般质地会比较硬,且不光滑,按压时会出现疼痛感。
4、恶心、反酸及呕吐
胃癌早期,会出现一列消化道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发酸等。
冬季养胃,常饮三水胃怕寒凉,喜温热,多喝下面三种水,对于胃部健康,大有益处。
1、红苏子叶茶水,暖胃驱寒
立冬后,气温寒冷,容易容易胃病,导致胃痛、胃胀等。
此时,用红苏子叶,泡水喝,可缓解脾胃气滞,促消化,保护肠胃健康。
中医认为,红苏子叶可暖胃,能缓解脾胃气滞,胸闷,腹泻,呕吐之证。
立冬后泡上一杯,不仅有益胃部健康,还可促进肠壁的蠕动,帮助消化。
2、山刺玫花水,暖胃止痛
山刺玫花,是一种野生小玫瑰,性质温和,药用价值高,对胃部健康有益。
《纲目拾遗》曾记载,将其阴干,冲汤代茶服,可治肝胃气痛。
经常用其泡水喝,可健脾降火,能治腹中冷痛,胃浣积寒,顺行血气、安神、通便,降火气,可调理血气、促进血液轮回,能活血化瘀,可缓和情绪。
所以,立冬后,经常泡上一杯,暖胃驱寒,还可疏肝理气,改善心情。
3、山药红枣汤水,补脾养胃
用山药、红枣一起煮汤饮,可补脾养胃,有益胃部健康。
山药,性平,温和滋补,可健脾养胃。
山药中含有特有的黏蛋白物质,能够滋润胃黏膜,起到保护胃的作用,对治疗胃痛也有一定的作用。
胃不好,常揉五处,胃会一点点慢慢变好
1、揉足三里
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早饭后,按揉足三里,可打通胃经,促进消化,延年益寿。
2、揉腹部
经常揉腹,有助于胃部消化吸收,还可以健脾和胃,益健康。
3、揉天枢穴
仰卧,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即为天枢穴。
经常按,可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
4、揉中脘穴
在腹部肚脐上方,大约4个手指的位置,便是中脘穴。
经常按揉中脘穴,有助于理气止痛,和胃止呕,用点揉的方式即可。
5、揉内关穴
腕横纹上2寸处,就是内关穴,是治疗胃肠疾病的主要穴位之一。
经常按揉,对胃痛、恶心、呕吐等症有不错的疗效。
与足三里穴,可通过协调合作,增强胃肠的蠕动,也可缓解胃酸反流的胃痛。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血压高按哪个穴位?
什么是高血压,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有那些?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慢性疾病,以安静状态下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增高为主要表现。
连续三次安静状态测量血压大于140/90mmHg以上往往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临床症状:高血压早期大约半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有时伴有头痛、头晕、头胀、眼花、耳鸣、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随着血压明显而持续性升高,可出现心、脑、肾、眼底等益质性损害和功能障碍,并出现相应症状。
中医往往把高血压纳入到眩晕症来辩证辨证施治。
高血压的病因常与情志失调、饮食失节、肝阳上亢、内伤虚损、肝肾亏虚、等因素有关。
其病变与肝、肾关足密切,主要病机是肾阴亏虚、肝阳上亢、阴阳失调。
内生痰、瘀、风、火扰乱清窍,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属于本虚标实症。
生活中如何预防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生活中要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戒烟限酒,避免辛辣、油腻、厚味的食物,建立科学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生活中按揉那些穴位对高血压有好处?1、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部,第1、2跖骨之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
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的原穴,经常按揉太冲穴可以平肝潜阳、疏肝理气。
2、合谷穴
经常按揉合谷穴有助于清泻阳明经之火,降压理气。
合谷穴位于在手背部,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取穴。
3、三阴交穴
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可疏肝、健脾、益肾,配伍应用治其本。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的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4、风池穴
经常按揉风池穴,可以平肝潜阳、疏理头部气机。
风池穴位于项部,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5、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巅顶,为诸阳之会,经常按揉或拍打百会可以清泻诸阳之气,疏通头部气机。
百会穴位于在头部巅顶,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在前、后发际正中连线的中点向前1寸凹陷中。
6、曲池穴
经常按揉曲池穴,可以理气调压,清泻阳明之火。
曲池穴位于肘部,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取穴。
以上是主要按揉穴位,如伴有其它症状也可以配合其它穴位。
1、肝火亢盛 可以配 行间穴、侠溪穴
2、肾虚阳亢 可以配 肾俞穴、肝俞穴
3、痰湿壅盛 可以配 丰隆穴、中院穴
4、气虚血瘀 可以配 足三里、膈俞穴
5、阴阳两虚 可以配 关元穴、肾俞穴。
6、头晕头疼 可以配 太阳穴、头维穴。
7、心悸失眠 可以配 内关穴、神门穴。
总结: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高血压人群也越来越高,希望大家科学用药、建立科学良好的生活习惯之外,经常按揉以上穴位,希望大家能从中受益。
本内容仅为家庭健康知识参考,不做为治疗依据,如有健康问题请及时就医并进行科学治疗。
本文图片仅为帮助大家便于找寻穴位位置,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